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骨盆旋移綜合症

骨盆旋移綜合症

1、 概論

骨盆旋移綜合症在我國臨床上尚未展開研究和建立診斷標準。我院以往診斷為骶髂關節損傷或關節滑膜嵌頓。魏徵在研究脊椎病因學說中,明確提出了脊椎病的基礎病因和誘發病因的理論,重點研究並總結出脊椎退變與椎間關節錯位的關係和類型。在此理論指導下,我院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1986年開始進行骨盆旋移綜合症的研究。澳門黎秉衡總結他1991年-1992年真摯400例脊椎病人中,診斷為腰椎間盤病變45例,其中檢出髂骨旋移者20例,其他原因腰骶痛者40例中有18例,可見本症的發病率是較高的。香港黃傑深入研究本症20餘年,多次在全國醫學會上報告《骨盆紊亂與其相關性疾病的研究》

腰-盆-髖整體學說,是歐美整脊治療的理論基礎。法國Kapandji作較深入研究,其著作提出脊柱側彎與旋轉的複合運動,認為脊椎間沒有純粹的側彎運動或純粹的旋轉運動;fryette指出,髂翼沿趾骨聯合做軸心旋轉運動,並使兩側趾骨間呈相反方向做上下、強後滑移;Sr Fred Mitchell首先提出腰-盆-髖工扼系統學說。因此,骨盆旋移綜合症在我國外已有較完整的里理論和診斷治療方法。

我所研究非手術了法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例中,並發骶髂關節損傷和骨盆旋移綜合症者約佔40%,針對腰椎間盤突出並發骨盆旋移綜合症者只按腰突症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療效差這一難題,該為兩症同治,能取得顯著或痊癒的效果,骨盆旋移綜合症的真確診治,是這類疑難病例取得療效的關鍵。故本文重點講述我們對骨盆旋移綜合症的診治方法。 2、 治脊了法治療骨盆旋移綜合症的作用機制。

2.1 骨盆旋移綜合症的病因、病理:病因多由骨盆諸關節發生扭傷、挫傷,引發關節錯位所致,關節錯位與關節功能紊亂不同,錯位不能自行還原,錯位比半脫位輕,目前因缺乏X線診斷標準,故極易漏診。臨床發病部位:1、骶髂關節,2、腰骶關節,3、趾骨聯合,4、腰椎間盤突出症兵法骨盆旋移綜合症,5、骨盆旋移綜合症致脊柱變形側彎,引發頸椎、胸椎、腰椎部分椎間不穩致脊椎多部位發病,6、繼發性髖、膝關節勞損性骨關節病。病理變化:主要是上述諸關節錯位,繼而引發局部無菌性炎症病變,損害相關軟組織、神經、血管而發生一組臨床綜合症。骨盆各關節錯位有4中類型:1、左右旋轉式錯位,2、左右側擺式錯位,3、前後滑脫錯位(重症呈傾位式錯位)4、混合式錯位。

骶髂關節屬微動關節,骶骨可作「點頭」和「仰頭」的伸曲微動,亦可隨骨盆的傾斜而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側曲輕微擺動,髂骨可沿此關節面上下滑移和輕度旋轉。人體活動時,腰骶關節和骶髂關節成為脊柱與下肢聯繫的樞紐,是重力分配的主要環節;人在步行時,骨盆隨左、右下肢邁步而旋轉扭動,以協調身體使之更靈活和省力。骨盆旋移綜合症使這些關節活動功能發生障礙而歪臀跛行。坐骨神經和股後皮神經的神經束,僅貼在骶髂關節的前側,梨狀肌附著於骶骨中段外側沿,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通過,故臨床上出現急性或慢性腰腿痛;盆腔內有泌尿、生殖器官和結腸、肛門、尿道,骨盆旋移綜合症損害植物神經時,引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將引起盆腔內的臟器功能障礙而發生多種病症。

