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美國政治未來的三股勢力:美國政治的十字路口

形塑美國政治未來的三股勢力:美國政治的十字路口A- A+ 作者:劉淄川 時間:2016-05-13 所在專題 來源:經濟觀察網 評論 分享到:

導語:選戰的表現只是表象,其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與社會形勢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非典型」保守派特朗普、孤獨的中間派希拉里、「革命派」伯尼·桑德斯(Bernie Somders),分別代表著正在形塑美國政治未來的三股勢力。

經濟觀察報 劉淄川/文 5月4日,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鎖定為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提名人的消息,令全世界感到震撼。這位特立獨行的富豪打破了許多政治禁忌與慣例,也攪亂了人們對美國政治的所有預期,甚至在衝擊世界格局。當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成為一種真實的可能性時,從歐洲到東亞,都在為這個新時代的到來而憂心不已,對美國再次走向唯我獨尊、單邊主義與轉向孤立主義的兩種不同的恐懼,奇特地混雜在一起。

不過,美國今年的選戰其實才剛剛準備結束前哨戰。而在特朗普突然爆發的光芒背後,也隱藏著一些他的脆弱之處,「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時,當人們把目光都聚集到特朗普身上時,也容易忽視民主黨陣營同樣也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根據當前所有客觀的預測,民主黨人尤其是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當選的概率,仍然要遠遠高於特朗普。

無論如何,今年的美國大選雖然才剛剛開始,但已經異彩紛呈。許多邊緣人物走上了舞台的中心,預示著現代美國政治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選戰的表現只是表象,其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與社會形勢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非典型」保守派特朗普、孤獨的中間派希拉里、「革命派」伯尼·桑德斯(Bernie Somders),分別代表著正在形塑美國政治未來的三股勢力,雖然今年的選情顯示希拉里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但新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非典型」保守派特朗普

在很多右派人士看來,特朗普就像是另一個小布希,甚至可能是另一個里根,將成為美國保守主義的復興者和新的靈魂人物。然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特朗普是不是真的代表著美國的保守主義?答案顯然不是。

首先,特朗普是共和黨內部的反建制派,而他的很多對手,如克魯茲等人,其立場和政策更接近傳統的保守主義綱領。其次,在很多方面,特朗普的主張都與美國保守主義主流存在著明顯的偏差,甚至是南轅北轍。可以說,特朗普既是個「非典型」共和黨人,也是個「非典型」保守派。

美國共和黨所代表的「右派」,其實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群體,既包括代表華爾街和大公司的商界精英,也包括以下層白人為主的反移民的民粹主義者,既有國家安全方面的「鷹派」人士,也有篤信宗教、恪守傳統價值觀和反世俗的人士,各自有不同的強調側重點。在經濟方面,共和黨的支持者既有可能是自由意志主義者,也有可能是反對國際貿易和開放經濟的民粹主義者。前者支持市場的全面擴張,更代表商界利益;後者在許多方面與為勞工組織代言、奉行保護主義的左派類似。保守派內部明顯存在著精英與大眾的區別,而特朗普的崛起最形象地展示了雙方的裂痕。

比如,雖然同是美國保守派,但經濟上自由主義者以及大公司都不反對自由貿易,既主張美國市場對外開放,也要求別國開放市場。然而特朗普的主要競選策略之一就是對國際貿易和全球化開火,以吸引在全球競爭中失利的白人製造業工人。

特朗普對美國正在籌劃的兩個基石性的貿易協議——亞太地區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大西洋地區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明確表示反對。他還聲稱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高昂的關稅。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修建隔離牆並讓墨西哥付修建費這樣的說法,也將影響北美自由貿易的未來。如果特朗普上台後高築貿易壁壘,把美國更加引向保護主義的道路,是與自由意志主義者的觀念完全相悖的。而且特朗普近期宣稱要對富人加稅,與小布希等傳統保守派的主張也完全相悖。可以說,特朗普的經濟觀念中,混雜了很多接近左翼民粹主義的思想。

傳統保守派喜歡操縱宗教、家庭等價值觀議題。然而和小布希等人不同,特朗普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熱忱的宗教信仰,也沒有過多強調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雖然特朗普很多時候顯得不尊重女性,但在墮胎這樣的敏感問題上,他也沒有聲稱要限制女性對墮胎的自主選擇權。這也意味著,對於共和黨內的「價值觀選民」而言,特朗普的吸引力較弱。

在對外政策方面,共和黨內部一直存在普世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張力。小布希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等,反映的正是共和黨普世主義的一面;而特朗普則明顯代表著共和黨孤立主義傳統的復活。一旦上台,特朗普會成為美國二戰之後第一個奉行孤立主義的總統。他的一些孤立主義言辭已經引起了警惕,比如削減美國對歐洲和東亞的安全保障,這很可能在東亞等地區導致軍備競賽,造成地區局勢動蕩不穩。歐洲不值得美國做出犧牲去保護這樣的說法,也很可能分裂跨大西洋聯盟。

孤獨的中間派希拉里

在左右兩方的民粹主義上升的背景下,希拉里成為目前美國建制派的孤獨代表。就三位候選人而言,她在各項政策問題上最恪守中庸之道,中規中矩。希拉里有過許多年的從政經驗,其學識水平也明顯高出特朗普一籌。2008年她之所以敗給奧巴馬,主要還是由於身上精英氣味過於濃重,難以取得大眾的共鳴,但今年的天時地利已經讓她處於有利位置。

