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239——西夏桓宗李純祐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頊

姓名李純祐

廟號桓宗

謚號昭簡皇帝

陵墓庄陵

政權西夏

在世1177年-1206年

在位1193年-1206年

年號天慶:1194年-1206年正月

西夏桓宗名曰李純祐(1177年-1206年),夏仁宗子。性溫和厚實。1193年即位,時年十七,改元天慶。桓宗基本上還能奉行仁宗時期的政治方針和外交政策,對內安國養民,對外附金和宋。但隨著國家的安定和封建體制的發展,党項族地主階級開始貪圖安逸,日益腐朽墮落,從此西夏政治日益腐敗,國勢衰落。從盛到衰已成為西夏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桓宗統治時期,正是蒙古崛起並日漸強大的時期,來自蒙古的嚴重威脅加速了西夏由盛而衰的歷史進程。公元1205年,改興慶府名為中興府,取夏國中興之意,但同年蒙古第一次進攻西夏,自此迄無寧日了。公元1206年,李安全發動政變,被廢。不久暴卒,年僅三十。謚昭簡皇帝

安國養民,附金和宋

夏桓宗(1177—1206),名純祐。夏仁宗長子,章獻欽慈皇后羅氏生。乾祐二十四年(1193),純祐即帝位,時年17 歲。純祐繼位後,大體奉行仁宗時期的方針,實行附金和宋之策。夏和金朝聘使往來不絕,天慶元年1194),純祐受金朝冊封為夏國王。天慶四年(1197),在純祐的請求下,金朝允許復置保安、蘭州二地榷場與夏國互市。天慶七年(1200)正月,純祐因母羅太后患頭中風疾病不愈,遣武節大夫連都敦信等到金朝賀正旦時,附奏向金朝求醫。金派遣太醫時德光、王利貞到夏國為羅太后治病,並賜給藥物。天慶八年十一月,金夏發生邊界糾紛,因金斬叛官耶律德壽後恐其餘黨復擾,故集民夫疏浚連接夏國的邊界濠塹,純祐因金犯界事十分震怒,遣使提出責問,金朝對此置之不理。純祐生性仁慈恭儉,承父遺訓,治國有方。朝中大臣多耿介清廉之士。

天慶二年(1195)九月,純祐遣大臣宋克忠、吳子正到金朝賀天壽節,金撫向使向夏使索賄,遭到嚴正拒絕。夏國御史大夫、宗室嵬名世安,一生廉潔清正,刻苦自勵。房舍簡陋,僅可遮蔽風雨。天慶三年十二月,仁宗族弟仁友病死。仁友在粉碎任得敬篡權分國陰謀中有功,進封為越王。仁友子安全生性殘暴陰毒,懷有野心。他向純祐上表以其父的功績,請求承襲越王爵位。祐深知安全的品質為人,不許其襲王爵,反而降封他為鎮夷郡王。安全由失望而生怨恨。他在皇后羅氏的縱容下,逐漸把持朝政,並圖謀篡奪皇位。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南院宣徽使劉忠亮,品質端莊,處事以國事為重。他每見鎮夷郡王干預朝政,即義正辭嚴斥之,決不妥協。安全以甜言蜜語拉攏他,都遭到劉忠亮的嚴正拒絕。他預感到安全必將篡位,在他自覺不久於人世時,對其子思義說:「吾不能為國紓難,負恩多矣,宜布衣入棺,以志吾恨。」①劉思義謹遵父親遺命,並從此不再做官。

純祐治國頗重文教,朝中多俊逸之士。天慶十年(1203)三月,純祐於國中科舉策士,宗室齊王彥忠之子遵頊為進士唱名第一,詔令其嗣齊王爵,不久又擢大都督府主,他就是後來的夏神宗。涼州人權鼎雄,於天慶中舉進士,以文學知名於世,純祐授他翰林學士。安全篡位後,棄官隱居不出。其時朝中有高氏三兄弟,品德才學俱佳,曾多次被純祐派遣出使金國,不辱使命,金人號為「三俊」。

無力抵抗蒙古軍

純祐時期,蒙古部族興起於北方草原,蒙古部貴族鐵木真的迅速強大,構成對夏國北方的嚴重威脅。天慶十二年(1205),鐵木真率領的蒙古軍第一次向夏國發動進攻。三月,鐵木真借口夏國收納了蒙古逃人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夏國力吉里寨。並縱兵至瓜、沙諸州進行擄掠。四月,蒙

古軍在退兵時經過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純祐對蒙古軍的突然進攻束手無策,只得任其蹂躪。待蒙古大軍撤退後,純祐慶幸危機已過,於是下令大赦。修復經過戰爭被毀壞的城堡,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表示夏國經過大難之後,必將中興。同年十一月,純祐聽到蒙古軍進攻金國,與金將河東監軍完顏天驥相持不下,即領兵也進入金境,行數日一無所獲,後得報金兵被蒙古軍擊敗,遂遣兵救援,知力不勝撤兵而還。

