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搞定十四種常見皮膚病

文/李可 ◇◇◇ 編輯/九九

九九有話說:李可老先生中醫界盡知而無需贅筆介紹。在此想特別多說的是,以往中醫被認為是「慢郎中」,但李可先生用中醫方法治療危急重症,讓大家改變了這一傳統印象;素來有雲「內不治喘,外不治癬」,李可先生又獻出其臨床經驗方,一方可以治療十幾種常見皮膚頑症,或能使皮膚病不再那麼頑固難治。

文中更有不少李可先生的經驗用藥談,易學易用,還請諸位細品!

**********************************************

皮膚病很少危及生命,但常常頑固難愈。患者痛苦纏綿,醫者焦頭爛額,確是醫學一大難題。故有「醫生不治癬,治癬丟了臉」之諺。

治皮之道,首當著眼整體,從調燮五臟氣血入手;若見皮治皮,則永無愈期。我經過多年臨床,自創「烏蛇榮皮湯」,執簡馭繁,用治多種皮膚頑症,竟獲奇效。

【經驗方】生地(酒浸)、當歸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紅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風丹60克,白蘚皮、烏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鮮生薑10片,棗10枚

【方解】方中桃紅四物合桂枝湯,養血潤燥,活血祛瘀,通調營衛;定風丹(首烏、蒺藜對葯)滋養肝腎,烏鬚髮,定眩暈,養血驅風止癢;丹皮、紫草涼血解毒;白蘚皮苦咸寒,入肺與大腸、脾與胃四經,功能清濕熱而療死肌,為風熱瘡毒、皮膚痒疹特效藥,服之可使潰爛、壞死、角化之皮膚,迅速層層脫落而愈。脾胃虛寒者酌加反佐葯。白蘚皮對濕熱黃疸,兼見全身瘙癢者,對症方加入30克,一劑即解。烏蛇肉一味,甘咸,入肺脾二經,功能祛風、通絡、止痙,治皮毛肌肉諸疾,主諸風頑癬、皮膚不仁、風瘙隱疹、疥癬麻風、白癜風、瘰癧惡瘡、風濕頑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實是一切皮膚頑症特效藥。諸葯相合,可增強體質,旺盛血行,使病變局部氣血充盈,肌膚四末得養,則病癒。

本方可治15種常見皮膚頑症,茲舉驗案數則如下。

1、牛皮癬

【案一】劉春香,女,29歲,水頭村農民。1976年春,患全身泛發性牛皮癬2月余,頭面頸項、胸背四膚,無一處完好。皮損如老樹皮,燥裂出血,瘙癢無度,搔破則流黃水。經西醫脫敏、靜注鈣劑40餘日不效,後繼發感染,頸部、耳後、鼠蹊部淋巴結均腫大如杏,夜不成寐。

追詢病史,知其症由產前過食辛辣發物,產後過食雞魚,致血燥化風,且產後未服生化湯,舌邊尖瘀斑成片,胞宮留瘀,經前腹痛。

古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症毒鬱血分,非徹底透發於外,很難痊癒。乃疏經驗方烏蛇榮皮湯加二花90克,連翹30克,清熱解毒;加皂刺、牛子、黑芥穗各10克,入血透毒於外。

葯後,頭面部新發出皮疹幾乎滿臉,額上結痂,腫大之淋巴結消散。原方又進4劑,不再發。去二花、連翹又服7劑,凡病處皆脫殼一層而愈。愈後,其皮膚較病前細嫩、紅潤,黧黑之面色變為白嫩,人皆驚異。

【案二】韓俊芳,男,22歲,外科轉來病人,1983年6月初診:患牛皮癬2年余,近因搔破感染,外科用抗菌消炎、抗過敏、溴化鈣靜注1周無效。癢痛夜不能寐,雙手背腫脹青紫,血痂累累,右腿內側上1/3處粗糙潰爛,惞赤腫痛,腹股溝淋巴結腫硬疼痛,舉步艱難。心煩口渴,舌紅無苔,脈沉滑數。

症由嗜酒無度,濕熱深伏血分,蘊久化熱化毒所致。

處以經驗方烏蛇榮皮湯,生地重用120克,清熱涼血;加二花45克,連翹30克,木鱉子15克,僵蠶10克,解毒散結消腫;日久頑疾,加狼毒3克攻毒;以牛子、皂剌、黑芥穗透發血中伏毒;蟬衣10克,引諸葯直達皮部。

