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為心目中的「自己」

「悲傷或是不舒服往往能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不想要的,而痛苦總能讓我們學會放手,當我們痛卻不願意放手的時候,那隻意味著還不夠痛。」

  「薩提亞從不相信宿命論,它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成為心目中的"自己"。」

  --薩提亞專家林文采

  2012年8月10日,《薩提亞模式訓練課程》第二階段於廣州碧桂園落下了帷幕,主講導師林文采博士為馬來西亞籍華人,擁有十幾年的心理諮詢經驗。為期五天四晚的課程中,許多學員戲稱,薩提亞課程是一門「心理滋養」的課程、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途、更是一次「以愛而為的冒險」。

林文采導師

  與伴侶關係交惡、孩子處處讓人憂心、不被父母理解、人際關係一塌糊塗……某天醒來,你抬眼看看鏡中的自己,臉上刻滿了沮喪、消沉、悲傷、怨恨,也許那個時候才幡然醒悟,自己正在成為自己最痛恨的那類人--也許你會因此而痛下心來改變成長,也許你會期待上帝突然向你伸出友好之手,一切都有所好轉,但在那之前,你必須承擔痛苦。

  又或許,事實並沒有那麼糟糕。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乖巧聽話,事業在節節攀升,一切都很好。但是你的心缺了一個角,無論如何都填補不了,你覺得還差一點什麼,卻無法說得清楚。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意義都是為了成為心目中的"自己",有的人走岔了路--譬如吸毒能快速感受到成為理想我的快樂;有的人迷了路--對自己或他人有著過高過低的期待,會為此而痛苦;也有一些人,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在成為心目中的"自己"的路上。」林文采博士如是說。

  如何行走?試試走這三條道路:

  1 冰山探索:你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林老師指出,冰山基本上由行為、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組成,每個人的冰山都 不一樣,應對不一樣的事情時冰山也會有所改變。嘗試將自己原生家庭的生存姿態代入到冰山中,有助於了解自己。

  一般而言,人的原生家庭的生存姿態分為討好型、超理智型、指責型、打岔型、表裡一致型。(原生家庭的生存姿態已在《薩提亞模式訓練課程》第一階段已有詳解,在此不做贅述,可見:《薩提亞:西西弗斯的自我救贖》)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某學員丈夫是完美主義者,總會因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給她建議或是指導,有時候甚至會大聲說她的不對。這位學員素來溫和包容,對丈夫的行為都會盡量理解,多數也會聽從丈夫。但有時候自己也會生悶氣,丈夫也不知道妻子為什麼要生氣。

  在此,基本可判斷,該學員的生存姿態為討好型,其丈夫為指責型。

  在冰山當中,討好型人重在感受。因為討好型人過於照顧他人,常常忽略自我,而自己的情緒卻無法得到排遣。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情緒,該學員可嘗試與丈夫溝通,著重表達:

  我當下的情緒是 ;

  我的想法是 ;

  我期待你可以 ;該名學員在做練習的時候非常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描述事情的不公,而無法正確表達「委屈」、「憤怒」的感受,這也恰是討好型人的氣質,需反覆練習。

  另外,該學員的丈夫對妻子抱有過高的期待。指責型人習慣攻擊和批判,他們可能是完美主義者卻又自我價值感低,未能被滿足的期待會讓自己覺得壓抑。他們可以選擇放下--這過程會很痛苦,但必定會有所成長;可選擇降低--會失落,但降低到可接受底線能滿足期待;可選擇替代--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本質是什麼,而非非這樣不可;可選擇保持--但未能滿足的壓抑和痛苦,將一直伴隨著自己。

  除此之外,超理智型人過於專註情境、規則,常常忽視或逃避對方感受,需針對冰山中的「想法」進行重新雕塑,如問自己,人可不可以生氣?允不允許自己生氣?生氣對自己有何影響等;

  打岔型人總是逃避問題,習慣用「幽默」岔開話題,不正視眼前發生的事情,這時候則需進入到整座冰山,藉由活動和接觸開始,等到接納以後,再進行冰山探索。

  冰山探索實際上是一場自我的探索,重遇自己,認識不曾認識過的自己。

  2 接納他人:因為你已接納自我

  你愛自己嗎?你接納自己嗎?你允許自己這樣生活嗎?你接納與你關係親密的人嗎?

