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基礎理論的評析

心理學基礎理論的評析(2010-09-21 11:11:27)

轉載

標籤: 雜談

美國學者墨頓·亨特在他的《心理學的故事》結尾中,不無遺憾地說:「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物理,而只是吸收了它,並超過它來處理一些牛頓沒有看到的現象。現代進化論並沒有推翻達爾文主義,而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細節、例外和能夠解釋達爾文不了解的證據的複雜情況。反過來,心理學卻產生了許多特別的學說,這些學說要麼後來被推翻了,或者被證明只能應用於如此有限的現象領域,以至於不能為更大和更有包括性的理論提供一個基礎。」

我們能不能為心理學提供一個具有更大和更包括性的理論基礎呢?這是我的這篇文章的立意所在,並企求給出一個思考和解決的方案。

心理學所研究的對象是生命體的意識行為。這種研究,力求使生命體的意識行為得到剖析,使人類最終了解意識行為在我們身體中和大腦中的結構方式,它所遵循的普遍的因果法則,進而造就人類知識對意識行為的真確定義,使人類能夠在意識行為的自我了解中,獲得對生命意識行為的控制和調節,並按照人類的期望得到有效至善的幫助和提升。

心理學在西方數千年間一直為哲學所包括,數百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生理學的發展,心理學逐步從哲學的包容中掙脫了出來,逐漸地成為了一門獨立發展的學科。

然而,心理學的發展,面對意識行為這顆迷幻的堅果,始終感到它的難以捉摸。

按照一般的定義,凡大腦中發生的一切活動都是意識行為的活動,大腦就是意識行為的處理機關。可是意識行為這樣東西,卻並不是完全可以通過大腦的結構和大腦的功能來說明的。以生理學為基礎的心理學家們,從生理學的種種可以直接觀測和考量的現象中發現:

一方面,動物和人類的意識行為在許多方面是和它們的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和大腦功能直接相關的,甚至在這方面,人類的意識行為和動物的意識行為在許多地方是共通的,可以從共通的生理方式上得到解釋。對此,心理學家們曾一度意氣風發和躊躇滿志地認為,可以通過身體的機能、感官的機能、以及大腦的功能,直接地、原發地揭示意識行為的一切形式和內容,包括刺激、反應、性格、情緒、喜厭、快樂、痛苦、語言、思維、判斷、選擇等等都可以從身體、感官和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中得到直接的、原發的解釋和說明。

另一方面,越是深入的研究,心理學家們就越是感到對於人類意識行為的概念能力,人類意識行為的語言文字使用能力,人類意識行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識,人類意識行為的文化創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類所獨特的意識行為,是難以依照身體的機能、感官的機能和大腦的功能而進行直接的和原發性的歸劃和求證的,更是和動物的意識行為不能相通的。

此外,心理學家在長期研究中感到,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既和大腦皮質層和功能區相關,但也有許多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是和生命體的身體機能和感官機能的原發驅使相關。這些由生命體身體機能和感官機能包括神經機能所原發驅使的行為,既受大腦的控制處理,更為它們的原發所驅使。這種由身體機能和感官機能所原發驅使的行為既是底層的又是非常強大的,例如,性慾的驅動、生殖的驅動、飢餓的驅動、痛苦的驅動,等等,與其說是一種受大腦所控制和處理的行為,更不如說是一種受身體和感官本能所驅使的原發行為。

於是,心理學家們把生命體的意識行為分成了兩類,一類是由大腦皮質層和功能區所控制和處理的意識行為,另一類是由身體和感官的本能所驅使和原發的無意識行為。這樣,心理學就誕生了一個被叫作「無意識」的重要概念,並就生命體的行為進行了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的劃分。當然,無意識行為對生命體來說也是的一種意識行為,由身體和感官所原發驅使的無意識行為亦會傳遞到大腦的皮質層和功能區進行處理,它並不是與大腦的皮質層和功能區相切割的。所謂無意識行為在這裡是指,儘管它也經過大腦的控制和處理,但它的原發地在身體和感官的機能,是一種來自身體本能的驅使。

無意識行為的揭示和概念確立,是心理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貢獻,它表明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是以我們的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和大腦機能為原發基礎的,它揭示了意識行為和肉體之間的直接的、原發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可以通過生理學實驗的可見的和可測量的方法而予以證明的。這樣,關於意識行為的自我絕對,靈魂的自我絕對,以及關於意識行為、靈魂、精神能夠遊離於肉體的種種見解和猜測,就在生理學的意義上被科學所破除了。