2.2、治脊了法的主治法能使錯位關節複位,輔治法能促使無菌性炎症消失,使失穩關節康復並預防複發。

3 臨床診斷(三步定位診斷法)

3.1、臨床表現(神經定位診斷) 急性或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注意痛點的肌肉,所屬神經是來自哪個椎間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並發骨盆旋移綜合征者,咳嗽或打噴嚏等腹壓增加時,會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按腰突症治療(手術或非手術),均無明顯療效。

3.2、臨床體征

(1)陰陽腳:病人仰卧床上,雙下肢自然伸直略分開,放鬆雙足,表現一側外旋(稱

1/5頁

為陽腳),是髂骨後旋錯位是髖關節後移所致,另側相對內旋(稱為陰腳),是髂骨前旋錯位使髖關節前移所致(按中醫定位法,內為陰,外為陽)。

(2)長短腳:病人仰卧,雙下肢伸直併攏,雙踝間中點與臍、鼻中點成一直線,術者將其足做背屈,如兩足跟不等長,即為「長短腳」。是由骶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側擺錯位,致使骶髂關節上、下錯位,或由腰骶關節的「側擺式錯位」,導致腰軸與骶軸側彎引起的。脊柱側彎亦會引起「長短腳」,故應做進一步檢查「腰三角」和「骶三角」:病人俯卧,術者測量其雙側髂後上棘與骶尾關節等腰三角形,若左右邊不等長,即為骶髂關節錯位,患側的骶髂關節部多有壓痛,結合X線照片診斷和確診;若此三角形左右邊等長,局部無壓痛,應檢查髂後上棘與各腰椎棘突降的等腰三角形,以鑒別長短腳是否由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脊椎側彎所引起的。

(3)、骶骨「點頭」(骶椎傾位式錯位、腰骶關節向前滑脫式錯位),骶骨「仰頭」(骶椎陽痿式錯位、腰骶關節向後滑脫式錯位):「點頭」是腰骶關節向前錯動呈角位,骶椎過伸>35度;「仰頭」是腰骶關節向後錯動,形成平腰或腰骶部後突擴張。

坐力彎腰試驗(+),此法可作為腰骶關節錯位或骶髂關節錯位的鑒別診斷,若立位彎腰出現腰腿痛,坐位彎腰不痛,是骶髂關節錯位體征,若坐立位均痛,未能作出鑒別時,加作動態觸診,取坐位或立位,術者雙拇指按在其髂後上棘部,令其彎腰,受損害的一側關節向上移動幅度增大,可考慮為腰及骨盆均有損害。直腿抬高試驗,床邊試驗,骨盆擠壓、分離試驗,4字試驗等可助鑒別診斷。

3.3、X線照片檢查:腰椎正側位、骨盆正位平片為常規檢查,觀察、測量腰骶關節和骶髂關節,與上述檢診結合,以確診其錯位類型(旋轉式、側擺式、滑脫式、和混合式),均會在平片上顯示位置異常:骨盆正位片可觀察到,(1)髂骨旋前時橫徑變窄,閉孔變大,旋後時橫徑邊寬,鼻孔變小;髖關節旋前時股骨徑變短,旋後時股骨徑變長;可見骶髂關節紊亂或有炎症,若與癥狀、體征吻合,診斷髂骨「前後旋轉式錯位」;(2)、腰椎與骶椎棘軸呈側擺偏歪時,多由腰骶關節側擺式錯位造成,顯示L/S椎間隙左右不等寬,此為骶椎「順51

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側擺;兩側髂嵴不等高的,與「長短腳」表現吻合,診斷為骶椎「側擺式錯位」;若骨盆正常,則屬腰椎側擺式錯位;(3)、腰椎側位片觀察:腰骶成角,腰軸變直或反張,即為骶椎「點頭」或「仰頭」,診斷為L/S「滑脫式錯位」,或骶椎「傾仰式錯51

