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色彩知識大匯總,最齊全的一篇,收藏了

2014-5-24 09:26轉載自信明美術人才網

  • 一、顏料的混合

    為了方便學習,我們通常用色相環表示出常用色,色相環分十二色相環與二十四色相環等等等。

    所謂顏料的混合,就是具體解決人們在作畫時如何調色的問題。

    自然界的色彩是十分複雜的。我們必須學會用種類有限的顏料調成豐富多樣的色彩,為此,我們要了解顏料混合的規律。

    1、原色(顏料):顏料中最基本的三種色為紅、黃、藍色,色彩學上稱它們為三原色,又叫第一次色。一般在繪畫上所指三原色的紅是曙紅(品紅)、黃是檸檬黃、藍是湖藍。光的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不同,這裡我們只研究顏料的色彩知識。

    顏料中的原色之間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調配出各種不同的色彩,而顏料中的其它顏色則無法調配出原色來。為了方便,作畫時應該充分利用現成的顏料,這樣可以節省調色時間。

    2、間色:三原色中任何兩種原色作等量混合調出的顏色,叫間色,亦稱第二次色。

    紅十黃=橙 黃十藍=綠 藍十紅=紫

    註:如果兩個原色在混合時分量不等,又可產生種種不同的顏色。如紅與黃混合,黃色成分多則得中鉻黃、淡鉻黃等的黃橙色,紅色成分多則得桔紅、朱紅等橙黃色。

    3、複色:任何兩種間色(或一個原色與一個間色)溫合調出故顏色稱複色,亦稱再間色或第三次色。

    橙十綠=橙綠(黃灰)

    第三次色橙十紫=橙紫(紅灰)複色

    紫十綠=紫綠(藍灰)

    由於混合比例的不同和色彩明暗深淺的變化,使複色的變化繁多。等量相加得出標準複色,

    兩個間色混合比例不同,可產生許多純度不同的複色;三個原色以一定比例相混合,可得出近似

    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種原色與黑色相混合,也能得到複色。即凡是複色都有紅、黃、藍三原色的成分,例如:

    橙綠=橙第三次色綠=(紅+黃)+(藍+黃)

    =(紅+黃+藍)+黃=灰黑色+黃=黃灰

    橙紫=橙+紫=(紅+黃)+(藍+紅)

    =(紅+黃+藍)+紅=灰黑色+紅=紅灰

    紫綠=紫+綠=(紅+藍)+(黃+藍)

    =(紅+黃+藍)+藍=灰黑色+藍=藍灰

    複色是一種灰性顏色,在繪畫和工藝裝飾上應用很廣,善於運用複色的變化,就能使畫面色彩豐富並得到色彩格調韻味的藝術效果。

    4、補色:就是原色中的任何一個色彩和對應兩個原色混合出的間色,如紅色與綠色、黃色與紫色、橙色與藍色等色組。補色的調和和搭配可以產生華麗、跳躍、濃郁的審美感覺,然而,倘若補色以高純度、高明度、等面積搭配,會產生比對比色組更強烈的刺激性,使人的視覺感到疲勞而無法接受。

    5、鄰近色:在24色相環上相鄰的二至三色對比,色相距離大約30度左右。

    二、色彩三要素

    1.色相顧名思義即色彩的「相貌」,各種顏色,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相貌」,便叫「色相」。如紅、橙、黃、綠等,也就是顏色的種類和名稱,它是色彩顯而易見的最大特徵。

    自然界的色彩難以數計,許多色彩也難以叫出它的名稱,只能大致地說:這是偏黃的灰綠,那是暗棗紅等,觀察色相時要善於比較,即使相似的幾塊顏色,也要從中比較出它們不同的地方。如紅顏色有朱紅、曙紅、玫瑰紅、深紅的區別。同時又要分辨出朱紅(紅中偏黃)、大紅(紅中偏橙)、曙紅(紅中偏紫)、玫瑰紅(紅中偏藍)、深紅(紅中帶黑)的不同色相;再如黃色就有淡黃(黃中偏白)、檸檬黃(黃中偏綠)、中黃(黃中偏橙)、土黃(黃中帶黑)、桔黃(黃中帶橙);藍色有鈷藍(藍中帶粉)、湖藍(藍中帶綠)、群青(藍中帶紫)、普藍(藍中帶黑)等。