心理學以它的科學張力和操作:

1、可以通過生理學科學實驗的可見性和可證性來研究意識行為是如何為身體的機能、感官的機能和大腦的功能所操作的,也就是說意識行為是如何為生命體的主體所操作的。人類由此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建立起種種由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和大腦功能能所原發造就的心理結構,以及這種原發造就的心理結構和意識行為的關係,它們所普遍遵循的因果法則;

2、可以為人類歷史和現實中的種種非理性的意識行為找到一種原發的無意識的本能根據,並使這種本能的根據得到科學的支撐和社會的認可。弗洛伊德的以兩性為基礎的那種原發的、無意識的「性慾」機能,解釋了性慾在人類和動物世界的本能性、原發性和必然性,以及由此而確立的普遍存在的心靈的快樂原則。這種揭示將使我們理解為何在人類的神話中、藝術中,歷史中和現實中,性始終是一種根深蒂固、經久不息的強大力量。例如,希臘神話中宙斯對女性的引誘,中國神話中的七仙女下凡,聊齋中的狐狸精、西湖畔的白蛇傳;藝術中的愛神維納斯的雕塑和古印度神廟中的壁雕,以及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歷史上的帝王后宮,以及帝王們的游龍戲鳳、文人騷客的憐香惜玉,世俗小人的偷雞摸狗;現實生活中的性解放、色情業、權錢色交易,等等,無不反映了這種到處注入的、難以抗拒的形形色色的以性慾為原發的強大力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從無意識的本能原發上,為人們敞開了一種新的說法和揭示,從而給予了西方社會一種革命性的衝擊和震撼。

3、可以由此而獲得一種科學的能力,即通過心理結構與意識行為的原發揭示,進行心理學的治療,使人類的心理生活從原發驅動的改進和提高上,獲得更高的幸福和美滿,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需要,同時,使得人類的種種精神疾病和精神缺陷獲得治療和消除。

心理學的發展,在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和大腦功能的原髮結構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例如:

1、以兩性為基礎的「性慾」機制。

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核心所在,弗洛伊德把性慾作為本能原發的核心所在和最強大的無意識力量。儘管他的學說有所偏執,但他最為深刻地從性慾的角度,提出了無意識的原發概念。

2、集體歷史為基礎的「原型」機制。

在心理學家榮格看來,每個物種都有著它們各自集體歷史所造就的「原型」,這種「原型」是各個物種在它們祖先世世代代的經驗積累中形成的,並以一種集體的無意識決定不同物種的本能所在,即它將根據其內在的集體無意識的「原型」,而對外部環境和外部刺激作出它的獨特的、原發的本能反應行為。

3、個人經歷為基礎的「情結」機制。

弗洛伊德認為,每一個人的個人經歷都會就某些事件,在自己的心靈中留下無意識的情結。這些由個人經歷所造就的無意識的情結始終在心靈的深處隱藏著,當它被某些刺激或夢境的喚醒所釋放時,就會以某種獨特的個人行為方式和夢的內容組合而顯現出來。因此,心理的治療和夢的解析的關鍵就是要抓住這種個人經歷所造就的「情結」,找到它們的無意識的原發所在,並由此制定治療的方案。

4、生理刺激為基礎的「行為」機制。

桑代克、巴甫洛夫、沃森、納金斯等,他們通過精心設計的貓、狗、老鼠等動物的生理實驗,認為完全可以依靠可見的、可測量的現象來建構一門新的心理學。他們認為心理學的內容是行為而不是意識,意識是不可捉摸的,而行為則是可以通過生理實驗來求證的。行為主義曾一度在美國大行其道,被開發出了許多實用性的功能。例如智能的測量,人力資源的分配,職業技能的培訓等等。

5、元素、維生素、激素等為基礎的「病理」機能。

醫學、藥理學的實驗和研究,揭示了人體內部存在著種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製作和存在極為重要,其數量的多少不僅關係到人體的生理功能,更關係到人體的精神行為。某些微量元素如,鈣、鎂、鋅、鐵、碘、硒等元素,以及酶、維生素、激素等在身體中的含量改變,會極大地改變一個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行為。同樣,人的精神行為亦引動著身體中的微量元素的變動和生理功能,以及肉體的健康。