位」(有急性挫傷、跌傷史,臀部著地者多見);若多種異常者,診斷「混合式錯位」。

腰骶、骶髂關節錯位不同,致使趾骨聯合錯動方向各異(前後、上下、扭轉、分離),若骨盆正位X線片未能顯示時,改用骨盆矢壯位:患者半坐位於床上,使骨盆入口與床面平行,即趾骨聯合上緣和L棘突與床面成等距離。 5

以上三步定位診斷如仍未明確,應進一步做CT、MRI和實驗室檢查。

4 治脊療法

4.1、盡興外傷初期,排除骨折、脫位後、卧床休息,中西藥物(消腫、解痙、鎮痛),磁療、針灸(消腫、止痛),劇痛者,用脫水治療。24-48小時或軟組織創傷好轉後,應用治脊療法。

4.2、治脊療法適用於1,單純骨盆旋移綜合征;2,腰椎間盤突出症並發骨盆旋移綜合征;3、頸胸腰椎多部位椎關節功能紊亂,經局部治療無效,有骨盆旋移綜合征者(骶-蝶=枕共扼系統失調者);4,盆腔內臟功能障礙病人,經專科排除危重器質性病變者;5,髖、膝、踝關節退變性骨關節病,經局部治療效差者,應診察腰椎、骨盆和胸腰交界區,確診後,分型分期設定方案治療。

4.3、主治法——正骨推拿複位法:

4.3.1、骶髂關節錯位正骨推拿法:選用(1)「側卧牽抖衝壓法」適用骶髂關節混合式錯位,糾正「長短腳」和「陰陽腳」。病者取側卧位,「長腳」在上,「短腳」屈髖屈膝平放床

2/5頁

上,患者雙手緊握床沿以固定上身,術者根據「陰陽腳」選定站立位置,例如右下肢為「長腳」又屬「陽腳」者,術者立於患者背側,左手按在髂嵴上(發力時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嵴部(發力時促使髂骨旋前),助手雙手抱握長腳踝關節上部,作好牽抖姿勢,術者口令「1-2、3」時,二人同時短促發力完成牽抖衝壓法,術者雙手方向不同,將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達鬆動錯位關節目的,此謂「鬆懈手法」,用力輕,重複2~3下;患者翻身,體位同前,術者站其前側,雙手放置其髂嵴上方、前方,牽抖衝壓時,術者雙手用較強的推力(左手向下,右手向後),將髂骨即向下又向後旋的而達複位目的,此謂「複位」手法,用力重,重複3~5下。患者改為俯卧位,檢查骶骨及雙下肢情況,若雙下肢同時牽抖2~3下,此為「整理」手法。如果仍有長短腳未糾正,應注意檢查腰椎(或全脊柱),發現錯位部應加以治療。(2)屈髖屈膝旋髖按壓法:適用於骶髂關節「旋轉式錯位」,糾正「陰陽腳」。患者仰卧,將「陰腳」屈曲做4字狀,術者用拇指按壓於內收肌群的趾骨附麗處,另手由上而下揉捏、彈拔其痙攣的內收肌群4~8遍,緩解肌痙攣;接著,術者一手緊握「陰腳」踝部,另手託付膝部,將此下肢做屈髖屈膝位的旋髖動作,「陰腳」旋髖由內向外,活動2~3下,將髖屈旋向上外側時,助手固定「陽腳」大腿部,術者雙手同時將其「陰腳」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壓2~3下,隨即將其腿向下牽抖1~2下;「陽腳」不用作內收肌群手法,屈髖屈膝和牽抖法同「陰腳」,但旋髖方向不同,由外向內旋,衝壓方向為對側肩部,按壓2~3下。此法可重複2~3遍。(3)按骶板髂法:適用於單側骶骨向後,髂骨前旋者。患者俯卧位,「陽腳」,「陰腳」伸直,術者立其「陽腳側」,一手掌按定「陰腳」側骶骨後旋隆起部作「定點」,另手抓緊前旋的髂骨部,囑患者配合「陽腳」的膝關節伸屈動作,當術者發力衝壓骶椎向前,同步將髂骨扳向後時,患者用力將膝關節由屈位伸直,重複2~3下,若整復困難,應再加用俯卧衝壓法(下文詳述)。(4)提臀撞正法:適用於雙側髂骨均前旋,整個骶骨後突者。患者仰卧於硬板床上,屈膝位,術者立其右側床上,令患者雙下肢抬起,雙手握其雙踝,將其下肢提起使臀部離床,隨即急速放下,使骶骨與床面碰撞,髂骨向後而複位。此法不得用於老年有骨質疏鬆患者,可改為仰卧屈髖屈膝位,做抬起放下動作,按保健功形式教患者聯繫。