    2.色度系指色彩的明度和純度。

    明度:即顏色的明暗、深淺程度,指色彩的素描因素。它有兩種含義:一是同一顏色受光後的明暗層次,如深紅、淡紅、深綠、淺綠等。二是各種色相明暗比較,如黃色最亮,其次是橙、綠、紅,青較暗,紫最暗。畫面用色必須注意各類色相的明暗和深淺。

    顏色除在明度上的差別外還有純度的差別。

    純度:是指一個顏色色素的純凈和渾濁的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飽和度。純正的顏色中無黑白或其他雜色混入。未經調配的顏色純度高,調配後,色彩純度減弱。此外,用水將顏料稀釋後,水彩和水粉色亦可降低純度,純度對色彩的面貌影響較大。純度降低後,色彩的效果給人以灰暗或淡雅、柔和之感。純度高的色彩較鮮明、突出、有力,但感到單調刺眼,而混色太雜則容易感覺臟,色調灰暗。

    3.色性即色彩具有的冷暖傾向性。這種冷暖傾向是出於人的心理感覺和感情聯想。色彩的冷暖都是相對而言的。

    暖色通常指紅、橙、黃一類顏色。冷色是指藍、青、綠一類顏色。所謂冷暖,是由於人們在生活中,紅、橙、黃一類顏色使人聯想起火、燈光、陽光等暖熱的東西;而藍、青、綠一類顏色則使我們聯想到海洋、藍天、冰雪、青山、綠水、夜色等。生活中物象色彩千變萬化,極其微妙複雜,但無論怎麼變都離不開冷暖兩種傾向,色彩的這種冷暖不同傾向稱之為色性。

    色相、色度、色性在一塊色彩中是同時存在的。觀察調合色彩時三者必須同時考慮到,要三者兼顧。最好的辦法是運用互相比較的方法,才能正確地分辨出色彩的區別和變化,特別是對於近似的色彩,更要找出它們的區別。

    三、色彩的對比與調合

    自然界的色彩,充滿著對比與調合的辯證統一關係。色彩的配合既要有對比?又要有調合,只有調配得當,才能給人以美感。「對比」與「調合」是畫面上處理色彩常用的手法,「對比」給人以強烈的感覺;「調合」則給人以協調統一的感覺。凡是成功的色彩畫,都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對比,而在整體上看又是調合與統一的。在具體運用時,要根據主題內容和畫面效果的需要,有時著重於對比,有時著重於調合,這二者是對立的統一。但強調對比時,要注意調合,強調調合時,也要適當運用對比。

    (一)對比

    色彩對比是色彩繪畫上一種經常使用的重要手法。它主要是研究色與色之間的相互關係,特別是研究兩種顏色並列時所產生的變化及其特殊的效果。在運用色彩時,孤立的一塊顏色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利用色彩的對比,就可提高色彩韻朋度或純度,或降低其明度和純度,擴大色彩的表現範圍。

    色彩對比有「同時對比」與「連續對比」之別。兩種以上的顏色並列或鄰近時,各色同時作用於我們的眼睛,所形成的對比稱「同時對比」;看了一個顏色之後再轉看另一個顏色,與先看的色形成對比,色彩不同時作用於我們的眼睛,這種對比稱「連續對比」。

    繪畫的色彩多採用同時對比,即兩塊以上的顏色並列在畫面上,產生對比效果,引起色彩感覺的變化,致使互相類似的成分減弱,互相不同的成分增強了。

    色彩上常用的對比手法有以下幾種:

    1.色相對比在繪畫中,色相對比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一種,它是單指「色」的變化。即兩種純色(飽和色)或未經摻和的顏色,在它們充分強度上的對比。兩種純色等量並列,色彩相對顯得更為強烈。我國民族民間的服飾、年畫、剪紙、建築裝飾,以及現代繪畫諸流派,都使用強烈的色相對比,形成鮮明突出的色彩對比,產生美的效果。

    當兩種不同的色相併列在一起時,給人的色彩感覺,和兩色分開放置時不一樣。兩色並列時,雙方各增加對方色彩的補色成分。如紅、紫兩色並列時,紅色增加紫色的補色(即黃色)成分,感覺紅色微帶橙色意味;而紫色則增加了紅色的朴色(即綠色)成分,感覺紫色略帶青色意味。紅、紫兩色接近邊緣的部分對比更為顯著。而紅、紫分開放在不同位置時,兩色不發生對比變化。

    位於不同色相背景上的同一色彩,就會由於對比而產生色的變化。在由兩個原色混合而成的間色與這兩個原色之間的對比最為明顯。由藍色和黃色混合而成的綠色,處於藍色背景上時,感到偏黃綠色,而處於黃色背景上,則感到偏翠綠色。

    2.明度對比指的是黑、白、灰的層次,即素描關係上明暗度的對比。包括同一種色彩不同明度的對比和各種不同色彩的不同明度對比。如明色與暗色,深色與淺色並置,明的更明,暗的更暗,深的更深,淺的更淺,即是明度對比的作用。色彩的配置必須有明度對比,對比要有強有弱,以增加色彩的層次和節奏。在色彩畫中,為突出主體或造成畫面鮮明生動的色彩層次和環境氣氛,常運用色彩的明度對比這一手法。

    位於明度不同的背景上的同一色彩,看上去往往感到在明亮背景上就偏暗,而在暗背景上就偏明,這實際上是由於對比而產生的感覺上的差異。

    3.純度對比即灰與鮮艷的對比。用純度較低的顏色與純度較高的顏色配置在一起,達到灰以襯鮮的效果,則灰的更灰,鮮艷的更鮮艷。以灰色調為主的畫面,可局部運用鮮明色,鮮明色就很醒目,灰色調更顯得明確。以鮮艷色為主的畫面,間用少量的灰性色,鮮艷色會更鮮艷,效果更明亮。

    繪畫上有時不一定依靠色相而是靠純度和明度來突出主體的。純的色總是鮮明的、實的、重的、跳躍的。灰的色是不鮮明的、虛的、輕的、隱伏的,這是一般的規律。

    兩種純度都很高的色彩,對比強烈,感覺不協調。如將其中一色的純度減弱,則另一色彩感覺純度更高,主次分明,就覺得畫面比較協調。一般降低純度的辦法有三種,一是調入灰色,該色會變得柔和些。二是調入白或黑色,明度變了,純度也變了。三是調入補色,使其變得灰暗一些。在一張繪畫里,純度高的色彩不能太多,以致看不出色彩的主調,造成鮮明的色彩互相不協調。畫面有一個純度高的主色,其他為純度低的顏色,易使畫面色調統一。

    位於純度不同的背景上的同一色彩,在純度比它低的背景上,看上去就顯得較鮮艷,而在純度比它高的背景上,該色就顯得較灰暗,這是由於純度對比所產生的感覺上的差異。

    4.冷暖對比色彩冷暖是寫生色彩的精華,它可以表現出最細緻的寫生色彩變化。色彩上要能生動地表現對象,關鍵在於冷暖關係的處理。色彩的冷暖對比是最普遍的一種對比。各種色彩對比都可說是冷暖對比的特殊形式。通過對比冷的更顯冷,暖的更顯暖。欲使某一暖色更暖,可在其周圍配置對比的冷色。運用冷暖色對比,兩色亦應有主有次,並以明度純度的不同加以調節。但色彩的冷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比較而言的。因為色彩不是孤立的,要在色彩的相互關係中,才能確定它的性格和作用。也可以說,色彩離開了相互關係就無所謂冷暖,無所謂正確與否了。

