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寂寞的李治

歷史往往是由一群猛人創造的,他們一起來,又一起走,來的時候轟轟烈烈,走的時候又是那麼讓人失魂落魄。

李治就充分嘗到了這種滋味。

他眼中的這些猛人,是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在李世民的帶領下,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其影響至今不減。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既不殺功臣,也不杯酒釋兵權的皇帝,他總是能準確把握猛人們的性格,將他們一個個安置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但是隨著歲月的增長,到李治即位時,十八學士僅剩許敬宗一人,二十四名臣餘下長孫無忌、劉仁基、李勣、尉遲恭、程知節五人,其他皆已入土,而這些人,也在李治的歲月中一個個遠去。

他們的離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長孫無忌:越老越無忌的第一功臣

649年,李世民駕崩,臨死前將年輕的太子李治託付給長孫無忌。李治抱著長孫無忌的脖子痛哭,他想不到這個既是託孤大臣又是舅舅的人最終將葬於他手。

長孫無忌之於李世民,更像是經理之於董事長一樣。在李家父子晉陽起兵的時候,長孫無忌就跟著李世民幹了。他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能,既沒有房玄齡的謀略,也沒有杜如晦的決斷,更沒有李靖、李勣的兵法,但在一些工作中,他起到了主要的推動作用。玄武門之變,他是主謀;討伐羅藝,他是主帥;修訂律法,他是主編;輔佐太子,他是主力。他還是關隴集團的主心骨和代言人。因為他知進退、善避嫌,所以李世民從沒有擔心他會成為霍光第二。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老闆換了,員工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李世民去世後,長孫無忌感覺可以舒服的伸伸腿了。於是,老臣的臉拉下來了,舅舅的架子也端起來了,原有的謹慎、進退都拋在一邊,在李治帶著新寵的武妃多次登門求情時,他一律不予理會。他算準了自己懂李治的性格,卻沒有料到李治手裡握著「元規則」:一切規則的源泉,就是暴力最強者說了算。

所以長孫無忌敗了,敗的一塌糊塗,終究沒有保住老命。659年,他以謀反罪被流放黔州,後被逼自縊。

褚遂良:入錯行的書法家

學習書法的人,沒有不知道褚遂良的。褚遂良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字初學虞世南,後學鍾繇、王羲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李世民愛書法,尤其愛王羲之。相傳虞世南死後,李世民慨嘆再無人可論書法。魏徵就向他推薦了褚遂良,說褚對王羲之理解很深,能辨別真偽。

作為書法家的褚遂良,一生以推薦人魏徵為楷模,在政治上以敢於直諫著稱。李世民想封禪泰山,褚遂良建議暫停。李世民寵愛魏王李泰,褚遂良提醒他太子與諸王的待遇要有區別。李世民想征遼東,褚遂良反對,雖然最後沒有聽取意見,還是予以嘉賞。李治即位後,褚遂良成為託孤大臣,自感責任重大。李治以王皇后沒有子嗣為由想廢后,褚遂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剛直的褚遂良被貶潭州(湖南長沙),再貶桂州(廣西桂林),最後到愛州(越南清化),無論他如何懇求,李治也無動於衷,最終死於愛州。

男怕入錯行,褚遂良長於書法,卻短於政治,他的領路人魏徵教會了他如何面對李世民,卻沒有教會他如何面對毛頭小子李治。幸好,魏徵自己走在了李世民前面,不用考慮去面對那麼多棘手的問題。

李勣:雲中漫步的高手

649年,大唐政治圈發生了巨變。那一年,三原李靖去世了,一代戰神落幕,無數英雄唏噓。不久以後,一代英主李世民也走了,大唐的天空彷彿塌了。然而有一個人卻顧不上看這些,他甚至連家門都不入,急匆匆奔向遠方。

這個人叫李勣。

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中,李勣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徐茂公,就是那個經常穿著道士裝,能掐會算的軍師。他其實也不叫徐茂公,而叫徐世勣,字懋功,只因為懋字太複雜,久而久之被人以訛傳訛了。

李勣在他還叫徐世勣的時候,本是瓦崗軍中翟讓的嫡系大將。17歲的時候,李勣就投奔了翟讓,為他出謀劃策,將瓦崗軍的勢力壯大到1萬人。後來李密加入瓦崗,逐漸成為首領。翟讓的失勢讓一部分人不滿,他們就慫恿翟讓與李密火拚,結果翟讓根本不是李密的對手,一交手就被殺。作為翟讓親信的李勣重傷,要不是王伯當搭救,早被李密軍士砍死了。傷愈後的李勣沒有選擇為翟讓報仇,而是立刻改換門庭,很快贏得了李密的信任。在他的建議下,李密的瓦崗軍奪取了黎陽倉,將隊伍壯大到二十萬。

這是李勣第一次轉危為安。

李密在與王世充的爭奪中失利投唐,他治下的地區被李勣接管。李勣也想投唐,但是他沒有直接向李淵獻出土地和人口,而是先報給舊主李密,再由李密獻出。李淵知道原委後,很是高興,認為李勣感懷舊恩,是為純臣,封他為萊國公,賜李姓,稱為李士勣。李密投唐後不久又叛唐,在桃林與王伯當被唐軍追上殺害。李勣並沒有追隨,也沒有被牽連。

