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體協同:我國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思考

一、多主體協同: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實踐意圖和內在機理

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從根本上來說,表達著集思廣益的旨趣,體現著「優勢互補,聯動共振」的內在機理,其根本目的就在於高效、迅速地為決策提供服務,彌合職業教育研究與職業教育決策間的鴻溝,履行好解釋、證實與預測的功能。

(一)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實踐意圖

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核心導向是「服務性」,即職業教育智庫不僅要拿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思想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的研究成果,還要使這些研究成果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動態系統性。與普通教育智庫不同,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和發展同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關係最為密切,當下它重點圍繞著「人力資源優勢的開發和使用」這一中心議題而展開,因而其建設的複雜性和任務的艱巨性都要超越其他類別的教育智庫。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過程涵涉多主體、多方面、多側面和多層面,因而對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思考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是基於多元主體的立場和視角出發的,並且,以多主體協同的視角對職業教育的問題進行研究,有利於較為系統和細密地了解職業教育的相關問題,這也是呼籲多元主體參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價值所在。

基於此,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實踐意圖就是希望能集思廣益,實現「勁往一處」,產生1+1>2的效應,從而發揮職業教育智庫「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從這個意義出發,可以將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內涵理解為:在職業教育智庫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和主導地位的行為者(主要是指產、學、研、公眾等主體,具體包括了行業、企業、高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公眾等相關部門、機構、單位、組織、團隊和個人等)在政府決策需求的引導下共擔科研項目,共同探尋事實、篩選梳理所獲信息、作出預判、提供多種決策選項,並藉助媒體平台反饋交流與宣傳應用研究成果等多方位的交流與多樣化的協作過程(圖1)。

(二)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內在機理

從整體上來說,如圖1所示,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是由多極互動組成的關係結構,其關鍵在於形成一種全方位、一體化、深度的主體融合與協作,產生優勢互補、聯動共振的效應。在垂直方向上,允許不同級別的組織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在水平方向上,允許不同的組織、部門間打破部門林立的格局以及人、財、物、信息、組織之間的壁壘和邊界。即要求建設主體們衝破傳統體制、觀念的束縛,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利益共享和同步互動的基礎上,圍繞著某一議題或領域在政策、人才、技術、服務、資金等方面形成有彈性、高效率的互動關係結構,從而實現系統性的分工協作和協調供給。

在具體的實踐中,學校和科研機構是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主力軍和專業力量,擁有較先進的理念、研究基礎、科研力量、儀器設備、學術資源等優勢,這不僅能為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提供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還能藉助圖書館平台等獲取豐富的文獻信息,因而能提供較高信度的研究成果,其以基礎理論透視現實問題見長;行業與企業的相關部門、組織、集團,擁有資金、研究平台、場所、試驗設備以及技術人員等優勢,對市場的敏感性較高,以貼近市場優勢研究職業教育改革中的實際問題見長;而具有民間性、非營利性、靈活性的社會公眾及民間組織,其所發出聲音的基層性與多元性以及建設動機和行為的利他性與公共性的優勢,往往容易從多元視角出發為職業教育決策提供多樣化的方案和參考。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擁有靠近決策中心的「地理」優勢,因而能夠很好地引領並指導研究的開展與結果報告的呈送、監管與保障人才、信息、資金等的使用。此外,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在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過程中能夠起到橋樑的作用,溝通研究中心和相關機構、院校、政府部門、產業之間的聯繫,以其快捷的信息處理優勢為研究過程找技術與平台、為研究成果找市場,從而促進研究成果的呈報、推廣、擴散和轉化。

