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誤區
糖尿病防治誤區
糖尿病防治誤區(1)—胰島素治療關於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預測、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監測、預後判斷以及隨訪等方面,醫患雙方都存在諸多誤區。胰島素治療是這個領域誤區最多的地方。其實胰島素是人體能量儲備調節的重要激素,調節機體各種營養物質代謝,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和生長必不可少的。胰島素促進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攝取、利用及貯存;胰島素濃度的減少導致內源性能量動員,血漿葡萄糖濃度增加。除簡單的降糖作用之外,胰島素對物質代謝的作用非常廣泛,同時亦是一種潛在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激素,並能保護神經系統,具備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內皮功能,調節血壓、血脂等多種功能。1.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後選擇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況下需要胰島素治療,如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出現急性併發症、合併重症感染、圍手術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效果不理想等。上述需要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除了1型糖尿病之外,並非所有糖尿病都是最無奈的選擇,因為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個階段需要使用,以後還可以改用口服藥治療。2.打胰島素會上癮很多患者認為,使用胰島素治療有成癮性,「像吸毒一樣」,一旦注射終身難以擺脫,於是拒絕使用。胰島素是人體按需分泌的激素,醫生之所以使用胰島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已不能滿足正常需要,對缺陷進行補充是必須的。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慮減小劑量或停用。但對於口服藥失效或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此屬於胰島素替代治療,為臨床所必須,而不是患者對這個藥物成了癮。3.胰島素特別容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確實是胰島素治療較常見的不良反應,但其他降糖措施一樣可以產生如此反應,而且,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定期監測血糖,適時合理地調整劑量,注射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4.打胰島素會發胖胰島素是一種促生長激素,應用後可能導致體重增加,但只要劑量合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或配合減輕體重的藥物,能使體重基本穩定。另外,不同胰島素對體重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些胰島素對體重影響小,具有優勢。5.打胰島素很疼目前注射胰島素的專用針頭都有光滑的外塗層,且針頭非常細,注射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經末梢少,疼痛感不明顯。6.打胰島素的技巧不好掌握現在的注射裝備大多採用筆式注射,使用和攜帶起來比較方便。很多醫療單位都配備專門的教育護士,對患者進行講解和示範,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7.胰島素是最好的葯,最好一診斷糖尿病就打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選胰島素治療需根據病情綜合判斷。我們主張適時、合理應用胰島素,反對過度或濫用。必須明確的是,對於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葯依然是重要的治療手段。8.注射胰島素必須住院治療這是一個很多的誤區,因為在國外,很多患者使用胰島素是不需要住院的,尤其是那些使用諸如甘精胰島素這樣的長效製劑者。對於原先使用胰島素,本次更換劑型或注射次數時,只要患者具有自我監測血糖的條件和能力,也不一定需要住院治療。當然,在門診使用胰島素治療,需要重視低血糖發生的風險。9.只要堅持注射胰島素,血糖達不達標並不重要許許多多的病人雖然一直堅持治療,但並不關心治療效果即血糖控制情況達不達標,不能根據病情的發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應該明白,如果治療不達標,同樣會發生併發症。因此,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依然需要認真監測血糖,力求讓血糖出於達標狀態,以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進展。