天慶十三年(1206)正月二十日,長久以來圖謀篡位的鎮夷郡王安全與純祐的生母羅太后合謀,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了純祐,安全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元年。三月,純祐暴卒於宮中,死因不明,終年30 歲。謚昭簡皇帝,廟號桓宗。

夏襄宗

夏襄宗

西夏襄宗名李安全(1170年-1211年),西夏崇宗孫,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書要求襲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許,安全被降封為鎮夷郡王,他極為不滿,於是萌生了篡奪皇位之心。1206年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改元應天。在位時昏庸無能,破壞金國與西夏長期的友好關係,發兵侵金,為後來一場場令夏金耗盡精兵的戰役掀起序幕,改附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但這一切都沒有為西夏帶來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為侵略目標,西夏不斷積弱。1211年,堂侄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四十二。謚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夏襄宗-人物簡介

謚號:敬慕皇帝

廟號:襄宗

帝名:李安全

在位:1206——1211(5年)

生卒:1170——1211(41歲)

皇考:崇宗子越王李友仁子

生母:待考

年號:應天(1206——1209)皇建(1210——1211)

陵墓:康陵(今寧夏賀蘭山西北)

襄宗,名李安全(1170-1211年),崇宗李乾順孫,桓宗李純佑堂弟。他廢桓宗後奪位。在位6年,被李遵頊所廢,傳又為李遵頊所謀害,葬於原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安全,越王李仁友子,封為鎮夷郡王。後發動政變,廢黜其堂兄桓宗而奪取了皇位,並改年號為「應天」。

李安全即位後,繼續依附金國,抗禦蒙古,被金國冊封為夏國王。他在位期間,蒙古軍曾多次攻掠西夏。公元1209年7月,蒙古軍猛烈圍攻都城中興府,李安全親自督戰,頑強守御。9月,連日大雨,河水暴漲,蒙古軍便引水灌城,淹死城中居民許多,形勢岌岌可危。李安全派人。突圍向金國求救,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不肯出兵。12月,河堤決口,河水四溢。李安全無法堅守,只得將女兒獻給成吉思汗請求議和,蒙古軍退兵。

公元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廢去了李安全,奪取了皇位。8月5日,李安全突然死亡,後人疑為李遵頊所謀害。李安全死後謚號為襄宗。

夏襄宗-政治統治

西夏襄宗在位期間,政治制度受宋朝影響很大,官制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台、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學、漢學等。地方行政編製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

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軍隊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中央侍衛軍包括「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質子軍」人數約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於騎射者組成的一支衛戍部隊,負責保衛皇帝安全,號稱「御圍內六班直」,分三番宿衛。另有皇帝親信衛隊3000人,是從境內各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皆為重甲騎兵,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隨皇帝出入作戰。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把夏初萬戶、都統(軍帥)司與兵馬都總管府三種路制統一為封建制性質的兵馬都總管府路。劃全國為十九路,路下設府、州、縣,州分三級,即節度、防禦、刺史。路、府、州官兼管軍政,這是党項族軍政一體的特點在漢官制中的延續。縣官只管民政。西夏族居住區,路下設萬戶路及猛安、謀克三級機構,與漢族地區府州縣自成兩個系統。夏襄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項重大的改革,是仿照宋朝的制度,實行科舉。一一四七年八月,仁宗正式策試舉人,立唱名法。又設立童子科,通過科舉策試任用官員,是對擁有政治特權的貴族的一個限制,但廣泛任用文人執政,又不能不使夏國統治集團走向文弱了。

實行科舉,就必須廣設學校培養生員。西夏襄宗時設立國學,招收貴族子弟三百人。四四年六月,夏襄宗下令各州縣普遍設立學校,增子弟員至三千人。又在皇宮中立小學,設教授,宗室子孫七歲至十五歲都可入學學習。一一四五年七月,建立大學。一一四六年三月,尊孔丘為文宣帝。一一四八年三月,又建內學,仁宗親選名儒主持講授。學校講授漢學,主要是儒學。科舉也以儒學取士。夏仁宗從多方面接受漢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關係確立後的反映,從這方面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夏襄宗-經濟政策

夏襄宗時期經濟發展史料殘缺記載

西夏襄宗在位期間,西夏的土地所有制,有皇室、地主和小農三種佔有形式。皇室占田,主要是通過戰爭掠奪而來,或者是宋、金割予的土地。朝廷驅使士兵在戰爭間隙時進行耕種,佔有全部收穫物。所謂「夏國營田,實占正軍,一有徵調,輒妨耕作」,就是指的軍墾而言。另一種則是官僚、貴族和地主所佔有的私田。他們將掠奪來的或皇帝賜予的土地,役使無地的農民耕種,或將土地分租給農民,收取高額的地租。

西夏襄宗即位以後,党項族的一些官僚貴族,逐漸轉變為兼營土地的大地主,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直接掠奪宋朝邊境地區的大片土地,變為自己的私田。奢都元年(公元1057年)又屯兵數萬人於屈野河,「盡發麟州以北民、耕牛、農具,計欲盡耕河西地」。除此之外,地主階級還以各種超經濟的手段,直接從農民手中掠奪土地和園宅。天盛八年(公元1156年),乾順的庶弟、晉國王察哥死,因其「有園宅數處,皆攘之民間」,人民甚為不滿,仁孝不得不下令歸還原主。

