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中國民主政治的起源

一夜讀懂中國政治制度史 (2)

在事業成功之前,人們一直叫劉邦劉老四。

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從秦漢開始,姓氏才合併,姓即氏,氏即姓。但只有貴族有名字,平民沒有。

史記 - 高祖本紀記載這樣一句話,劉邦駕崩後,呂后與審食其商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

編戶民是指有戶口的平民,只有姓和家庭排行順序,沒有名,劉邦在戶口簿上的名字,就叫劉老四。

劉邦出身卑賤,只有姓沒有名。中國古代兄弟以排行順序命名,從老大到老四,分別叫伯、仲、叔、季,劉邦叫劉季,劉季的意思就是劉老四。

劉老四政治事業成功之後,才改名劉邦,[邦] 指邦國,一下就有了貴族氣息。

那麼,從項羽到劉邦,歷史劃開了一條清晰的分界線,這也是君主制度到民主制度的分界。

因為劉邦之前,貴族作為統治階級主要成分的政治制度,已經運轉了八百年了。即使是項羽,也是楚國貴族的後人。

秦朝滅亡後,反秦武裝中力量最強大的項羽,為了鞏固自己的盟主地位,不僅承認了六國貴族並立為王的局面,還自封為西楚霸王,並繼續分封自己的親信為王。於是,形成了所謂十八路諸侯。

這意味著,項羽建立的政權,仍然是貴族制度的延續,由於不存在天子,我們可以稱為貴族共和。

後來項羽跟劉邦為爭奪天下,發生楚漢戰爭。楚漢戰爭過程中,劉邦為了分化瓦解項羽的勢力,一方面拉攏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張耳、英布、吳芮、臧荼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滿足其重要將領割地分封的要求,陸續封了一些諸侯王。這些諸侯王不是劉姓宗室,故稱為異姓諸侯王。

所以,到了劉邦這一代,統治階級的貴族血統幾乎完全消失,劉邦時代是平民成為君主,平民主政即為民主制度。

政治制度是同一個國家的資源水平和人口發展相適應的。一個地區人口是否能夠膨脹,肉食供應是一個關鍵因素。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才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

這意味著什麼呢?

以血統為基礎的君主制度能夠成功,其疆域和人口的統治半徑,要在可控範圍內。周天子制度的成功,是因為周朝人口的發展和疆域,始終能處在周家政權的可控範圍內。

豬採取放牧方式,意味著早期游牧民族跟定居民族的差異不是我們現代人認為的那麼明顯。這也意味著漢族的生存地帶,有很大的範圍處在牧區。

周天子制度的最終崩潰,也是因為人口的膨脹,超出一個純粹君主制度的治理範圍。

劉邦將異姓諸王消滅後,漢朝的控制力還只能停留在關中地區,這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豬的放牧範圍。

整個漢朝時期,統治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跟游牧的匈奴苦鬥,這其中因素,就包含牧區的爭奪。

漢朝的建立,並不是大家想像的,劉姓君主取代了秦君主,不是簡單的改朝換代。

白馬之盟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群臣以殺白馬方式定立的盟約,此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殺牲取血,並用手指蘸血來塗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約,盟約有兩個條款: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這兩條條款的意思是:

  1. 劉家向異姓軍功家族承諾:只要漢國政權存在一天,異姓軍功家族的後代就有一席之地;

2. 而異姓軍功家族則向劉家承諾:如果有與劉家沒有血親關係的人稱王的,沒有軍功或者天子沒有分封而自立為王的,各路諸侯都可以討伐他。

白馬之盟,實際也是君主跟貴族的分權,這是現代社會君主立憲制、議會政治制度等民主制度的雛形。對歐洲而言,白馬之盟,相當於 1215 年的 [蘭尼米德草地之盟],即大憲章。大憲章是西方現代民主政治的起源,也是美國憲法的基礎。

既然周朝被推翻,六國貴族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大家都是相同的階級出身,單純家族政治的實施,已經不可能,必須是貴族共和或民主制度,政權成功者共同分享政權權力,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白馬之盟受到三次挑戰:呂后,王莽,和曹丕,最後是被曹丕廢除。

實際上,當時劉邦建立白馬之盟的真正目的,是針對呂氏集團的。

政權穩定的基礎是服從,劉邦稱帝,無論從哪一個方面,都無法令人服從。

首先劉邦沒有貴族血統出身。

比如陳勝,陳勝起兵攻下魏地,以魏咎為魏王。魏咎是原魏國貴族,封寧陵君。

如呂后所說,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

其次剷除異姓諸侯時,又樹敵太多。

劉邦建國後,以太子劉盈孱弱為慮,欲以戚姬所生子如意替代之,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清除呂氏集團。

但是呂氏集團非常強大。

呂后的哥哥呂澤,跟隨劉邦,在單父起兵,是漢家有功之臣。

司馬遷對呂澤的定語是「發兵佐高祖定天下」,這說明在漢家建國大業過程中,呂澤功不可沒。據學者考證,呂澤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都是擔任指揮員的角色。漢軍中的很多重要將領如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趙國晉陽人郭亭、郭蒙、朱軫等人,與呂澤均有很深的交情。

事實上,自劉邦登基以來,新生中原政權一直有三股實力相當的政治力量在對決,他們是:

  1. 以山東單縣幫派為基礎的呂氏集團;

除上述跟呂澤有交情的軍功人士,還有大量來自山東的營團級幹部。

2. 以江蘇沛縣幫派為基礎的劉氏集團;

比如樊噲,周勃,周亞夫,王陵,周昌,曹參,均來自沛縣,與劉邦同鄉。

3. 六國貴族後代。

比如張良,韓國貴族之後,先輩曾擔任五代韓國相位。

除了少數人改換門庭之外,早期漢政權的政治鬥爭,均圍繞著上述三個派系,他們各自的政治立場,也很清楚。

由於劉邦將十八路諸侯幾乎斬盡殺絕,樹敵太多,因此,死後沒有人支持劉家,呂氏集團處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當然有人不免會問,剷除異己的事情,很多是呂后乾的。這個事情很簡單,劉邦在世時,沒有劉邦的命令,呂后絕無力量剷除諸侯。這個事情,呂后只是在背黑鍋。

就這樣,呂氏集團就取得了政權,呂氏是中國第一位女性皇帝。

古時後宮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

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臨朝稱制由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后羋八子所開闢。

呂氏集團之所以能夠成功上位,除了呂澤的軍功和軍隊人脈之外,最重要的是,贏取了陳平和周勃的支持。

劉邦底層流氓出身,做事沒有底線,剷除異姓諸侯時,殘忍毒辣,毫不留情,當年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消滅差不多了,剩下的人人自危。

而呂氏集團向陳平許諾了相位,向周勃許諾了兵權,二人也相當於保命,所以最終呂氏集團成功奪取了劉家政權。

事後有件事是最好證明。

呂后稱帝之後,就準備將自家人分封。詢問了 gwy 副總理王陵(右丞相陵),王陵表示反對,並提醒白馬之盟的約定。呂后不悅,又問總理陳平和 jwzx 周勃(左丞相平、太尉勃)的意見,二人說,高皇在位時,封劉家人為王侯,現在你也是皇帝,封呂家的人為王侯,沒什麼不對的。

所以,呂氏集團的政權基礎十分穩定,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口大規模膨脹,[漢書] 評價呂后時說:

- 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

推薦閱讀:

iu和秀智誰的國民度更高?
從春秋到明清——國民性的「大退步」
動物象徵各國民族性
建立國家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現實意義

TAG:中國 | 政治 | 漢朝 | 國民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