糖尿病防治誤區(2)—胰島素治療(2) ? 關注 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存在諸多誤區,在以前的博客中已經發表過相關內容(http://drliuchao.blog.sohu.com/213406405.html),但是,對國人而言,胰島素治療最大的誤區還在於胰島素適宜人群的界定以及選擇胰島素的種類、方案、使用療程等問題。誤區一:任何糖尿病患者都適合注射胰島素這是個極大的誤區,主要是近年胰島素優點被過度誇大的結果,加上製藥企業處於公司的利益考慮,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對胰島素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應該說,胰島素主要適合於三類人群。第一類屬於非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三類人群。第二類當屬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嚴重口服藥不良反應或口服藥失效、合併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滲綜合症以及乳酸酸中毒)、伴有嚴重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外周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網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合併各種應激狀態(手術、外傷、感染、分娩等)、糖尿病合併其他嚴重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異常、消耗性疾病等)。第三類則是需要立即使用胰島素的人群,即空腹血糖超過13.9mmol/L,隨即血糖超過16.5mmol/L,糖化血紅蛋白大於10%,患者出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以及患者出現典型三多一少癥狀者。對於初發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胰島素,只要沒有滿足上面三類人群的要求,目前並未推薦使用胰島素。誤區二:預混胰島素更適合餐前餐後血糖都升高的患者這個誤區發生在醫生身上更加明顯。但是,國際的趨勢是,起始胰島素治療首先應該選擇基礎胰島素,這個選擇使用方便,低血糖發生率低,胰島素劑量較少。而且,控制了空腹血糖以後,很多患者的餐後血糖隨之降低。假如使用基礎胰島素控制不了餐後血糖,可以同時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尤其是針對餐後血糖的口服藥。也可以在基礎胰島素的基礎上,聯合一針餐前速效或超短效胰島素,這樣可以更加平穩地降低血糖,並量體裁衣地選擇注射時間和胰島素劑量,更加符合生理要求。誤區三:使用胰島素就可以控制血糖一般而言,胰島素的配比應該是餐時和基礎胰島素各50%,假如配比不合理,或者劑量掌握不合適,就會出現血糖不穩,在波動的同時出現血糖控制不良。誤區四:注射胰島素需要住院這個誤區以前已經談到過。這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假如擁有訓練有素的糖尿病教育團隊,或者患者主觀能動性很好,並擁有血糖儀,那麼,胰島素可以在門診使用。對於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門診使用更加安全。國外住院限制嚴格,患者不能輕易住院,所以,起始胰島素治療往往在門診開始。當然,對於1型糖尿病,不穩定的2型糖尿病,容易出現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門診使用胰島素需要慎重。誤區五:注射胰島素就不需要再用口服藥這個誤區非常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因為很多時候,患者注射胰島素是因為補充胰島素的不足,而非完全替代胰島素的缺乏。因此,聯合用藥即可達到血糖控制的目的。另外,聯合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可減少胰島素的劑量,可以使利用藥物之間作用機制的互補,進而達到減少不良反應,取長補短等目的。比如,注射胰島素會增加體重,假如聯合雙胍類藥物等就使體重增加較少,而且,後者可以抵消因為胰島素過多導致的腫瘤風險升高的可能。糖尿病防治誤區(3)—運動療法(1)在糖尿病認識的誤區中,我們會系列講解糖尿病預防、糖尿病認識、糖尿病飲食療法、糖尿病運動療法、糖尿病藥物治療、糖尿病血糖監測、糖尿病患者心理等領域的誤區。糖尿病運動誤區,是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代謝病院區康復醫學專業人員朱登月醫生書寫。1、糖尿病無需治療,也不需要運動,只要少吃點糖就行了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雖然很多人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更無明顯疼痛或昏厥的情況,但是血糖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的併發症、合併症必然給患者帶來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必須早日控制。糖尿病治療不但是飲食控制就可以解決的,過於節食,不僅是身體消瘦,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而且也會不利於胰島細胞功能的保護,反而加重病情,更也不是少吃點糖就可以控制的。運動和飲食一樣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措施,可以降低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2、已經吃降糖葯了,就不要運動了運動對於健康人,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不可以缺少的治療措施。糖尿病患者中90%是2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是由於「多吃少動」引起來的,運動正是治療糖尿病的病因治療。運動不僅可以降血糖,而且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運動比較藥物減輕胰島素抵抗,不僅經濟,而且安全有效,是自然療法。況且不做運動治療的患者,血糖往往難以控制,藥物劑量較大,種類也較多。高胰島素血症會增加腫瘤的風險,故而運動治療是糖尿病治療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之一。