希拉里的政治資本有很多受惠於比爾·柯林頓時代的光芒。通常而言,共和黨是財政赤字問題上的「鷹派」,主張厲行節約、削減赤字,民主黨是「鴿派」,支持一定程度的寅吃卯糧。但這並不絕對,也不代表執政後的真實政策。比如,在共和黨人里根執政時期美國財政赤字高漲,但比爾·柯林頓執政時期是現代美國少有的出現財政盈餘的時期。柯林頓的這一執政成績,是希拉里可以利用的政治資本,以此來說服那些擔心財政赤字的共和黨支持者,擴大自己的支持基礎。在社會問題上,希拉里支持同性戀者權益,承認女性對墮胎有自主決定權,同時也利用女權主義言辭來吸引女性選民。光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這一點,就足以換來許多女性的選票。

同時,比爾·柯林頓時代是美國全球化高奏凱歌的時代,他倡導自由貿易並加速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希拉里也繼承了這一基調。雖然近年來隨著海外競爭加劇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人處境惡化,包括奧巴馬和希拉里在內的民主黨人也開始乞靈於一些保護主義說辭,以取悅一些反對國際貿易的民粹主義者,希拉里甚至也對TPP提出了批評。但特朗普和桑德斯都有強烈的反全球化傾向,所以全球化支持者還是更可能投票給希拉里。

某種流行的謬見通常以為,民主黨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軟弱,共和黨強硬,但其實兩黨只是強調的重點不同,最終的目的依然是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共和黨更傾向於使用武力,獨斷專行地維護美國的利益;而民主黨更注重外交手段的發揮,結合盟國的力量,在國際關係中搞平衡。希拉里曾經擔任過國務卿,在外交方面更有經驗,她也不是一個孤立主義分子,而是主張維持目前的國際格局,重視與盟國的關係。在美國國內既厭戰又希望本國繼續強大的情緒中,希拉里的立場也許更能討好選民。

「革命派」桑德斯

5月11日,桑德斯在西弗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初選中擊敗希拉里。桑德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信奉「社會主義」的參議員。這位已經75歲的左派「革命者」似乎要顯示,他的這場戰役還沒有結束。這對希拉里的選戰也不利,因為這意味著她還需要繼續耗費精力和桑德斯對峙,而不能儘快地把矛頭轉向特朗普,進行最終決戰。

和特朗普頗有相似之處的是,桑德斯使用的也是反精英策略,聲稱民主黨高層已經被精英把持,需要像他這樣的草根人物來打破僵局。儘管桑德斯已基本不可能贏得提名,但他也註定會給民主黨打下持久性的烙印。2008年發生的那場「奧巴馬旋風」,代表著年輕自由派的抬頭給民主黨帶來的改變,他們把此前名氣不大、政治經驗不足的奧巴馬推上了總統寶座。今年也可以說發生了一場「桑德斯小旋風」,值得注意的是,桑德斯的主要擁躉也是民主黨陣營內的年輕人,他們對華爾街的權勢和日益嚴峻的貧富差距心懷不滿。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共和黨人發起了一場「保守主義運動」,在經濟上推進新自由主義,在政治上把里根奉為偶像和楷模。這場運動持久地改變了美國政治。現在桑德斯可以說開啟了一場「進步主義運動」,這位七旬老人像一個少壯派那樣鼓動年輕人起來造反,把許多民主黨支持者拉向了更左的方向。但與此同時,共和黨的支持者也在變得更右,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分裂會變得更加嚴重。

建制派最終獲勝?

也許今年美國大選最大的弔詭之處將是,雖然民粹主義的反建制派都在崛起,但可能性最大的最終結果,也許還是希拉里所代表的建制派獲勝。

特朗普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將難以實現共和黨的團結。目前,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等共和黨建制派大佬已明確表態,不會支持特朗普;而且在普通的共和黨人中,也有很多人特朗普的反對者。由於希拉里作為中間派,一些立場接近保守派,所以這些反特朗普的共和黨人在大選中,很可能在權衡之後轉而權宜性地支持希拉里。

為了盡量避免特朗普上台這一噩夢式的場景,美國選民更可能向一個中規中矩的候選人那裡集中。就像在2002年的法國選舉中,為了阻止極右翼領導人勒龐上台,大多數法國人倒向薩科齊,使其贏得一場大勝一樣。而且,不僅是美國人這麼想,為了避免一個帶有很大危險性的人物執掌世界最強大國家的政權,整個西方陣營內的建制派都會全力「狙擊」特朗普。

在美國尚未走出金融危機的情況下,選民可能還是會有一種求穩心態,選擇希拉里其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奧巴馬政策的延續。希拉里和奧巴馬雖然風格不同,但兩人都屬於溫和民主黨人,具體政策其實比較接近。對求穩的選民而言,希拉里將是更好的選擇。

奧巴馬雖然廣受批評,但更像是民主黨的「守成之主」,主持了美國經濟的溫和復甦,還主導推出了美國史上第一個全民醫保方案,並與古巴、伊朗實現關係正常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儘管奧巴馬沒有實現其競選承諾,徹底彌合兩黨鴻溝,結束雙方的激烈鬥爭和相互排斥,但也沒有奉行黨派主義路線刺激民主黨人,反倒是共和黨對奧巴馬的很多荒謬的陰謀論質疑,如公開宣稱奧巴馬其實是個穆斯林、並未出生在美國等,顯得更沒有政治德性和氣度。這些遺產對所有候選人中最像奧巴馬繼承人的希拉里將是有利的。

但當然,政治中沒有定數,尤其是近年來西方各國的選舉顯示社會與政治格局正在加速演變。而且,即使最終建制派獲勝,也不是故事的結束,美國反建制民粹主義的力量還會繼續醞釀,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使美好的「歷史終結論」成為一個遠遠逝去的夢想。


推薦閱讀:

走在通周后的十字路口
開一家汽車美容維修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散落的流沙——諾茲多姆與姆諾茲多

TAG:美國 | 政治 | 未來 | 美國政治 | 十字路口 | 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