    位於冷暖不同的背景上的同一色彩,看上去感到在冷色背景部分偏暖,在暖色背景部分則偏冷。這是由於冷暖對比產生的感覺上的差異。

    5.補色對比補色對比是一種最強烈的冷暖對比,其色彩效果是非常鮮明的。三原色中任何二色調合成的間色和另一原色的關係是互為補色的關係,意思是指它們互相補足三原色的成分。亦是指在色輪中互相成直徑對立的色彩都是互為補色的。如橙(紅加黃)與藍,綠(黃加藍)與紅,紫(紅加藍)與黃,是三對最基本的互補色。補色並列時,就可使其相對色產生最強烈的效果。如紅與綠色相對,紅的更紅,綠的更綠。而黃色與紫色相對,就會加強紫色,黃色亦更顯鮮明。但對比時應該在色彩的份量及純度、明度等方面進行適當變化,使其在對比中又感到和諧自然。

    每對互補色混合時都呈灰黑色。同時每對互補色還有其獨特性,如黃與紫這一對互補色呈現出極度的明暗對比;紅與綠這一對互補色,都有著相同的明度;紅橙與藍綠這一對互補色是冷暖的極度對比。

    由於視覺上的反饋現象,當你注視紅色時,會感到周圍的白色泛出綠色。當你注視藍色時,會感到周圍的白色泛出橙色。將一個純灰色的圓環,放在兩種不同的鮮艷底色上,我們就會看出這個灰色圓環的左右兩端,各自呈現出底色的補色傾向。

    6.面積的對比色彩面積的對比。色彩對比還要顧及面積的大小,即用色面積要有大小、主次。畫面上色彩面積配置不當,可使調合的色彩過分調合而趨於單調,也會使過分刺激而破壞整體色彩的協調。為了提高畫面色彩的效能,可採取色彩面積大小不同的對比。「萬綠叢中一點紅」即是色量(面積)對比的一個配色實例。「萬綠」與「點紅」的色量對比,沖緩了紅與綠刺激性的對比。在大片的塗色或統一色調中採用小面積的對比,互相陪襯,面積小的色彩引入注目,有畫龍點睛之妙。

    由此可見,利用對比是色彩表現的關鍵,畫面缺少對比,就會失去表現力。因為,顏料色總比不上自然界色彩那麼鮮,與自然色彩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不能為了表現鮮明的對象,處處都把最鮮艷的顏色塗上去。只要我們靈活恰當地運用色彩對比,突出主要部分,減弱次要部分,就可達到用色少而色彩豐富的藝術效果。但亂用對比、不分主次強弱,則會喧賓奪主,雜亂無章。

    (二)調合

    所謂調合,就是色彩上具有共同的、互相近似的色素,色彩之間協調,統一。即兩種以上的顏色組合在一起,能夠統一在一個基調之中,給人的感覺和諧,而不刺激。色彩上的調合,主要是研究解決緩衝色彩矛盾(對比)的方法,是在不同中求其相同的、互相近似的因素。各部分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純度上比較接近,容易感覺調合。所以組成調合色的基本法則,就是「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也就是變化和統一適當結合。

    任何畫面上的色彩都應求得調合,這是學習色彩必須掌握的一種方法。在繪畫中,色彩調合有以下幾種方法:

    1.主導色調合以確立在畫面上一種顏色為主導(面積大於其他色塊)的基本主調色,其他色彩處於次要或從屬地位,以增加色彩的調合感。

    2.類似色或鄰近色的調合由關係較接近的色彩(色相、明度、純度上較接近)組成的調合色,色調比較柔和、單純。其調合的方法有:①同一色相而明度接近的兩色配合(如淡綠和深綠),或明度差距相等的三色配合(如淡紅、純紅和較深的紅)。②色相較鄰近色彩的調合,如純青和青綠兩色配合,或黃綠、純綠、青綠三色的配合。