3、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運動工作對於每一個人很重要,是生命價值,人生價值的體現。但健康對於每一個人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健康,工作目標也難以實現,人生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無論工作多忙,都必須抽出時間運動,這是人生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管理好血糖,維護好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享受生活。4、糖尿病運動治療很簡單,就是快走,慢跑讓糖尿病患者運動,不是單指快走,慢跑,但這兩項活動最簡單,最常用用。但是,過於肥胖的人或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卻不適宜快走慢跑。反而要選擇其他的運動項目。5、做家務,帶孩子也是糖尿病患者適宜的運動做家務,帶孩子,雖然有一定的活動量,但是往往沒有連續性。糖尿病運動指南推薦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而且要持續15分鐘以上,運動強度要達到最大耗氧量的60%——80%,一般的做家務,帶孩子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因此,做家務,帶孩子不能算是糖尿病運動。6、我是農民,每天干農活,就不要運動了看起來這句話是無可挑剔的,但仔細一想,如果每天都干農活,運動強度不小,怎麼會患糖尿病呢?是1型糖尿病嗎?檢查是2型,說明還是因為「多吃少動」引起來的。事實分析的結果是年輕時生活比較艱苦,飲食控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挑自己喜歡吃的儘管吃。現在農業機械化了,農忙也不忙了。有點菜地料理起來也很輕鬆。因此,有很多農民也是「多吃少動」。正確的做法是:「動起來」,而且要達到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才行。7、打太極拳太慢了,不是糖尿病運動太極拳的基本步法是半蹲式,要維持此重心,需要調集更多的肌肉群收縮才能達到太極拳的「遊刃有餘」、「氣定神閑」之勢,因此,只要動作規範,步法連續,就可以達到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的運動強度要求。而且,一套拳打完需要30-60分鐘,符合糖尿病運動治療的要求,比較適合於老年人。一方面是運動強度不大,可以避免運動風險。另一方面是因為太極拳的神韻比較符合中老年人心態。當然,年輕人若能打好太極拳,也可以消除心浮氣躁,增加休養。8、瑜伽不是有氧運動,不適合糖尿病患者瑜伽多為伸展拉伸的動作,冥想等都達不到糖尿病運動強度,但瑜伽可以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防止運動損傷,推薦在有氧運動前後做一些瑜伽。而且,瑜伽冥想可以改善心情,有利於穩定血糖。9、我周末去釣魚,也算運動吧釣魚的時候要甩魚竿的,不能不說是運動,但不符合糖尿病運動治療。糖尿病運動推薦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釣魚的運動往往不能持續,很長時間是「等待」,因此,雖然有一定的運動量,也會覺得很辛苦,但不能起到降血糖作用。10、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抗阻運動沒有此作用,因此不需要做抗阻運動雖然對心肺功能的貢獻較小,但是抗阻運動能增加肌肉的體積和力量。有研究表明,抗阻運動可以增加糖儲存和毛細血管密度,提高基礎代謝率,加速物質的轉運和利用,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都有一定價值。抗阻運動有助於發展耐力和恢復工作能力,二者都有一定的改善糖脂代謝的作用。配合有氧運動,適當進行抗阻運動無疑是有利的。11、糖尿病運動治療需要專門抽時間做一般的治療都要專門抽時間做,但糖尿病運動治療完全可以安排到日常生活中。如上下班的時間,或者是娛樂休閑的時間。將娛樂休閑的項目選擇為運動項目,並且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就可以不用額外抽時間做運動治療了。這樣也有利於將運動治療堅持下來。12、糖尿病運動治療是有氧運動,就是一定要在室外做的運動所有的運動基本上都要消耗氧氣,因此,有氧運動的概念是指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加快呼吸與心跳,以滿足肢體肌肉對氧氣需求的增加,在運動中氧的供需達到平衡狀態。而不是在室外做的運動。只有當呼吸心率加快到一定程度,氧氣不能滿足肢體肌肉對氧氣的需求時,才為有氧運動。故而劉翔在室內跨欄也一樣是無氧運動。13、糖尿病運動治療就是散散步,不能運動量大糖尿病雖然是一種疾病,但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飲食運動是基本治療措施。因此,不同與其他疾病,不是需要休息,而是需要運動,除非有特殊狀況。運動強度推薦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因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散散步,運動強度太小。14既然運動可以降血糖,所以運動越多越好,運動強度越大,降血糖越明顯適當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熱卡,減少脂肪的堆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對控制血糖有利。但運動量過大或短時間內劇烈運動,會刺激機體引起應激反應,反而使血糖升高,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運動雖然可以降血糖,但是推薦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糖尿病眼病,腎病,血管,神經病變等,或合併有高血壓,因此,強度太大,會增加心腦血管的風險。而且,運動強度大容易引起關節的勞損。尤其是高齡患者容易產生跌倒或其他外傷。