  林老師說,她曾遇過這樣一位案主:

  她與第一任丈夫關係很好,她很樂意幫助他卻從未感覺到親密感,她離異以後跟現在的男友在一起,卻擔心會重蹈覆轍。

  在整場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林老師知道,案主與父母交惡,父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案主從小就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也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感。

  林:在你們姐弟四人中,你父親最愛誰?

  案主:他誰也不愛。

  林:一般而言,男人都會喜歡第一個孩子,在四個孩子的比較中,他肯定是有比較喜歡哪個孩子的。

  案主:……可是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

  林:是的,他不負責任,沒有給這個家帶來更多的安全感,他甚至脾氣暴躁,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有愛。

  案主:他沒有!

  林老師說,案主哭了很久,然後才說,是的,在四個孩子裡面,他最愛我。

  林:……他愛你,對不對?

  案主:是的,他愛我,即使他不負責任,可是他愛我。

  林:你確定他愛你嗎?

  案主(哽咽):我確定。

  林:夠嗎?他愛你,他沒辦法給你其他,但是他愛你,你覺得夠嗎?

  案主(思考良久):夠了。

  林:真的夠嗎?那你願意接納這個不負責任,但是一直都愛著你的父親嗎?

  案主(哽咽):我願意。

  林:好,那你,接納你自己嗎?接納曾經以為不被愛的自己,接納如今接納父親的自己,這樣的自己,你接納嗎?

  案主:……我接納。我接納我自己,我接納曾經自我討厭的自己,這不是我的錯,我接納,過往的所有的我自己。

  ……

  我們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上,終將會遇上未知的自己,看他/她對自己說:「從未了解自己,你有著這樣的過去,有著這樣糟糕的現在,你的未來也許不見光明。」如果是那個時候,請你勇敢地看著對方雙眼,勇敢地說,是的,我曾經如此不待見你,可是現在,我做好了接納自我的準備。

  每個人終將要成為心目中的「自己」,接納自我永遠都是前提。你會發現,當你真正地接納自我以後,接納他人便不是一件難事,而接納,從來都是一段好關係的開始。

  3 心理滋養:生命力在循環往複

  薩提亞強調:人有著固定的生命力,會因人類對外界的感受而產生相應的正能量和負能量,正能量及得以轉換的負能量可以補充生命力,使到我們的生命力在循環往複,而不能轉換的負能量,要不就舒泄出去,要不就累積在體內,需要生命力無時無刻地壓著它們,否則將會攻擊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疼痛。

  給心理滋養是讓生命力得以循環往複的最好方法。

  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有人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成為他人生命中的NO.1、建立安全感(不做傷自尊、羞辱對方、增加對方焦慮之事)、肯定讚美認同、有模範榜樣等行為,都能夠給心理最好的滋養,而這些滋養,是全球人類都需要的東西,它們是愛,是包容,是接納等一切美好溫暖的詞語。

  枯竭的心靈有否得到滋養,自己的內心無比清楚。我們的自我有沒有價值、我們能否感覺到生存的意義,我們的內心是否平靜、和諧以及喜樂,這一切,我們的內心是知道的能感受的。

  因為,成長是我們這趟旅途的必修課,請你相信,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成為心目中的"自己"。


推薦閱讀:

要勇於懷疑自己的動機
我想讓自己一輩子幸福
卷三第一章第一節一般占之自己事(物)占之失物占
如何讓自己更尊貴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別讓你的窮人思維限制住自己!

TAG: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