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功——奇門兵器(上)(下)

中華武功——奇門兵器(上)(下)

  

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這是中國武術界對於冷兵器的形象評價。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兵器漸漸流入民間,從而極大豐富了中華武術的內容。有人做過統計,中國各式各樣的兵器可以達到100多種。但是,在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兵器中,刀和劍最為重要,它們被稱為百兵之首……  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早在武術套路出現之前,兵器就已經存在很久了。  那麼,最早發明的兵器究竟是什麼呢?  在距今60萬年前的周口店遺址里,人們發現了大量的石錘、石刀和石鑿。這些石器都有著經過打鑿過的鋒利刃部,在原始人類與自然界的鬥爭中,這些笨拙的石器,既是那時人們用來生活的工具,也是與野獸搏鬥的武器。而長時期的逐步積累,他們又不斷豐富著使用這些武器的動作和技巧。但,嚴格的說,它們算不上是真正的兵器,它們仍舊只是人類向自然界索取食物的一種工具。  真正的兵器,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而在這個時代里,人們把發明青銅兵器歸功於一個歷史傳說人物——蚩尤。傳說蚩尤用青銅製造出了戈、矛、戟、弩。他用這些先進的兵器,先後滅掉了21個諸侯。為了奪得整個中原,他開始向那裡的領袖——黃帝宣戰。雙方在涿鹿爆發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激戰,這就是中國神話故事裡著名的涿鹿大戰。最終,黃帝藉助上天的力量,擊敗並處死了蚩尤。  至此,蚩尤的故事便結束了。但是,後人並沒有忘記他,因為他發明了眾多的兵器,蚩尤被後人尊為軍神。  儘管很多兵器都出自蚩尤之手,但是,唯獨一件兵器,被他的對手黃帝掌握,這件兵器就是——劍。根據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兵書《孫臏兵法》記載,劍為黃帝所鑄。蚩尤代表著反叛,黃帝象徵著正統。蚩尤的戈矛戟,後來成為青銅時代的主戰兵器。    戰國時期著名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他的《國殤》中,生動描繪了先秦一場相當慘烈的戰爭:交戰雙方首先發射弓箭,對敵陣進行遠程打擊,而後發動戰車,向敵陣衝擊,士兵站在車上,手持矛、戈、戟等長桿武器,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用兵車作戰,一直是先秦時期戰爭的主要形式。而在車戰的主要兵器配備中,劍的作用顯然是次要的,看來,劍的實戰作用遠不如矛、戈、戟等長桿兵器,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劍最終卻遠遠超越了戰場,成為凌駕於任何兵器之上的神兵……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先秦時期,劍並非尋常之物。當時的法律規定,只有士以上階層的人才能佩劍。而貴族們更是把配劍作為成年的標誌。史記在記載秦王政登基的場面時,只用了6個字來描述——「乙酉,王冠,帶劍。」意思是,乙酉年,帶上王冠,配帶寶劍,正式登基。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那個時代,僅僅因為一把寶劍的歸屬問題,就足以引發兩國之間的一場惡戰。傳說晉國出兵伐楚,是為了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寶劍。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王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晉國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楚王並不屈服,他登上城頭,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他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奇蹟出現了:城外瞬間飛砂走石,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全軍覆沒……    今天,傳說中的泰阿寶劍下落已經無法查詢,但是,我們卻可以從與它齊名的另一把劍身上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寶劍。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江陵的楚國貴族墓中,發現一柄名貴的青銅劍。青銅劍與劍鞘吻合得十分緊密。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刃薄鋒利。