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劭聰:每一把刀劍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季劭聰:每一把刀劍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中華刀劍 2015-12-01 17:18

前言

在冷兵器時代逐漸成為一個歷史背影的今天,劍早已逐漸脫離戰場,掛在廳堂之上,成為身份的註腳。靠鑄劍闖蕩江湖的杭州工藝大師季劭聰,因有一手再現歷史上名刃名刀的好手藝,而逐漸聞名於江湖,《楊貴妃秘史》《水滸傳》《新少林寺》《狄仁傑》等眾多劇組甚至成龍紛紛找上門來請他鑄劍。在他看來,刀劍並不是冷血無情的殺手鐧,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體,每一把刀劍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鑄劍闖江湖備受劇組青睞

今年的年度大戲《楊貴妃秘史》一經播出就備受觀眾關注,劇中的刀光劍影讓人印象深刻。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刀劍都出自季劭聰之手。

早在該劇拍攝之前,導演尤小剛就親自到龍泉刀劍廠尋找刀劍鑄造大師,看了一大堆設計圖紙後,季劭聰的作品最終進入劇組的視線。

季劭聰對這次選中一點都不意外。之後,電視劇《水滸傳》《狄仁傑》《新少林寺》等眾多劇組紛紛找他鑄劍,並聘請為兵器顧問。《水滸傳》里的600多把兵器, 《狄仁傑》里的5把唐刀,全都出自季劭聰之手。最近,成龍上海武術館開業在即,也請他設計3把寶劍用作鎮館之寶,為成龍的武術館增加一些真實的色彩。

季劭聰

季劭聰

在沒有刀光劍影的江湖裡,季劭聰卻靠鑄劍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從老家龍泉的手工作坊,再到杭州成立的泉季劍坊,季劭聰一步一步把被歷史拋棄的刀劍,重新放回到公眾的視野。由於其作品個性十足,鑒古鑄今,受到越來越多劇組的青睞,並紛紛找他幫忙鑄劍。這一度讓他「有點忙不過來」的感覺。

季劭聰一直認為,鑄劍是份精細活兒,靜不下心來是做不好刀劍的。配料、鍛合、複合、鏤刻、淬火、磨礪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全神貫注,一不小心就會傷及自身。 2003年,季劭聰在龍泉學習全手工研磨高級刀劍時,就受傷了。在他做最後幾道精磨的時候,突然發現到處是血,這才知道右手食指斷了,一直掛著。「年輕時候性子急,容易受傷。」他說,手上的傷至少有20幾處,右手食指和左手小指都曾經斷過。季劭聰攤開他的手掌,滿手是繭,滿手是傷疤。當被問及手指斷了,殘廢了還怎麼製作刀劍時,他顯得很豁達,「斷就斷了,即使這根手指斷了,還有其他手指,我相信只要努力,還是可以製作刀劍的。隨著製作技藝不斷提高,受傷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小。不怕受傷,就怕沒有靈感和耐心」。

一手絕活再現歷史名刀名刃

季劭聰出生於刀劍工藝世家,爺爺是龍泉寶劍的傳人,幾個哥哥也都帶著徒弟從事刀劍製作。由於有著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勤奮好學,季劭聰練就一手絕活,歷史上的名刃名刀,都能在他的千錘百鍊之下再現出來。

2006 年,《戰馬刀》榮獲第四屆工藝美術《中藝杯》金獎,2007年,《龍泉劍》榮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中藝杯》金獎,2009年,《隕鐵劍》榮獲西博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金獎,《戰國劍》榮獲2009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深圳)銀獎……一把又一把歷史名刀名刃被廣大刀友爭相收藏,季劭聰也因此獲得了「中國最受歡迎民間藝人」的稱號。

雖然靠製作刀劍為業,但季劭聰對武俠影視劇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刀劍不屑一顧。「完全是創作者憑空想像的,只是圖吸引眼球。」他說,他最喜歡漢代劍,劍把只用簡單的布條纏繞,質樸得毫不起眼。劍做多了,就返璞歸真了。日本的冷兵器鑄造素以理論體系完整、工藝傳承嚴謹著稱。季劭聰說:「我們已經找回古法煉劍的方法了,而且市場這麼好,超越日本工藝不在話下。」最獨特就意味著有市場,為了市場,就必須恢復古代手工鑄劍的技藝,可丁可卯地鍛制。這樣,龍泉劍鍛制技藝不會失傳,而且一把劍好幾萬的情形會讓後來者不斷,繼續傳承下去。

正因如此,十幾年來季劭聰刻苦鑽研中國刀劍歷史,身邊總是隨身帶著幾本描述歷史名刀名劍的書籍、圖集。「把家傳技藝與歷史文獻結合起來,什麼劍都能打造出來。」季劭聰說,他能根據歷史名劍設計並打造出既美觀又實用,既出新意又有根據的作品。

季劭聰說,其實每一把名刀名刃,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只要你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用心鍛造,就能製作一把寶劍孤品,讓每一把劍都是獨一無二,越獨特 就越值錢。而他最滿意的一件作品就是《戰國劍》,取材自4000多年前落在阿根廷的隕石和土鋼,經歷了72萬層的鍛打,劍身清晰體現出手工精細的摺疊痕迹, 猶如大海波濤,透露出玄鐵的寒光,精美至極。

推薦閱讀:

「佔中」背後的民主幌子與真金白銀
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賢妻,那就娶這種生肖女啊
孩子不聽話,背後有玄機
不是曉明沒文化實在是背後有蹊蹺(圖)
生肖看誰易成為男人背後的女人

TAG:故事 | 背後 | 一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