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余-頤和園的城關

  頤和園裡有一些在其他園林中是很難見到的,像城關一樣的兩層建築,其下層有圓形的門洞,上層有城樓。共有六處,分別是:文昌閣城關、紫氣東來城關、寅輝城關、宿雲檐城關、千峰彩翠城關和通雲城關。

  這些城關建於乾隆年間,與其說有防衛上的功能,倒不如說是為增添園內點景建築的景觀效果更為恰當。如文昌閣與宿雲檐,一文一武;寅輝與通雲,一東一西;千峰彩翠與紫氣東來,一高一低,都是相互照應的巧妙對景。

文昌閣城關

頤和園東堤上連接知春亭的知春橋頭,矗立著一座高大巍峨的城關式建築,這就是文昌閣,文昌閣得名於文運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掌功名利祿之神,受到古代文人的特別尊崇。清代中狀元者有幸到頤和園一游時,必定要到文昌閣來拜謁文昌帝君。在清漪園的造園設計中,在萬壽山西麓宿雲檐供奉關帝,在這裡供奉文昌帝君有文武輔政之寓意。

文昌閣始建於1750年,是園內六座城關(宿雲檐、文昌閣、千峰彩翠、寅輝、紫氣東來、通雲)中最大的一座。乾隆時期,昆明湖東、西、南三面並沒有圍牆,這座城關即成為從東南方向入園的門戶。

文昌閣是建在城關基座上的樓閣式建築,城頭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間為三層樓閣。1860年遭英法聯軍破壞,直至慈禧重修頤和園時才將其改建。改建後為上下兩層,頂部為十字形黃琉璃綠剪邊琉璃屋面。

文昌閣中供奉著文昌帝君銅像,兩小侍童伴其左右,旁邊一匹銅騾,體態自然,傳說是帝君的乘騎。

千峰彩翠城關

在萬壽山佛香閣東側的山上有一座城關式建築,名曰:「千峰彩翠」,這是頤和園內唯一修建在山上的城關,也是目前頤和園內唯一允許遊人登上的城樓。由城關一路沿山道蜿蜒而下,可到達前山的各個景點。由於它位於萬壽山上,居高臨下,因此,前山前湖的景色幾乎都在它的視線之內,因此確實是個很不錯的觀景所在。

這座城關所處地勢也險要,頗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姿。

城門洞上有石刻匾額「千峰彩翠」

宿雲檐城關

始建於乾隆年間,在萬壽山西半壁橋南面,城上原有樓,內供關羽銀塑像,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走,光緒年間重修頤和園時改為亭式建築,內供關帝牌位。此關可控制西如意門一帶,與萬壽山東的文昌閣象徵「文武輔弼」。 

城樓內供奉關羽、周倉、關雲銀鑄塑像。咸豐十年(1860年)為英法聯軍掠去。城內有古樹一株,枝幹扶疏,為乾隆時舊物。

乾隆時期,昆明湖三面設有圍牆,這座城關就是從西部入園的門戶,此關可控制西如意門一帶。

 

通雲城關

是一座建在後湖岸邊小山坡上的一座很小的城關,城門洞上方石刻「通雲」二字剛勁有力,拾級而上過門洞登城,上有一亭式建築,飛檐高挑,磚雕十分精美,環亭築有城垛,與東部的寅輝城關遙相呼應,皆是蘇州街的陸上關口。城關位置較隱蔽,位於蘇州街遊覽區西北角,需購票進入。

南側匾額:通雲

北側匾額字跡看不清了

 

寅輝挹爽城關

位於萬壽山後山的中御道上,始建於乾隆年間,左控山谷,右臨後溪河,陸路與水路並據,頗具蘇州盤門之勢。城關東、西有券門,門上石額東曰「寅輝」,西曰「挹爽」。城台四周有垛口,正中建有一座歇山頂城樓。關前石橋為花崗岩橋身,青石橋面,兩側有青石欄板。

與西部的「通雲」城關遙相呼應,皆是蘇州街的陸上關口。

西邊石額刻「挹爽」

東邊石額刻「寅輝」

紫氣東來城關

位於諧趣園南面,建於乾隆年間,城關上建有兩層閣樓,閣樓四周有刻花青磚砌成的城垛。遠遠望去,高大巍峨,頗有古意。城關南門石額刻「紫氣東來」,源自老子出關的典故,北門石額刻「赤城霞起」,源自晉代文學家孫綽《天台山賦》中的名句。此兩額均為乾隆帝所題。

城關既是點景之處,又是當年園內分區防衛據點。

北面題額曰「赤城霞起」

南面題額曰「紫氣東來」
推薦閱讀:

頤和園的六座城關
頤和園東門 頤和園之一(北京游三十三)
"頤和園"匾額是誰題寫的?光緒?慈禧太后?還是嚴寅亮?
一池三山:為什麼皇家園林里都有一個湖和三個島呢?
你怎麼看電影《頤和園》導演的選角?

TAG:頤和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