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色甘南香巴拉——獨行甘南之旅散記

  2016年7月,家鄉入伏後,連續高溫一直在三十八度以上,想到此季節,甘南是全國幾處避暑勝地中我最想去的地方,因其是藏區,九色甘南香巴拉之神秘色彩一直在誘惑著我,稍作功課,說走就走,立即通過天馬旅行社與甘肅金龍國際旅行社簽訂了甘南之旅五日行程合約,付費,成行。

甘南,是一個藏區,前幾年,我經歷了西藏自治區,川西北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加渴望到甘肅的藏區感受下。

據說每年八、九月份是甘南風景最美的季節。

  我提前兩天飛到蘭州,由好友路遙陪同去黃河三峽轉了兩天,於8月12日回到蘭州,按合約,入住某賓館,晚接楊師傅來電聯繫,稱翌日7時出發甘南。當時感到納悶,怎不見導遊與我聯繫?直到13日晨,楊師傅接我上車後,我才獲知,此行全國散客就我一人,而蘭州金龍國際旅行社以誠信為本,竟派出楊師傅單獨放輛小轎車,載我一人,按合約景點,提供全程行車、導遊服務,此行實屬真正意義上的獨行。

  楊師傅,一見如故,人挺厚道,車技亦了得。

  尕海湖——鑲嵌於草原之中的聖湖

  離開蘭州,經臨夏,直奔第一個景點尕海湖而去,到了大門口,只見遊客一批批魚貫而入,足見大熱天全國各地來此避暑是遊客之最佳選擇,此言非虛。考慮到楊師傅已開車幾百公里,我要他在車上打個盹休息好。我獨自依次進入,靜候遊覽車進入景區。

  進入尕海湖,只見四面環山,大片大片的濕地,超過一人高的草叢一望無際,高遠的尕海湖顯得格外地寂靜純凈,沒有—絲人工的粉飾和雕琢,沒有半點城市的喧嘩,這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都是一塵不染的潔凈,這裡的一切都是純粹的自然原貌。一塊巨大的石碑上,刻著尕海湖三個大字,許多遊客在此合影留念。我沿著景區內的木棧道向景區縱深漸行,一邊行,一邊觀賞,一邊拍攝,其風光大勢,大氣。稱其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高原上的一顆明珠,一點也不為過。我驚嘆,到甘南旅遊不能不到碌曲,來到碌曲,不能錯過尕海湖。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稱之為「措寧」,就是「氂牛走來走去的地方」。而尕海湖水草之豐茂,許多南遷北返的珍稀鳥類在此落腳和繁殖,黑頸鶴,灰鶴,天鵝等珍禽遍布湖邊草灘。大小湖水面積為15000畝,平均水深為1.5米,1982年被評為省級候鳥自然保護區,1998年尕海湖與則岔石林一起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一家旅行社導遊在現場講解中,獲知發源於南山郭爾莽梁的瓊木旦曲、翁尼曲、多木且曲三條河流注入該窪地後,與窪地泉水成為尕海湖永不枯竭的源泉。

  尕海草原的天空深邃如井,雲如裙裾。鑲嵌於草原之中的聖湖像一面明凈的鏡子,倒映著藍色的天,白色的雲。近處的湖面上,鳥飛魚躍,波瀾壯闊。我來到此的8月,是草原最好的季節,柔風夾雜著湖畔的花香撲面而來,頓感心曠神怡。湖邊成群飛起的水鳥吸引了我們游者的目光。這種水鳥黑羽白腹,秀美的雙腿及長長的嘴巴紅得鮮艷,它們時而在空中盤桓,時而掠過水麵,輕落於草甸,一起一落間,身姿舒展優美。惜因以旅行為主,沒帶上長焦,留點遺憾容下次有機會彌補。

