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妄想
轉載
標籤: 禪宗 心安 念佛是誰 疑情 參話頭 參禪 來果禪師 禪七開示 話頭 雜談 | 分類: 原創:參禪入門普說 |
妄想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妄念,二是妄情。妄念指妄想的念頭,妄情指一天到晚高興煩惱等種種的情緒狀態。 古人說:「斷除妄想重增病 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磐生死等空花」。這首謁子已經很明確地說明了,參禪打坐的人,如果想直接就把妄想斷掉是不對的。因為所有的妄想都是從妄想心那裡來的,你要斷妄想,必須把最根本的那個妄想心斷掉才行。然而,妄想心在什麼地方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再說,斷妄想的本身就是一個大妄想。所以,直接斷除妄想是重增病,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通過參禪,把禪參好了大徹大悟了就沒有妄想了。 有人說妄想的念頭停下來了,這時就是「無念真心」了。這樣講其實還沒有弄懂什麼叫妄想。妄想的念頭停下來了,剩下來的狀態還有妄情,其實整個人仍然在妄想中。而且這個停只是暫時的,馬上又會生起來的。還有的說在念頭的某一剎那或兩個念頭中間的某一剎那就是真心,在那裡捕捉。奉勸這些人可以去學學教理,還要學學什麼叫本來面目真如佛性。 有的人看妄想不好,就在那裡把妄想止住不動,什麼念頭都不讓生起。像這樣用功,其實是一點用都沒有。等一下妄念一起,就又跟先前一樣了。這樣正是「枯木禪」,是「冷水泡石頭」,泡一萬年也沒有用。 既然斷妄想是重增病,止妄想也不對,那怎麼辦?辦法當然是有的,那就是:取代。 最常見的如持咒、念佛、觀想就是如此。當我們在專心持咒、念佛、觀想時,妄想就沒有了,就被咒語、佛號、觀想所取代了。《雜阿含經》第一篇就是「…當觀色無常…」。還有一個很有效的對治妄想的方法就是「安那般那」觀呼吸。「安那般那」修得好,很快就可以證阿羅漢果位的。又如當有比丘向佛請法時,佛都要教導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而比丘聽法之後都要「獨一靜處專精思維不放逸住」,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沒有要斷掉妄想或止住妄想,反而要專精思維不放逸住。當然這裡的思維是思維佛說的法,是趨向解脫的正思維,不是思維其它的東西,思維其它的東西就叫打妄想了。人的心念只有一個,思維佛法,妄想自然就沒有了,這也是取代。所以禪的定義叫靜慮,又叫思維修。 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教外別傳的禪宗了。禪宗講參話頭,參話頭的時候,也要對付妄想。禪宗參話頭對付妄想的辦法其實很簡單:用話頭的念頭比如「念佛是誰」的念頭取代種種的妄念,參話頭產生的疑情取代種種的妄情。妄想來了,只把「念佛是誰」一追究審問就行了,妄想就沒有了。當然參念佛是誰本身是我們的正行,不是為了對付妄想才參念佛是誰的,是參念佛是誰時自然就把妄想對治了的。禪宗講「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只要話頭一參究,就會有疑情,繼續用功,工夫用到家,就可以開悟。大徹大悟了,真如自性就現前了,妄想也自然就最終徹底解決了。 為什麼說禪宗的辦法最好?是因為禪宗講疑情,其它任何法門都不講疑情。當然,修學其它的法門時也可能會有疑情產生,但都不像禪宗這樣專講參話頭專講疑情專門用這個功。 我們還應該知道,取代其實是很平常的。人的心念只有一個,人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思考、學習中,一會兒做這事,一會兒做那事,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前念生後念滅,其實都是在取代。這個取代其實是人人都會的一天到晚都自然在做的,是極平常的一點也不特殊的。所以持咒念佛參話頭也是人人都會的。會歸於平常了,才踏實,才不是空中樓閣,才能融會貫通,才不易出問題,才能取得較大的成就。
推薦閱讀:
※關於《我的前半生》
※善惡箴言:關於積德行善作惡報應等名言警句37條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言警句
※關於郭沫若評《蘭亭序》
※關於新的一年的句子 關於迎接新的一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