二、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現實困境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態下,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資政目標不明、研究隊伍結構單一、協諧秩序不佳、協洽機制不暢等問題,進而導致職業教育智庫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窘境。(一)資政目標不明,主體「粘合度」低在社會利益多元化、異質化的影響下,建設主體們有著自身的行動邏輯,彼此所追求的利益目標有所衝突,「粘合度」較低,進而造成了多元化意見場域的統籌與整合機制的缺失。作為育人機構和組織的院校這一群體,其參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是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以學術成果認可為導向,以獲得由此帶來的學術地位、經費支持等相關利益為歸宿。作為學術組織的科研機構,其行動邏輯是促使研究成果得到市場、同行乃至社會的認可,進而成功地兜售自己的科研成果、理論學說,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價值和財政支持。作為營利性組織的企業而言,利用機會主義,尋求最大的可能利益,是其參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主要行動邏輯,因而,獲取先進的技術、贏得更多的市場競爭份額,成為企業的重要目標訴求。無疑,在利益的驅使下,各主體為爭取到更多的項目而臨時抱團,把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理解為將已有的項目、基地和平台等要素進行簡單的整合與拼湊。此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由於我國對媒體、社會公眾等民間力量參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思想認識、制度準備不足,因而在潛意識中仍存在著一種天然的排斥,進而導致社會力量沒能有效地參與到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過程中來。(二)研究隊伍結構單一,難以履行資政使命受自身性質、年齡、職業、專業、學科以及研究能力與水平等諸多背景因素影響,職業教育智庫研究隊伍的結構較為單一,難以出色地履行資政使命。具體表現在:其一,科研隊伍實力不足。我國職業教育智庫的主體主要是高校學者或相關科研人員,他們的專業背景較為相近,在知識結構上偏於理論知識儲備,而擁有專業特長、掌握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及政策研究的方法與技術、熟悉世情國情省情校情產情輿情及決策流程的研究人員仍然不夠,領導型、領軍型的人才更是稀缺,因而,在短時間內難以組建高水平的梯度化科研團隊。其二,研究水平不高,受傳統學術邏輯的影響,研究者們多是從教育學的思維範式出發,開展對普職融合、校企合作、區域均衡等現實問題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而缺乏從最基層的職業教育實踐出發對職業教育內生性發展的「草根化模式」的探索。致使研究者們既不能對職業教育微觀層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實證分析,又不能對宏觀層面的問題作出高屋建瓴的前瞻,致使部分諮詢報告缺乏真實可靠數據支撐和系統的理論支持。(三)缺乏協諧秩序,難以整體聯動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主體間共同參與、聯合攻關,而當下的協諧秩序對於形成整體性聯動並不十分有利。首先,相應的投入、分享、擔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導致主體間的責權關係、地位、身份不明晰,產生彼此間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其次,缺乏對協同建設的整體統籌,面對某一重大項目、熱點問題時,各方主體很可能為著各自的利益一擁而上,為資源、利益爭奪而引發無序競爭。更有甚者,將參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視為一種投機行為,這無疑增加了協同建設的風險性。再次,主體間參與格局的固化。由於各方所處的地位和所佔有的資源、技術基礎不對等,通常情況下,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的大博導、大領導在項目申請、人才招募、成果呈報佔有絕對的優勢,這就就極易產生「近水樓台先得月」、「角色過載」的現象,導致其參與智庫建設的時間、精力不足,以及項目基地運作不靈活等。而對於社會力量而言,只能被動地選擇依附、隸屬的身份,參與項目建設的一部分,負責其中的一小塊,這就極易造成研究結果的簡單拼裝。(四)協洽機制不暢,諮詢服務不到位受信息共享與交流等協洽機制缺失的影響,建設各方出現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流不完全的現象,進而難以迅速地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服務。從建設主體間分工協作的過程來看,一方面,缺乏較完善的人員組織機制,不能準確掌握各方的優劣勢,容易出現隨意分工現象。另一方面,缺乏信息整合與資源共享機制,任務分工後,仍各自管理、各自為陣,「單打獨鬥」、單兵作戰,缺乏相互的對話、交流、理解與借鑒,缺少學科聯合攻關,不清楚其他建設主體正在完成什麼工作,完成得怎麼樣,這就很容易導致重複性研究和資源的浪費,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研究的縱深發展。此外,缺乏研究成果與推廣的公共平台,通常我國職業教育智庫建設主體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通過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等發布,因而,成果的受眾較為狹窄,真正質量高、效果好、針對性強的研究成果較難進入相關決策者們的視野,造成了職業教育智庫成果「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三、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基本策略新的形勢下,推進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需要建設主體們充分做好責權定位,認識好當前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問題和挑戰,從自身建設入手,積極地克服協同障礙,切實為職業教育的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撐。(一)明確資政目標,探尋主體間的「最大公約數」明確資政目標,尋求建設主體間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是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基本前提,這已成為謀求多方協同共識的捷徑和價值取向。