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回憶錄誕生始末
聶榮臻元帥接見解放軍出版社的部分領導(左三為黃濤)1980年初,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出版8位元帥和十位大將的傳記,由戰士出版社負責出版工作(今解放軍出版社)。十大元帥為什麼只出8位?眾所周知的原因,林彪的不出。因為解放後朱德元帥一直在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所以朱德的傳記由中央負責。當時,撰寫的任務已經分配到各大軍區,由各軍區文藝創作室承擔。接到命令後,戰士出版社迅速專門研究,並確定主管業務工作的副社長黃濤負責這項工作。那次會上,黃濤說:「這個任務我們一定要完成好。我想,最好是把仍然健在的聶帥和徐帥出版成回憶錄,這裡面肯定有難度,但不能因為有困難,我們就不去完成這項工作了。我覺得回憶錄畢竟是他們親身經歷的東西,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在黃濤的帶領下,大家分頭做工作。出版社先找了聶帥,聶帥一口就否了。工作陷入了停滯。當時,聶帥的傳記交由北京軍區負責,具體抓落實的是著名作家魏巍。聶帥沒有同意後,出版社又先後多次找到聶帥的秘書,只要有一絲希望仍然做艱苦的努力。黃濤自己多次專門到八大處魏巍的辦公地點和寫作班子住在現北京同仁醫院對面的北京軍區招待所(現已拆除),當面交涉出版回憶錄的事,魏巍表示全力支持,他也認為出版回憶錄的價值遠遠高於傳記。聶帥有什麼顧慮不願寫回憶錄呢?大家通過進一步分析,覺得如何去寫林彪是最大的障礙。聶榮臻跟林彪共事五六年之久,關於林彪的問題,又是聶榮臻寫回憶錄時無法迴避的話題。林彪屬於歷史上必須否定的人物,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他也有長處,首先他有很多戰功,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不然他怎麼會到副統帥的位置上呢?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每到關鍵時候,毛澤東就會想到林彪。長征,一軍團是最主要的主力軍團。長徵結束,到達陝北,三軍團合併到一軍團,毛澤東仍然讓林彪當軍團長。西征的時候,彭德懷去指揮,毛澤東讓林彪去辦學校,當紅軍大學的校長,這似乎是個更重要的崗位。抗戰開始,一軍團改編為115師,115師是三個師裡面人數最多的,林彪又來當師長了,而且開赴華北前線時,115師首先出征,另兩個師在後面跟進。抗戰結束,中央決定搶佔東北,全國支援東北,毛澤東又把因傷久疏戰陣的林彪派過去了,如此的重擔交給他,說明毛澤東十分相信他。平津戰役,林彪的部隊唱主角。之後,大軍南下,又把林彪放到了重要方向上,打湖南、廣東、廣西方向,因為敵人有戰鬥力的部隊,大多在這個方向,截斷了這個方向,就等於把敵人海上、陸上的通道堵住了。到了抗美援朝,毛澤東首先想到林彪,林彪託病不去,才派彭德懷去的。1959年廬山會議,毛澤東拿下了彭德懷,又想起了林彪,把他扶上來了。到了「文革」,毛澤東把他樹為「接班人」。這充分說明,林彪在毛澤東眼裡,是堪當大任的,他一度是毛澤東最信任的人。黃濤和魏巍在一起商定後,決定他們倆人一同再去找聶帥做一次工作。 1980年3月5日,黃濤和魏巍來到聶帥的家裡,再一次表明,中央軍委已經決定,是組織上交待必須做的工作,請聶帥大力支持。聶榮臻笑了笑,但他還是謙虛地表示,自己沒什麼好寫的。黃濤和魏巍再三說,這是組織上交待的任務,如果完成不好,上對不起軍委領導的重託,下對不起全軍官兵。這時,聶帥有點鬆動了,表示考慮一下再說。聶榮臻經過反覆思考後,決定同意寫回憶錄。但不寫傳記了,因為為他寫傳,而要他本人談情況,這樣不好談。他說:「還是搞回憶錄好,搞回憶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比較靈活,文責自負,我自己對歷史負責。我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革命,應該把看到的想到的歷史經驗教訓寫出來,供後人參考,這是我應盡的歷史責任。」黃濤非常高興,因為聶帥說的正是他想做的事情。此後,兩年多的時間內,聶榮臻近百次地找寫作組的同志談話,他一次次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似乎又回到了那遠去的歲月,他激動、興奮、讚歎、惋惜、痛恨、遺憾……各種情緒交織出現。那時節,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了,醫生和家人建議他每次談話不超過一小時,但話題一打開,聶帥就很興奮,實際上每次都剎不住車,有幾次甚至一氣談上兩個多小時。1981年11月初,聶榮臻因病住進301醫院,當時病情十分危險,中央領導紛紛來醫院探望。聶榮臻做事歷來講究要善始善終,決定了的事情他不會輕言放棄,因此,重病中,他仍然念念不忘回憶錄的整理工作,多次向秘書交待,哪些章節應該怎麼寫,怎麼修改,並要秘書轉告魏巍和出版社的同志,一定請代筆的同志抓緊寫。有一次,聶榮臻的病情加重了,他對秘書說:「告訴魏巍同志,萬一我的病治不好,現有的初稿還很不成熟,可以作為資料,提供給別的同志研究黨和軍隊歷史時參考。」由此可見,聶榮臻不願意把不成熟、不準確的東西拿去出版,他要對歷史負責。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還好,聶榮臻從死亡線上闖了過來,身體又一點點恢復了。