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詩詞世界》第4期 論壇園地

關承全詩詞淺說

詩詞是詩人用心與外物感觸經過靈思的瞬間複合後用語言(文字)巧妙組合寫(記錄)下的篇章。詩是最精妙的觀感表現於最精妙的語言(朱光潛語)。只有觀感和語言(文字)巧妙結合才能作出好詩來。好詩均能讓別人讀懂併產生心靈的共鳴;好詩人們必能品出其韻味,觀感到其意象,心悟到其道理。古體詩(包括格律詩)原本是靈動的,相對固定的格式只是人為的總結歸納而形成的一種大體模式,並非詩的原本。固定格式(平仄、聲韻、對仗)只是為了強化詩篇的節奏,使詩在吟詠時產生音樂感,進而更好地傳情表意;或許還是為了古代科舉評定試帖標準的需要。古代眾舉人上京考進士要吟詩作賦,作試帖詩若不合格,縱使作出絕佳妙詩亦必被判棄卷(從隋唐至元末科試都考詩賦,明朝後科舉以文代詩,考試以考八股文為主,明後格律詩的衰微可能與此有關係;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詩的興衰與上流的喜惡有關)。詩人作詩如果只圖及格,那麼他永遠不能達高分;不能達高分的原因恰恰就在於作者不能逾越那「排」人為設定的「格欄」,一味為了進「仕」而作詩,不懂(大多是不願)變通,僵化了自己的「靈思妙想」所致。中華詩詞是個大家庭,它包括詩經(風、雅、頌)、楚辭、樂府、歌行、古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歌和傳統新詩。中華詩詞的源頭是民歌,格律詩只是中華詩詞中較嚴格的一種體式,並非中華詩詞的終極體式。詩詞的優劣不在於格律符合與否,而應從詩詞的內容、遣詞造句、意境和韻味的高低濃淡間品出。我們在品評詩詞時不能粗淺地說《詩經》不如《楚詞》,《楚辭》不如《唐詩》和《宋詞》;也不能說《元曲》和《明歌》就不如《唐詩》和《宋詞》;我們只能說各時期的詩體和詩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見仁見智,難有定論,難分高下。大家品評中華詩詞應該拋卻私心,擯棄門戶,以包容的心態進行具體的辯證的評說,絕不應武斷、固執己見。從前人研究唐詩宋詞的論著中可得知,唐詩宋詞中完全合乎格律的篇章非常稀少,大多數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有出格、破格和使用非律句的情況;而且在唐人詩作中樂府、古詩里的詩句由於比較自由靈動,吟誦這些詩篇感覺總比吟誦律詩、絕句更悅耳動聽,其節奏更能顯出抑揚頓挫。因此,本人認為作詩詞不可不守格律。作詩詞最可取的原則我認為應是:在人為中求天然,在束縛中求自由,在整齊中求變化,在沿襲中求創新,即應以「隨心所欲,不逾矩」來作詩詞為妙。其實中華詩詞在每個朝代詩人們都在根據本朝代的特點,對詩詞進行著創新,如魏晉六朝詩詞到了唐代,唐代詩人將其創新為《唐詩》;《唐詩》到了宋代,宋代詩人將其創新為《宋詞》;同理,元代詩人在《宋詩》的基礎上創作出《元曲》,明代詩人又在《元曲》的基礎上創作《明歌》。中華詩詞到了明未清後人們的主流興趣以創作小說為主,詩詞雖然有乾隆皇帝的帶領也沒有將詩詞的創作熱情提升起來。清末民國時期古老的中華詩詞在新文化運動的打壓下,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幸好還有一批革命大家喜愛創作詩詞,才使中華詩詞得以生存下來;此後一段時期中華詩詞淪落民間,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華詩詞以星火燎原之勢迅猛發展,到如今中華詩詞在眾多詩詞人的努力推動、創作下,使中華詩詞更加光彩照人。中華詩詞的創作唯有在消化吸收歷代各朝詩體的前提下,進行大膽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真正與時俱進,才會突顯中華詩詞強大的生命力!中華詩詞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吐芬芳、各顯其能。可以斷言,中華詩詞能夠百花齊放之時,就是中華詩詞騰飛光大之日!「詩,可興——抒發志氣;可觀--透析事理;可群——交流情感;可怨——發點牢騷;近可事父——盡己孝心;遠可事君——精忠報國;還能多見識一些鳥獸魚蟲、花草樹藤。」(見《論語·陽貨》)。詩,無定法亦無定式,可長可短,可顯可隱,可歌可泣,可俗可雅,可情可理、可風花雪月,可鼓角箏鳴,可抒情可敘事可有韻可不韻,但一定要有詩味、有意境、有真情,有道理。詩貴創新,詩更貴於突顯個性和獨特風格;總而言之,詩無邪!


推薦閱讀:

蘇可的世界的內容
世界十大奇屋
完成「777 挑戰」難度有多大?
俠骨柔情,張旺的水墨世界(上)
「全世界最繁忙的星巴克」,就要在上海迪士尼小鎮開業了

TAG:世界 | 詩詞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