試之以紙,20餘層一划而破。  這把寶劍叫越王勾踐劍。  1977年,上海復旦大學專家對它進行了科學測定,越王勾踐劍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銅和錫,還含有少量的鉛、鐵、鎳和硫等,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在精密磨床生產的產品相媲美,充分顯示了當時越國鑄劍工匠的高超技藝。  那麼,像越王勾踐劍這樣的寶貴兵器究竟是怎樣鑄造出來的呢?  正因為這複雜的鑄造技術,使得像越王勾踐劍這樣的兵器只能掌握在君王手中,那麼,當時民間的習武之人又在使用什麼樣的武器呢?《周禮》是一部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禮儀制度的書籍,其中的《考工記》里寫道,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這句話是說,民間只允許使用便於藏帶的短刀,斧頭和木棍之類的兵器。他們既不能使用戰爭中的主戰兵器戈矛戟等,也不能使用象徵貴族王權的劍。    但是,有一種人能夠使用與劍在形狀上最接近的兵器——匕首,那就是刺客。當然,它們的長度遠遠不及貴族手裡的劍。歷史上匕首與長劍最著名的一次對話,發生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荊軻從地圖中抽出30厘米長的匕首,向秦王刺去。一時間,秦王驚起,邊退邊拔劍,但無奈佩劍太長,慌亂中竟無法拔出。緊急關頭,一名大臣喊道,大王負劍!意思是提醒秦王將佩劍從腰側推向背後,從而使右手容易拔出寶劍。經此提醒,秦王奮力拔出長達1米多的佩劍,終於刺死了荊軻。    在匕首與長劍的這場慘烈的對話中,民間使用的匕首敗在了君王手中的長劍之下。   經歷如此驚心動魄的刺殺,使得秦王更加明白兵器對於統治的重要。在他剛剛完成統一大業之後,秦始皇便收天下之兵,鑄銅人十二,以顯示政權的不可侵犯。以至於直到秦朝末年,陳勝武廣發動農民起義時,只能揭竿而起,用木質的武器,向秦朝鋒利的青銅兵器發起衝鋒。 在秦始皇兵馬俑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士兵配備的兵器,有遠射武器弓弩、箭鏃,有安裝長柄的戈、矛、戟等兵器,還有用於近戰格鬥的青銅劍。這些青銅劍甚至長達一米,鋒利無比。實戰性能的大大提高,使得秦長劍趨於完美。  如同秦朝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個頂峰一樣,秦劍在青銅時代也達到了最高峰。但是,就在人們都痴迷於青銅長劍的時候,劍長期發展過程中一個致命的弱點開始暴露出來。而這個致命弱點和青銅本身有關。  早在戰國末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煉鐵技術。那時只是把鐵礦石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冶煉,通過這種方法煉出的鐵塊,疏鬆多孔,被稱為海綿鐵。它的硬度並不高,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是西漢時期利用高溫冶煉得到的百鍊鋼。  在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裡,陳列著10把珍貴的漢劍。它們是大漢王朝豐功偉績的象徵。這些劍每把都在1米以上,氣勢磅礴,鋒利無比,它們就是用百鍊鋼技術打造出來的。  鋼鐵賦予劍從未有過的品質,它們比青銅劍更加鋒利,也更加堅韌。而這些,都歸功於百鍊鋼技術的應用,那麼,什麼是百鍊鋼呢?  歷史上關於百鍊鋼技術的細節,並沒有太多的記載。直到距今10年前,在中國鑄劍的故鄉,浙江龍泉,一位鑄劍師終於復原了這一古老的技藝。  一把漢劍,不僅要經過反覆的摺疊鍛打,還要進行嚴格的淬火、研磨、拋光、開刃,整個過程共有16道全手工的複雜程序。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把剛柔相濟的上等漢劍!  鋒利而不易折斷的漢代鐵劍,不但增強了兵器的殺傷力,而且降低了折損率,這使劍在戰場上作為格鬥兵器的殺傷效能大大提高,增強了漢朝軍隊的戰鬥力。  除了劍以外,弓弩、戟構成了漢朝軍隊的主要武器,在常見的漢代作戰序列里,它們有著明確分工——在平原,首先用弓弩進行覆蓋打擊;在兩軍廝殺時,多用長戟來攻擊敵人,而在狹隘地帶,則用劍配合盾來進行近身搏殺。  就在整個漢王朝都對劍趨之若騖的時候,來自北方的匈奴開始頻繁地騷擾漢朝邊境,匈奴的騎兵不僅對漢朝構成了威脅,而且也使人們對劍的實戰作用又產生了懷疑。面對靈活機動的匈奴騎兵衝擊,漢朝傳統的戰車方陣顯得十分被動。而漢朝騎兵手中的鐵劍,與匈奴的胡刀相比更顯得十分吃力。    就這樣,刀開始成為漢朝軍隊中最常見的兵器。單刃的刀就取代了雙刃的劍,成為騎兵的重要裝備兵器。出於同樣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裝備了這種厚重刀背的單刃刀。到了  三國時期,以刀為首的兵器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之所以會這樣,和當時的亂世格局是分不開的。