這是他第二次轉危為安。

李勣在叫李世勣以後,參加了虎牢關之戰,爾後攻滅竇建德、王世充、徐元朗、輔公佑,625年,擊敗東突厥,立下了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李勣態度超然,並沒有參與其中,這為後來李世民算計他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即位後,為避名諱,李士勣改名李勣。改名之後,李勣一路開掛,630年,隨李靖滅東突厥,爾後鎮守并州17年,大唐北境固若金湯;641年,大敗薛延陀;668年,攻陷平壤,滅高麗,實現了隋唐兩朝的願望。

戰場之外,李勣在政治上如魚得水。643年,李世民在李勣、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下立李治為太子,李勣以英國公的高爵,做了李治的太子詹士和同中書門三品這一職位,輔佐太子,參與朝廷重大決策。

648年,李世民重病之際,將李勣從同中書門下三品貶為疊州都督。他對李治說:「李勣才智有餘,但是你對他沒有恩惠,恐怕他不能服從你。我現在將他貶黜,如果他立即上任,等我死後,就任命他為僕射。如果他還在觀望,就立刻將他殺掉。」(「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李勣得到任命,沒有觀望,更沒有求情,而是立即上任,連家門也不入,第三次轉危為安。

李治即位後三個月後,果然任命李勣為左僕射。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一般老臣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李治求救於李勣,李勣只說了十一個字,李治便心花怒放,也讓自己第四次轉危為安。

這十一個字是「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褚遂良沒說這十一個字,死於愛州,長孫無忌不說這十一個字,被迫自縊於黔州。

李勣馬屁功夫也是一流的。有一天,李治與臣下聊起隋煬帝。

李治:「隋煬帝拒絕納諫而亡,我常常引以為戒,但為什麼沒有進諫的人呢?」

李勣:「陛下所做的都是好的,群臣實在找不出可以諫言的。」

最終,李勣得享天年,李治哭的稀里嘩啦。

蘇定方:縱橫萬里歿沙場的將軍

在唐朝的歷史上,有一人來去如風,從遼東殺到西北,將大唐的版圖極大的擴展,他就是屢創奇蹟的蘇定方。

蘇定方是河北人,自小接受的是嚴格的軍事訓練,面對的是強悍的敵手。十幾歲的時候就隨父親征戰沙場,練就了極強的軍事本領。後跟隨過竇建德、高雅賢、劉黑闥,每每不得其主,只能回鄉務農。

直到貞觀年間,蘇定方入軍,一復出就跟上了好老闆李靖,還找到了絕佳的機會。在攻打突厥的戰爭中,蘇定方率200人為前鋒,於大霧中行軍,在距離對方一里的地方霧散,展現在他們眼前的竟然是突厥牙帳!蘇定方趁對方未發覺突然掩殺,頡利可汗狼狽逃竄。

李治即位以後,蘇定方的事業正式起飛。

655年,他隨程知節遠征西突厥,656年,蘇定方以五百兵力大敗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率領的兩萬騎兵。657年,蘇定方親自帥大軍再征西突厥,在今天的阿爾金山先破西突厥處木昆部,收降一萬人。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聞訊,親帥十萬大軍,蘇定方只帶漢、回紇軍一萬迎敵。兩軍對壘,蘇定方命令步兵占居高位,將長矛集中朝外,自己親率騎兵擺好陣勢迎敵。突厥三次衝鋒均未突破蘇定方步軍陣營,反被蘇定方騎兵一陣衝殺,損失數萬人馬。第二天,蘇定方整軍再戰,西突厥大部投降,可汗阿史那賀魯出逃。蘇定方冒著大雪緊急追趕,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境內與突厥再戰,最終擒獲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正式滅亡,大唐勢力延伸至中亞地區。659年,西域三個國家反叛,蘇定方奉命再次西征,以一萬步兵,三千騎兵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突襲敵軍,逼得敵方首領都曼自縛出降。

自此,唐朝疆域抵達鹹海,達到歷史最大。

660年,蘇定方率水路大軍十萬遠征朝鮮半島三國之一的百濟,軍隊渡過黃海,在熊津江口登陸,大敗百濟軍,爾後步、騎並進,直逼泗沘城(今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百濟軍全軍出動,大敗,百濟國王投降,百濟滅亡。滅百濟之後,蘇定方與另一路大將契苾何力等南北夾擊高麗,第二年,蘇定方在今大同江大破高麗軍,兵圍平壤,但由於其他幾路唐軍回師和親唐的新羅軍未到等原因,沒能再進一步。