內蒙古黑城出土的天盛末年賣地文契,反映了西夏普遍存在的土地買賣現象。西夏的法律條文中,還明確規定生荒地歸開墾者所有,他和他的族人可以永遠佔有,並有權買賣,說明西夏除朝廷和地主官僚佔有大量的土地外,還存在著擁有少量土地和農具的自耕農階層。

西夏的賦役十分繁重。夏國境內的農民,十五歲為丁,二丁抽正軍一人,為統治階級服軍役、墾田。按照規定,在服軍役時,必須自備弓箭、盔甲等武器裝備,所配的馬、駱駝作戰死亡,得由自己賠償。此外農民還得向朝廷和地主繳納各種租稅。

西夏時期陶器!

還在西夏襄宗時,銀州党項族部落首領拓跋遇便向宋朝邊吏訴說賦役的苛虐情況,要求允許他移居內地,以逃避繁重的賦稅和勞役。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農民生活更是陷於絕境。大慶四年,興州、夏州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林木皆沒,數千居民死亡。夏襄宗採納御史大夫蘇執禮的建議,下令興、夏二州,遭地震家中死二人者免租稅三年,死一人者免租稅二年,傷者免租稅一年,但是人民無以為食的情況並沒有根本改善。

西夏襄宗在位時,西夏的情況和當時內地的封建社會一樣,「地主、貴族和皇帝、擁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農民則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沒有土地。農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種地主、貴族和皇室的土地,並將收穫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獻給地主、貴族和皇室享用。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同樣是西夏社會的基本矛盾。

夏襄宗-軍事生涯

夏襄宗時期疆域分布圖

公元1209年,鐵木真率領蒙古大軍親征,發動了第三次對西夏王國的軍事入侵,蒙古大軍出黑水城,強攻翰孩羅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兒子承禎為元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元帥,督兵5萬阻擊。蒙古軍集兵猛攻,夏軍大敗,高逸被俘,不屈而死。雙方死傷慘重,蒙古軍經過苦戰攻克了翰孩羅城,並且俘虜了西夏太傅西壁訛答(也有人叫「鮮卑訛答」,因為「西壁」與「鮮卑」音近)後,乘勝南進,直抵中興府外圍的的重要關隘—克夷門,克夷門地勢險峻,關外兩山對峙,僅一徑可通,懸絕不可登。

夏襄宗命嵬名令公復率兵5萬憑險據守。戰初,蒙古軍屢被嵬名令公擊退。雙方相持兩月,成吉思汗乘夏軍懈怠,據險設伏,遣游兵誘嵬名入伏,嵬名令公引軍出擊,中伏被擒。蒙軍初戰不利,後趁夏軍鬆懈之時,設計俘獲夏軍新統帥「嵬名令公」,蒙古軍攻克了關隘,直接抵達中興府。

蒙軍引黃河水灌城,夏軍死傷慘重,城牆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國求救,但是金國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這時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壩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於是蒙軍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請,解圍走人,臨走的時候放了夏軍的統帥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訛答,夏王李安全獻出自己的女兒求降戰爭告一段落。

蒙古軍第四次攻夏之戰

西夏佛像

西夏光定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十二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第四次進攻西夏的作戰。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獲勝之後,轉兵攻金,數年間佔據金大片領土,金夏日漸艱危,蒙古愈加強大。光定七年正月,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徵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遂以西夏不應從征為由,率軍四度攻夏。十二月,蒙古軍渡過黃河進入夏境,直抵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夏襄宗倉皇出奔西京(即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一說西涼,今甘肅武威),留太子德任守中興府。旋遣使請降,蒙古軍始退。

西夏陵

西夏乾定二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蒙古軍第五次進攻西夏,圍攻沙州(今甘肅敦煌)、銀州(今陝西榆林南)的作戰。西夏光定十三年(乾定元年),夏襄宗因附蒙攻金之策連遭失敗,成吉思汗又屢遣使指責,不安於位,十二月傳位於次子德旺,自稱上皇。德旺繼位後,改變國策,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遠征西域之際,遣使聯絡漠北諸部,企圖結為同盟,抗禦蒙古,以固西夏。

乾定二年五月,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師途中,聞西夏有異圖,遂率兵由河外攻沙州,月余不下。旋令軍乘夜暗挖掘地道,欲穴地而入,被西夏守將籍辣思義發現,夏軍縱火於地道中,蒙古兵多窒息而死。九月,成吉思汗久攻不克,恐銀、夏出兵赴援,遣總管華北諸州的國王孛魯、黑馬等分兵進攻銀州。西夏守將鹽府塔海出戰,兵敗被俘,蒙古軍攻破銀州,擊殺夏兵數萬,擄掠生口、牛羊數十萬。孛魯令都元帥扼守要地,自率軍還。十一月,夏獻宗德旺聞銀州失守,漠北諸部潰散,遣使至蒙古軍中請降,許以子為人質,蒙古軍退走,沙州圍解。