在當前的歷史方位下,要促進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發生,在明確目標上至少要做出如下方面的努力:1.最大限度地尋求多元建設主體間的共識,放大主體間利益的共贏點在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過程中,協同的根本前提是找准利益的結合點、放大利益的共贏點,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同出力、共同安排、共同主事的格局,在對話與互動中實現共識的凝聚。從國內外許多智庫的實踐來看,「共識的達成是多主體協同合作的起點」,這一點在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過程中同樣適用。因而,不斷夯實主體間的共同思想基礎,擴大信任範圍,減少陌生感,形成夥伴情誼,是最終走向規模化、結構性協同建設的必然要求。正如烏爾里希·貝克曾提出:從根本上說,現代性的整個組織機構一旦脫離了傳統就必須依賴具有潛在的不穩定性的信任機制,這種觀點對職業教育智庫建設主體間新型信任關係的建立以及共同價值的追尋無疑具有寶貴的啟示意義。2.打破多元建設主體固有的行動邏輯,拉緊主體間合作的紐帶打破多元建設主體固有的行動邏輯,拉緊建設主體間的合作紐帶是明確目標的根本要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建設主體們要跳出傳統的學術思維邏輯,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智庫的重要性,以解決國家、地區、院校、企業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依託,集合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高管與職工、職校師生、媒體等多方智慧,匯聚更廣泛的意見,建設職業教育智庫雙邊甚至是多邊聯盟。據此,建設主體們尤其是企業要以更積極的心態參與建設,結合生產實踐中的問題,重視並加強與職業教育決策機構、行政機關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部門、院所的合作,共同策劃和申報項目,尋求差異化的定位和發展,實現「追求利益和承擔責任」的雙贏。3.解放思想,廣泛溝通,積極吸納多元建設力量釋放職業教育決策的需求信息,採用社會互動的方式,動員更廣泛的建設力量,面向更廣大的研究工作機構、群體和相關人員,已成為凝聚共識的迫切需要。為此,建設主體們要從封閉孤立的思想束縛和利益至上的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主動尋求與其他主體的協作途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監督,開展多種契約性和制度性的協同。在具體的實踐中,特別要注重釋放官員的思想和壟斷的資源空間,讓更多的民間力量參與到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中來,尤其是體制外的知識分子、研究工作者和團隊,博採眾長,聽取職業教育問題解決的多元化聲音,降低職業教育相關決策的成本和風險。(二)整合優勢,構建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解決建設主體間隊伍結構單一、協同建設能力不足的問題,應從建設能力與行為的專業化提升上尋找出路,具體體現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範式轉型等方面。1.完善投入機制,夯實隊伍建設的人力資源基礎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主體專業性進而提升主體間協作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提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實力的根本所在。在治理理論的視角下,職業教育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的解決主要取決於相關主體自治能力的增強,即主體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通過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充分利用項目資金和社會融資、鼓勵社會或個人捐贈的辦法來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拓寬職業教育智庫建設主體的範圍,是夯實人才資源基礎、增強各主體自我發展活力的首要方向。為此,要以需求為導向,通過「旋轉門」、「掛職鍛煉」、「任職指導」等機制[7],豐富研究者的閱歷,凝聚來自不同背景的專家、委員、企業家、官員、媒體等高層次、高尖端人才,組建跨專業、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科研團隊、協同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實驗室、專題資料庫、科技園、產業園、工業園等。2.強調跨界合作,提升職業教育相關研究人員的業務水平科研人員的知識、素養、學術風格等直接影響著科研隊伍的業務水平,[8]因而,強調跨界合作、逐步推進研究範式的轉型是提升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相關主體專業化程度的關鍵。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學會採用多學科的視角,開展混合型研究,尤其是要加強應用型研究的開展和定量方法的使用。因此,一方面要在研究理念與內容上,要擺脫以教育學研究傳統研究職業教育,走出就職業教育談職業教育的慣習。拓展研究視野,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國際化的視野來審視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重視複雜因素和多學科研究。另一方面,要在研究方法與技術上跳出簡單比較、經驗式推理的傳統模式,轉向多維度、多因素的研究,加強基於數據、證據的實證研究,對部分重大決策問題要加強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實效性、公信力的研究成果。最後,在研究共同體的組建上,要推行多學科背景交叉研究人員的矩陣研究模式,[9]增強其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品位。(三)建章立制,完善多主體參與的協諧秩序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行動邏輯的複雜性和外部發展環境的束縛性,使得多主體間的協諧秩序不佳,迫切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與支持,以提供剛性的保證。從職業教育智庫的成長邏輯來看,需要在職責許可權、頂層設計、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並要求這些方面的改革保持一致。1.