    3.對比色調合在畫面上採用各種不同的對立色性的色相形成對比,也能使其產生調合。其方法有;①不同的色相加入共同色素。如將畫面上的各種不同色彩均加入黑色,使各色都趨於灰黑而調合。各色中都加一點紅色,使各色都微帶紅色,畫面色彩形成紅色調,②改變其中一色的明度,使兩色一深一淺,以緩衝色彩刺激;③加入兩個對比色的中間色,如黃與紫之間加上青綠,或橙與青之間加黃綠,紅與綠之間加黃橙;④改變其中一色的純度。

    4.運用中性色調合即在兩色之間加一過渡色,如黑、白、灰、金、銀五色。這在年畫和裝飾繪畫中是常用的。由於中性色的過渡作用,使對比色求得調合。如紅綠兩色並列,既刺激又強烈,只要將兩者中間勾以黑邊,就使兩塊顏色拉大了距離,起了緩衝的作用,這樣在視覺上就舒服些。另外,用白線、灰線勾邊線也能起同樣的調合作用。很多群眾所喜愛的民間年畫,設色鮮明,對照強烈,畫面充滿了紅、綠、黃、藍等色彩,大多勾以黑、白色甚至金、銀色邊線,使其畫面得到調合效果。

    兩種色彩學與兩種觀察方法

    一、兩種色彩學

    在藝術上應用色彩的,有裝飾色彩學和寫生色彩學兩種。

    裝飾色彩學一般著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對比、諧調,顏色組合、色調等問題,主要用於工藝設計、裝飾美術,以及壁畫、年畫等方面;寫生色彩學雖然也需要研究固有色的對比、諧調等問題,但它是從寫生出發,著重研究有關物象條件色(光源色、環境色)的變化,找出其變化規律,使我們在寫生時能正確觀察、辨別物象的色彩,主要用於油畫、水粉、水彩等畫種,用於表現靜物畫、肖像畫、風景畫及主題創作等,它是學習繪畫的色彩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裝飾色彩學和寫生色彩學,都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和藝術實踐中,出於不同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兩者以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各有特長。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應用在藝術上又各有局限性,它們相互區別;相互補充又相互聯繫著。有些作品出於主題和表現形式的需要,把兩者在表現手法上摻合起來。在一些主題性創作中也採用裝飾色彩的表現方法,而在裝飾藝術設計和年畫、中國畫中也常應,用寫生色彩的規律。

    裝飾色彩的應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寫生色彩理論(應用條件色)應用的歷史比較短。寫生色彩理論的發現和應用,僅是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當時這種理論和實踐還很不完備,但是當畫家們逐漸發現和應用了條件色之後,在繪畫技術領域裡便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大大發揮了色彩的表現力,通過迕種新的方法進行繪畫創作和寫生,有很大的獨特性和優越性,特別是在表現物象色彩的真實性與生動性,以色助形來寫神,以色抒情方面更有獨到之處。寫生色彩理論由於在實踐中、在繪畫上的廣泛應用而得到豐富與發展。

    二、形成物體色彩關係變化的因素

    在客觀世界中,任何一個能為我們的眼睛所看見的物體,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①有一定光源的照射。②物體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⑧環境與空間對物體色彩的影響。這三種色彩,即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是繪製色彩畫的基礎。