夏襄宗-歷史評價

夏襄宗

夏襄宗發兵萬餘騎,攻打金葭州(今陝西佳縣境)從而意味著兩國關係的破裂。其破裂的原因有二:第一,蒙古圍攻中興府,夏襄宗向金求援,金拒不出兵相救。這是夏金關係破裂的直接原因;第二,西夏統治階級已從貪圖安逸保守發展到腐化墮落。在國內生產停滯,社會矛盾激化,以及蒙古連年入侵的情況下,為了擺脫困境必須對金實行經濟掠奪,來滿足党項貴族的貪慾,於是附蒙侵金。這是夏金關係破裂和戰爭的根本原因。

夏金戰爭首尾13年,大小戰役計25次,平均一年就有二次,其戰爭次數的頻繁,在夏國歷史上實為罕見。兩國雖然交戰頻繁,但雙方照樣派遣使者。這次戰爭的性質,金方是正義的,夏方是非正義的。戰爭給雙方都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其後果之一,是「精銳皆盡,兩國俱敝」。也就是說,夏、金兩國的軍事力量因這場戰爭而大大削弱,加上兩國均已精疲力盡,從而為蒙古的滅夏、滅金創造了條件。後果之二,是使夏金兩國人民飽受戰爭災難。如公元1223年六月,西夏發兵侵金隴安軍,到處燒殺搶掠,「掠民五千餘口,牛羊雜畜數萬而去」。至於西夏,「自兵興之後,敗卒旁流,饑民四散」,說明西夏人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後果之三,是使西夏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

夏襄宗-夏襄宗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康陵

康陵

考古調查稱9號陵。位於7號陵東北。地上建築除陵台外其餘建築無存,陵台已坍塌過半。康陵墓主李安全,為仁宗仁孝弟越王仁友之子,崇宗乾順之孫。西夏桓宗天慶十二年(1205年),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改元應天。六月,羅氏為子請封冊於金,金冊封為夏國王。蒙古多次用兵西夏,並破克夷門,進圍中興府。李安全親自登城激勵將士守御。蒙古兵引黃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極多。李安全遣使乞援於金,金拒絕出兵。李安全只得向蒙古納女請和,夏金關係趨於破裂。西夏光定元年(1211年)夏齊王遵環廢安全自立。同年8月安全死,年42歲,謚靜穆皇帝,廟號襄宗,墓號康陵。

廢主自立

天慶十三年(1206)正月二十日,安全在羅太后的支持下,廢黜純祐,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對於夏國的宮廷之變,金朝一直保持著沉默。應天元年(1206)六月,羅太后遣御史大夫罔執中奉表赴金朝,表中稱「純祐不能嗣守,與大臣議立安全」,請求金朝給予冊封。金章宗為此遣使赴夏國,詢問羅太后關於廢立之事,羅太后再次上表於金朝,多方飾情,請頒封冊。至七月間,此時純祐已死,安全篡位既成事實,金朝順水推舟,遣使到夏國正式冊封安全為夏國王。安全以隆重禮儀接待金封冊使。此後金夏保持和好關係,聘使往來不絕。

附金抗蒙

安全在位期間,由於蒙古興起並犯夏國,初行附金抗蒙之策。應天二年(1207)秋,成吉思汗得知安全廢主自立的消息,即發兵進攻夏國,破兀刺海城(今甘肅張掖東),四齣擄掠。安全調集右廂諸路兵馬抵抗。成吉思汗見夏國兵勢尚盛,不敢繼續深入。又因糧草不繼,於次年二月撤退。

應天四年(1209)三月,成吉思汗再次率軍從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北兀刺海關口攻入夏國。安全命皇子承禎為主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帥,領5 萬兵抗擊。夏兵抵擋不住蒙古軍的勇猛衝殺,大敗潰逃。副帥高逸被俘,拒不投降,以身殉職。四月,蒙古大軍再攻兀刺海城,夏守將不戰而降。夏將太傅西壁氏率親軍與進入城中的蒙古軍巷戰,力屈被俘。七月,蒙古軍進圍中興府外衛之克夷門(今銀川西北),安全派大將嵬名令公領兵5 萬抵禦蒙古軍。嵬名令公借地形之利,命令部隊自山坂急馳而下,衝擊蒙古軍,兩軍相持長達兩個月之久。蒙古軍設伏兵誘夏軍出戰,夏兵中計敗潰,嵬名令公被俘,被囚禁在土牢中。蓬首垢面,日食粗糲,而氣節凜然。成吉思汗多次派人勸降,嵬名令公堅持不屈。直到一年以後,安全投降蒙古,嵬名令公才被放還夏國。

興建西夏王陵!