運動強度大還會增加低血糖風險。15、運動是用心率來評價的,我的心率不快,所以,我的運動強度不足目前,國際通用的衡量運動強度的標準是用心率來衡量的。心率>150次/分,屬於高強度的運動,此時,血中的氧氣已經不能滿足運動所需,稱為無氧運動。無氧運動對心肺功能的改善和降血糖的作用不強。但是,有的患者因為同時服用β受體阻滯劑等減慢心率的葯,所以心率的改變不一定與運動強度的增加成正比,影響了運動強度的判斷。故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能完全按照心率來衡量運動強度,可以參照自我感受,稍微覺得有點累即可。 16、運動可以降低血糖,三餐後血糖都高,因此,三餐後都要運動運動治療可以降低血糖,三餐後都要運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施起來一方面有困難,另一方面也不是完全必要。因為運動除了急性作用,可以降血糖以外,還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等慢性作用。運動效果可以持續48小時,故隔日運動也被糖尿病運動指南所推薦。因此,推薦一日一次運動。當然有條件可以一天運動3次。但是切記不能一味依賴運動降血糖,盲目加大運動強度,延長運動時間。運動後血糖不達標,還需要配合飲食和藥物治療。未經降糖藥物治療的輕型糖友可選擇空腹運動,使用降糖藥物治療者一般在餐後1小時開始活動,切忌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後空腹活動。17、運動指南推薦一周運動3-5次,我就每逢星期五、六,日運動運動治療雖然推薦一周運動3-5次,但是運動間隔兩天,運動效果將會消失,因此,必須堅持隔日運動,至少是星期一、三、五,或星期二、四、六,而不能星期五、六,日運動。18、我是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我每天都運動了,為什麼血糖很高糖尿病運動指南中對青少年運動推薦一日兩次,因為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本身運動強度就比較大,故一天可以運動2小時,分兩次。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是1型糖尿病,對胰島素依賴,容易發生低血糖,因此,血糖控制目標比成人高。青少年運動尤其要諮詢專業醫生。19、只要是鍛煉,什麼形式都行選擇鍛煉項目要根據身體健康情況及生理階段,膝關節有骨性關節炎及退行性改變者,不適合爬山、爬樓梯、深蹲等活動。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宜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做運動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量力而行,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最好諮詢一下醫生。 20、聽說大步走可以降血糖,我就每天堅持大步走糖尿病運動,推薦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爬山等有氧運動,但也主張運動的多樣性。單一的運動項目容易引起關節勞損。對於有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中老年患者,推薦全身運動,如老年舞蹈,醫療體操,太極拳等全身運動。
21、聽說游泳可以降血糖,我就堅持游泳運動游泳是全身運動,在水中可以去除身體重力,可以減少關節的勞損。但受到場地的限制,且公共泳池的衛生情況容易引發皮膚病變,而糖尿病患者合併感染,不易痊癒,會影響血糖波動,故而不推薦游泳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常規運動項目。
22、我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我太胖了,聽說糖尿病可以變瘦,所以我不運動,就讓血糖高吧,我正好減肥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形體都偏胖,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數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就是人體分泌的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脂肪細胞就是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因此,減輕體重就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治療措施之一。血糖高,不一定會減輕體重。「三多一少」的癥狀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血糖高,會引起大血管,微血管,眼病、腎病、足病等併發症的發生。很多患者是因為心腦血管意外或感染,結石等來就診的。因此,不能抱有不運動就可以減肥的幻想。
23、我曾經是運動員,現在患有糖尿病,每周只要運動150分鐘即可對於運動員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有一個超負荷的運動量,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糖的轉化能力也會比較強。當他退役之後可能就會慢慢的疏遠運動,甚至是抵觸平常的運動,更不可能達到以前的運動量。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150分鐘/周是很少的,這樣就很難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因此,運動強度也要個體化,每周150分鐘是最低要求,對於運動員來說,運動強度不能突然下降,需要更高的運動量。