    1.固有色是指人們在正常光線下(如太陽光、天光和普通的燈光),所看到的物體本身固有的—顏色,如藍衣服、紅花、綠草等。色彩變化與物體本身的質地、遠近及光線強弱有密切關係。固有色一般在柔合的光線下顯得明顯,在微弱的光線和強光下則變弱。反光強的光滑物體固有色弱(如玻璃、拋光的金屬等),反光弱的粗糙物體固有色強(如呢絨、麻布等)。距離視點近的物體固有色較鮮明,距離遠的則固有色弱。這說明固有色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有條件的相對穩定的,光線太弱和太強(如暗部和高光部)都不易看清物體的固有色,只有處於明部的中間調子部位才能較充分地體現出物象的固有色。所以對於固有色的認識應該是;既要看得出,又不要把它看得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光線和環境的關係,隨時隨地都會起著變化,要根據具體條件進行觀察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2.光源色即光的色彩。如火光色暖,月光色冷。由於光的照射,引起物體固有色的變化,即光源色的不同,直接影響物體色彩的變化。如光源色傾向越明顯,對物體固有色的影響越大,在光度很強或很弱的光源照射下,固有色隨之減弱,甚至消失。在一般情況下,暖光使物體受光部位色彩變暖,冷光使其受光部位色彩變冷。所以,特定的光照條件,是決定物體色彩的首要因素。也可說光源色是色彩變化的主要矛盾方面。光源賦予物體的特殊色彩成份,對畫面色調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作畫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眼前要畫的對象處在一種什麼樣的光照條件下,這對於正確確定畫面色調是非常重要的。

    在室內自然光的條件下,由於天光的影響,色調偏冷。

    光源改變為普通燈泡後,畫面變成了暖色調。

    3.環境色物體周圍環境的色彩稱為環境色。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色彩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一個物體受到周圍物體反射顏色的影響,引起固有色韻變化。無論是在直射或反射的情況下,光線既照亮了要畫的對象,同時也照亮了它周圍的物體和空間。這樣,光線經過周圍物體的反射作用,就會給所畫對象本身的色彩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就是環境色的作用。如人們穿著紅衣服,則面孔的暗部反光處即呈現著偏紅的灰色。

    物體的明部也會受到周圍環境色彩的影響,但往往由於光照強烈,光源色遠遠超過環境色,因而環境色在明部往往是影響微弱的。對比之下,對暗部的影響則非常明顯。這種在不同光源、環境的條件下,物體所呈現的色彩叫條件色。

     由於背景色彩的改變,幾個水果的顏色也呈現不同的變化,在以上2幅圖中,1圖中的水果受黃色襯布的影響,顏色偏暖;2圖則較冷。

    ***可見固有色實際上是受著光源、環境的影響而變化的,物象色彩的變化都是由這三者相互影響而形成的。

    寫生色彩變化的一般規律如下:

    1、物象明部的色彩,受光源色的影響顯著,主要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綜合。這二者當中哪一方面色感強,那麼明部的色彩將主要傾向於哪個方面。

    2、高光部分的色彩,基本上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3、物象暗部的色彩,受環境物反光影響大,其色彩是固有色和環境色的綜合,同時色度加暗。

    4、物象暗部中反光部的色彩,受環境色的影響更為顯著,其色彩基本上與暗部的色彩是統一的,但明度上較暗部稍亮,其色感是固有色加暗再加環境色,環境色稍多一些。

    5、物象中間調子部分的色彩,受光源色、環境色的影響都比較小,相對來說固有色比較顯著。因為所受的光不是直接光而是側射光,其色相和色性上較明部複雜和豐富。

    6、物象明暗交界線部分的色彩,基本上與暗面相同,只是明度上更暗,色感較暗部更弱。

    7、物象投影部分的色彩,是影子座落物的固有色加暗,再加光源色。一般的說,暖光投射的影子為冷色,冷光投射的影子為暖色。

    初學畫的人,一般容易產生兩種偏向:一是習慣觀察固有色,只顧用固有色的深淺表現對象,而忽視光和環境對物象的客觀影響;二是過分地尋找色彩變化,而忽視了固有色的客觀存在。總之,三者是互相聯繫的。光源和環境色固然對固有色產生影響,使之發生了色彩上的變化;但是,不管色彩有怎樣大的變化,呈現在畫面上的仍應是固有色的感覺。

    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是色彩畫里認識色彩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色彩關係最基本的前提。

    四、寫生色彩的觀察與表現

    如何觀察與表現色彩,首要的是要把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要學會正確的「看」。畫畫的人,他的「看」法(觀察)區別於一般的人就在於:整體觀察。這是一種特殊的「看」的方法,它要求眼睛要整個地看到被畫的所有對象,這樣才有可能正確地分辨各個局部和整體的關係,各個局部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局部服從整體,次要的從屬於主要的。總的說來,要整體地觀察,整體地表現。