6、意識結構為基礎的「心場」機能。

按照格式塔心理學者的見解,我們的精神表現是由意識本身的結構而獲得定位和意義,而不是由感覺和印象構成。外部信息進入意識,就會被意識的結構聯結所組織而產生一種整體化的判斷和整體性的事物樣式。意識的結構好比物理世界的電磁場或引力場,以場的整體方式顯現事物,使種種信息進入心場亦會被心場所整體顯現。

以上,我們看到,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在西方是力求於從原發的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大腦功能或意識自身的功能上來揭示動物和人類的意識行為,並由此摘取意識行為的金蘋果。

生理學的實驗發展,心理學家們通過對身體機能、感官機能、大腦功能的種種刺激反應的實驗,揭示了許許多多發生在動物身上,同時也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共通的意識行為,從而使得心理學在生理學的幫助下,從哲學的懷抱中分離了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發展的科學。生理學的發展所取得的種種科研成果,有助於我們從生命體的生理上和病理上理解動物和人類的意識行為,對如何從生理上和病理上控制、調節和醫治人類的心理問題,提高和改善人類的心理生活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對心理結構的研究和揭示,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心理學的研究需要意識的內省方式,又需要生理的和病理的科研方式,兩者都是心理學研究所不可偏廢的基本方式。這種情況亦說明了心理學的研究既是科學的任務,也是哲學的任務,需要兩者的聯手和共擔。

第二,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無論是動物的意識行為還是人類的意識行為,都是建立在環境刺激和主體反應的主客相互關係上的。無論本能性慾、集體原型、個人情結、生理刺激、病理因果和心場整合,都生成於主客關係的造就。因此,心理學的研究,既不能把動物的意識行為歸結為純主體的造就,也不能歸結為純客體的造就,而應從主客相互關係上去思考主體和客體,從主客相互關係上去揭示生命體的意識行為,以及意識行為的普遍結構、因果法則和概念的抽象製作和實在指代。

第三,心理學對大腦皮質層控制調節的意識行為和身體、感官、大腦的原發驅使的意識行為的揭示,使得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有了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的劃分。這種劃分,一方面,使得我們對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有了兩種不同的劃分和互為聯繫的概念;另一方面,使得我們看到,人類的意識行為和動物的意識行為,既不是截然切割的,它們在生理上是有著基本共通的;又不是等同的,它們有著某種根本的區別。

這種區別是什麼呢?這樣的區別又是怎樣造成的呢?無論哲學和心理學都對此感到了困惑和難以進入。

哲學和心理學的共同難題是,人類的意識為何既和動物的意識有很大的相通之處,又和動物的意識有著迥然的區別。例如,對語言文字的使用,種種觀念的形成,種種思想的活動,種種知識的建構,人類精神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識等等,都是動物世界所不具有的。為何有著和人類共同生命起源的,有著共通的生理意識行為的動物,始終未能和人類一樣的發展到語言文字的使用,觀念的形成,思想的活動,知識的獲取和自我意識的確立呢?這是西方哲學和心理學一直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當心理學還處在哲學的概括中時,哲學家們一直企圖通過意識的內省方式,揭示刺激、反應、性格、情緒、慾望、經驗、反思、推理、判斷、思維、觀念、思想、知識等等意識行為的共同基礎和普遍遵循的法則。

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提供了一種普遍方式的思維原則。洛克認為一切觀念和知識來自經驗,心靈只是一張白紙,經驗在這張白紙上注入了信息產生了簡單的觀念,並通過簡單觀念的組合造就複雜的觀念,人類的思想和知識由此而來。

康德的心靈方式,則認為人類的心靈有一種天生的自我結構,即它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並以這種天生的自我結構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組織經驗材料,賦予它們認識的和知識的意義。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德國佔主導地位的格式塔心理學從運動錯覺的成因思考中認為,意識能夠給進入大腦的感覺以一種整體的構造和意義,並由此提出就近律、相似律、方向連續律、求簡律、閉合律等格式塔的心理學定律。對此,我完全贊成墨頓·亨特的所說:「格式塔理論在某種方法上來說是康德先驗論的現代版本」。