  因馬上要去郎木寺,一個多小時的尕海湖,只能算走馬觀花。

  東方小瑞士 神秘佛國郎木寺

  從尕海湖出來,楊師傅已在門口接我,經過幾十分鐘車程,我們到了郎木寺。

  首先入住早已預訂的郎木寺賓館,一見,就是一種典型的藏式建築,約有五、六層,從外表看就十分氣勢,在辦理入住手續時,有幾位遊客因沒預定位,標間388元已全部客滿,哇,生意如此之好,又應了那一句八月是甘南最美的季節。這裡住的大部分是藏胞。有免費自助早餐。根據金龍旅行社規定此次我獨享單間待遇,考慮到楊師傅在高原開車必須休息好,我主動改單間為標間,請他入住,開始不好意思,在我執意下,他才同意。

  放下行李,我們就朝鎮上,郎木寺而去。先踩下點,準備翌日晨至寺頂拍攝。

  入住賓館旁,就是一條寬不足2m的小溪,穿鎮而流過,居然名「白龍江」,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清澈見底的白龍江水把小鎮一分為二。江北是賽赤寺屬於甘肅碌曲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賽赤寺」,江南是格爾底寺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

  穿過小街,我隨楊師傅緩緩上行,我有過在西藏,四川丹巴藏區的經歷,在海拔3600米高原上行走,不能心急,只能慢行,否則會喘。走至郎木寺大門,因我超過七十周歲,免票入行,此時整個寺院及鎮上,到處擠滿了各族同胞,以我看,仍以漢族遊客為多,亦有為數不少的老外遊客,膚色各異。

  通往寺院的彎曲小路上,有磕長頭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朝聖而行,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背著背包,拿著相機,在不停地拍攝著高原小鎮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站在寺頂,居高臨下,整個郎木寺鎮在群山環抱中,非常有氣勢、特色,藏族建築,夾雜其間,錯落有致,極有韻味。

  郎木寺屬藏、回、漢雜居。不僅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色彩濃郁,而且地勢險要,風光秀麗。從山頂上俯看,郎木鄉入口處的的一片巨大紅色砂礫岩岩壁的山岩,雄偉而挺拔,頗有美國克羅拉多大峽谷的風貌。傍晚,周圍的群山出現的嵐氣,成大塊大塊雲層浮在其間,煞是壯觀,令人激動,震撼,故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瑞士」。

  郎木寺古鎮處處透出幾分神聖和神秘,也顯露出些許的休閑和隨意。高原的太陽總是那麼燦爛,陽光夾雜著從寺院傳出的濃濃的煙味,在整個小鎮瀰漫。鎮子里有些破敗的建築雖然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滄桑,但亦不失為其的存在凸顯人文底蘊。

  晚上,鎮上小街兩旁,鱗次櫛比的各類商店,飲食店,攤檔擠滿了遊客,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生意一片火紅,簡直似一個各民族的匯食街。我與楊師傅選了一家川菜店,點了幾道四川佳肴,為楊師傅解乏,請他喝了幾杯白酒。

  因牙痛,用餐畢,我走遍整個一條街,竟沒發現有一爿藥店,在山頂郎木寺附近的一家超市,好心的老闆娘,請一買東西的男警察,用電瓶車順道送我至鎮醫療室,竟分文不取。不想在郎木寺遇到了活雷鋒,感嘆,世上還是好人多。感恩,感謝!

  翌日一早,天剛蒙蒙亮,因早晚溫差大,我穿上攝影背心及外套,背上攝影器材,向郎木寺進發,至寺院,已有多名攝影人捷足先登。

  我選取了各種角度,對整個寺院進行了構圖,取景、拍攝,實因天氣原因,無法有好的光影,只能隨緣,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下山,早餐,赴下一景點花湖而去。