由於漢皇室衰微,群雄逐鹿,為了奪得天下,除了大量徵召士兵入伍外,魏蜀吳三國紛紛研究新型兵器,這成為他們實現統一霸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或許,今天的人們對於那個時期最有印象的兵器,莫過於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了。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武聖關羽使用了一把叫做青龍偃月刀的兵器,這種兵器又名冷艷鋸,重約40公斤,據說是當時聞名的神兵利器,曾隨關羽威震華夏:顏良文丑、五關六將、華雄蔡陽……無不在刀下授首。  但事實上,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時期並沒有出現,   如果不是青龍偃月刀的話,那麼,歷史上的關羽究竟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兵器呢?槊是在青銅矛樣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鐵兵器。東漢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里談到,長約3米的矛就是槊,這樣長的兵器,  倘若在賓士顛簸的馬背上使用的話,毫無疑問,只有力大過人,並且受過嚴格訓練的武將才能運用自如。  除了槊以外,今天的人們還能在三國志中找到許多奇形怪狀的兵器,像呂布用的方天畫戟,甘寧用的雙戟,董卓用的手戟,典韋用的長刀,公孫瓚用的雙頭矛,等等,他們都反映出三國時期兵器業的繁榮。   經過漢代以後四百多年的實戰洗禮,尤其是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騎兵的作戰需要,中國的制刀技術也穩步提高。到了唐朝,以直刀為代表的制刀技術發展到了頂峰。  在唐朝的騎兵中,直刀的裝備數量高達百分之三十。唐朝的直刀不同於漢朝的環首刀。它去掉了在漢刀尾部的環,並延長了短柄,改為可以雙手使用的長柄,  唐刀製造精良,堪稱是一款藝術品。它的刀刃採用來自中亞的優質鋼材製造,而一把唐直刀的成品,必須要經過三十次左右的反覆鍛造。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鎧甲根本無法阻擋唐刀鋒利的劈砍。  完美的唐刀成為那時世界上最為頂級的兵器。日本貴族以擁有一把舶來的中國刀為特殊榮譽。連當時的日本天皇也羨慕不已,他讚歎道:駿馬是日本的好,刀劍還是中國的精!唐刀技術後來傳入日本,成為今天日本刀的鼻祖。  隨著刀成為戰場的主宰,劍開始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但是,在民間,劍卻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詩仙」李白,15歲就喜愛擊劍,25歲仗劍遠遊。  唐代教坊女樂中還有劍器之舞的風俗,尤其在唐玄宗時代更是盛行。當時有公孫大娘擅長這種舞蹈,號稱全國第一。詩人杜甫曾經親眼目睹了公孫大娘的劍舞表演,並做了出神入化的描述: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儘管刀劍工藝在唐朝時已經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強大的唐王朝並沒有達到冷兵器發展的高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冷兵器發展的最高點,卻在一個軍事上屢戰屢敗的大宋王朝悄然來臨……

中華武功(三)奇門兵器(下)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鎲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  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對於每個習武者來說,能夠熟練掌握這十八般兵器,就意味著達到了極高的武術境界。而對於中國漫長的冷兵器發展史來說,它們的集體亮相,則象徵著冷兵器發展的巔峰。  史學家認為,十八般兵器這個概念首次出現在宋朝。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這一概念既沒有出現在軍事強盛的漢唐時期,也沒有出現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明清兩朝。而是偏偏產生在軍事上屢戰屢敗的宋朝,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但是,宋朝從剛一開始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飄搖在風雲動蕩的時局之中。  在它的北方,活躍著遼、金、西夏三支少數民族政權,這些草原民族政權的軍隊,擁有強大的騎兵力量,他們擅長騎射,宋朝的北部邊關一直處於烽火連天的狀態。  戰馬匱乏,騎兵力量薄弱,一直是宋朝軍事的一個軟肋。