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創作技巧十一

古典詩詞的創作技巧(十一)

(3)詩眼詩眼亦稱句眼,與古典詩詞詞性轉化(詞類活用)關係密切,在修辭謬理組句中應用極為廣泛。詩眼之說,最早源出釋保暹《處囊訣》,其云:「詩有眼,賈生《逢僧詩》:『天上中秋月,人間半世燈。』『燈』字乃是眼也。又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乃是眼也。又詩『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分』字乃是眼也。杜甫詩:『江動月移石,溪虛雲傍花。』『移』字乃是眼也。」古人追求「置字」精當,以「一字之工」振聵全局,范溫《潛溪詩眼》云:「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孟浩然云:『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若非此兩字,亦焉得為佳句也哉……」託名袁枚《詩學全書》云:「詩句之中有眼,猶弈中(註:圍棋)之有眼也。所謂眼者,指玲瓏處言之也。學詩者當於古人玲瓏處得眼,不可於古人眼中尋玲瓏。穿鑿一二字,指為古人詩眼,此乃死眼非活眼也。詩眼用實字,自然老健;用響字,自然閎亮;用拗字,自然森挺,學者最宜留心。」詩眼於詩句中,處於關鍵部位,為千錘百鍊之關鍵詞,亦為詩思展開聯想之激活點。所謂「一字之工」,無外乎關鍵詞能於句式構架中擔當撐柱之任,化腐朽為神奇,引凡語簡言至情致無限。(1)、詩眼類別詩眼常用實字(名詞)、動狀字(動詞、形容詞,「虛活」類,准實字)充當,置於句中謂語部位。如杜甫《禹廟》中「雲氣虛青壁,江聲走白沙」句之「虛」、「走」,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中「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句之「寒」、「老」,李攀龍《懷宗子相》中「春來鴻雁書千里,夜色樓台雪萬家」句之「書」、「雪」,李賀《唐兒歌》中「一雙瞳仁剪秋水」句之「剪」,白居易《琵琶行》中「夢啼妝淚紅欄杆」句之「紅」,等等。古典詩詞致力於追求句意的生動性,即靈動之美,更追求句式構建的陌生化,以強化句意的新鮮感,引人入勝。古典詩詞動態美與陌生化之呈現,除動詞反常謬理修辭外,多藉助於詞類活用,而詞類活用現象大多發生在謂語部位,且基本以名詞、形容詞活用為主,其前提是使用之詞當具備詞性自由轉化之性能。如形容詞之活用,孟浩然《游秘省》中的「微雲淡河漢」,楊萬里《秋日抒懷》中的「一葉靜邊秋」,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荊扉深蔓草」,李益《同崔頒登鸛雀樓》中的「漢家簫鼓空流水」,冷月習作《忘情鼓浪嶼》中之「何處琴聲幽夜月」,「淡」、「靜」、「深」、「空」、「幽」在謂語部分被活用為動詞,同時保留形容詞之性質表現,雙性皆用,給人以微妙之鮮活感。名詞活用,如袁枚《借病》「細雨苔三徑,春愁笛一枝」句中「苔」、「笛」轉化詞性,活用為動詞,使「細雨」、「春愁」更為立體、具象,超越靜態敘事,呈現出靈動鮮活之動態美。另如蘇軾《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中的「草沒河堤雨暗村」,許渾《別劉秀才》中的「更攜書劍客天涯」,黃周星《次韻王於一述夢見僧》中的「瞿峽雲千舫」,「雨」、「客」、「雲」名詞活用為動詞,名物性狀與動感疊加,句法同然。「詩眼」雖多以實字擔當,亦不盡然。羅大經《鶴林玉露》:「作詩要健字撐住,要活字斡旋,如『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弟子貧原憲,諸生老伏虔』。『入』與『歸』字,『貧』與『老』字,乃撐柱也。『生理何顏面,憂端且歲時』,『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何』與『且』,『豈』與『應』乃斡旋也。撐柱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車之有軸,文亦然。」即構句當用健字---實詞擔綱,如『入』、『歸』、『貧』、『老』,使詩句立得住,站得穩,也需用活字---虛詞來斡旋,如『何』、『且』、『豈』、『應』,使句子靈巧不致板滯。