蒙古大軍攻破克夷門後,迅速圍困夏國都城中興府。安全親自督促將士登城守御。蒙古軍久攻城不下,至九月間,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成吉思汗派兵築壩,引河水灌城,城中百姓淹死甚眾,情勢十分危急。安全派人向金朝告急求援。金朝大臣多以「唇亡齒寒」之義勸章宗出兵救援,與夏國聯合夾攻蒙古軍。金章宗則以「敵人相攻,吾國之福,何患焉?」①拒不出兵。到十二月間,因河水久灌,中興府城牆將潰圯。蒙古軍所築的攔河堤壩也多決塌,水勢四溢,城外幾成澤國,蒙古軍也無處安身,才退走。成吉思汗遣被俘的夏國兀刺海守將西壁訛答到中興府招降。安全走投無路,只得獻女向成吉思汗求和。

蒙古退兵後,安全對金朝於夏國危難之時不出兵援助,耿耿於懷,想尋找機會報復。皇建元年(1210)八月,安全派遣萬餘騎兵,攻打與夏國交界之金葭州(今陝西佳縣境)。夏金關係正式宣告破裂。夏金聯盟的破裂,使蒙古軍得到各個擊破的機會。夏國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皇建二年(1211)五月,新興的黑塔坦國王白廝波起兵進攻夏國河西州郡,安全親自領兵迎戰,兵敗又丟失公主,遂遣使請以臣禮事塔坦王,兵才退走。夏國累經兵事,國勢已十分衰落,就在這一年七月初三日,夏國又一次發生了宮廷政變,齊王遵頊廢黜了安全,繼立為帝,改元光定。安全被廢一個月後,八月五日也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42 歲。謚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夏神宗李遵頊(1163年-1226年),夏崇宗之曾孫,李安全堂兄弟李彥宗之子也,雖輩份比桓宗、襄宗低,但年齡卻比他們高。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博覽群書,1203年西夏狀元,後統領西夏軍事。他是以狀元當皇帝,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李遵頊中狀元後,為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時年四十九歲。改元光定。而後,與蒙古,宋戰爭屢敗,1223年,神宗退位,死於1226年,時年65歲。

夏神宗-簡介

夏神宗

李遵頊,西夏都城興定府(寧夏銀川)人,其祖上原為拓跋氏,唐賜姓李,宋賜姓趙,即帝位後用趙姓(見《辭海·中國歷史紀年表·宋、遼、金紀年表》)。廟號神宗。生於西夏天盛十四年(1162),卒於西夏乾定三年(1225)。西夏天慶十年(1203)癸亥科狀元。

李遵頊中狀元後,為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時年四十九歲。改元光定。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西夏的繁榮!光定四年(1214),應蒙古徵調,李遵頊發兵三萬幫助蒙古攻掠金國,因兵敗寧州,拒絕再次發兵助攻,致使蒙古軍隊攻打西夏,李遵頊出奔西涼,轉而採取聯宋抗蒙攻金的策略。宋夏聯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後,因宋軍配合不力,西夏軍隊再次受挫,聯宋攻金策略遂告失敗。後李遵頊又聯蒙抗金。由於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上的反覆無常及戰事頻繁,致使西夏國力不振。光定十三年(1223)李遵頊自號上皇,傳位於次子李德旺。西夏乾定三年(1225)三月,李遵頊病逝,享年六十四歲,謚號英文皇帝。

夏神宗-政治統治

西夏王陵陵台

遵頊年少力學,博通群書。桓宗天慶十年(1203)廷試第一。之後襲封齊王。李遵頊中狀元後,仕途一路順暢。西夏皇建二年(1211),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時年49歲,改元光定。

光定四年(1214),應蒙古徵調,李遵頊發兵三萬幫助蒙古攻掠金國,因兵敗寧州,拒絕再次發兵助攻,致使蒙古軍隊攻打西夏,李遵頊出奔西涼,轉而採取聯宋抗蒙攻金的策略,宋夏聯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後,因宋軍配合不利,西夏軍隊再次受挫,聯宋攻金策略遂告失敗。後李遵頊又聯蒙抗金,出於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上的反覆無常,及戰事頻繁,致使西夏國力不振。光定十三年,由於國事日敝,廢掉堅持聯金的太子德任,自立為太上皇,傳位於次子李德旺。

史書記載︰「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但根本是一個比襄宗明智不多的昏君。1211年廢襄宗自立,改元光定,全盤承襲襄宗自取滅亡的政策,繼續破壞金國與西夏關係,發兵侵金;金宣宗也不遑多讓,決定痛擊西夏。更不幸的是,夏軍軍力早已廢弛,因此不斷戰敗,反而沒有令遵頊知難而退,更激起他的野心和戰欲,繼續發動戰爭,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經濟嚴重破壞,國勢直線下降。在位期間根本沒有想過與金國議和,雖不斷有忠良之士直言進諫,但一一被他痛罵,包括其子李德任。

夏神宗-內交外戰

夏神宗統治時期的西夏

蒙古軍第四次攻夏之戰

西夏光定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十二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第四次進攻西夏的作戰。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獲勝之後,轉兵攻金,數年間佔據金大片領土,金夏日漸艱危,蒙古愈加強大。光定七年正月,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徵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遂以西夏不應從征為由,率軍四度攻夏。十二月,蒙古軍渡過黃河進入夏境,直抵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夏神宗遵頊倉皇出奔西京(即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一說西涼,今甘肅武威),留太子德任守中興府。旋遣使請降,蒙古軍始退。