24、妊娠合併糖尿病患者不需運動,少吃點就行了由於妊娠,胰島功能會下降,尤其是孕婦「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間血糖得不到良好控制的根本原因,但僅僅節制飲食,會引起營養不良,不利於胎兒的發育成長,故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能過度節制飲食,而應該配合運動。如果在飲食控制和運動2周後血糖仍無法達標,或飲食控制後出現飢餓性酮症,增加熱量血糖又超標,就必須儘早開始胰島素治療,並一直持續到分娩。
25、我懷孕了,診斷為妊娠糖尿病,我一走就很累,運動會導致流產我國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6%~10%。早期發現,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通過飲食運動治療使血糖達標。如果飲食和運動療法兩周血糖仍無法達標,或出現酮症,則需要開始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患者運動量不能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30次以內為宜。運動持續時間也不宜過長,但也不宜太短,一般維持在20-30分鐘較為合適。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項目,如跑步、打球、俯卧撐、滑雪等。如果患者出現糖尿病的併發症,或有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而需保胎者,以及合併妊娠高血壓的患者,不能進行運動治療。
26、聽說空腹運動可以減肥,我比較胖,所以我空腹運動如果以減肥為目的,運動可以選擇空腹,因為運動首先消耗糖元,然後才會脂肪動員。空腹時肝糖元儲備較少,因此容易消耗脂肪。但糖尿病患者不適宜空腹運動,因為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存在缺陷,空腹運動,不能維持血糖穩定,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糖對人體的傷害極為嚴重,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早晨空腹鍛煉,有晨練習慣者,需食用少許食物後再晨練。
27、鵝卵石可以健身,所以我在鵝卵石上運動在鵝卵石上行走,可以按摩腳底穴位,達到健身的目的。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經病變,四肢末端感覺減退,溫度覺,痛覺都減退。遇到不平整路面,腳底受傷也不易察覺。而且,一旦皮膚破潰後,容易感染,糖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劑,感染難以癒合。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鵝卵石上運動健身。
28、糖尿病患者喝水多,所以,要限制飲水,運動後也不能喝水糖尿病患者會有「三多一少」癥狀,即「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體重下降」,但是,不飲水並不能降低血糖,反而會導致尿酮的產生。因此,糖尿病治療是不限制飲水的。尤其運動後要即時補充水分,否則,容易產生酮症。
29、要我出去運動,太難看了,別人會笑話我的,難為情糖尿病運動是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之一,所以,不能想著難不難為情。糖尿病多是多吃少動誘發的,大部分患者都不愛動,所以,無論是做操還是打拳,動作都不太會優美,對肥胖的糖友更是如此。也正是沒有運動基礎,才需要運動。體育運動和比賽的觀賞性來源於運動人體的形態之美,但體育運動更具感染力的地方在於運動者身上體現的精神之美。對於大眾健身來說,運動的主旨在於促進發育、增進健康、康復疾病和延年益壽,運動者應在運動的過程中,用心體驗身心的改善。事實上,當你展示給他人「少吃多動」的健康生活方式時,你不僅不會「丟面子」,相反,人們還會為你健康向上的精神喝彩!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運動項目又有什麼難為情的呢?況且,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有些年輕人往往認為,甩甩胳膊踢踢腿是老頭老太做的,自己可以選擇適合於自己的。但年輕男子可以健身跑步,打乒乓球,羽毛球,年輕女子可以跳健美操,練瑜伽,美是自己創造的。為了健康,不能為不運動找借口。
30、只要運動就行,穿什麼鞋都無所謂,不一定要穿運動鞋。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鞋子的選擇非常重要的,一雙好的運動鞋可減緩外力對腳的衝擊;穩定的鞋能夠保護腳踝;透氣性強的鞋可使腳汗迅速揮發,減少腳部受細菌和真菌感染風險。糖尿病患者要保護好腳,因為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足部的感染,糖尿病足的危害很大。建議糖友運動時穿的鞋子最好符合以下要求:大半號,有鞋帶,不能露,鞋底厚。31、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事實並非如此!研究表明,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於鍛煉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煉的強度。因為各種鍛煉開始時,首先消耗的是體內的葡萄糖,在糖消耗後,才開始消耗脂肪。而劇烈運動在消耗糖後多已精疲力竭,難於再繼續堅持,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太大,乳酸不能即時排出,會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風險。只有較緩慢而平穩的持久運動,如慢跑、走路等,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以達到減肥的目的。32、晨練比暮練更好其實,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黃昏是體育鍛煉的理想時間,因黃昏時的心跳、血壓最平衡,最適應運動時心跳、血壓的改變;黃昏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最敏感,人體應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黃昏體內化解血栓的能力也達到最佳水準。