4.3.2 腰、骶關節錯位正骨推拿法:適用於腰骶關節錯位、腰椎間盤突出症並發骨盆旋移綜合征者和脊柱側彎變形者。(5)搖腿揉腰法:適用於L/S的「旋轉式錯位」、「腰突症」、並51

發「盆移症」有脊柱側彎者、腰部劇痛致使腰肌緊張難以放鬆者。患者俯卧位,胸前墊薄軟枕,術者立其健側,舉例:腰軸側彎,右側腰腿痛,術者立其右側,右手搖動其臀部,使腰軸呈轉體活動,同時左掌沿L至L的右側橫突部做揉壓法,或與搖動同步沿這幾個棘突右35

旁做揉壓法將棘突推正,或搖腿同時揉、捏、按於腰臀肌肉,可快速解除肌痙攣,此法應左右兩側重複進行,2~3輪。(6)俯卧牽抖衝壓法:適用於糾正骶骨滑脫式錯位,骶骨「點頭」或「仰頭」。患者俯卧床上,胸前墊軟枕,用搖腿揉腰法調整腰椎側彎後,再用本法。骶椎「點頭」者,加一個高枕墊於下腹部,(L、S前方),術者雙手分叉分別按於S-椎和L51451-4椎後突部,作為定點,並口令1~2、3,助手聽口令3時,用較輕力,牽抖長腳2~3,後用力牽短腳3~5下,雙腳等長後,在牽抖雙腳2~3下,囑患者在口令3時,用力咳嗽西下。「仰頭」者,上腹部和髖下部各墊高枕一個,將後突的腰骶部懸空與二枕之間,術者雙手重疊於後突隆起部,作為定點,牽抖手法相同。術者的定點和衝壓力方向的準確,是取得療效的關鍵。(7)抱膝滾動法:適用於腰椎向前滑脫式錯位致腰骶椎間成角的患者。患者仰卧位,雙手抱膝(屈髖屈膝),術者站其右側,右手前臂按其雙膝關節前下方,左手拖其臀部,雙手同時發力將其臀部翹起離床,重複3~8次,此為小滾動,適用於腰骶成角的糾正,若腰軸過伸或滑脫式錯位,應用大滾動法(又名不倒翁法),術者右手改為抱托患者頸背部,左手抱其腿部,將患者有卧位搬起至坐位在卧位,每次卧下時,術者和患者同時用力抱膝將下腰及臀部翹起離床,重複5~8下。此法可編入保健功,教患者沒晨起起床前練習。

3/5頁

4.3.3 混合式錯位者(同時兼有「陰陽腳「、「長短腳」和骶骨「點頭或仰頭」、趾骨聯合位移、骶-脊=蝶=枕系統性紊亂)的複位手法,可綜合應用上述手法。在警醒外傷後,關節內有無菌性炎症,或錯位後已有軟組織粘連時,複位難度增加,必要時,可先做局部封閉療法、微型外科手術(小針到鬆懈術)後,炎症或粘連改善後,用較重牽抖衝壓力,才能達到完善複位。此時,手法後必須卧床休息3~5天。對系統性紊亂者,除治療骨盆旋移症外,相關的頸、胸、腰椎病損部(重點在枕頸、頸胸、胸腰、腰骶交界區各椎間處),應有計劃按輕重緩急分期治療,才能徹底痊癒。有腰突症患者加用腰部複位法:側向搖板法,按腰搬腿法和牽引療法。