於是,他繼續進行回憶錄的撰寫工作。他多次對寫作組的同志講:「寫回憶錄,一要實事求是,二要注意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還說:「我們寫回憶錄不要單純講事情經過,更不要借寫回憶錄吹噓自己,而是要汲取有益的經驗教訓。」關於他和林彪前後共事的情況,應該說聶帥是比較了解林彪的。林彪個性極強,心機重重,話又太少,很難和他交流,一般人難以與他合作。可是,聶榮臻和他雖然時有矛盾,偶爾也比較激烈地爭一次,但總的來說,還能相處下去。林彪也比較尊重他。這可能與聶榮臻的性格比較溫和,以及聶榮臻採取的處事方法有關。就像他在回憶錄里說的,盡量支持他的工作,原則問題不讓步,非原則問題少爭論。面對複雜的林彪,面對複雜的歷史,在寫回憶錄時,聶榮臻定下的指導思想是:林彪的長處糅合在歷史進程中,分散開來寫,免得寫集中了,有「歌頌」他之嫌,他的短處、錯誤一小部分也是分開來寫,大部分集中來寫。在魏巍等作家的辛勤努力下,《聶榮臻回憶錄》的初稿寫成了,聶榮臻非常認真地審查,每個章節至少看4遍。不實之處,尤其是對自己有所誇張的地方,他都堅決更正和刪除。那時,聶榮臻的記憶力還很好,對事情的敘述詳盡而準確,特別是對犧牲了的戰友,他的記憶尤為深刻。聶帥說:「毛主席過去經常講,我們是倖存者,是從先烈堆里爬出來的。寫回憶錄,不應該遺忘先烈們的英雄事迹,能夠提到的先烈要盡量提到。」所以,在他的回憶錄里,你可以看到大批先烈的名字和事迹,既有領導幹部,也有普通戰士。1983年5月,50萬字的《聶榮臻回憶錄》出版了。聶榮臻在自序中說:「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以垂暮之年孜孜於此者,無非是懷著同樣的心情寄熱望於年輕同志,為他們學習黨史軍史提供一點參考而已……我寫這些,目的在於總結歷史經驗,並不是說自己有多麼高明。相反,自己在幾十年的工作中,雖然自認為尚屬勤勉,但仍不免有缺點錯誤。」《聶榮臻回憶錄》是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撰寫的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回憶錄。從這以後,寫回憶錄就變成了家長便飯了。聶榮臻自己也沒想到,他的回憶錄出版後,反響會那麼強烈,那麼受讀者歡迎。回憶錄出版後,聶榮臻本人也收到大量讀者來信,有些讀者說,你聶帥沒有實事求是,林彪出事了,你就把林彪說成一無是處,林彪壞,是後來壞。也許,林彪的幾個問題也糅合在歷史進程當中來寫就好了,集中起來寫,似乎給人一個印象:聶帥不實事求是,光說林彪的壞話。其實,聶榮臻說了他不少的優點,只是分散在各章節中,不顯眼罷了。那是八十年代初,政治上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開放,能夠寫到這個份上,也有讀者說,已經比較實事求是了。後來許多書籍和影視劇,寫到林彪時,就源自於聶榮臻的回憶錄。人們認可它,說明聶榮臻講的故事是真實的,可信的。1984年12月29日,胡耀邦告訴聶榮臻「你的回憶錄,我看了三遍。」鄧小平看了,說不錯,並且對別人講:寫回憶錄就要像聶帥那樣,注重實事求是,總結經驗。聶榮臻85歲生日那天,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帶領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員到聶榮臻的家,給他祝壽,胡耀幫對聶榮臻說:「你的回憶錄我看了三遍。」還說:「過去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看了才明白。」胡耀邦在那天的祝壽講話中,建議大家讀兩本書,一本是尼克松的《領袖們》,一本是《聶榮臻回憶錄》。那天,楊尚昆對聶榮臻說:「上個月金日成訪華,你簽名的回憶錄我及時轉給了他。他特讓我向你轉達他的謝意,並說,聶帥的書,他一定認真看。」《聶榮臻回憶錄》一版再版,一共發行了40萬冊。1986年,還獲得了全國優秀暢銷書特等獎。1988年,由總參二部主持,請國家馬列主義編譯局譯成英文版,向全世界發行。1991年,擔任香港明報集團董事長的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看了後也熱情讚揚,經與聶帥家人聯繫同意,由明報集團將書改編成繁體字豎排本,在海外廣大華人同胞中發行。應廣大讀者的要求,2005年8月,解放軍出版社又一次再版了聶榮臻的回憶錄。
聶榮臻元帥接見黃濤(左三)等人靠一本回憶錄,能夠影響那麼多的讀者,能夠給大夥提供學習和批評的資料,是聶榮臻晚年感到欣慰的事情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末,聶榮臻老家的遠房堂弟、在四川省擔任領導工作的聶榮貴來看望他,他問道:「我送你的書你看了嗎?」聶榮貴說:「看過了。」這裡說的書,就是他的回憶錄。他對聶榮貴說:「這是我的歷史交待,革命那麼多年,我對黨沒作出什麼重大貢獻,但是黨交給我的任務都完成了,我沒有做什麼對不住黨的事情。我已經90歲了,比毛主席、周總理、許多老帥,活的時間都長。我的回憶錄寫好了,我的歷史交待清楚了,現在我去見馬克思,死而無憾了。」
推薦閱讀:
※姜文將推電影自傳 「子彈」上映「紙上續集」
※謝無量自傳
※出書的費用
※《老舍自傳》舒慶春作、徐德明編(1995)
※憶往昔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