  花湖 在那天邊的若爾蓋草原

  2016年8月14日一早,我們來到了與四川交界的若爾蓋大草原,遊覽花湖景點。

  此次是我第二次來到若爾蓋大草原,前幾年從九寨溝去丹巴藏區經過,其因紅軍長征曾在我腦海中印象尤為深刻,在我心目中更為神秘、神奇。紅軍的長征在四川滯留的時間最長、經歷的地區最廣闊、面臨的環境最艱險、進行的鬥爭最卓絕、付出的犧牲也最大,所有這一切,都在世稱「松潘草地」的若爾蓋草原得以集中體現。若爾蓋草原在長征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意義,使我深感此生竟會兩次來到這裡而深感驕傲和自豪。

  進到花湖景區,感到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羅棋布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其四周數百畝水草地,形成了高原濕地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

  春夏時節,湖畔五彩繽紛,好像雲霞委地,而湖中則開滿了水妖一樣的絢麗花朵,而我來到時,正是雨水充沛的八月,已將純藍的湖水染成淡淡的藕色,時深時淺。長長的棧道,大片的湖水,大片的天空,水天之間糾纏的雲彩,永遠讓人一見傾心。

  簡單,靜謐,卻讓人燃燒,這就是花湖,妖嬈的花湖。

  儘管我去時這裡已進入雨季,天色晦暗,水色蒼茫,此時的花湖已洗盡鉛華、布衣裙釵,卻不失為另一類美。在如此天與地的巨大幕布下感受、拍攝,我深切感受到一種勢大力沉而滂沱的氣勢,與九寨溝的那種秀麗婉約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對比。

  離開花湖,在赴綠曲縣城途中,又遠遠見到了四川郎木寺。

  按照合約,我原應去唐克黃河九曲第一灣遊覽的,這裡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的交界地,從源頭緩緩流來的黃河在這裡曲折九拐,與支流白河交匯,在草原上留下了優美的景緻和美麗的傳說,旁邊供奉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的索克藏寺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寺廟,與自然美景相互襯托,渾然天成,自然和諧。美好的嚮往卻因去唐克途中在修路被封,經旅行社不斷地道歉,而無奈只好同意取消此行程。

下午,我午休後只得上縣城轉了一大圈,縣內則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三大著名景點,使碌曲縣名聲大震,成為甘南的名勝旅遊勝地。當我漫步在縣城潔凈的街道上,見到了碌曲縣中學,碌曲縣藏族中學良好的教育設施,及商業網點,我感受到了藏區的巨變,感受到了西北地區縣城為維護尊嚴作出的艱辛付出。

  則岔石林 壁立千仞

  8月15日一早,楊師傅開車去到則岔石林景區,則岔石林是碌曲縣的三大著名旅遊景區之一,我憑身份證,又是免費進入,楊師傅仍在景區外休整。從景區大門去到景點,有幾公里路程,因身負攝影器材,徒步影響速度,我選擇了騎馬,馬夫全是當地牧民,由景區組織為遊客提供有償服務,單趟30元。我上了馬,方知馬主是今年剛從碌曲藏族中學高中畢業的女藏胞青年,且已被青海大學錄取,她利用入學前的假期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家裡掙些錢。她說她與母親,妹妹一起在這景區內招攬遊客,提供載客服務,她牽著馬,邊趕路,邊聊天,邊講述著發生在則岔石林的趣聞。她的不亢不卑,自信,對藏區家鄉的熱愛,令我肅然起敬。

  進大門,徒步上山,望見聳立之石壁組成的天然屏障,雄偉奇險。據藏族女青年講,則岔石林全長10公里,是一處由地殼變化上升造成的硅灰岩石景觀,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和流水的侵蝕,形成各異的奇峰怪石,巍然屹立。在我下馬離開她時,她再三提醒我,上山一定要慢行,我沿著石級一步一個腳印,漸行漸拍攝,遠遠望去,似一片岩石森林,真的一步一景,我見到好的風景,架起三角架,選准角度,等待光影,按動快門,將自己滿意的瞬間定格。壁立千仞、刀壁斧削般的則岔石林,以其鬼斧神工的奇特造型和森林茂密的秀麗景色,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幾次到過昆明石林的我,感到其宣傳「可與昆明石林媲美」,似乎太過,我是實話實說。