杜甫《日暮》「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上兜率寺》「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瞿塘兩崖》「入山猶石色,穿水忽雲根」,《騰王亭子》「粉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構句靈動至極,皆為虛詞斡旋之工。(2)、詩眼運用修辭謬理組句藉助詩眼作用,能更為強烈地顯示出不可思議之陌生化審美效應。在修辭謬理組句中,動詞構成之詩眼無須詞性轉化,但須以謬理連綴,即顛覆主語與賓語之間的邏輯修辭關係,將二者硬性連綴,凸顯詩眼之存在。詩眼的組句功能總是被宿命地賦予反常、新奇、陌生化之定位,從而使句中「被物化之意象」得到深動的浮現。如杜甫《禹廟》中「江聲走白沙」句,詩眼處動詞「走」硬性將「江聲」與「白沙」連綴,江浪行岸,推沙發聲,「江浪走白沙」被擬喻成「江聲走白沙」,意象受感通(視聽轉換)作用得到更為生動的浮現。陳與義《巴丘書事》「十月江湖吐亂州」句,「吐」字將「十月江湖」生命化,「亂州」亦被擬喻為能被「吐出」之物,「水落而州出」之意象被十分靈動地呈現出來。用動詞充當詩眼的修辭謬理組句利於心理意象的浮現,常用於主體內心情思的隱喻表現。岑參《宿關西客舍》「孤燈燃客夢,寒杵搗鄉愁」句,分別借詩眼「燃」、「搗」在「孤燈」與「客夢」、「寒杵」與「鄉愁」之間硬性建立施受關係。「客夢」、「鄉愁」為抽象之內在情思,借「孤燈」去「燃」「客夢」,讓「寒杵」去「搗」「鄉愁」,以變形具象的靈動顯示,使其凝定為隱喻意象而使主體孤棲之思、羈旅之感得以生動體現。吳融《秋色》「蔓草含煙鎖六朝」,著一「鎖」字,將一縷涵蓋宏偉歷史畫卷之主觀情思轉達出來,藉以抒發家國興衰、滄海桑田之生存感慨。黃甫冉《歸渡洛水》中「暝色赴春愁」之「赴」字,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之「減」字等,皆採用本色動詞作詩眼,借反修辭邏輯之隱喻化策略構成意象,達新奇之審美效應。在修辭謬理組句中,形容詞、名詞構成之詩眼,涉及詞性轉化。古典詩詞詞性轉化具有相對性,其「根性」大多殘剩,詞類活用時會呈現「兩性」間(形---動,名---動)的徘徊特質,陌生化刺激聯想會較「單一構成詩眼」之動詞曲折複雜,其擬喻化意象隱喻之內容亦較動詞更為豐富深刻。形容詞充當詩眼構成的修辭謬理組句的句法,適應於對擬喻意象作高層次的凝定。王維《山中》有「空翠濕人衣」一語,縱使色漫山巒,碧翠遍野,如何濕人衣衫?自然是反常句式。由形容詞轉化為動詞構成之詩眼「濕」硬性讓「空翠」與「人衣」建立起主賓間施受關係,藉助視覺與觸覺之感通,折射出內在心理感覺之隱喻,從而感發出因山景引致的主體愉悅感。蔣珊漁《清河旅次》中有「河聲寒落日」一語,反常至奇,「河聲」豈能使「落日」生寒,但當夕陽在暮煙瀰漫的秋河水聲中緩緩西下時,會使身臨其境者寂寥的聽覺感與蒼茫的視覺感相疊印,潤育出蕭瑟悲涼之情思,以致「落日」生寒,凝定之意象變形出奇,卻能使主體心境獲得深層次的隱喻表現。名詞充當詩眼的修辭謬理組句句法,適應於對擬喻意象作多角度的凝定。袁枚《借病》有「春愁笛一枝」,「笛」為詩眼,愁以「枝」計,春愁被「笛」吹出了「一枝」,出奇的陌生化刺激效果,展示出笛韻春夜莫名的惆悵境界,其句法特定的審美價值源自「笛」的「雙性」功能。詩眼「笛」由名詞轉化為動詞,由於殘留著名詞「胎記」,組句除卻「春愁笛(了)一枝」涵義外,還能兼備多重語意詮釋。如「春愁(是)笛一枝」、「春(是)愁笛一枝」、「愁笛(是)一枝春」、「春笛(是)一枝愁」等等。溫庭筠《送僧東遊》中有「燈影秋江樹」,秋乃由名詞轉化為動詞之詩眼,「燈影秋(出了)江樹」,迷離燈影豈能發出「秋」之動感於江樹,謬理組句。然秋夜漁火一點,映照江樹孤影,自能引發離人蕭瑟凄清之秋色情味。「秋」之名詞特性所呈現出的空茫寂寥感與「燈影」應合,其「雙性」特質亦能深化臨江寒夜殘葉飄飛的衰頹蒼涼感,凝定之意象呈現出隱喻的多義性能。除「燈影——秋(了)——江樹」涵義外,如「燈影(中的)——秋(是)江樹」、「江樹(的)燈影——(是)——秋」、「秋(是)——江燈(里的——)樹影」等等,語意層疊,奇幻生姿,充分展示出名詞詞性轉化過程中對擬喻意象的多重凝定。


推薦閱讀:

「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詞中的美好雨景
和紅蕉有關的精美詩詞擷拾賞析
做學問的三種境界
有人把李白杜甫一生的旅行足跡做了地圖,忽然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
有獎徵文:八雲紫定場詩

TAG:詩詞 | 創作 | 技巧 | 古典 | 古典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