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帝、炎帝起源、事迹的一些思考與疑問

《五帝本紀》的第一句話是「黃帝者,少典之子。」「少典之子」意為「少典氏的後代」而非「少典的兒子」,因為氏族時代中,某個傑出領袖的名字常常被作為這個氏族的代表。類似的還有「神農氏」「炎帝」「蚩尤」「少昊」等等。郭璞《山海經注》:「諸言生者,多謂其苗裔,未必是親所產。」司馬貞《史記·五帝本紀索引》:「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所以《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是說黃帝炎帝同出於「少典」這個氏族,而非是「少典」這個人的兒子。

此後《五帝本紀》再無任何關於黃帝起源的記載。但《史記集解》徐廣曰:「號有熊。」《史記索隱》、《史記正義》、《世本》王謨本、秦嘉謨本、茆泮林本及《竹書紀年》均有「黃帝號有熊氏,以其為有熊國君」的記載。皇甫謐云:「有熊今河南新鄭。」《輿地誌》又說:「涿鹿本名彭城(今江蘇徐州),黃帝初都,後遷有熊也」。《史記正義》:「黃帝生於壽丘,魯東門之北,今兗州曲阜縣東北六百里。」綜合上述則可得推論:黃帝生於今山東曲阜,初在江蘇徐州建都,後遷河南新鄭。

由圖可見,曲阜、徐州都屬於當時東夷集團的勢力範圍(當時有華夏、東夷、苗蠻三大勢力集團),而黃帝明確屬於華夏族,毫無理由和根據出生於當時的東夷部落。《左傳·定公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昊之墟。」,這是說西周初封伯禽於魯國時,封地在少昊的遺墟。少昊屬於東夷集團是非常確定的。黃帝「長於姬水」。姬水雖現在不清楚具體位置,但根據黃帝、炎帝同出於少典氏。《帝王世紀》云:「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於姜水。」炎帝所長的姜水位於岐水東,姜氏城南,即今天陝西寶雞,綜合其他考古和民間傳說的材料(此處略)可知炎帝氏族發祥地在陝西境內渭水上游一帶。(見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而《左傳》上提到諸姬姓晉南小國,及《世本(孫馮翼本)·氏姓篇》載「鮮於姬姓白狄也」、「黃帝游於空同(據《新唐書·地理志·原州平高縣》,即崆峒山,平高在今甘肅慶陽市,距陝西不遠)」等傳說,所以黃帝氏族發祥地應也在附近(陝西北部一帶)。而《五帝本紀》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而《世本》八種中除王梓材本外,其餘七本都有「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黃帝不數之也」的記載。據此我推測,黃帝「生於壽丘,初都彭城,後遷有熊」的說法很可能是要附會「少昊屬於東夷部落」的史實。這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民族融合的進程,但因《世本八種》的整理編輯者事件過於晚近,這其中或也包含了「大一統」思想等不屬於那個年代、對當時的曲解,需要我們認真辨別。疑問:《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說:「壽丘在山東,為東夷之處,周成王「殘奄」前,姬姓勢力沒有到達山東的痕迹。」按:《史記·周本紀》:召公為保,周公為師。西周初封伯禽於魯,則姬姓勢力已然進入山東。或是說伯禽不屬於姬姓勢力?又《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分析召公封於燕,並非是西周所封,而召公本身是姬姓另一支,屬東遷的黃帝後裔。此說是否有更多的依據?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是說黃帝(人名)之時,神農氏(即炎帝氏族,非炎帝本人)後代德衰,諸侯相侵伐,而神農氏後代不能征討。司馬貞說「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後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

疑問:此時禪讓制尚未出現,是否就是按照血統的世襲制?不然,炎帝後的神農氏何以一直作為部落盟主存在(諸侯侵伐莫能征,則神農氏分明為凌駕諸部落之上的勢力)?且《帝王代紀》云:「炎黃中隔八帝,五百餘年。」那麼這五百餘年的政治形勢又如何?炎帝神農氏出於少典,神農氏與少典氏後來又是什麼關係?

「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乃與炎帝戰於坂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由此可見,神農氏後代是華夏族諸部落的首領且很可能世襲首領職位數百年。黃帝時神農氏力量衰弱,諸侯互相征伐,欲取而代之。在此過程中黃帝實力逐漸壯大,成為諸侯中最有力的一支並與其他諸侯達成了同盟。最後黃帝部落與神農氏部落在坂泉之野交戰多次,神農氏部落失敗而黃帝部落成為新的領袖。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周書·嘗麥篇》:「命蚩尤宇於少昊,以臨四方。」「少昊」本為東夷部落首領的名字,後則成為地名,代指東夷(少昊與黃帝的關係暫不明確,可能早於黃帝)。蚩尤宇於少昊,則其很有可能屬於東夷部落。且蚩尤與黃帝戰於涿鹿之野。《史記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谷。」因上谷(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和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古時都稱為「涿鹿」,而按《集解》似有黃帝、蚩尤戰於上谷的跡象。然而《集解》引《皇覽》:「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今山東泰安市東平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可見上谷離蚩尤葬地極遠,在古時交通及其落後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且雖然黃帝部落居於北方,東遷時可能到達上谷,但蚩尤居於少昊,東夷勢力範圍最盛不過到達山東省北部一帶,不太可能深入到極北方。且據圖可知,東平、鉅野都處於東夷勢力和華夏勢力相膠著的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大。所以綜上,黃帝、蚩尤交戰之涿鹿為今江蘇徐州的可能性較大。

綜合以上材料,我猜測黃帝部落與神農氏部落的衝突屬於華夏族內部衝突。黃帝『統一』華夏族內部後,才爆發了和東夷族蚩尤部落的戰爭。須知上古時期並非是「中華大一統」局面,各個代表不同文化的族群之間的戰爭與後世「中國」內部的戰爭具有不同的歷史意義。商代夏(雖然目前夏王朝是否存在仍難以確定,只有二里頭文化與夏王朝有一定對應,且沒有殷墟與商王朝的對應聯繫那樣密切),周代商,都屬於一種文化取代並借鑒另一種文化,一樣如此。

疑問:據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有「實則,這全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在古代氏族的名字同個人的名字常相混合,就覺得蚩尤既與黃帝同時,而炎帝的後人君臨天下有數百年之久,才由黃帝代替,則蚩尤不得與炎帝同時。」其意思是否是說炎帝可能與蚩尤同時,而與黃帝交戰的「蚩尤」是部落名稱?不能理解。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疑問:《世本八種》、《史記》及各種所引古籍中都基本只敘述了黃帝有玄囂/青陽、昌意二子(玄囂青陽是否為一人尚不明確),《史記索隱》記載黃帝有妃子四人:西陵氏女、方雷氏女、彤魚氏女、嬤母。有昌意、青陽、夷鼓(蒼林)三子。都沒有提到「二十五子」的說法。我猜測「黃帝二十五子」中「黃帝」指黃帝部落,「二十五子」指黃帝部落在遷徙過程中留下的二十五個分支,但「得其姓者十四人」仍無法理解。

推薦閱讀:

念佛感應事迹 | 做工念佛 避免燙傷
凈空法師:學問深時意氣平(印光大師事迹)
陳公博的一生有詳細的事情嗎?
張海迪事迹
素食護生:流浪犬救遭性侵女孩 細數狗狗感人事迹|素食護生|狗狗

TAG:思考 | 起源 | 黃帝 | 炎帝 | 疑問 | 事迹 | 關於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