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垂釣詩詞選7——賞析
垂釣詩文賞析
[一]童心綠色系天然
垂釣雅興與生俱來,不是大人的專利,孩子們更是諳通痴迷此道。不信請看古人留下的幾首小詩,我們從中可以得見詩人和孩子們心靈的溝通——
先看胡令能的《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就是孩子釣魚場面的真實寫照!胡令能,貞元—元和間人,早年曾為一手工匠,人稱「胡釘鉸」。其人喜歡《列子》,受禪學影響,隱居莆田。傳世詩作不多,收於《全唐詩》的只有四首。唐詩海海漫漫,但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卻不多見。而在胡令能僅存的四首詩中,就有一首描寫兒童垂釣的,彌足珍貴。此詩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修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為後邊「路人借問」做了鋪墊。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肯定是個陽光罕見人跡罕至的所在,更是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晒的理想去處。「遙招手」,之所以以動作代答話,是怕驚走魚兒。讀者可以想像孩子垂釣的可愛情景,原因很明白:「怕得魚驚不應人」,不必多說,戛然而止。
小兒垂釣的體態、神情、動作描寫筆墨生動,惟妙惟肖,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是不可多得的垂釣佳作。讓我們再看杜甫有名的《江村》,別有一番情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作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清江」,指浣花溪。首聯以疏淡的筆調,點染出環境的清幽寧靜,詩人心境的恬淡閑適。「抱」字,看似脫口而出,未嘗用力,卻賦江水以情態,將草堂臨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置身於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現得形象而又生動。「幽」是全篇的詩眼,有一種輕鬆超逸的感覺。接下來寫燕子與鷗鳥,意趣盎然,是意旨「幽」字的拓展。再下來,才寫到人,是兩個人——
老妻畫紙作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老妻畫棋盤,稚子作釣鉤,閑趣橫生,痴情可見憨態可掬意趣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事事悠然。
雖然歷來對此句褒貶不一,批評者以為「瑣屑近俗」,但我卻覺得,這正好讓我們窺見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深涵著詩人對天倫之樂的欣慰和珍惜。別忘了時代背景——這是杜甫詩中難得多見的輕鬆愉快之作。結束了四年的流浪,靠親友故舊的資助,才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幾間草房。浣花溪幽靜美麗的環境,使飽經離鄉背井痛楚、備嘗顛沛流離艱難的杜甫深感寬慰。看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好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如果我們把這首詩與另一首《渡江》對照著看,其中「戲問垂綸者,悠悠見汝曹」,就印證了詩人縱筆抒懷,優遊愉悅,實在是最難得的一筆。
[二]獨釣寒江柳宗元
不知有多少人視釣魚者為閑雲野鶴,不是遊手好閒,就是清高孤傲,古今如此。殊不知,垂釣乃一種高雅的事情,其中情致不足為外人道也。
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山西運城人。貞元進士,任藍田尉、監察御史等職。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卒於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亦工詩,詩風清峭。)則不然,他以漁翁自居,身體力行,寫出了《江雪》這樣的千古絕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五言古絕,之所以為人們廣為傳誦,就是因為它文字明白如話,任何讀者都能讀懂。但要領悟其中的深意,道出其中的妙處,就不好說了。此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絕妙的圖畫,前兩句是背景,後兩句是中心畫面,側重寫人物。背景寥廓無邊,幾乎囊括宇宙。「千山鳥飛絕」寫自然界,「萬徑人蹤滅」寫人世間,與下文「寒江雪」聯起來,構成一個萬籟無聲、一塵不染的境界。這樣的背景,為中心畫面上的「孤舟」、「獨釣」、「寒江」的「蓑笠翁」作了絕妙的映襯,集中刻畫了漁翁生活的清高、內心孤獨和性格的傲岸。背景中的「鳥飛絕」和「人蹤滅」本來是由「雪」造成的,而詩人精心設計,偏偏把「雪」字放到全詩的末尾,以「獨釣寒江雪」作結。更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說明大雪鋪天蓋地,籠罩宇宙萬物,造成了水天不分、上下一片蒼茫的氛圍。明明是釣魚,卻偏要說成「釣雪」,說明漁翁之意不在魚。這就把漁翁的精神世界幻化到了一個更加虛無縹渺的境界,使讀者清晰可見這位漁翁垂釣超然物外。
這首小詩是柳宗元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寫的。他被貶謫永州後,精神受到很大打擊,對當時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對日趨腐敗的朝廷和官場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於是,詩人借謳歌隱居山水之間的漁翁,來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情緒,在幻想境界中求得精神的解脫。「獨釣寒江雪」的深意和禪味,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釀造的。
另,柳宗元還有一首《漁翁》也很有名氣——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借垂釣抒寫貶謫孤獨感的詩,其思想內涵之深邃,審美趣味之高雅,柳氏《江雪》達到極致。此後,歷代以「寒江獨釣」、「釣雪」為題的,不絕於畫苑詩壇。這首山水小詩也作於永州。詩中描寫了一個在山青水秀之處逍遙自遣,獨往獨來的「漁翁」形象,借寄情山水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憤。
