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生活中怎麼修
06-07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一顆純善的心。《十善業道經》上佛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我們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常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跟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必須要具足。經上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面一絲毫的不善都沒有,這個人絕對往生。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善與我何幹?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惡業。李炳南老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沒有不善,所以他的條件具足,這樣才能往生。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把自己的善心破壞了;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頭到處說,把我們的善行破壞了。我們要常常記住禪宗六祖惠能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常常見世間過,往生就成了問題;幾時訓練到我「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我們往生才有把握。 「當思此水,是何等之水。如斯境界,是何等境界」,念老提出這兩句讓我們好好想想,這是什麽境界?這是什麽樣的水?在極樂世界能做到,在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麽不能做到?從理上講,極樂世界能做到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都應該做得到,為什麽?法性平等,法相也平等,作用也平等,哪有做不到的?為什麽做不到?是我們自己迷失心性,問題出在這裡,我們確實是迷而不覺,所有一切的苦難都從這地方發生的。迷失自性,我們思想錯了,我們的見解錯了,我們的言語造作更錯了。迷了叫造業,業有凈業、有染業,凈業生凈土。諸佛如來的凈土是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這叫凈土,諸佛如來的染土,染汙的,是六道輪回,六道加四聖叫十法界。六道裡面,善心生三善道,惡念就生三惡道。確實,念頭才動,果報已經形成。 佛講的一點都不錯!妳要問,佛怎麽知道的?佛是親眼看到的,不是推測的、不是想像的,他在禪定當中看到。禪定沒有空間維次,過去現在未來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於是我們就知道,修行修什麽?修心!上上根人他在起心動念處修,如何能夠讓自己的心恢復到真常,常住真心。真常是什麽?真常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心,妙覺果位的心。我們如果懂得在這個地方修,念佛求生凈土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成佛快!上上根人。上中根性的做不到,那麽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修不分別、不執著,修這兩樣。佛常用四個字來代表依正莊嚴,逆境順境、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善人、惡人用清凈心去看他,用平等心去看他,這是菩薩,這真正善人。知道宇宙之間沒有染凈、沒有善惡,我們就回歸到平凈,凈是清凈,平是平等。這樣的心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日常生活當中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這叫修定,心絕對不會隨外面境界所動搖,永遠守住自己的清凈、平等。妳的性德雖然沒有全部顯露,也能顯露到一半,所以妳決定不會墮六道;不是三惡道,不會墮六道,也就是不會再回到六道裡面來,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所以得要會修。真正會修,在這個世間,只要妳止心一處,下面就無事不辦,了生死、出三界不稀奇,家常便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難信能信,這個人福報大了。他哪來的這麽大的福報?大乘經上有,說明白了,過去無量劫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世得人身遇到這個法門,得諸佛菩薩的加持、諸佛如來的加持,能信、能發願、能往生。如果沒有過去生中累積的功德,不可能,所以我們信了。 信了怎麽樣?是不是有堅定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不可能,都會有點懷疑,怎麽辦?在這一生當中,想方法把它補足就好了,補足就圓滿了,怎麽補足?信願持名。他說我做不到,有人問過我,他做不到,有沒有辦法?有,什麽辦法?妳從今天起,妳回家去,每一天,把《無量壽經》念個十遍、二十遍,念上一年妳就相信了。不要求解,就是念經,補功德,一千遍還有疑惑,再念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大概不可能有疑惑了,妳的「信、願、持名」功夫才得力。這真的不是假的。 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叫會念佛 。不會念佛的人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胡思亂想,一點用處都沒有。 會念佛的人,每一個念頭伏一個煩惱,把煩惱習氣統統擺平了他境界提升了,這會念。 有喜歡的,喜歡裏頭有貪戀、貪愛,要把它磨掉,這不是好東西;不喜歡的,不喜歡,討厭,這也是錯誤的,全把它磨掉,磨平,平等心現前。 看任何人都是自己,這是佛 。為什麽?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還源觀》上講,一個自性清凈圓明體,宇宙是從這發現的,萬物從這發現的,我也是從這發現的,一體!一體只有相親相愛,一體裏頭哪來的怨懟。妳對妳的心肝脾肺,是不是心我很愛它,肝我討厭它,恨透了它,有沒有這種現象?沒有!對待一切眾生,善道、惡道,對待諸天,對待餓鬼、地獄、畜生,都像對待心肝脾肺一樣。允許別人對我不善,不允許我對別人不善。為什麽?他是在迷,我在覺,我要迷就跟他一樣了,我現在不迷,跟他就不一樣。我們跟諸佛菩薩一樣,不能跟凡人一樣。我們天天做早晚課,天天給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磕頭禮拜,妳有沒有想到這些?