所以,應該是暮練比晨練更適宜糖尿病患者。33、糖友要克服身體各種不適和痛楚以堅持運動這是一種最危險的錯誤概念。如果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應立即中止運動,必要時應到醫院進行查治,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制定運動方案前,最好進行運動平板試驗,確保運動安全,避免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癥狀。34、停止鍛煉使人發胖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人在停止鍛煉後發胖了。但發胖的關鍵不是停止運動,而是停止後仍然吃與運動時同樣多的食物,使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於是引起肥胖。如果停止鍛煉後隨著熱量消耗和減少,相應減少食物中的熱量攝入,就不會發胖了。35、我知道運動鍛煉對健康有好處,可我一個運動項目也不會很多朋友有運動鍛煉的願望,可總是因自己消極或片面的觀念而卻步。其實,以健身為目的的運動項目繁多,即便對「什麼也不會」的人也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從風靡全球的健身走、慢跑、走跑交替,到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放風箏、扭秧歌,再到因地制宜的騎自行車、爬樓梯、跳繩或登山,只要堅持有規律地進行,你都將會從鍛煉中受益。36、我體質弱,不能參加體育運動。除了具有運動禁忌症的人以外,不同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的人,都可以規律地參加體育鍛煉。這些禁忌症是:疾病的急性期,如急性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重要臟器的急性病症、創傷未愈、嚴重貧血、出血傾向、月經過多、嚴重痛經等。不過,要注意的是,對中老年朋友或體質較弱的人,開始運動前,最好求助專業機構和人員,為自己建立一個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科學地選擇運動內容和運動量。37、普通老百姓鍛煉身體,不需要找教練或醫生指導不可否認,我們身邊有很多人自發地鍛煉身體,也已取得較好的健身效果,但對於那些具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朋友和有特殊健身需求的朋友(如減肥、健美等),就需要專業人士的一些建議了,一方面避免運動性疾病和損傷,保證運動安全、有效地進行;一方面使得運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運動處方制訂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應根據身體健康情況和運動能力的改變,必要時進行調整。38、初始鍛煉就採取大運動量、大強度鍛煉突然大量運動,機體難以適應,會出現嚴重的疲勞感、渾身酸痛或引發老病,還可引起肌腱、肌肉拉傷,很難堅持長期鍛煉。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從小運動量、小幅度、簡單動作開始,讓機體有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叫疲勞期,大約半個月,然後逐漸增加運動量,加大幅度,動作也要慢慢地由易到難。39、只要多運動,不用控制飲食,便可達到降糖減肥的目的運動是消耗,是「出」,飲食是攝入,是「進」,「出」大於「進」體重才能下降。常吃糕點、乾果,尤其能榨出油的乾果和熱量高的食品,就能將你辛辛苦苦的減肥成果化為烏有。運動消耗能量大於攝入的能量才能降低血糖。好在運動還可以降低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即使「出入」平衡,體重無明顯變化,也可以降低血糖。40、只有出汗才算運動有效,出汗越多越好出汗不出汗,不能用來衡量運動是否有效。人體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有關。糖尿病運動微微出汗就可以。糖尿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安靜狀態下就可以出汗。況且,出汗太多,容易丟失電解質,有疲乏感。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不以出汗多少定強度,不能認為出汗越多越好。41、只要運動,就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產生退行性變化,這是自然現象,但因此而完全停止運動是錯誤的。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鬆症,肌肉萎縮,身體也會缺乏敏捷性和協調性,體能下降。膝關節有病變的人應盡量減少負重、長距離行走、長時間站立,不要練習跑跳、深蹲等。最好選擇對膝關節沒有損傷的運動,如游泳、騎車、散步、墊上動作等。42、運動疲勞期飲酒可解乏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嚴重。乙醇需要肝臟分解,並消耗大量維生素B1,並加重運動後肌肉的酸痛感。而且,運動和飲酒都會導致低血糖,故運動後需要限酒,並進食糖水化合物。43、運動過程中,口渴時大量飲水或口乾舌燥忍著不喝只要你運動過,就會有這樣的體會,運動過程中有口渴的感覺。這時,大量喝水會刺激胃,但忍著也不對,只要你感覺特別口渴時,就說明你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了。即使在運動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補水,以防體力不支。補水方法應是小口緩咽,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而且水不能太涼,只要能緩解口渴癥狀就好了,一小時以內的運動補溫開水即可。 