成吉思汗的遺詔註定了西夏王朝的滅亡。

蒙古軍第五次攻夏之戰

西夏乾定二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蒙古軍第五次進攻西夏,圍攻沙州(今甘肅敦煌)、銀州(今陝西榆林南)的作戰。西夏光定十三年(乾定元年),神宗遵頊因附蒙攻金之策連遭失敗,成吉思汗又屢遣使指責,不安於位,十二月傳位於次子德旺,自稱上皇。德旺繼位後,改變國策,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遠征西域之際,遣使聯絡漠北諸部,企圖結為同盟,抗禦蒙古,以固西夏。

乾定二年五月,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師途中,聞西夏有異圖,遂率兵由河外攻沙州,月余不下。旋令軍乘夜暗挖掘地道,欲穴地而入,被西夏守將籍辣思義發現,夏軍縱火於地道中,蒙古兵多窒息而死。九月,成吉思汗久攻不克,恐銀、夏出兵赴援,遣總管華北諸州的國王孛魯、黑馬等分兵進攻銀州。西夏守將鹽府塔海出戰,兵敗被俘,蒙古軍攻破銀州,擊殺夏兵數萬,擄掠生口、牛羊數十萬。孛魯令都元帥扼守要地,自率軍還。十一月,夏獻宗德旺聞銀州失守,漠北諸部潰散,遣使至蒙古軍中請降,許以子為人質,蒙古軍退走,沙州圍解。

夏神宗-歷史評價

塔兒灣西夏遺址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狀元是許多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其競爭之激烈程度可以想像。而作為皇室子弟,生來就有地位的優越條件,生活在錦衣膏粱之中,許多人因此沒有進學的動力,即使他附近有許多西席在左右教導,也不上勁。也有些人等,附庸風雅,成天在清客相公中胡鬧,沽名釣譽,實則內心之中沒有半點墨水。但李遵頊雖為皇室貴胄,但卻勤奮上,終在西夏桓宗天佑十年,庭試大顯身手,奪得狀元,這個狀元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彌足珍貴。

這是一場多麼血腥的屠殺啊!

遵頊繼位後,一改桓宗時附金抗蒙的國策,從開始攻金,進而附蒙攻金,並企圖乘蒙古進攻金國的時機,擄掠財物,擴張領土。遵頊稱帝伊始,不但不按例遣使向金朝求冊封,反而立即出兵萬騎攻打金朝的東勝城(今內蒙古托克托),金兵趕來救援,夏兵退走。十一月,遵頊乘蒙古軍圍攻金中都之時,派兵攻入金朝的涇、邠二州,進圍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當聽到金朝已有防備,並有援兵即將趕到,遂匆忙解圍而去。

光定二年(1212)正月,遵頊向金朝派遣賀正使,似有刺探虛實之意。按照舊例,夏使至金,金允夏使於會同館互市。夏使與金貴戚交易之事被金監察御史聶天驥奏知金衛紹王,交易被禁,並令夏使速回。其時,金已處於兩面受敵的危急之中,此次見遵頊派遣賀正使,即於三月間也派遣使臣到夏國賜遵頊封冊,以求緩和與夏國日趨緊張的關係。遵頊對金賜封冊未作出反應之前,又一次出兵進攻金葭州,被擊退後,乃於十二月間,才遣使臣到金謝封冊。

光定三年(1213)六月,夏兵攻破金保安州,圍慶陽府,殺州刺史與知府。八月,又攻破金邠州,降其節度使金朝駙馬烏林答琳。十一月,遵頊得知金衛紹王完顏永濟被弒,國中已亂,遂出兵攻金會州,夏兵於窄土峽、東關堡兩戰俱敗。十二月,遵頊出動數萬騎兵,攻破金鞏州,俘鞏州節度使夾谷守中,執而西進圍平涼,使守中諭降,不從殺之。光定四年(1214)七月,遵頊令左樞密使、吐蕃路招討使萬慶義勇遣吐蕃僧減波把波等,齎蠟書二丸到南宋西和州(今甘肅和縣境)岩昌砦,約請宋制置使董居誼出兵,夾攻金朝,被董居誼拒絕。八月,遵頊先令在夏國居住的金人喬成帶信給金宣宗,請制止金朝邊吏侵掠夏國。宣宗知其為尋釁之言,不予理睬。

遵頊遂出兵攻金朝慶、原、延安諸州。十一月,遵頊應金叛人程陳僧之請求,出兵3000赴蘭州救援。光定五年(1215)正月,夏兵進入金境內武延川擄掠,金境邊吏也派兵擾夏境以為報復。遵頊藉此機會遣兵攻金環州(今甘肅環縣)。金宣宗害怕事態擴大,立即下令對肇事者治罪。但遵頊不肯罷休,出兵圍金積石州(今青海貴德),城未能攻下,接著又進攻環州。九月,再次出兵援助金國叛人程陳僧,與金兵多次作戰,互有勝負。破金西關堡。圍第五將城。十月,夏軍攻金保安不下,再攻延安又敗,乃集右廂精兵8 萬破金臨洮府(今甘肅臨潭境),退兵不守,又轉攻綏德境內之克戎、綏平諸地與熟蘭砦。十二月,遵頊派兵和金國叛將程陳僧一起再攻臨洮府,遭到金兵痛擊,又圍定羌州,再敗。光定六年(1216)五月,遵頊派工兵潛入金來羌城界河,在此修築折橋以便於攻來羌城,橋修成後被金兵焚毀。又遣細作陳岊入金探虛實,欲再攻臨洮、鞏州(今甘肅隴西),以圖長安,陳岊被金將抓獲。