    1.整體地看我們觀察色彩,一定要將對象、光源和環境三者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來觀察、比較,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找到物象的色彩關係。因為我們所指的物象的色彩,也就是條件色,它本身就是物象在一定的光源、環境下所呈現出來的色彩。也就是要從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的相互影響的關係中來看色彩的變化,從而把握住對象。

    整體地看,要求我們一眼看到整個對象,通過整體的感受和新鮮的感覺、印象,來捕捉對象的色調。反對孤立地、局部的觀察方法。如果想把一切都畫得細緻和突出,這種願望很自然,但不正確,因為它違反了繪畫本身的規律。

    整體地看,首先要觀察畫面的基調、畫面色彩總的傾向。抓基調,首先要看清楚並抓住光源色所形成的色調是冷的?暖的?還是中性色的?是亮的?暗的?還是灰的?其次是畫面突出的地方色彩是什麼?畫面基調是由所畫對象及其條件色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其色彩基調的整體感對畫面的顏色來說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

    明確了畫面的色彩基調以後,還要看對象中大的色塊關係,即對大色塊的處理。只有在大色塊的安排比較明確的前提下,才能恰當的處理個別的具體物象的色彩表現。如果忽略了整體的色彩關係,心中無數,看一點畫一點,那就叫局部入手,就會失其整體。哪怕是「正確地」把看到的對象如實描寫出來,局部相加拼揍起來而組成的畫,雖局部看可能是相似的,但離開畫面遠一些全面地看,就會分不清主次、遠近、濃淡層次的差別,致使畫面失敗。所以,在作畫時決不能平均對待,前後左右一視同仁。對於主體的表現要生動、具體,次要的要概括;中間的要清楚,四周的要相對虛一些;總的說,近的要具體,遠的要簡括。

    整體地看,還要善於找准「關係」。就是在一定的光源、環境的條件下,把對象各種不同的色彩之間的相互關係,經過正確的比較確定下來。這種色彩關係確定得準確,條件色就體現得準確,色彩就具有生動的表現力。這裡重要的不是顏色而是「關係」,確定「關係」就要全面比較。「色彩關係」是研究條件色極重要的問題,不把「色彩關係」的問題弄明白是不可能掌握條件色的。

    整體地看,不僅在開始作畫時要注意,在深入刻劃局部時也要注意。整體地看,應始終貫穿在整個作畫的過程中。

    2.比較地看物體的色彩,在很多情況下是比較出來的。沒有明就沒有暗,沒有冷就沒有暖,沒有深就沒有淺,沒有強就沒有弱。通往色彩準確的途徑,就是要不斷地進行比較。比較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鍛煉眼力,辨別色彩的微妙變化。

    比較地看,是整體地看的具體和深入。在進入局部色彩的描繪時,有時雖然能跳出固有色的圈子,但常常由於死盯住某一塊局部的顏色,越看越複雜,無所適從。例如在風景寫生中在眼前會出現各種綠色:綠的山,、綠的樹、綠的草等,如何區別這些不同的綠色,就要靠「比較」。又如在盯住物體暗部的反光部分,似乎既好像偏暖,又好像偏冷。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比較地看,找一塊與它有一定關係的顏色,比較看看。關鍵是在看的時候,比什麼?怎樣比?對色彩主要從四個方面比較,即

    比色相;比明度;比純度;比冷暖。另外比較色彩還有三個途徑,即

    色度相同比色性和色相;

    色性相同比色度和色相;

    色相相同比色性和色度。

    通常的辦法是明暗相同比冷暖;冷暖相同比明暗。這裡特別重要的是同類色、鄰近色的比較,如同樣是綠的山,綠的樹,綠的草,由於所受光源不同,遠近不同,各自呈現出偏紫、偏藍、偏黃之分。只有仔細比較,才能找出差別。但同時又要看到色彩之間的聯繫,局部色彩雖各有差異,但又統一在一個整體里。

