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問我: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總有人問我: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

從橘園美術館

到巴黎的奧賽美術館

」Monet created what he saw.

Van Gogh created what he felt"

從莫奈的瞬間印象

到梵高的精神至上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才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成為古往今來影響最深遠的藝術流派

。。。

我們先看看印象派之前的畫作

。。。

從文藝復興

波提切利的

《春》

到拉斐爾的

《雅典學派》

從巴洛克的

魯本斯

到洛可可

華托的

《朝發西苔島》

從古典主義

達維特的

《掠奪薩賓婦女》

到寫實主義

庫爾貝的

《畫室》

甚至印象派的先驅

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的

《自由引導人民》

不論從什麼角度欣賞

都能知道這是幅「畫」

也能看出畫的到底是什麼

。。。

我們再看看

印象派之後的一些作品立體主義奠基人Georges Braque

Femme Lisant《女孩肖像》 1911

從題目看應該是幅小女孩的肖像

好吧我也是醉了

。。。。

再看看Braque

立體主義之前的代表作

Paysage à La Ciotat 1907

依稀可以辨識出

印象派的影響

還有

抽象主義代表人物 Kandinsky

在轉向抽象派過渡時期的作品

很有印象派點彩畫風的感覺

。。。

所以

正因為有了印象派的存在

顛覆了畫作如照片般寫實的標杆

我們才會欣賞到後期

抽象起來的Kandinsky

說句本末倒置的話

如果沒有印象派的革新和承上啟下

直接讓你欣賞野獸派的

馬蒂斯

表現主義的

蘇汀

立體主義的

畢加索

極簡主義的

蒙德里安

抽象主義的

米羅

超現實主義的

達利

抽象表現主義的

羅斯科

你可能就在心裡OS了:

拜託

這也能叫做畫?

。。。

好吧

既然印象派是藝術史上

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

我們就先退回到它形成的時代

19世紀初期的歐洲

正在工業革命的催化下蓬勃發展

城市晉陞為新藝術的沃土

新興的中產階級躍升為社會主流

帶來了全新的休閑文化生活

但那時的藝術卻仍然

沿襲著百年前的套路

題材不是歷史神話

就是宗教傳統

繪畫的程式

也基本以講述故事為線索

畫家多出自於皇家美術學院

有著深厚的素描基礎

畫風嚴謹細膩

一絲不苟

即使描繪自然

也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和定式

看似完美的同時

日益矯揉造作、落入俗套

1831年攝影術的發明

對以「畫的像」為目標的繪畫方式

無疑是轟然一擊

傳統藝術變的無路可去

不得不重新思考

繪畫新的定位和表達方式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時期

"印象主義"

作為全新的城市藝術風格

一躍登上了藝術史的舞台

然而風格的迭代

似乎總是困難重重

印象派的開場也並不光鮮

。。。

試想

你花了一年時間

精心準備一幅沙龍作品

對方遞交的畫作卻是這樣

這樣的

你估計也會暴跳如雷吧?!

因此

最初的幾次印象主義畫展

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是任何藝術革新都無法相比的

印象主義的一氣呵成和無拘無束

被視為挑釁

1874年反官方沙龍展中

評論家甚至嘲諷莫奈的《日出印象》

筆觸凌亂,有如草圖

戲稱只畫出「Impression」(印象)

「印象主義」之名不脛而走

但是

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爆發

作為西方藝術史最偉大的變革

印象派究竟顛覆了什麼?

讓傳統繪畫忍無可忍

卻又義無反顧的攀上藝術史的巔峰?