七月,金朝主動出兵懷安砦與環州,兵分兩路攻夏,遵頊點集軍隊待命,令不與金軍作戰,金軍恐有詐也下令勿輕進,僅以少數兵偷襲阿彌灣,夏軍被殺數百人。八月,夏軍攻金安塞堡,敗;又戰於鄜州之倉曲谷,復敗;三戰於車兒堡,再敗。遵頊經數戰不勝,即遣人聯絡蒙古軍隊,合兵攻打金延安、代州等地,並攻陷潼關。十一月,遵頊遣兵4 萬餘騎圍攻金定西城,金兵奮力抵抗,夏軍死2000 餘人,失馬匹輜重無算。金朝連連遭到夏國進攻,忍無可忍,於這年十二月分兵兩路,發起反攻。一路進入夏國的鹽、宥、夏諸州;一路進攻威、靈、會等州。遵頊分道迎戰,金兵被阻,不能前進。

當蒙古軍對金國發動進攻時,夏光定七年(1217)正月,遵頊以附蒙之國,應徵派兵3 萬騎隨蒙古軍進攻金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境)。金兵頑強抵抗,蒙古軍大敗。夏國軍於退兵時,途經寧州(今甘肅寧縣)被金將伏擊,也大敗逃歸。遵頊卻不甘失敗,又重振旗鼓於五月間圍金大北岔,被擊敗。六月,遵頊出兵趕赴蘭州接應金叛將李平。七月,又攻金黃鶴岔,轉圍羊狼砦。九月,夏軍在馬家平遭到金兵的襲擊,遵頊又遣兵攻掠綏德克戎砦。其時,遵頊對金軍的作戰,非敗即無功而退;另一方面受蒙古軍的役使徵調,疲於奔命。這時正逢蒙古大軍西征花刺子模,再次向夏國徵兵。夏國經連年用兵,兵民厭戰,朝議沸騰,不願再隨蒙古軍出征。這一年十二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渡黃河進攻夏國,迅速圍困首都中興府,城破在即。遵頊見都城不保,夏國危亡,遂命太子德任守城,自帶親隨扈從逃奔西涼暫避。同時遣使臣向蒙古軍請降。直到蒙古大軍退走,遵頊才又返回中興府。經過這一次事變,遵頊深感蒙古是夏國的最大威脅。由一意攻金,改變為時而聯金抗蒙,時而聯宋抗金的靈活外交政策,以求自保。

西夏銅火銃

聯金抗蒙到聯宋抗金

光定八年(1218)二月,遵頊重用主張聯金抗蒙的秘書監蘇寅孫,擢升為樞密都承旨,做出親金抗蒙的姿態。三月,遵頊寫信給金朝,請恢復綏德、葭州邊境貿易,與金重新和好。金宣宗以遵頊反覆無常,未允。遵頊因金不許互市,立即勾引蒙古軍由葭州犯金鄜、延二州,被金兵擊敗。七月,又攻金龕谷砦,不勝。十一月,夏國駐屯在質孤堡的軍隊遭到金軍的偷襲。遵頊聯金行動處處碰壁,又想到與宋朝聯盟共圖金朝。光定九年(1219)二月與光定十年正月,遵頊兩次派樞密招討使寧子寧到四川,約請南宋方面出兵夾攻金。南宋利州路安撫使丁焴,兩次回信同意同夏國聯兵抗金,但都未能按期出師。就在這段時間內,遵頊也未曾停止對金國的進攻,先後出兵攻破金通秦砦、通秦堡及威戎砦、鎮戎軍、新泉城等堡寨要塞。

金兵也乘夏國無備之時,攻夏國隆州、破宥州、圍攻神堆府(今陝西靖邊境)。同年五月,遵頊終於收到了宋四川安撫使安丙的複信,定議宋夏同時出兵,夾攻金國。八月,遵頊如約出師,遣兵萬人攻破金會州,金守將烏古論世顯投降夏國。金宣宗命陝西行省與夏國議和,被遵頊拒絕。九月,又發兵3 萬破西寧州,圍定西城。緊接又遣樞密院使寧子寧與大將嵬名公輔領兵20 萬,進攻金國軍事重鎮鞏州,城久攻不下,寧子寧即派人入四川催促宋軍出兵。宋宣撫使安丙命利州副都統程信督促張威、王仕信分道進兵,攻克來遠、鹽川兩鎮及定邊城,與夏軍會師於鞏州城下。兩軍商約夏軍野戰,宋軍攻城。城仍久攻不克。兩軍死傷以萬計,只好退兵。在撤退途中,夏軍被金兵伏擊,傷亡甚眾。十月,宋將安丙再約夏軍攻秦州,遵頊懼於鞏州之敗,不肯出兵,安丙率軍撤回利州。