    總之,比較地看,就是比較對象中各個物體的色彩相互關係(冷暖、色相、純度和明度)。作畫過程從某個色度看,也可簡單地概括為:找「關係」、比「關係」和畫「關係」。

    3.感覺和理解相結合在怎樣觀察色彩的問題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即「素描靠理解,色彩憑感覺」。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素描不僅靠理解,也要憑感覺,色彩憑感覺固然重要,但只憑感覺去認識色彩是不夠的。如果不懂得色彩的基本知識,不理解色彩的變化規律,就會對一些微妙的色彩變化弄不清楚,在大量的色彩傾向難分的「灰色」面前,無所適從、束手無策。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深刻地感覺它。對色彩的認識也應是這樣。感覺和理解相結合是觀察與認識色彩的正確方法。

    第五節色彩的變化規律

    自然界的色彩變化,由於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在色相、色度、色性上的不同,造成了物象的各個面呈現出非常複雜、豐富的色彩。如果將它們相互聯繫的關係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去研究和觀察,就可發現一切物象的色彩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變化著,並以條件色的面目呈現出來。其變化規律分為下面兩個方面。

    一、色彩的冷暖變化規律

    在複雜的色彩關係中,冷暖關係是寫生色彩最重要的色彩關係問題。色彩的冷暖變化是複雜的,但有規律可循。色彩的冷暖變化規律大致如下:

    1.就整體而言,亮部冷則暗部傾向暖,反之,亮部暖則暗部傾向冷。其冷暖之間的差距有時明顯,有時微妙。應視具體對象而定。

    2.在暖色環境中的灰性色有冷的傾向,在冷色環境中灰色有暖的傾向。

    3.固有色相同而且在同樣光照情況下,一般近處較暖,遠處較冷;近處冷暖對比較強,遠處冷暖對比較弱。

    4.物體亮部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主要是光源色起關鍵作用。光源色暖,亮部則暖;光源色冷,亮部色彩則冷。光源色冷暖傾向越明顯,亮部色彩所受影響越大。光源色冷暖傾向不明顯時,則以固有色為主形成亮部色彩的冷暖。

    5.暗部色彩的冷暖受固有色與環境色兩個因素的影響.但不等於固有色與環境色的等量相加。究竟哪一個因素起主導作用,應看固有色純度的高低,環境色影響的強弱;同時,應看它與亮部和背景的對比。要作具體分析以獲得正確的冷暖傾向。

    6.中間調子(半調子)色彩的冷暖,以固有色起主要作用.因為它受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反射都較弱,而界於亮部色彩與暗部色彩的冷暖之間。

    7.高光的色彩冷暖,主要是以光源色的冷暖為轉移。但高光不甚強烈時,其冷暖為光源色與固有色共同的作用。

    8.反光部分色彩的冷暖,主要是環境色的影響,固有色次之。因為它是屬於暗部的一部分,其色彩基本上與暗部應是統一的,但明度上較暗部稍亮,受周圍環境色的影響較暗部為強,它的色感是物體固有色加暗再加環境色。

    9.明暗交界線的冷暖,介於亮部與暗部之間。它既不受光源色影響,環境色影響也很微弱,色彩多與亮部形成冷暖對比,而與暗部相同,只是在明度上更暗,色感較暗部更弱,一般多以固有色加暗即可。

    10.投影色彩的冷暖,和暗部色彩的冷暖有統一性。但要具體分析三個方面情況:一是影子著落物的固有色;二是與亮部的冷暖對比;三是光源色與環境色反射的影響。一般強調以一方面的因素為主,兼顧其它。

    推薦閱讀:

    『知識分子』是怎樣賣咖啡的?
    做一個懂茶人 茶葉知識大全
    八字知識20:論婚姻(中)
    紅珊瑚知識(一看就懂)
    談談簡譜與五線譜,基本樂理知識

    TAG:知識 | 收藏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