上藥服5劑後諸症均愈。小青年不遵禁忌,恣食魚蝦酒酪,時時複發。留有舊方,照方取葯,服三五劑又愈。

古人飲食禁忌之說,乃經驗之談。某病當忌食某物,犯禁則引發宿疾,確有至理,皮膚病之纏綿難愈多與不遵禁忌有關。

按:木鱉子為基本方偶加藥。《本草綱目》載:苦,微甘,有小毒;《中藥大辭典》載:功能消腫散結,祛毒。治癰腫,疔瘡,瘰癧,痔瘡,無名腫毒,癬瘡……余用此葯治皮病繼發感染,淋巴結腫大,煎劑極量30克(勿須搗碎),一劑即消,中病則止。未見不良反應。

2、過敏性濕疹

【驗案】白改素,女,35歲,南王中煤礦家屬,1983年9月7日初診:患過敏性濕疹52天。初病右頭維穴處起紅疹,瘙癢極重,搔破後流黃水,浸淫成片。繼而背部及少腹起大片風團,搔破後流黃水。日輕夜重,奇癢不能入睡。近1周來繼發感染,泛發性膿皰瘡布滿少腹及背部,腹股溝及耳後淋巴結腫硬劇痛。脈細數,舌尖部有瘀點。經抗菌、抗過敏治療20日不能控制。

證屬濕熱化毒深伏血分,擬方清透。經驗方加二花90克,連翹、木鱉子各30克,苡仁45克,蒼朮、黃柏各15克,全蟲12隻,蜈蚣2條(研末沖服),土茯苓120克,煎湯代水煎藥,3劑,日3夜1服,因劑量大,共服5日,痊癒。

按:大劑量土茯苓對重症濕疹,確有覆杯而愈之效。

3、黃褐斑

【驗案】王秀英,女,26歲,靈石車站上作人員。產後面部生出黃褐斑,雙頰、鼻眼交界處、額部,呈多個"井"形圖案,腰困多夢,年余久治不愈。脈澀,舌雙側瘀斑成條,面色灰滯欠華。

經驗方加腎四味120克,白芷、降香各10克,師通竅活血湯意,以黃酒半斤入水共煎。

上方連進6劑,經行,下黑血塊甚多。隔10多天後,一照鏡,已全部退凈。上方經治本病約300例以上,皆一診而愈。

4、白癜風

【案一】李玉生,男,17歲,靈石煤礦工人子弟,1977年7月3日初診:雙頰部白癜風呈雲團狀,中心蒼白脫色;左眉毛變白已40天,全身瘙癢。

證屬營衛失和,風毒鬱結肌膚。

經驗方加狼毒2.5克,5劑後癥狀消失而愈,追訪至婚後未發。

【案二】高廣成,男,20歲,水峪人,1976年5月3日初診:病程6年,面頰雙側斑駁如花臉,四肢滿布斑塊,中心蒼白,周圍紅暈,癢感,口渴,舌絳而干,脈沉數。

證屬血虛內燥化風,肌膚失養。

經驗方白蒺藜重用90克,加沙苑子3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狼毒3克。

經治34天,服藥31劑。服至10劑後,每隔2~3日面部即脫皮一層,面目四肢病區已了無痕迹。唯覺腰困如折,原方去狼毒,加青蛾丸(鹽補骨脂30克,核桃肉5枚)7劑補腎固本而愈,追訪3年未複發。

【案三】城關醫院會計王雅琴,女,41歲,患本病20年。面部斑駁,白一片,紅一片,黑點,黃褐斑點綴其間,猶如京劇臉譜。漸漸發展至體無完膚,睫毛、眉毛亦變白。皮癢脫屑,脈細數,舌邊瘀斑成片。

從血燥化風、氣虛夾瘀不榮肌膚論治。

積久頑疾,經驗方加狼毒3克;氣不運血,皮毛失養,加生芪100克。服10劑,癢止,病變部位蒼白處逐漸變紅。再投拙擬「克白散」一料:

沙苑子750克,九制豨薟草500克,烏蛇肉250克,定風丹300克,三七100克,藏紅花、烏賊骨、白葯子、蒼朮、蚤休、降香、紫草、甘草各50克(制粉),每服5克,一日3次。

上藥服半年,服至45天時,皮膚色素基本均勻復常。全部服完後,面部之黑點、黃褐斑亦退凈。

按:本病是一種常見難治病,雖不危及健康,但好發於青年男女,外觀不雅,頗令患者苦惱。70年代中期,余參酌古今論著,創製"克白散",經治多人皆愈。

方中之沙苑子補益肝腎,從近代藥理研究得知,其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新陳代謝,抗衰老,對一切整體失調類疾病均有調補作用,確是一味寶葯。

方中三七(半生用半油炸)、藏紅花(含多量維B2)益氣補虛,養血活血化瘀,旺盛血行,營養肌膚。定風丹補肝腎,養血驅風,為皮科要葯,故為本方主葯。

余葯化濕健脾,清熱涼血解毒。諸葯相合,共奏補益肝腎、祛風勝濕、益氣運血、營養肌膚功用。

藏紅花價昂,亦可倍加三七代之。

5、斑禿

【驗案】孫忠東,男,21歲,縣糧食加工廠工人。患斑禿3個月,隔幾天脫髮一塊,呈圓形。滿頭黑髮,幾乎脫光。頭皮癢,脫屑。除煩躁外別無所苦,脈舌如常,唯便干,2~3日一行。

證屬濕熱阻塞營衛,血虛內燥,不榮皮毛所致。

隨處以經驗方。烏蛇主鬚眉脫落,定風丹養血去風,桃紅四物養血清熱化瘀,當屬對症。發為血之餘,腎其華在發,加骨碎補30克;病在頭部,少佐白芷5克,通上竅。

囑服5劑,不料服後不及1周,其脫髮處已長出新發。

6、疣

【驗案】甄林燕,女,34歲,城關市民。患左頰部、左手背扁平疣2年多,挑、刺、禁(以絲線紮緊瘊子根部,使之缺血壞死)、塗(鴨膽子),內服中藥數十劑,皆無效。日見增多,面部有黃褐斑,痛經,舌質紫暗,脈澀,黃帶。

證屬濕熱內蘊,瘀血內阻,營衛阻塞,不榮肌膚四末。

予經驗方合麻杏苡甘湯加白芷通竅,炮甲珠6克(研沖服),7劑後瘊子全部自行脫落,黃褐斑亦退凈。

按:疣,贅生物,俗名"瘊子",可出現於全身各部。現代醫學分為傳染性疣、扁平疣等。余曾治數十例疣症,均以經驗方合麻杏苡甘湯:麻黃10克,生苡仁45克,杏仁泥10克,白芷10克(後下),炮甲珠5克(研末沖服)。少則3劑,多則7劑,皆自行脫落而愈。

7、過敏性紫癜

【驗案】張淑琴,52歲,張礦家屬,1984年7月19日初診:患過敏性紫癜37年。14歲時,適值經期,正在洗頭,被母追打,赤身跑出野外,遂致經斷。當晚腹痛陣作,下肢發出青紫斑塊多處。3日後喝紅糖生薑末,全身燥熱,髮際、耳、目、口、鼻、喉、前後陰癢如蟲鑽,發一身點、片、條狀紅疹而解。此後,年年不論冬夏發病3~5次、7~8次不等。連生8胎,2胎產後服生化湯3劑,竟1年未發。

今次發病3日,正在出疹之際,腹痛如絞,抓搔不已。視之,右腿有紫斑4處,左腿2處,臍上到胸,背後至胯,紅雲片片。抓耳,撓腮,揉眼,奇癢如萬蟲鑽心。診脈沉數,舌紅苔黃,邊尖瘀斑成片。

此症之來龍去脈已清。初病經期風寒外襲,邪入血室,暗結病根;日久化熱,濕熱與血凝結成毒,正邪相爭則病作。2胎服生化湯,和營活血,推陳致新,恰中病機,故1年未發。今病又作,是邪有外透之機,當因勢利導以烏蛇榮皮湯進治。方中桃紅四物合桂枝湯涼血化瘀和營,丹皮、紫草可代犀角,更加青黛10克,共奏清營化斑之效,定風丹養血驅風,白蘚皮清化血中濕熱而止奇癢,烏蛇扶正托毒治大風,加地榆30克,白蘞15克,清腸解毒斂瘡,以黑芥穗、皂刺深入血絡,透發伏毒,三七10克破瘀,直搗病巢。上方連服10劑,數十年痼疾竟得治癒。追訪3年零7個月未複發。