於是,宋太祖從政權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大力研發兵器,尤其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武器。於是,中國古代冷兵器到了宋代,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那時,在北宋的都城汴梁,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兵器作坊,他們負責生產刀槍弓弩等兵器,工匠多達10000人,產量最高時,這些作坊可以一年生產出30000多件兵器。   宋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幾乎動用了全部的血本。也正因如此,中國冷兵器的巔峰時期到來了。  對付靈活機動的騎兵,最好的武器依然是卻敵於百米之外的弓弩。這些遠射武器在宋朝被應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殺傷力最大的床子弩了。這種弩並非由士兵直接發射,而是用絞車的機械力量將巨大的弓弦拉開,操作這種弩的士兵達到了7名之多,它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60米以上。  中國古代的冷兵器,尤其是步兵兵器,在宋代達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所謂「十八般兵器」,到此時已基本全部出現,而且趨於定型。  槍被稱為百兵之王。它是一種在長柄上裝有銳利尖頭的兵器。槍桿的材料則是白蠟桿,這是專門為制槍而栽種的樹種,成材率很低,現在十分少見。白蠟桿不僅密度要比一般的木頭大很多,而且柔韌性極好,使用時可以隨招數的節奏而反覆顫動。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就是一位使槍的大師。  他持有一把名叫瀝泉的大槍,瀝泉大槍長達3米,卻在岳飛手裡變得出神入化,舞動時如蛟龍出海,令敵人魂飛魄散。史書記載岳飛曾經提著一把單槍,殺入敵營,在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岳家軍也因此威震敵膽,從而獲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讚譽。  鐧最早出現在隋唐。著名的隋末大將秦瓊使用的就是兩把鐵鐧。但是,鐧應用最廣泛的卻是在宋朝。這是宋代的一把鐵鐧,重量為5公斤,長約90厘米,鐧身並非鑄鐵而是熟鐵做成,這是為了在使用時不至於折斷。精緻的把手反映出它曾是主人的心愛之物。 如果說,鐧只是一種用來對付重裝甲的輕武器的話,那麼,錘則是能瞬間制敵於死地的重型兵器。  但是,宋朝在致力於發展兵器的同時,對民間卻採取了極其嚴厲的管制政策。宋代法律規定,禁止私人持有刀劍以外的其他武器。如非法持有將被處以一年半的勞役。特別是對非法持有軍隊重要武器—弩的,更是要給予兩年半勞役的重罰。  宋代的兵器管制,對於統治者來說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在北宋末年為歷史背景的《水滸傳》中,當那些英雄好漢成為官兵追殺的對象時,武器管制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 水滸傳中呼延灼以善使雙鞭聞名。鞭是一種像鐵棍一樣的兵器,與鐧有稜有角不同,鞭是通體渾圓的柱狀體。呼延灼的兩條水磨鋼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的重十三斤;鞭不像刀劍,擁有鋒利的刀刃,它主要是靠力量來打擊,所以使用者必須是大力勇士。 宋代民間棍的使用極為普遍,從材質上說,棍可以說是兵器中最平民化的一種,它取材簡單,長短皆宜,所以很多民間習武之人都喜歡用棍。儘管簡單,但它卻是最實惠的兵器,由於它兼具長短兵器的特點,不受招式變化牽制,使得棍在兵器中獨領風騷。 在宋代,棍成為緝拿罪犯的捕快的象徵。《水滸傳》中,無論是押送林沖的衙役,還是逼上梁山前的提轄武松,他們在辦理公務時,都要攜帶梢棒。《水滸傳》雖為小說,但是棍棒在宋代流行的現象,卻是事實。 抓是一種構造較複雜的兵器。宋代的兵器著作《武備志》上就展示了一種雙飛抓,它們是用熟鐵打造,抓的五指具有機械活動能力,被抓住就很難逃脫。 儘管擁有精良的兵器,但是宋朝卻是軍事上最為柔弱的政權,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屢次戰敗,不得不割地賠款。    公元1555年,中國東部浙江沿海,一場倭寇與明朝守軍之間的對抗正在進行。結果明軍首戰失利。而這次失利,除了浙江沿海多為丘陵地帶、不利明軍展開軍力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明軍是輸在了兵器上。  那麼,起源於中國的日本刀為何此時變得如此凌厲了呢?  日本在引進中國刀以後數百年的時間裡,對刀的製作精益求精,每把刀都是由專業的制刀家族來打造,而對於明代的中國來說,刀是軍隊中極其普通的兵器,並不受到重視,因此,無論從鋼材,還是制刀工藝上說,明軍只能裝備那些成本低廉的腰刀了。  公元1556年,戚繼光接任浙江海防參將。他在浙扛沿海招募士兵,進行嚴格訓練,組建了著名的戚家軍,同時他還針對倭刀的特點,對明朝軍隊的作戰陣法和兵器配備進行了改造。  