元代火銃

西夏銅火銃

重走附蒙攻金之路

光定十一年(1221)三月,蒙古軍木華黎部由東勝州渡過黃河進攻夏國河西諸城堡,夏國守將無力抵抗,紛紛投降。面對蒙古大軍壓境,遵頊急忙派監府塔海設宴款待蒙古將領,並派塔哥甘普等率兵5 萬歸木華黎指揮,隨蒙古軍進攻金國。遵頊至此又回到附蒙攻金的老路上來。九月,遵頊遣百餘騎突入宋鳳州,欲強行邀宋將出兵攻金,被宋將拒絕。十月,蒙古將木華黎與夏將塔哥甘普引兵取金葭州,進攻綏德,破馬蹄、克戎兩寨。十一月,攻安塞堡不克。十二月,遵頊得報金宣宗將調集10 萬大軍進攻夏國興、靈二州,便先發制人,徵兵數十萬,分三路進攻金朝,使金邊境地區遭到嚴重破壞。次年正月,遵頊攻破金大通城,逾月又被金兵收復。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慈悲道場懺罪法》第一卷第8頁

三月,與金兵戰於永木嶺,也未能取勝。六月,蒙古將木華黎和右都監石天應率兵攻金陝西諸州,向夏國借道,遵頊立刻答應,許其自東勝渡河進兵。九月,夏國軍攻克金德順城。十一月,蒙古將石天應約夏國出兵攻延州,石天應與金兵作戰敗死於河中。十二月,蒙古軍再次約夏國出兵由河中葭州攻金陝西,至質孤堡再次被金兵擊敗。光定十三年(1223)一月,蒙古將木華黎進軍鳳翔,遵頊又徵發10 萬兵隨蒙古軍攻城,金兵勇猛出擊,夏兵見勢不可擋,不告蒙古,自撤兵而去。

遵頊昏憒無能卻又剛愎自用,附蒙攻金的政策步步失敗,一再誤國。朝廷中以太子德任為首,竭力反對遵頊的錯誤政策。光定十三年(1223)四月,遵頊令太子德任領兵進攻金朝,德任不願受命並進諫道:「彼兵勢尚強,不若與之約和。」遵頊笑著說:「是非爾所知也,彼失蘭州竟不能復,何強之有?」①德任再三諫阻無效,請求罷除自己的太子位,允其出家為僧。遵頊惱羞成怒,下令將德任軟禁在靈州,另遣將領兵攻金。夏國累經戰爭,兵員消耗,財用匱乏,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

在這一年的五月,夏國都城中興府及靈州等地發生嚴重春旱,顆粒無收,出現「饑民相食」的慘狀。遵頊仍不顧百姓的死活,繼續準備要全力對金朝作戰。在調集軍隊已經很困難的情況下,遵頊仍於六月間,乘金朝疏於防備之機,調遣萬人攻金隴安軍。七月,攻克金積石州。十月,佔領積石州的夏軍遭到蒙古軍的圍困和抄掠,以報鳳翔之役夏軍不辭而別之恨。因蒙古軍聞金兵圖其後,才解圍而去。蒙古兵退,遵頊還不引以為戒,又徵集十二監軍司的兵馬,準備孤注一擲,進攻金鞏州。御史中丞梁德懿上章諫阻,痛陳遵頊誤國的舉措:「國家用兵十餘年,田野荒蕪,民生塗炭,雖婦人女子咸知國勢瀕危。

而在廷諸臣,清歌夜宴,舌結口鉗。太子以父子之親,憂宗社之重,毅然陳大計,獻忠言,非得已也。一旦位遭廢斥,身辱幽囚,宜乎?天垂變異,歲告災祲。臣望主上撫恤黎庶,修睦鄰邦,召還青宮,復其儲位,庶幾臣民悅

史書記載:「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但根本是一個比襄宗明智不多的昏君。1211年廢襄宗自立,改元光定,全盤承襲襄宗自取滅亡的政策,繼續破壞金國與西夏關係,發兵侵金;金宣宗也不遑多讓,決定痛擊西夏。更不幸的是,夏軍軍力早已廢弛,因此不斷戰敗,反而沒有令遵頊知難而退,更激起他的野心和戰欲,繼續發動戰爭,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經濟嚴重破壞,國勢直線下降。在位期間根本沒有想過與金國議和,雖不斷有忠良之士直言進諫,但一一被他痛罵,包括其子李德任。1224年,傳位於子李德旺,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1226年病卒,年64,謚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夏神宗-夏神宗陵

夏神宗陵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西夏是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


推薦閱讀:

張藝謀與李安,疏優疏劣!
這部45年前的片子,連李安都誇它好
章子怡的電影《卧虎藏龍》如何解讀?
李安的心,張藝謀的胃
說李安,誰是李安

TAG:中國 | 安全 | 西夏 | 李安 | 君主 | 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