綜觀心理學的發展,包括哲學的心理學發展和科研的心理學發展,我以為,存在兩個非常突出而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第一,它們都把生命體的意識行為切割為一種自身即有和天賦的東西。這種見解極大地局限了哲學和心理學的進入和發展,使得哲學和心理學始終沒有能夠到達這樣的一些見解的高度,即:

1、生命意識是一個生成、變化和發展的進化過程,這種進化既含有著一種基礎性的生物性的進化,又發展出了一種文化性的進化;

2、在地球生命史上,生命意識的發展已進化出了三種不同的意識行為方式,即反應意識行為、知性意識行為和概念意識行為;

3、反應意識行為對應於低等生物,知性意識行為對應於高級動物世界,而概念意識行為是人類的獨具;

4、人類起源於生物世界和動物世界,在人類的意識行為結構中,除了概念意識行為外,亦有著原發的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也就是說,在人類的意識行為結構中,其原發的底層是反應意識行為;中間層是知性意識行為,上層則是概念意識行為;

5、人類的意識行為,既有著和生物世界、動物世界在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上的共通,又有著動物世界所不具有的概念意識行為;

6、在人類的意識行為結構中,三種不同的意識行為有著它們的互為作用和影響,這種互為作用和影響,在生物世界和動物世界是不存在的。

第二,把語言的使用,即符號的使用,看作是意識本有的功能,是意識自身發育或成熟的功能。儘管一些心理學家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到了語言使用的問題,並感到語言是一套符號,可以讓人類得到超凡的自由來通過心理控制這個世界,可是他們始終如同皮亞傑所認為的,語言在思維過程中只起有限作用,邏輯思維基本上是非語言的,而是從行動中派生出來的。同時以為對語言的使用只是是意識自我發育和成熟的一種功能,而恰恰沒有能夠認識到:

1、正是以符號的製作和使用為源頭,生成和推動了生命意識行為的文化性進化,使人類的意識行為從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跨向了概念意識行為。

2、概念意識行為並不是意識行為的自身發育和成熟,而是符號的製作和使用,以及由此而來的語言使用和概念使用,造就了概念意識行為的生成和發展,而這一關鍵所在恰恰是與往哲學和心理學所一直沒有能夠敏悟到的。

3、人類意識行為和動物世界的意識行為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的意識行為不僅是建立在生物性進化基礎上,更是進一步建立在以符號製作和符號使用為中介的文化性進化基礎上的。動物世界的意識行為儘管有著種種主客關係所造就的不同智能發展,但因缺少符號製作和符號使用這個最為關鍵的中介,它們在整體上就只能停留於和局限在生物性的進化中。而人類通過符號製作和符號使用為中介的文化性進化,則使自己獲得和擁有了概念意識行為,使自己走向了生命體意識行為的新的分支,從而同動物世界分道揚鑣了。

正是以上兩個極為突出和根本性的問題,使得與往的心理學在意識行為的研究和揭示中,或者偏向哲學的內省,或者偏向科研的原發;或者偏向行為主義,或者偏向意識結構的意義;或者偏向人類和動物的意識行為共通,或者偏向人類和動物的完全割裂,如人類有靈魂而動物沒有靈魂,等等。從而使得心理學在其行進的路上,始終不能獲得一個具有更大包括的理論基礎。即,既能貫通人類意識行為,又能貫通動物意識行為;既能貫通哲學內省,又能貫通科研原發的理論基礎。

我在長期的哲學思考研究中,特別在生命意識方式和概念的由來及工作方式的探討中,取得的思考成果是,要取得這樣一個既能貫通人類意識行為,又能貫通動物意識行為;既能貫通哲學內省,又能貫通科研原發的理論基礎,就必須把生命體的意識行為理解為是一個以主客互為關係為基點的,有著生成、變化和發展進化的,有著生物性進化和文化性進化的經驗的和邏輯的歷史過程。

生物性的進化造就了生物世界的反應意識行為和動物世界的知性意識行為,以及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的種種不同發展程度的差別。如猩猩的知性意識行為的發展程度就要超過狗的知性意識行為的發展程度,也就是說在智能上猩猩要比狗聰明,當然狗要比兔子聰明,等等。