狼銑,實際上就是利用竹子改造而成的一種奇特兵器。戚繼光命人把長達5米左右的竹子砍下,保留上面茂密的枝椏,並在頂端安裝槍頭。這樣,狼銑就像巨大的長矛一樣,將敵人阻擋在5米以外,同時,狼銑上面的槍頭和竹子本身的枝椏,可以攻擊倭寇,令他們不敢逼近。而當倭寇舉刀劈來時,倭刀會嵌進竹子里,一時間難以拔出。 史料記載,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共10年,終於在1566年蕩平了多年橫行無忌的倭寇。戚繼光也成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明清兩朝是我國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各種武術技法異彩紛呈,武術門派林立,而每一門派也都紛紛確定了自己的獨門兵器。 棍是少林寺最富盛名的兵器。少林功夫形成的早期就開始用棍,由於少林寺是佛門聖地,僧人要以慈悲為懷,不能持有刀槍劍戟等鐵制兵器,所以,只能使用木質的棍。隨著少林寺將棍作為武僧習武的主要兵器,少林棍法也逐漸成熟起來。 劍則是武當派的代表。武當劍法源於明代,相傳為著名道人張三丰所創,這種劍法吸收了道教文化思想,能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養練功。 而遠在四川的峨嵋派,其代表兵器之一是極其古怪的峨嵋刺。它又被稱為玉女簪,是由女子的發簪演變來的。峨嵋刺短小,鐵制,長約30厘米,其形狀如棗核,頭端略扁,呈菱形帶尖。舞動時,左右手各持1支,運用抖腕和手指,使其轉動,在實戰中,峨嵋刺常常出其不意,成為峨嵋派令人畏懼的獨門兵器。 今天,我們能從很多武俠電影中看到對於暗器的描寫。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暗器,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致人死地,那麼,它們真的存在嗎?他們的功能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在武俠作品中,據說,最為陰險的暗器,要數「血滴子」。這種傳說中的暗器類似一個金屬帽子,裡面含有刀具,可以遠距離取人首級。 實際上血滴子並不存在,與它最為接近的暗器應該是乾坤圈。它的外緣上有很多尖刺,重量在2公斤左右。這種暗器據說是蒙古騎兵配備,他們利用賓士中的速度,再大力投出乾坤圈,使得這種暗器異常兇狠。  在正統的武術觀念中,暗器是沒有資格被列入十八般兵器的,但它們也的確成為了中國冷兵器中一個極小的門類,在歷史上曾經流傳過的暗器中,有飛鏢、飛刀和袖箭等等,但現在它們都難以尋到蹤跡。  今天,在體育的最高學府——中國體育大學裡,我們見到了一種歷史最悠久的的暗器 ——彈弓,不過,現在它已不是攻擊對手的致命兇器,而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武術表演器械。  在歷史上,彈弓曾是十分厲害的一種暗器,這種類似弓箭的兵器,使用的是鐵制或泥制的彈丸,原本是狩獵之用,由於圓形的彈丸在飛行時悄無聲息,不會像弓箭射出的箭鏃那樣,由於速度快而和空氣發生劇烈的摩擦,並發出犀利的聲響。因此,彈丸更不易引起對手的警覺。彈弓曾經成為江湖上用來偷襲或是看家護院的常用暗器。  當火器開始在大清帝國的軍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冷兵器也漸漸退出戰場。這時,刀劍這些昔日的主戰兵器,大量流入民間,從而推動了民間武術的大發展。而今天,那些冷兵器更是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對象。在刀劍收藏家黃浦江的家中,珍藏著數千件古代兵器。而在其中,一件看似很普通的寶劍卻蘊含著非同尋常的故事。  黃浦江手裡的這把劍,是清朝末年一把普通的軍官佩劍。但就在這把看起來十分平常的劍身上,卻醒目的刻著兩個字——敕魔。  就是這把普通的清末軍官佩劍,卻成為中國冷兵器無奈的象徵。鴉片戰爭後,清朝很多將士把八國聯軍稱為魔,並都在自己的劍上刻下了敕魔的字樣。他們試圖用這把劍來降伏西方的火器。但是,這種願望終究沒有實現,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冷兵器終於被殺傷力更為強大的火器所替代……  但,如果回溯整個中國冷兵器歷史的話,我們會對那些古代兵器世界的王者肅然起敬。  中國古代兵器走過了漫長與輝煌的歷史征途,儘管它們早已退出了戰場,但以刀劍為代表的冷兵器,仍然是武術愛好者必不可少的器械,和收藏家們的最愛。今天,中國古代兵器作為一種獨特的符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極大豐富著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內涵。

推薦閱讀:

胡武功  個人傳略  作品精選 
王八拳和武術套路?
武功盡失是什麼原理?
張三丰教張無忌武功時為什麼叫他忘了?
桃源和風的文件夾【武功文件夾】

TAG:武功 | 中華 | 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