沒有想到就白磕了頭,白念了經。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教我們什麽妳全不知道,這叫迷信。社會上說我們學佛是迷信,我們能不承認嗎?不能不承認,真是迷信。妳能把這些道理跟他講清楚、講明白,他恍然大悟了,這不迷信,這個東西真管用。 有同學問我,我雖然修煉了,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又經常有一些違心和不如法的事情要做,而又不能不做。如何在當下的環境中修行? 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佛菩薩實際上就是表演我們現實社會五十三種不同的行業。妳看看佛菩薩示現,他們是怎麽修的?妳經商,妳開了個店,妳那個店就是道場,老闆就是佛陀,員工就是菩薩,妳的顧客就是妳度的眾生、妳度的對象,妳的工作生活環境完全佛化,念念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社會安定,擁護世界和平。所以佛法是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家庭,真的是不分國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統統可以落實。 佛法跟世法實在講是一念之差。一念覺,世法就變成佛法;一念迷,佛法也變成世法,就在覺、迷之間。覺,為一切眾生服務,念念利益一切眾生,這是覺悟;念念利益自己,這是迷惑。差別就在此地。如果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看起來好像是不如法的事情,譬如說一般做生意的人,我們常常在一塊談到偷稅,不偷稅就不能賺錢。偷稅是犯法的,國法不許可妳,佛法也不許可妳,妳犯了偷盜的罪,重戒,這是五戒裡面重戒。 永明延壽大師,我們凈土宗第六代祖師。他老人家在沒有出家之前,他是政府的一個小公務員,管稅收的,稅收裡面管出納,金錢從他手中過,他就起了盜心,偷國庫裡面的錢。偷來幹什麽?放生,常常放生。以後被發現了,這個罪是死罪。可是一調查,錢他沒有做別的用,全放生了。法官看到這個樣子也很難辦,他犯的法確實是死刑,他做的事是好事,不是壞事,他沒有拿去享受。把這個事情報告給皇帝,皇帝聽了也很好笑,世間還有這種人。就吩咐執法的人,把他送到法場殺頭,交代監斬官看他怕不怕。他要不怕,放他回來皇帝召見;如果害怕,就殺掉算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被綁在法場要砍頭了,他一點都不恐懼,非常鎮定、非常從容。監斬官就問他:「妳怕不怕?」他說不怕。「妳為什麽不怕?」「我一條命救了千千萬萬的命,值得!」監斬官把這個事情報告皇帝。皇帝召見,問他:「妳想做什麽?」他說他想出家。皇帝成全他出家,做他的護法。 由此可知,破戒不破戒、犯法不犯法在妳一念心,妳一 念心是善的,妳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這個不叫犯戒,在五戒裡面這叫開戒。其實,妳繳稅了,也等於妳布施了,布施給全國人民了,大功德啊!如果妳是為了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的享受,那妳就造罪業了。現在一些人貪圖物質上的享受,這個就是罪業。 學佛的人應當懂得。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所得到的利潤都要幫助世界苦難眾生,自己生活愈簡樸愈好。實在講,愈是簡單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有個許哲居士,妳們沒有機緣遇到她,我們過去給她做了一個錄像帶,現在做成光盤,諸位可以仔細看看,聽聽她所講的。她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她的身體非常健康。在我們這個臺上表演過,一百零一歲了,翻幾個筋鬥給妳們看,特技表演。我仔細看她,只掉一個牙齒。她告訴我,一百歲一生沒有生過病。心地清凈慈悲,生活非常簡單,非常的清苦。每天吃一餐,吃生菜,她不吃油、不吃鹽,也不吃糖,每天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裏撿來的,洗洗幹凈,有破的地方補一補她就穿。李木源居士問她:「妳為什麽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說:「我天天跟最窮的人在一起,我要穿上新衣服,我就對不起他們。」這是菩薩,這不是凡夫。 哪一個凡夫不貪圖享受?哪一個凡夫不好吃?對於飲食種種講求,結果講求出一身毛病出來。許哲居士她什麽都不講求,她一生那麽樣的健康、那麽樣的自在。很值得我們反省,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理,通情達理,然後才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也就是如理如法的過日子,工作、應酬都不過分,都能夠懂得節度,做到恰到好處。不過分也會不及,這樣就好。 什麽叫功夫?把煩惱念掉叫功夫。煩惱完全都在,帶業往生,這是最下的,凡聖同居土,一品煩惱也沒斷。煩惱斷了幾品的,譬如說像小乘,執著放下了,我們能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麽都不執著,什麽都隨緣、什麽都好,不執著了、不分別了,這兩樣做到,這兩樣都是小乘,聲聞、緣覺,生方便有餘土。如果能夠不起心、不動念,那就生實報莊嚴土,好像什麽?進入他們的研究所,實報土。方便土這是大學,凡聖同居土是小學、中學。念佛功夫淺深,淺深在放下。最高的,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最高的,沒有起心動念。修行在哪裏修?在紅塵裏頭修,離開紅塵,妳到哪裏去練功?眼不見色,耳不聞聲,妳怎麽個修法?叫妳見色、叫妳聞聲,在見色聞聲裡面不起心、不動念,第一等功夫,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第二等功夫,他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生方便有餘土;第三等是功夫都不到家,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都有,那就是凡聖同居土。所以我們自己清楚,我們到那裏生到哪裏?肯定是凡聖同居土。好不好?好,只要往生,好。蕅益大師自己,人家問他,妳往生極樂世界,什麽樣的品位妳就滿足了?他回答說,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換句話說,只要往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女人襯衫不要塞進褲子里,看看上海女人怎麼穿就知道了
※太極拳拳師「楊無敵」的稱號怎麼來的?楊氏太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怎麼處理他人的情緒
※不值得嫁的男人怎麼看面相
※降糖葯怎麼選 需根據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