釐清職責許可權,增強多主體間的協作水平在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過程中,準確的職責定位有助於建設主體妥當地規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督促主體們積極地投身職業教育智庫的建設,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因而,必須進一步明確政府、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媒體、公眾等主體在人、財、物、信息、組織等方面的職責許可權,增強其責任意識,明確研究機構與組織的功能定位,發揮職責許可權的規範約束作用,平衡好建設過程中的利益變更,積極地解決好主體間的矛盾、衝突,增進彼此間的信任以及對規則的認同。同時,還要按著科學布局、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起層次有序、分工明確、協同作戰的工作體系。2.做好頂層設計,完善相應的社會配套環境頂層設計的核心在於對相關建設主體的思想市場和協同模式進行規範,以此,充分利用好主體間的利益共贏點。其關鍵在於相應的社會配套環境的完善,以此,加強主體間的協同調度,化解好主體間的矛盾,形成整體合力。因此,要按照協商、互惠共贏的原則,建立健全包含利益分配、分工協作、成果評價等多樣化、全方位、系統化的制度或契約安排;根據相關主體自身的特色以及項目的需要,對其建設角色進行合理的定位,確定服務方向和工作重點,防止盲目建設;跨越純粹的個人利益,形成全面、有序的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參與網路。從各建設主體內部到建設主體之間,加強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參與體系建設,形成合理布局、有機貫通的服務網路,實現資源整合和互補,克服閑碌不均的現象,同時也能向社會、決策部門及時提供項目的進展情況。3.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各主體的創新活力沒有激勵、約束的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多主體協同組織是不會健康、長效地運轉的,是不會獲得發展的持久動力的。總的來說,要根據建設主體自身的特點及所承擔項目的特性,探索建立以貢獻、效益、創造能力為主的科研導向機制。可以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項目特點,優化評價方法,注重研究成果被政府借鑒、參考、採用的情況以及對社會工作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考評,提高建設研究成果評價的科學化水平;根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加大對優秀人才的獎勵力度,設立決策諮詢獎項,以促進職業教育研究者群體及其生產的智力產品對決策需求的有效供給。此外,要制定並完善符合大部分建設主體利益的法律、法規,健全諮詢問責機制,充分鼓勵、引導多元主體的建設積極性,強化政策的引導力,形成立體交叉的綜合激勵約束機制。(四)疏通渠道,形成諮詢及其成果交流與轉化機制協洽機制問題是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關鍵問題,直接影響著多元主體協同建設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在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過程中,必然牽涉到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市場的調研、法律諮詢、成果的上呈轉化與反饋改進等,這些都需要有順暢的協洽機製為其提供深入、周到的服務。1.健全多邊組織領導機制,努力營造多主體協同互動氛圍具體來講,健全多邊組織領導機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形成多元管理主體。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媒體、公民等,都應是職業教育智庫建設的主體,並且各個主體均具有建設的優勢。多主體協同建設職業教育智庫的領導體制,需要改變目前以學校科研機構獨自主導的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局面,要在營造互惠共享的氛圍下,成立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智庫協同聯盟,使其成為能集人、財、物為一體的實體機構,具體的管理許可權視項目規劃和科研任務而定,從而形成各盡其責、各盡其才的多主體管理局面。二是形成平等的契約組織結構。保持多主體協同組織結構的彈性,使不同的建設主體可以基於項目而組合為不同的研究基地、平台或跨學科的研究中心。如以高等院校為主陣地,借力政府部門及官員,利用其靠近決策中心的優勢,形成以解決重大戰略問題為導向的官方協同組織。此外,還可以充分動員民間力量的參與,形成以解決具體實踐問題為導向的非官方協同組織。2.建立信息整合與資源共享機制,增強提供諮詢服務的反應速率針對當前建設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首先需要從資料庫、資料庫的建設上進行完善。為此,應儘快成立由政府牽頭、面向重大的決策問題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專業、跨層級的統一信息資源中心庫,在此基礎之上,各建設主體再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各自的專項節點庫,節點庫支持所購買的相關資料庫、資料庫的運行。當然,這些建設與購買行為都需要放在項目的語境下統籌考慮和協同推進,從而為決策提供菜單式的服務。其次,需要改革交流協作機制,確定合理的協調機制,統一建設主體們的行為規範。根據項目的特點,成立政府引導、行業組織幫協的各種利益對話網路、溝通渠道和溝通交流機制,尤其是要鼓勵民間社會力量的參與,建立起一種涵蓋多元性的、開放的、網路式的協同互動機制,進而擴大相關建設主體對共同利益和利益關係和諧的共識。最後,需要創新成果轉化機制。一方面,需要在所提供的諮詢報告的語言表述上下工夫,始終以服務對象為中心,力求所呈現的報告真實可靠、簡潔明了、平實易懂。另一方面,需要拓寬職業教育智庫研究成果的發布與轉化渠道。通過創辦報紙期刊和網站、舉辦論壇和會議、專欄報道、簡報、演講、訪談等多種形式,在充分利用信息化網路這一重要傳播工具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主流媒體的合作,拓寬職業教育智庫研究成果的宣傳發布途徑,從而形成統一的研究成果發布機制,增強提供諮詢服務的反應速率。本文摘編於《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15期,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萬傳璽丨有人格的教育機構才是品牌的終極目標
教育部稱教師整體隊伍是好的,你怎麼看?
育嬰師和月嫂哪個技術含量高?
票選優秀教師是否應該被叫停?
怎麼學會大神們(彭小六、戰隼)的知識管理?

TAG:教育 | 職業 | 思考 | 智庫 | 職業教育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