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中如何解釋「無中生有」

本文由學國學網(lexueguoxue)首發

大家看道德經,發現有的章節寫著:有生於無。有的章節則寫著:有無相生。於是乎,大家就產生了矛盾,爭議倍起。

那麼,在老子看來,什麼是無,什麼是有呢?

《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

在那樣一個人類心智漸開的時代,老子就有了對世界本源問題的透徹理解。

「道」和「有、無」可謂是本體哲學中最核心的概念。

《道德經》全書「有」字出現約83次,「無」字出現約100次,多數為平常意義的。而有些,則有獨特的深刻含義,極具難以識得真面的玄奧性。

由於中國漢字易生歧義,不同的斷句方式,常常會有不同的解釋。歷來研究者見仁見智,卻摸不准它們的真義。

「無」和「有」的特指性

「無」的繁體字「無」,《說文解字》中,無釋為「亡也」。亡,釋為「逃也」。逃走了,就是沒有了。

對簡體字「無」,《說文》釋為「無通於元」。對「元」釋為「始也」。「始」,沒有特指性。

宇宙間萬事萬物皆有始,其「始」,可能是「無」,如天地之始;也可能是「有」,如動植物之始。

「無」在後世的應用中,幾乎完全等同於「沒有」,如無名、無妄、無憂、無聲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

「無」,是什麼?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惚恍」是什麼樣子呢?就是一種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狀況。難以言說,難以描狀。所以老子說「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按伽莫夫「宇宙大爆炸」理論,所有物質都集中到一點,這個點叫做「奇點」,有極高的溫度,溫度又極度升高,發生了大爆炸。

這「奇點」之說,與老子「混而為一」之說,何其相似。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復歸於無物」的「無」,其特指性是十分明顯的。

在宇宙生成之前,太空是浩渺無垠的,對於這種「浩渺無垠」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個「大」,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外在形態,而「道」是其「內質」,就是老子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的「物」。這個「物」,就是混合而成的許多基本粒子。

老子對宇宙生成之前的「無」和「道」的描述和結論,與「大爆炸」理論是不謀而合的。

「無,名天地之始」,老子毫不含糊地在其書的開篇就這麼肯定地說。這個「無」,可以說是「道」的代名詞。

「有,名萬物之母」,這個「有」指的什麼呢?

特指「天地」。宇宙形成之後,有形有質的萬物,都是在天地產生之後逐漸形成的,當然天地這個大「有」就是「萬物之母」了。

「有無相生」的特定性

「有無相生」,老子是作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原理、普遍規律提出來的。

按照邏輯推理,「無」是絕對生不出有形質的「有」,但老子卻毫不含糊地說「有無相生」,就是說有能生無,無能生有。

在這裡,老子所說的「無」應該是指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無」,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畢竟在2500年前,人類的辭彙量還不是很健全。老子只能用「無」來代替了。

至於「有」,則很好理解了,存在即為有。

「有」與「無」的關係

「無」和「有」是互相依存的,名分不同,實質都是存在,都是有,都是「道」的性能、狀態的不同表現形式。

因此,對老子所說的「有無相生」,不能從一般意義上去理解,它是有特定內涵的。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偎,不可缺一。

我不是尚書

無即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推薦閱讀:

占星基本名詞解釋
為什麼向女人解釋反而讓女人討厭你,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古賦文有「天梁在遷移,鉅賈高賈」,如何解釋呢?
孟子的「不孝有三」其他兩孝90%的人不知道,孔子如何解釋的
曆書用語解釋

TAG:道德 | 道德經 | 解釋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