複位後作「強壯手法」和「痛區手法」,軟組織筋結,做彈拔、拿捏、點穴法,內臟病者加「捏脊療法」。

4.4 輔治法

(1)深部熱療:微波或短波電療,或中藥熱敷、熏蒸,每日一次,20~30分鐘。(2)急性炎症區,劇痛難忍者,內服中西藥物,或應用脫水療法。(3)可選用水針療法、封閉療法、微形外科(小針刀)療法,均能加速骨盆軟組織的康復。

4.5 預防複發

1、糾正不良姿勢,2、防止外傷和受涼,3、教會患者骨盆保健功:(1)仰卧位屈膝屈髖左右擺動,由陽腳用力擺向陰腳,5~10下,幅度宜大,擺向陽腳時用力輕;(2)仰卧抬臀:雙手抱頸,雙下肢伸直,將臀部抬起,放下10~30下,配合呼吸,抬起時吸氣,放下時呼氣;(4)骶椎「點頭「者,練抱膝仰卧起做法5~10次;或盤腿坐10~30分鐘。(5)骶椎「仰頭」者,每日跪坐10~30分鐘。典型病例:女,41歲,腰痛及左右下肢麻痛1年,不能走路,外院竟CT、MRI檢查,確診為L、L-S椎間盤突出症,用中西藥物,牽引、理4-551

療、推拿複位、針灸等療法,療效不明顯。來診時雖能短距離扶行,歪臀跛行,查體,脊柱側彎,L棘右旁壓痛(+)、放射痛(+),右骶髂關節處壓痛,坐立彎腰試藥(+),仰卧位4-5

雙下肢不等長,右長並「陽腳」,左短「陰腳」,直腿抬高試驗,右50度、左80度,右小腿外側及足背內側及足背內側皮膚感覺減退,有拇趾背伸肌力?。X線片示:L棘突偏離脊4-5柱中線,與骶棘中線呈右側擺錯位,骨盆不對稱,右側髂骨變寬,閉孔變小,左側髂嵴髂嵴上移變窄、閉孔變大。診斷L、L-S椎間盤突出症並發骨盆旋移綜合症。治脊療法:1、4-551

正骨推拿手法用側卧牽抖衝壓法,搖腿揉腰法,屈髖旋髖按壓法複位:2、短電波電療;3、水針療法;4、教練骨盆保健功。7次治療,腰痛消失,雙下肢直腿抬高試驗85度,臨床治癒。

5 小結 聯繫:13792631861

骨盆旋移綜合症是歐美整脊治療的基礎理論之一,但在我國尚未廣泛開展研究和建立診斷標準。因急性損傷、慢性勞損、生理骨盆韌帶鬆弛等原因,可導致骶髂關節錯位、腰骶關節錯位和趾骨聯合位移,統稱骨盆旋移綜合症。其錯位類型分為:滑脫式、旋轉式、側擺式和混合式4種。用三步定位法可以確診,選用根據生物力學原理設計的正骨推拿手法能糾正其錯位,練保健功和防止複發。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並發骨盆旋移綜合征者只按腰突症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療效差這一難題,該用兩症同治,能取得顯著效果。

4/5頁

5/5頁全文完
推薦閱讀:

骨盆擴張過大檢查?你的骨盆是否需要閉合?
骶髂關節疼痛的診斷
艾揚格骨盆正位練習方法(針對前傾後傾)
骨盆矯正的重要性

TAG:綜合 | 骨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