詩的首二句是寫夜、寫晨。第一句平實自然,第二句卻奇峰突起,用語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謂超凡脫俗。三、四句為怪奇,寫「煙銷日出」,卻「不見人」了——忽然筆鋒一轉:「唉乃一聲山水綠」,勾勒出了悅耳怡情的神秘境界,從而可以透視詩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結尾二句,進一步渲染孤寂氛圍。「回看天際」只有「無心」的白雲繚繞尾隨,可謂餘音繞梁
「唉乃一聲山水綠」句,歷來為詩人所玩賞,多有文人仿效。「綠」雖是一平常字,卻煉到了火候,一字奇崛全境俱活。
[三]煙波釣徒張志和
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初名龜齡,後由唐肅宗賜名「志和」,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詞人和詩人。魯國公顏真卿(唐代大書法家、詩人)在湖州作刺史時,張和隱逸詩人陸羽是顏家的常客。一次,顏真卿與眾門客會飲,以漁父為題互相唱和。第一個便是張志和這首「西塞山前白鷺飛」,顏真卿與其他文友共和了25首。張志和還為詞配畫,大家都嘆為觀止。《唐才子傳》記述其「酒酣」以後乘興作畫,還「擊鼓吹笛」。他的詩詞多描寫隱逸生活,代表作就是這個《漁父》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黃石東有西塞山,《漁歌子》雖無法肯定描寫的就是這個西塞,但此山風景壯觀秀麗兼而有之。讀者早已被詞中質樸、清新、淡泊的意境打動,而忘情于山水了。寄意高遠的詩人,寥寥幾筆,就把詩與畫融為一體,透出自然的美,堪為詞中精品。我們說,之所以能一揮而就這等絕妙好詞,得益於他精通書畫、音樂,董其昌認為張的畫成就極高,「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還有一點,他是個真正的完美的釣魚人,否則無從解釋。
張志和因事遭貶後放棄仕途,長期過著隱逸的生活,悠然徜佯於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因常駕扁舟垂釣,超然塵世之外,自稱「煙波釣徒」。《全唐詩》中存有他五首《漁父》詞,都是他隱居之後作品,而以這一首(西塞山)最好。選錄幾首如下,大家可以作一比較:
雲溪灣里釣魚翁,胙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蒲邊風,笑著菏衣不嘆窮。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垂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欄雲依依。 卻把魚竿尋小徑,閑梳鶴髮對斜暉。 一棹春風一夜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張志和遁世之後,就在越州東城外修了幾間茅草房,周圍竹草掩映,環境優雅,他經常在那裡沿溪垂釣。據說皇上曾賜給他一奴一婢,專門侍候他,而他卻把他們配為夫妻,取名「漁童」和「憔青」,可見此人確實特立獨行與眾不同。他的哥哥張松齡怕他「放浪而不返」,會惹麻煩,特地針對他的《漁父》詞寫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張志和可說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據說他在水邊修仙悟道,經常「沿溪垂釣」,但卻「每不投餌」,因其「志不在魚也」。他是借垂釣之名、行修鍊之實!溪流在就像一面鏡子,從那裡看到世間萬物。他將自己的修鍊心得記錄下來,輯為一書,取名《玄真子》,並且把「玄真子」作為自己的道號。該書原有十二卷,總共三萬言,但在南宋時已殘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
後有宋人蘇東坡學著張的樣子寫了一首《浣溪紗》——
西塞山前白鷺飛, 揚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披一身青箬笠, 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似乎畫蛇添足,情趣大減(蓋因蘇軾的長項不在這垂釣方面),多餘的話,這裡就不必多說了。[四]千古絕唱羅貫中
讀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人,我想都對那氣沖斗牛的開片詞記憶尤新,就讓我們伴著那悠揚恢弘樂曲,慢慢欣賞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真是一曲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
我想說這是釣魚人的氣貫長虹氣吞山河的壯歌!一曲悲壯的漁歌!《三國演義》我大致讀過三遍,而這個開篇詞我至少誦讀過100遍!還請一書法朋友寫出,掛在斗室一側,百誦不厭。其原因就是常常被它的博大深邃所震撼。
其實這個開篇詞就是《三國》的總綱,短短几行文字,映射出戰爭的恢弘與慘烈,宣示出歷史的波瀾與曲折。我們分明看見,羅老先生以其氣勢磅礴如椽巨筆,描述著人類的善美與醜惡,勇敢和智慧。而我最為欣賞的還是這兩句: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看似隨意勾勒,卻生動逼真,有聲有色。漁人的天機,一語道破。看來古今釣魚者,幾乎都有一雙看破紅塵的眼睛,否則為瑣事煩惱,是釣不著魚的。我不知道羅老先生是否喜歡垂釣,但我不得不佩服他參透了垂釣者的心理,好一個「慣看秋月春風」,好一個羅貫中!
《三國》正如前人評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釣魚人不得不讀三國,因為垂釣的秘訣,就或多或少的需要三國智。【五】逝水樂天憶太公白居易的故鄉下邽濱臨渭水,姜太公釣魚的古老傳說就發生在這裡。白居易早年偏愛釣魚,並寫過很好的釣魚詩,如《渭上偶釣》就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渭上偶釣昔日白頭人, 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 七十得文王。 《垂釣》則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渭上偶釣》所表現的閑適情懷不同——
垂釣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起筆先聲奪人,臨水泄憤,長歌當哭,震撼靈魂。接著回首往事,世事沉浮、仕途得失、人情冷暖,盡在一聲長嘯之中!江州之貶在詩人心靈所造成的陰影揮之不去。 白居易的人生道路和詩歌創作道路相對應,而以江州之貶為界,前期春風得意,惜好景不長,逝者如流,憶舊時也帶有濃濃的苦澀滋味兒,出世思想。全詩以「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作結,瀟洒中隱藏著苦悶,自我排遣,達觀中也透露幾分無奈。大詩人恐怕常常想起哪個志大才高懷才不遇的姜文公吧,而今非昔比,此一時彼一時,還是「卧房階下插漁竿」(家園三絕)的漁隱境界來得現實些。
推薦閱讀:
※明 藍瑛《四季景色圖》賞析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原文、翻譯及賞析
※端午原文、翻譯及賞析
※《月談賦》賞析
※如何理解和賞析」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