按:又曾治7~13歲兒童20餘例。本病為過敏性疾患,多因小兒先天腎氣未充,免疫力低下所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當辨證求本,不可見血止血。大約稟賦強者,從陽化熱,表現為肝不藏血,血熱妄行。症見面赤氣粗,口苦目眩,溲赤便干,急躁易怒,紫癜成團、成片,色紫黑,脈多滑數,約佔患病小兒的十之七八。

借鑒溫病發斑之理,以桃紅四物湯加丹皮、紫草、大薊、青黛,清熱解毒,涼血化斑,多數在半月內痊癒。

腹痛者加芍藥甘草湯、地榆、白蘞,清腸解毒斂瘡;加三七粉3克,行瘀止血;重用大薊30克,貫徹始終,清熱解毒,利尿止血,可有效保護腎臟。遷延失治,腎功受損者,亦可迅速消除蛋白尿。紫癜消退之後,改方桃紅四物湯加阿膠、三七粉,養血柔肝善後。

8、花斑癬(汗斑)

【驗案】縣工商行政幹部王恩寅,45歲,1976年7月16日,因全身瘙癢來診,病已3年,百治不效。山醫二院診為花斑癬。其症見全身起紅色小丘疹,瘙癢無度,搔破後流血水,結痂。雙手掌部皮損暗紅、枯厚、脫屑。脈滑數,苔黃膩。

證屬嗜酒無度,內蘊濕熱,復感風毒,伏於血絡。類似《金鑒》外科描述之"血風瘡"。

治當涼血化瘀,清利濕熱。經驗方加苦參30克,蒼朮15克,以皂刺、黑芥穗各10克,入血透毒。難症痼疾,加腎四味調補先天。

上方連服6劑,癢止,不再起疹,手部脫殼一層而愈。追訪7年來發。

9、鵝掌風

【案一】段文秀,男,57歲,延安村老羊工,1976年9月初診:兩手掌龜裂出血,癢痛難忍7年,掌部粗糙如樹皮。縣醫院外科診為「手癬、掌角化症」。患者牧羊41年,外受風霜雨露之侵,雙手日日接觸畜糞,致風毒凝結肌膚,日久深伏血絡,營衛阻塞,肌膚尖養,血虛不榮四末。服經驗方7劑痊癒。

【案二】蘇風仙,女,22歲,靈石火車站工人,1977年6月7日初診:右手鵝掌風4年零3個月。龜裂,癢痛,出血,冬季加重。每月經行2次,色黑不暢。正值經前,面部滿布紅色丘疹,奇癢難忍,脈數苔黃。

證由腳癬時時搓癢傳染,濕熱內蘊,血熱而瘀,不榮肌膚。予經驗方加黑芥穗、皂刺各10克入血清透。

6月17日二診:上方服5劑,下黑血塊屑甚多,面部紅疹已退,右掌龜裂癒合,皮損修復,仍感癢痛。久病營衛阻塞,加麻黃5克、桔梗10克,開表閉以通皮部之氣;日久頑疾,加狼毒3克攻毒;黃帶陰癢,加生苡仁30克,黃柏15克,蒼朮15克,川牛膝30克,蛇床子30克,以清濕熱。

7劑後諸症皆愈,追訪5年未複發。

按:經驗方內暫加的狼毒,《綱目》謂有大毒。主"惡瘡,鼠瘺,疽蝕","積年乾癬,惡疾風瘡"。近代臨床實驗證實,對頸淋巴結核及睾丸、骨、皮膚、肺等結核有顯效,對各種頑固、積久難愈之皮膚病,煎劑加入3克,有奇效。古方末服"方寸匕"約1克。日3服則為3克,今入煎劑,又參合眾多扶正解毒群葯,絕無中毒之虞。