文化性的進化則造就了人類的概念意識行為和不同人群概念意識行為的種種不同發展程度的差別。例如,處在原始部落中的人類群體的概念意識行為的發展程度和處在文明發達地區的人類群體的概念意識行為發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別的。同樣,數千年前的人類群體在概念意識行為上的發展程度和現代人類群體在概念意識行為上的發展程度亦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古人的概念辭彙量和信息量是遠遠不能和今天的人類相比的。

而對概念的由來和工作方式的探究,將可以使哲學和心理學從根本上懂得:

1、概念的源頭是符號的抽象和概括,是符號的定義。概念是一種以主客互為關係為基石的抽象製作和實在指代的結構。具有它的極為自由能動的邏輯性和實在性。

2、人類的概念意識行為是從符號製作和使用的源頭上生成的,是由概念和概念邏輯的工作所造就的。

3、符號的製作和使用,使人類獲得了一種以符號的抽象和概括,記號、指代、名稱和造就事物樣式的思維方式。概念和概念邏輯的能動,造就了人類的觀念製作、思想活動、知識建構和物的製造,以及人類的自由意志、人類的自我意識。

這樣,心理學的發展就有了它的更大包括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即生命意識的進化理論和概念工作理論。在這樣的貫通動物意識行為和人類意識行為的理論基礎上,心理學的發展將和哲學進行新的更有效的聯手:

第一,從生物性進化和文化性進化上,考察生命意識的生成、變化和發展,它的不同意識行為方式,以及不同意識行為方式的特點、發展程度和互為作用的影響。

第二,從生物性進化的科研實驗上,繼續深入精細地考察動物世界和人類所共通的和原發的意識行為,即人類和動物所共有的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以及更完善地確立原發性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所普遍遵循的基本法則。

第三,從文化性進化的哲學內省上,考察人類的概念意識行為,對人類概念意識的由來,概念意識的邏輯工作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辨析。

第四,考察不同意識行為方式的互為影響。特別是人類概念意識行為在人類意識行為的總體結構中,它對中間層面的知性意識行為和底層的反應意識行為的作用和影響。以及反過來,反應意識行為和知性意識行為對概念意識行為的作用和影響。

例如,對於性慾來說,動物性慾的無意識行為是直觀的和裸露的,而人類的性慾則受到觀念的、社會、知識的、環境的種種不同程度的抑制,這種抑制所形成的意識行為則是不能由身體、感官和大腦的結構和機能所能原發地加以解釋的,而是要從相關的、建立在不同主客相互關係條件中的不同抑制意識行為的形成來加以分類和解釋的。

又如,當身體某個不為被一個尖刺所刺痛和流血,對於動物和人類來說,都會有反應意識行為的感覺和躲避,而對於動物來說除了由它的反應意識行為所發出的尖叫和作出知性意識行為的判斷擇取(如躲避、離開、撕咬、忍受)外,它不會用語言或文字來記號、指代、名稱和交流來訴說這種感覺,並進一步通過種種相互關係的概念聯結,對身體被尖刺刺痛的原因,對象的種種由來,傷口可能會帶來的細菌感染,如何進行治療和防範,甚至如何進行某種報復等等的行為選擇,作出概念方式的定義和判斷。

第五,以新的更大概括的基礎理論指導下的分門別類的研究,運用更為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確立和發揮心理學的各項社會功能,推動心理學的持續發展和重大創新。

總的來說,與往的心理學無論在哲學的內省上和科研的實驗上,其原創的理念和方法一直為西方所執牛耳。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心理學從西方世界大舉入境並得到了熱捧,可是對於中國來說,心理學始終是一種從西方傳過來的舶來品。心理學在中國的基本狀況是沒有自己原創的理論和方法,所有的只是跟在西方後面的學習和模仿。然而,時代總在前進,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在我來看由於缺乏一個更大包括的理論基礎,遇到了它的原創的瓶頸。對這樣的瓶頸的突破,特別是一個更大包括的基礎理論的創立,將會大大推進心理學的新的發展,而突破這樣瓶頸,當是華民族智慧的所致。

2010年9月21日初稿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同情小偷的聖母心理?
你的凍齡點是多少歲?
遭繼父性侵犯八年後想重新起訴該怎麼做?
「屬於你的無論你怎麼任性都不會離開你,不屬於你的怎麼強求都不會得到」,這句是真理嗎?該如何論證或理解?
你是消極對抗的受害者么?丨心理雜貨鋪

TAG:心理學 | 心理 | 理論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