1.主題

「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畫」

傳統繪畫

都十分重視作品的內容情節

古典主義

喜歡宗教和歷史

浪漫主義

熱愛文學故事和異國風情

現實主義

則力圖描繪時代和社會

似乎再精心描繪的畫作

脫離了深刻的主題

也變的毫無意義

印象派繪畫

則對這類主題情節的描繪

毫無興趣

他們深刻的認識到

藝術以豐富的感官為交流的基礎

文學通過語言文字訴諸思想

音樂通過旋律節奏訴諸聽覺

美術則通過色綵線條訴諸視覺

繪畫的情節性、故事性屬於文學功能

因此印象派單純的追求

色彩這一藝術形式

關心色綵線條給視覺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關心「怎麼畫」而不是「畫什麼」

創作的靈感

通常是眼前的瞬間印象

甚至生活中不經意的一瞥

因此

那些不厭其煩的乾草堆

還有

有如複製黏貼般的教堂

也就不足為奇了

。。。

印象派

對形式的探索和對繪畫性的追求

是藝術史無前例的巨大解放

使藝術表現手法

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和自由


2.語言

「物體不是繪畫的對象,光色才是」

印象主義意識到潛藏在自然表象中

視覺的真實性

認為色彩是介質對光線的反射

一切物象都不過是傳達光和色的媒介

是不同光照和色彩的瞬間定格

它本身的意義是次要的

光和色是景物形、意、美的藝術起點

這種觀念始終支配著印象派的創作

將自然法則與藝術觀點結合

用光色的組合效果取代物體的實在描繪

光線與物體間敏感而微妙的變幻效果

是印象派不斷追求的視覺體驗

使繪畫成為光影、氣氛和色彩的

瞬間融合之作

在徹底拋棄對傳統固有色觀念的基礎上

印象派吸收了光線,瓦解了結構

放棄了素描和線條

散塗的筆觸急驟地湧上畫布

少了幾分清晰和明確

卻增添了動感和清新的魅力

如果

將古典油畫同印象派作品並置

你會為印象派在色彩上的成就而驚嘆

那光和色變幻的無窮魅力

色感豐富且韻律和諧

是自然和人為創造的奇蹟


3.表現

「重要的不是畫上的色彩,

而是你眼中的色彩」

瞬間壓倒長久和永恆

每個片段都是稍縱即逝的華彩瞬間

印象派首先想表達就是這種獨特的體驗

強調現實不是存在,而是變化

不是狀態,而是過程

每幀畫面

都是恆動存在過程的瞬間凝固

都是對立遊戲中達成的脆弱平衡

為了靈活快速的捕捉這種眼前的

「瞬間影像」

印象派堅持在戶外不打底稿直接作畫

用短促而有力的筆觸

取代學院派強調的素描和線條

戶外寫生一旦完成絕不修改

同時竭力突破一成不變的「固有色」觀念

力求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

自然呈現的瞬息色彩

發明出一種符合光學原理的

全新繪畫語言

即依據色調而非題材本身來處理畫面

為了呈現動態變幻光色的斑斕絢麗

採用小筆觸原色並列重疊的手法

不經調和的互補純色直接點彩畫布

奔放的筆觸和沒有調和的色彩

自然經由人眼

混合出與眾不同的明亮色塊

空間糅合的效果

形成對比強烈的新畫風

使色彩在強烈視覺衝擊中

產生新的和諧

具有透視和氛圍感的「光色」技法

令人耳目一新

那些塗抹在畫布上稍縱即逝的光點

那看似不經意地一瞥

和蜻蜓點水般的再現

定格了無數飄忽游移的明暗瞬間

那些由形成和消逝構成的動態畫面

留住了一個動蕩而充滿活力的現實世界


四.審美

"理智"不是藝術的追求,「感覺」才是

一直覺得

印象派的思想和中國傳統文人畫趨同

並不講究形似和比例

而在強調感覺和意境

印象派以光色的辯證表現形/意和美

把閃爍的陽光和微妙的陰影引入畫面

使得繪畫變得清新明麗、生機盎然

對印象派而言

光和色

是最基本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要素

是快速跳動的音樂旋律

和舒緩流淌的文化符號

印象派捕捉光影與大氣間的微妙變化

把握瞬間的視覺印象與感官氣氛

用純粹的個人觀察真實地再現感受

讓眼睛離開一段距離從整體上看畫作

你會感到在鬆散自由的輪廓下

畫面是如此的新鮮蓬勃而跳躍生動

而仔細揣摩畫作中的每一個部分

奇特色點又組合出饒有趣味的視覺迷宮

。。。

「印象主義」

可能只是幾個世紀以來

循序漸進的非清晰化過程中的最後一步

這個前所未有的大膽跳躍

使繪畫表現變得越來越不清晰

對現實的關係越來越複雜

如今印象主義

已成為視覺世界最重要的組成元素

我們已經無法想像

當初公眾面對亂七八糟的色塊、色點

曾是多麼的茫然無措

但毫無疑問

在繪畫史所經歷的辯證過程中

在動與靜、線條與色彩

抽象秩序和有機生命的替換過程中

印象主義是生機勃勃的發展趨勢的高峰

意味著中世紀以來靜態的世界圖景

徹底瓦解

...

耀勻前線專欄

建築設計碩士,

美國斯坦福藝術史專業,

回國後清華規劃院做地產策劃。

喜歡就轉發分享吧!

此文前線(ID:artedge)原創,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顛覆者」雷軍:小米是我最後一件事
別顛覆了「曖昧
顛覆外匯行業的瑞郎黑天鵝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深度:這所成立僅四年的大學,憑什麼要顛覆哈佛、斯坦福?
A054-淺論張國榮的悲劇性與顛覆性-killercat007

TAG:印象派 | 印象 | 顛覆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