【案三】田玉英,25歲,土黃坡農婦,1976年9月初診:患鵝掌風5年,手足掌枯厚失榮,燥裂腫脹,流黃水,癢痛難忍,百治不效。面色萎黃不澤,經量僅能淹濕衛生紙少許,白帶亦甚微,月月超期,近半年來二三月始一行。脈細弱,舌淡齒痕。瀕臨血枯經閉之險,皮膚微恙,已屬細微末節。所幸後天健旺,能食易飢。當從調補五臟氣血入手。

經驗方生地易熟地,砂仁拌搗以防滋膩害脾;加生芪45克,紅參10克(另燉),焦白朮、茯苓各30克。肺主一身大氣,以黃芪運大氣,黃芪又主"大風"(一切皮膚頑症的總稱)且能化腐生肌斂瘡。脾主四膚,以四君健脾運中而溉四旁,充養氣血以榮四末。7劑。

9月14日二診:上方服後,諸症均減,效不更方,7劑。

9月30日三診:腫消,患處每隔2~3日脫皮一層,龜裂癒合,皮損修復。面色紅潤,月經復常。肌膚微感癢麻,乃表氣未通。加麻黃5克,又服7劑痊癒。追訪至31歲,健康如常。

按:本法曾治癒60歲以上、75歲以下男女老人16名之全身瘙癢頑症,乃高年氣血虛衰,內燥化風,不榮四末,經驗方加生芪60克,少則3劑,多則6劑皆愈。

10、神經性皮炎

【案一】王勵生,17歲,中學生。1977年6月17日,因頸兩側、雙肘外側對稱性皮損8個月求治。患處皮膚燥裂出血,奇癢難忍,結痂厚如牛皮。頭眩,口渴,舌光紅無苔,舌中裂紋縱橫如溝,脈弦數。患者個性內向,木訥寡言。被老師訓斥後情懷抑鬱,不久發病。

證屬肝鬱氣滯,五志過極化火灼陰,血燥化風。陰傷頗甚,側重養陰,少佐疏肝。

經驗方生地重用120克,加女貞子、旱連草、黑小豆、粉葛根、阿膠各30克(化入),柴胡3克,狼毒1.5克,7劑後諸症均愈。

【案二】張玉珍,女,41歲,延安村農民,1976年6月3日初診:全身瘙癢18個月,其面頰部、耳垂部、手腕外側呈對稱性皮膚乾燥脫屑。病起產後自汗,汗出當風,則患部腫起脫皮,癢痛如錐刺。唇色紫絳,舌色紫暗,邊尖有瘀斑。便燥,3日一行。脈沉澀。

證屬肺衛失固,血虛內燥夾瘀,復感風毒。

經驗方當歸重用90克,加玉屏風固衛(生芪30克,白朮20克,防風10克)。

上藥連服7劑,服4~5劑時,正值經行,下紫黑血甚多,經凈,諸症皆愈。

11、黃水瘡頑症

【驗案】溫夠英,女,27歲,忻縣小學教師,1983年10月31日初診:後髮際、右耳後黃水瘡11年,右頸淋巴結腫大如杏核。每年打針、服藥、外治皆無效。癢痛難忍,搔破則流黃色粘液,所到之處即浸淫成瘡。近來由於淋巴腫大,頸項僵硬,轉動不靈如"斜頸"。脈沉滑,兩關弦勁。

積久頑疾,血分必有伏毒,經驗方白蘚皮加至90克,木鱉子30克,狼毒3克,黑芥穗10克,土茯苓120克(煎湯代水煎藥),葛根60克,蒼朮15克。

上方連服3劑而愈。從忻州來信,表示謝意。

12、皮膚劃痕症

【驗案】王萍,34歲,營業員。患本病7年。產後風寒入絡所致,久治不愈,今年入夏癢甚,夜不成寐。面部見風則腫,肌膚頑麻不仁。帶多清稀如注。腰困如折,起立則眩暈。舌淡潤,脈弱。

經驗方去生地、丹皮、紫草、白蘚皮,加生芪30克,白朮20克,防風10克,麻黃、附子、細辛各10克,脫敏靈(蘇葉、浮萍、蟬衣、地龍)40克,腎四味120克,3劑。

按:治風先治血,經驗方養血活血、潤燥去風、通調營衛,烏蛇主大風、益肌膚,麻附細解久伏之風寒,玉屏風固表,腎四味固護腎氣,脫敏靈脫敏。如此中西醫理大雜燴組成一方,此病竟獲治癒,實屬僥倖。