44、劇烈運動中,感覺疲勞了可以立即停止休息劇烈運動時人的心跳會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同時肌肉有節律性地收縮會擠壓小靜脈,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臟。此時如果立即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也會停止,原先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外周血液增多,造成血壓降低,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癥狀。因此,劇烈運動前需要做好預熱活動,運動後則要施行舒緩性的適應性活動。45、大量運動後馬上洗浴劇烈運動後,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恆定,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熱,此時如洗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如果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血液過多地流進肌肉和皮膚中,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昏眼花,重者虛脫休克,還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 46、運動後馬上吃飯許多人運動完馬上就吃飯,感覺此時特別飢餓,立馬就吃飯。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剛運動完,身體還處於興奮狀態,血管擴張,立馬飲食會對身體很大傷害。應稍作休息後在吃東西。
47、認準一個運動不放手很多人的運動都是從個人的興趣出發,長期的單一運動,造成了一些「職業傷」。愛好籃球的人,大都腳部都受過傷,多次扭傷也比較常見,喜歡踢足球的人更都是腳傷累累。長期打羽毛球、網球的人則容易造成「網球肘」,腕部肌肉慢性勞損,肘部疼痛難忍。正確的做法是穿插其他運動來代替單一的運動。上肢運動與下肢運動相結合,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相結合。48、反覆深蹲起、反覆直立觸摸腳趾等高難度動作適合糖尿病患者這些運動方式無論在晨練中還是其他健身場合比比皆是。 尤其是老年人,很多人以能做此動作為傲。其實,此類運動方式的潛在問題是普通健身者很難控制力度及頻度,也比較難控制呼吸與運動的協調。在我們提倡的有氧健身運動中,呼吸與運動的調整代表你能有充足血氧到達所需的部位。不然,運動後的乳酸堆積會更甚,更大的麻煩是會損傷關節,而且可能是不可逆損傷。糖尿病患者運動不能追求運動的高難度。49、可以一邊運動一邊看電視,這樣不用專門抽時間運動如果對於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來說,這樣運動總之比躺在那兒看電視好,比較消耗的熱卡比較多。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這樣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會增加運動風險。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一邊看電視一邊運動,運動強度多不足。因此,不推薦一邊運動一邊做別的事。50、糖尿病患者不能旅遊,容易發生低血糖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治療措施之一。旅遊中經常要行走,爬山,划船,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可以增強運動趣味性,可以作為糖尿病運動治療之一。但要注意:運動時間不宜太長,不能一時興起,走太長時間的路,容易低血糖。或者運動強度太大,碰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就和別人比賽,容易發生低血糖。也要注意運動頻率,不能旅遊後就把運動仍一邊,平常也要鍛煉身體,否則會增加運動風險,且血糖會不穩定。51、預防運動後低血糖只要帶點糖果就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不是僅僅帶點糖果就行。很多人認為,低血糖不可怕,只要身上帶糖就行。血糖高於2.8mmol/L但低於4.0mmol/L時,確實吃點糖就可以緩解,但是如果更低,可能會連拿糖果的力氣都沒有。最重要的是即使吃了糖,低血糖發生後兩天,血糖也是不平穩的。因此,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重要的是監測血糖,調整用藥,不讓低血糖發生。運動前要監測血糖,發現血糖偏低,低於6mmol/L,要有預見的吃點東西再運動。運動後或睡前測血糖,同樣,低於6mmol/L,要有預見的吃點東西。達到血糖平穩,預防低血糖的發生。52、運動時沒有必要測定血糖糖尿病患者運動後容易發生低血糖,因此,血糖不穩定,或者以前出現過低血糖反應的糖友需要在運動前後,甚至於運動期間監測血糖,一旦發現血糖低於6mmol/L,就需要即時進食,以免出現嚴重低血糖事件。53、天熱不必運動 一些患者認為,夏天氣溫較高,已經消耗了熱量,於是就減少甚至停止運動,這是不對的。雖然氣溫高時基礎代謝增加,但並不能代替運動,停止運動仍然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夏季應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在運動時,要注意避免中暑,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糖尿病的早期確診對以後的病情控制尤為%
推薦閱讀: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未必!
※基礎胰島素:糖尿病治療的基石
※它被稱為「糖尿病的剋星」,平時多吃點還能逼走糖尿病!
※2型糖尿病:如何管理胰島素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