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原來如此重視意識形態鬥爭
但孔子學院能走進西方國家的校園卻是非常的不容易。2005年,通過「漢辦」的不懈努力和多方面做工作,孔子學院終於走進歐洲,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掛牌成立。這是中國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座孔子學院,如今,卻面臨被關閉的命運。 斯德哥爾摩大學在網站上說,如今的情況與10年前不同,當年對該校而言,與中國展開交流至關重要,「如今我們與中國已擁有完全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這樣的合作顯得多餘」。該校副校長維丁對瑞典《每日新聞報》說:「通常來說,大學裡設立的一個機構由另一個國家政府提供經費,確實是有問題的做法。」 孔子學院在西方國家遭受的非難遠遠不止於此。美國甚至把孔子學院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來解決。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曾呼籲美國近百所大學取消與孔子學院的合作或進行重新談判。他們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分支機構,目的是宣傳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有違學術自由。 這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一個利用設立在大學校園的教學研究機構控制全香港大學的教程,並不斷宣揚所謂普世價值,不斷強化「政改」思維和挑撥香港學生「佔中」的國家,竟然有臉指責只做中國文化的宣揚,從不牽涉政治話題的孔子學院「宣傳意識形態,有違學術自由」,真真是貽笑大方。 在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的「善意提醒」下,孔子學院問題在美國大學中不斷發酵。芝加哥大學是有孔子學院的為數不多的美國名校之一。除此之外,常青藤大學中尚有斯坦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有孔子學院。繼芝加哥大學率先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之後,賓夕法尼亞大學也宣布不再續約。此次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態度,勢必在歐美高校中引起又一輪連鎖反應。 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的批評道,西方一些人仍抱著意識形態偏見看中國,想當然地認為政府主導的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輸出意識形態的工具,把孔子學院在日常教學中介紹現代中國的內容,放大、歪曲成中國進行意識形態輸出的例證。 這對那些淡化政治色彩、淡化意識形態,宣揚普世價值,鼓吹人權高於主權的言論不啻兜臉一拳,當頭一棒。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十來年時間,孔子學院在全球數百所大學先後落地都沒有招致反擊,只是在最近兩年才紛紛遭遇到狙擊呢?首先,中國這些年的飛速發展,由此鍛造出的巨大經濟體量,由此帶來的中國加速崛起,已經使很多西方政客和學者頗為忌憚。想當然把中國當成現時的最大對手和遏制對象。其次,中國的存在及其所秉承的治國理念和國際戰略已然成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維護其全球霸權體系的絆腳石。 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如同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樣,美國業已開始構建修正自己的政治經濟體系。但由於中國的存在,美國的此次戰略調整異常困難,甚至根本沒有達到預想目的的可能。中國堅持全球化戰略,堅守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同廣泛的南方國家利益相一致的,這同美國的戰略調整同本質上是相違背的,使美國以金融霸權為中心和著力點的戰略調整難以為繼。這種戰略思想的衝突才是意識形態衝突的本質。怎麼可能淡化,怎麼可能視而不見。那種鼓吹西方普世價值,在中國極力鼓吹憲政,鼓吹西方民主體制的人,要麼幼稚,要麼就是別有用心。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同前蘇聯為中心的華約爭奪世界霸權的幾十年間,積累了豐富的意識形態鬥爭經驗。這點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隨著後金融危機時代西方國家戰略調整步伐的越發密集,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只能越來越激烈。從國家間到國家內部,都會有著不同層面的體現。 孔子學院問題絕不是像某些人所說,是我們在意識形態方面紮緊口袋引來的西方國家的反制和報復,而是西方對我們意識形態鬥爭的必須之路。如果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面沒有什麼不良企圖,那我們紮緊口袋,他們又鼓噪不安什麼呢。單純的否認針對中國的「敵視力量」的存在,或者把這種「敵視力量」單純看做他國的狂熱愛國者和「憤青」的觀點是極端錯誤和幼稚的。 孔子學院在歐美遭遇狙擊,也給我們提供了反思的機會。中國的崛起不應該只是經濟或軍事的崛起,還應該有文化的崛起。按照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實力,包括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三部分組成。所以中國的崛起,不能只是經濟和軍事等硬實力的崛起,還應該包括文化軟實力的崛起,包括在方式論層面的巧實力的崛起。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文化層面的擴張,難道必須要像鬼子進村一樣,靜悄悄地進行?必須要顧忌西方國家的感受,降低對方敵意?在國際局勢越發緊張的時刻,「友邦」的歡欣真的如此重要嗎?但令人遺憾的是,某些專家學者在中國社會輿論里不斷鼓噪,對淡化這個淡化那個狂熱鼓吹,已經先將自身放到了非常不利的位置。這種現象必須加強警惕,必要時給予狠狠打擊!
推薦閱讀:
※200多年前西方人第一次看到真實的中國社會,大呼失望!
※為什麼中國人大部分沒有西方人身體壯?
※西方人的飲食方式
※西方人用什麼最主流旅遊攻略網站類似窮游網?
※圖解東西方人最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