13、臁瘡(下肢潰症)

【驗案】王翠英,女,66歲,兩渡鎮人,1977年7月25日初診:雙下肢內側潰瘍3個月,皮色青紫,滋水淋漓,癢痛不能入睡。右寸關細弱,舌淡有齒痕。

高年,氣血虛衰,脾虛氣陷,濕毒下流。

經驗方加生芪45克,白斂12克,益氣化腐、生肌斂瘡;生苡仁30克,黃柏、川牛膝各10克,苦參30克,土茯苓120克,煎湯代水煎藥,白蘚皮30克清熱燥濕、去死肌,3劑。

7月28日二診:上方每劑兩煎內服,藥渣煎湯一盆沖洗。另外貼臁瘡膏。2劑後癢痛止,已無滲出液,3劑後患處結痂,又服3劑痊癒。

附:臁瘡膏方——轉業軍人馬來友祖傳秘方

主治:臁瘡--下肢潰瘍,肢水淋漓,浸淫成片,刺癢鑽心,纏綿難愈。

組成:銅綠,輕粉,松香,乳沒,蜂蠟,本人指甲,阿魏,人頭髮各等分,量瘡面大小定量,起碼量3克。另備桑樹枝1條,香油適量。

製法:先將香油傾入鍋內煉沸,倒入葯末,煎熬1刻鐘,以桑枝頻頻攪動。煎妥後,以白麻紙7張(以瘡面大小為準),放入藥液中蘸飽均勻,挑出晾冷,疊成一疊,以縫衣針密刺小孔。

用法:先將患處用鹽、花椒水趁熱熏洗乾淨,將制妥之油紙7張包裹患處。每晚睡前,將油紙打開,先以鹽椒湯熏洗患處,將靠腿的1張油紙剝下棄去。所剩6張仍用原法包好,每日如此,7日即愈。

余用此法治40餘人皆愈。若配以對症方葯,內服更佳。凡下部瘡瘍久不收口,上氣必虛,重用生芪立效。

14、局限性皮肌炎

張和平,男,27歲,靈石運輸社馬車工人,1979年10月27日初診:上唇木腫,2個月不消。初病上唇左側腫如大米粒,誤作唇疔,以三棱針局部放血後,半小時內腫延全唇,次日腫齊鼻翼,半月後腫勢蔓延至雙顴骨,右眼肌麻痹,不能閉合。

刻見唇腫外翻,多處迸裂出血,麻木不知痛癢。愈冷,愈覺木厚而脹。晉中二院外科診為"局限性皮肌炎",囑患者找中醫尋求治法。脈浮弱,舌淡胖,齒痕累累。

考患者系馬車工,經年累月飽受風霜霧露外襲,營衛阻塞,大氣不運,衛外失固,寒邪趁虛襲絡,法當益氣和營活血為主。

經驗方去生地、丹皮、紫草、白蘚皮。加生芪30克,白芥子10克,去皮里膜外之痰凝,3劑。

10月31日二診:唇部變柔軟,口已可閉合。左嘴角有1結塊如杏大,質硬。自汗而涼,氣怯。加紅參10克(另燉),炮甲珠3克,麝香0.15克(研末沖服),通絡化瘀散結。

11月6日三診:上方連服6劑,結塊已消,全唇變軟,有皺紋出現。患者因家庭困難已帶病上班,晨起見風寒則唇部發木、發癢,勞累一日,入夜腰困如折,尺部脈極弱。想必青年不慎房室,久病及腎,固本為要。

補中益氣、陽和、桂枝湯、玉屏風合方,加腎四味鼓舞腎氣。上方共服10劑,諸症皆愈。追訪至1989年,無異常。且體質較病前大為改觀,數年來未曾感冒。

【本文摘自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


推薦閱讀:

良伴—皮膚—學習 19
【潮范】男士夏裝搭配之黑皮膚男生穿衣術
皮膚病患者哪些食物吃不得?
皮膚梅毒疹

TAG:皮膚 | 皮膚病 | 四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