663年,西北不安,蘇定方最後一次出征以防備吐蕃,最終在肅殺寒冬中走完了最後的路。

蘇定方死後,李治悲痛難抑,追封其為左驍衛大都督,幽州刺史,哀榮無盡。

王勃:文章傳千古的憤青

蘇定方兵圍平壤的同一年,也就是661年,京城長安一片歌舞昇平。九月,沛王李賢聽說王勃寫文章不錯,就請他以鬥雞為題,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不曾想,這篇雞毛文章被李治讀到,給定性為挑撥諸王關係(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先後被立為太子,李賢死,李顯苟活,最終登位,這是後話),將王勃趕出沛王府,當時他16歲。

王勃出自名門,從小就被成為神童,對於官場和人心的險惡,他沒有一點準備,因此在被趕出沛王府後,他完全迷瞪了。遊歷三年之後,王勃參軍,卻又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私殺官奴。他在監獄中又度過三年,等放出來已經22歲了。

在家呆了一年之後,王勃出發去看望受他連累、遠在交趾做官的父親。路過南昌時,看到新落成一座樓,主人很好客,他就跟著大家去看熱鬧。主人請賓客寫一篇序,他也沒懂得客氣,一不小心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就出世了,這篇文章就叫《滕王閣序》。

參軍無望,仕途斷絕的王勃在那一刻如夜空中的流星,在群星璀璨的大唐狠狠的划下了一道亮痕,不久便消失在歷史的大海里。

玄奘:做夢都想去少林寺的大師

664年,李治心裡始終感覺堵得慌。因為那一年春天,玄奘法師圓寂了。

645年,海歸玄奘攜帶657部經書回國,受到李世民的隆重接待。但是李世民只對他豐富的西域知識感興趣,對他的佛經打不起精神來,一開口就勸他還俗從政,被玄奘拒絕。玄奘想在家鄉附近的少林寺翻譯佛經,自然也被李世民拒絕。於是,玄奘只能返回長安,在李世民的支持下,設立譯經院,選拔全國佛學精英參與譯經。他先在弘福寺,後又轉到大慈恩寺、弘法院、玉華寺等處譯經。但是他始終沒放棄去少林寺的想法。

許是年老的緣故,李世民對玄奘越來越看重,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李世民花了一個月時間讀完,還親自寫了一篇700多字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讓李治寫了一篇《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653年,一序一記都由褚遂良書寫,再刻成石碑立於玄奘設計建造的大雁塔下。

彼時,道教是大唐的國教,長安城中有道觀80多座,佛寺100多座,然而僧人的地位卻又在道士之下,玄奘每每見此,免不了要想李世民進言。李世民沒聽他的,也沒打擊他。

李治即位以後,對玄奘並沒有父親那麼上心,相反的,玄奘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對他是一種威脅。玄奘的朋友圈中不僅有李世民,還有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這後三位都是反對李治廢后的中堅力量。657年,玄奘趁著跟隨李治去洛陽的時機,又一次申請去少林寺,但李治還是不同意。659年,申請去少林寺無望的玄奘申請去玉華寺譯經,李治同意了。664年,玄奘在玉華寺圓寂,葬於白鹿原,百萬人相送,後改葬在護國興教寺。

他的頂骨舍利,一千年來分離又分離,現在分別藏在南京玄奘寺、靈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學、日本東京琦玉縣慈恩寺、日本奈良藥師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爛陀寺9個地方,唯獨沒有一生魂牽夢繞的少林寺。

玄奘圓寂後,李治甚至不敢向南望。

文成公主: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綠度母菩薩

680年,文成公主去世,李治遣使臣千里迢迢去弔唁。

對於他的這位「姐姐」,李治實在是沒有印象。第一,她不是生而為公主,只是遠方宗親;第二,她出嫁的時候李治還只有十三歲,彼時正在晉王府學習玩耍。他只知道,文成公主並非大唐主動嫁過去的,而是來自遙遠的高原上的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執意求去的。

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數沒有民族偏見的皇帝,面對松贊干布派出的使者祿東贊的請求,他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直接反對,而是出了六道考題。祿東贊很好的解答了考題,李世民答應了和親的請求。他選了宗室之女李氏,封她為文成公主,踏上一輩子都沒走過的旅程,完成需要一輩子完成的使命。

文成公主完全不是養在深閨的小姐。她進藏時,帶了300多卷經典,100多種醫方,還有大量的工匠和種子,在路上還給沿線人民傳播農耕和紡織的技術,一路留下佳話。在玉樹至今還有文成公主廟,香火很旺。

文成公主進藏後,松贊干布親自在河源迎接,封她為王妃,專門為她建造布達拉宮,對她很是敬重。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赭面,松贊干布立即下令禁止。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松贊干布專門建大昭寺供奉。

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又在西藏生活了三十多年。在長安廣仁寺供奉著松贊干布求親使者帶來的綠度母菩薩像,面帶微笑,婀娜多姿,在吐蕃人的眼裡,文成公主就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

李治應該感到欣慰,他這位「姐姐」的作用,抵得上任何一個得力大將。

推薦閱讀:

雙向孤獨。
一瞬間突然需要一個陌生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孤獨,是為了讓你反思,而並不是讓你墮落
在師範大學男生更寂寞還是女生更寂寞?
寂寞的繁華,醉心的景色!

TAG: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