  從山上下來,以每人10元乘上了景區馬車,在景區門外攤點上,與楊師傅用了午餐。後稍息,直奔名聲遠播在外的桑科草原一游。在行進途中,不時發現大批的氂牛在草地中自由地奔跑。到了桑科草原,反倒令我大所失望,草原本身群山環抱,是藏族人的天然牧場,只見水草豐美茂密,草場碧綠如毯,各色花卉爭奇鬥豔,絢麗多彩,然,如此廣闊的大草原全被牧主分割成一塊塊,承包成了讓遊客騎馬的掙錢之處,若大的桑科大草原,見不到一隻牛羊,商業習性如此強烈,是我始料不及的,既有不想騎馬,稍微看了下,亦只能隨遇而安,提前到了夏河縣,入住藏胞開設的賓館。

  夏河縣為甘肅省甘南州下轄縣,因境內大夏河得名。經當地人指點,我特意尋覓到河邊觀賞,拍攝。

  沿著中心街道,兩旁各種商家林立,大都是藏民開設,極具藏民族風情、特色。許多藏胞身著民族服飾,隨意行走在大街小巷,顯得自由,還有那一群群的喇嘛,穿行於人群之中,因其顯眼的服裝,更顯突目。行走在夏河縣城的大街上,我明顯感到了縣城的繁榮、和諧、活力。

  「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 夏河縣

  拉卜楞寺,被譽為「世界藏學府」,一直以來,其在我心中懷有崇敬、神秘的位置。

  帶著虔誠的心,8月16日,天蒙蒙亮,我就披著薄霧,迎著晨曦,徒步至賓館旁的拉卜楞寺,在河邊的白塔周圍,已有數十位藏胞在轉經行走,還有幾位在朝拜,一步一跪,強烈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虔誠。河邊,氣勢非常地延綿約有幾百米長轉經筒長廊,此是我見到最長的,好多藏胞邊用手轉動經筒,邊在念經,場面令我感動。

  我沿著一條土沙路,進入寺院,不時見到一些喇嘛走動的身影,我還驚異地見到了許多小喇嘛。我被寺院內的藏族建築所吸引、折服。

  其建築粗獷大方,古樸典雅,穩堅耐用。大型佛殿頂部,均有銅質鎏金法輪、陰陽獸、寶瓶、勝幢、雄獅等。部分殿堂的屋頂有鎏銅瓦和綠色琉璃瓦。整個建築莊嚴巍峨、宏偉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具有藏民族獨特風格。

  見寺院坐北向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經歷了實地,我深深感到,其不僅是一寺院,簡直堪比一座城鎮。一座拉卜楞寺,佔地總面積竟高達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大大小小殿宇有90多座,其中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

  參觀中,我不斷驚嘆、振奮。更令我敬佩的,據喇嘛稱,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築材料,絕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築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外不見木,內不見石。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塗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台房檐掛有彩布帳簾,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築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而更為內涵的是,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

  拉卜楞寺下設六大學院,其中一個顯密學院,五個密宗學院。分別為聞思學院(屬於顯宗)、時輪學院、醫學院、喜金剛學院、續部上院、續部下院,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拉卜楞寺將一年劃分為九個學期,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中學期,每學期為二十天;小學期,每學期為十五天。

  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十餘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鎏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我一早去到大經堂門口,只聽到好多喇嘛的讀經聲,響徹堂內。

  在寺院徒步走了二個多小時,一直在亢奮中,見一塊甘肅省佛學院的牌掛此,實至名歸。

  早餐後,在赴蘭州之前,我又爬到半山上,攝下了拉卜楞寺全景,壯觀、宏偉……

  懷著不舍,離開了拉卜楞寺,離開了甘南,離開了蘭州,甘肅。

微信號:pgywxw


推薦閱讀:

清凈和寧靜中的甘南
媲美川藏線!甘南川西這條草原天路美到窒息!
甘南---遊記<20180429>

TAG:甘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