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一世紀的道家香火

昨日與幾個好久不見的好友小聚,大家都是修行人,不免聊到修行的問題。不過,當論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時,我不禁陷入沉思。因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無外乎儒、道、釋三家的文化,是它們塑造了中華民族二千年的文明。自古以來,儒道釋三教互為借鑒、互為融合而又各具特色,因而構成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二千年來,儒道釋均閃爍著燦爛的光芒,成為支撐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樑。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與道家一躍成為標誌性的哲學學派。孔子以「仁愛」成為天下之宗,老子以「無為」闡返璞歸真之道,進而,儒家以修齊治平以求顯達,道家以自然無為以葆真,一內一外,互為表裡,都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根本。

可以說,從春秋戰國開始,至魏晉、漢唐,多以道儒二家為主流意識形態,或尊儒,或用道,二者互補,均以當時的客觀歷史條件作宏觀調整。故而,漢初有「文景之治」,唐初有「開元之治」,均以黃老道家思想為根本,君王以「無為」為務,與民休息,故而有盛世之譽。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舉國上下以儒為尊,進而奠定了2000年統治思想之基礎。因此,儒家、道家乃中華傳統文化之正統,其體系完整,是中世紀中國得以雄霸天下之原因。

東漢末年,張道陵創道教,以道設教,融合方仙道、黃老道的修鍊思想,沿襲了古代巫醫文化信仰及操作方法,並融入山醫命相卜等各種方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系統。在後世的發展歷程中,道教不斷完善其宗教體系,並將其研究的領域從畫符治病、祈禳法術之類開始向各種自然科學領域拓展,最後形成了一個以研究天文、地理、醫學、文化、藝術、科技、哲學、歷史等學科門類齊全的全能型宗教,並對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可以說,中國古代科技史,就是道教對自然科學研究的歷史。

道教歷來重視觀測和研究天文學,素有「夜觀天象」的傳統,把握、探索天地運行規律,以窺天門地戶之開闔時機。《黃帝陰符經》開篇即講:「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天道」的目的在於「是故聖人將欲施為,必先觀天道之盈虛,後執而行之」,「觀其機而應之,度其時而用也」。通過這些曉陰陽、知興廢、識生死的「觀機察變」,體現了道教重視觀察的科學思想,以期探索自然之奧秘。北魏道士李蘭發明的「秤漏」,則對其後400 年間中國「漏刻計時」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煉丹術是道教區別於其他宗派的重要標誌。從早期的煉丹家開始到漢唐宋時期,煉丹術一直被世人追捧,以期長生成仙。當然,長生成仙只是一種願望,但因煉丹術所發現的各種礦物質、金屬元素等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即是古代道士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此外,道士們在燒煉金丹過程中,也總結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如鉛、汞、砷化合物的化學反應知識、各種礦物的溶解反應知識及各種合金的製備知識等,都是古代煉丹道士們不斷摸索的結果。煉丹術是近代實驗化學的先驅。

道教醫學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瑰寶。剛剛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的靈感便源於中國齊梁時期的道教醫藥學家陶弘景的《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描述。可以說,中國的道家對傳統醫學的貢獻不可磨滅,在近2000年的發展歷程中,道教醫藥學界人才輩出,如華佗、陶弘景、葛洪、孫思邈等,傳醫學類著作多種,如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葛洪《肘後備急方》等等,明李時珍編《本草綱目》,其《金石》一類,所引主要來自道教。

道教以長生成仙為修鍊的目標,對自身形體的保養較為重視,因而,道教以養生為務,道教的養生學,今天是一個亟待開掘的寶庫。至今為止,很多道教養生修鍊方法被廣為使用,如按摩、導引、行氣、服氣、胎息、內丹、吐納、存思、服食草木葯以及起居攝養、房中衛生等思想和修鍊方法,能收奇效,為了便於民眾學習掌握,古代道教養生家還總結歸納了一些養生功法,如胎息功、吐納功、導引功、太極功、五禽戲、八段錦、十二段錦、內丹功等養生方法。另外,道教內丹派還發明了一些以導氣治病的方法,如布氣法等。

此外,道教在文學、藝術、科技、農學等方面亦有諸多建樹,不勝枚舉。老子以《道德經》位居古今中外十大作家之首,《莊子》為中國文學作出巨大貢獻,還有很多道教典籍,無論從音韻、節律、文辭、琢句等各方面均堪稱經典。詩歌方面,詩仙李白,杜甫、李商隱、李賀等,皆享譽古今。從魏晉到唐宋,中國詩壇飄蕩著一團團道教的雲氣,詩人們不僅創作了數量眾多的以反映道教活動為基本內容、表現道教理想追求的遊仙詩、涉道詩,而且廣徵博引道教的神話典故,來豐富自己的詩歌創作,增強其藝術感染力。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

這些輝煌的成就,來源於各代道教人士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種捨我其誰的擔當,是道家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因此,自古以來,修道之士無不以傾心研究道學為務,因而得以傳承。而明代後期以來至今,道教的很多傳承已瀕臨斷代之險,吾輩責任何其重大。

自印度釋教傳入中國以後,與儒道分庭抗禮,三足鼎立,是中華文化的補充,因而,各大宗教形成了最好的分工:釋家處理人與自己的關係,儒家處理人與人的關係,而道家則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因而才形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文化格局。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釋家依然在處理人與自己的關係,儒家依然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而道家則在那些輝煌歲月的光環中慢慢變得暗淡,令人扼腕嘆息。試問:吾教將如何振興?

新的時代,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人與自然越來越不和諧,難道這不正是吾教發揚光大的最好時機?新時代,道教人士應重新找回對人與自然的探索精神,為未來作貢獻,而不必一味地與釋家搶那一點信仰陣地,因為道教的擔當是解決未來的問題,而並非爭取普羅大眾那點微薄的供養。其實,道教前途無限,但任重而道遠。福生無量。

推薦閱讀:

二十世紀初期的印度支那
滕文生:16世紀末以後中歐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鑒及影響
《資本在21世紀》系列之四
世界天文學簡史:(中世紀的天文學)哥白尼的日心說
世紀佳緣婚戀觀調研報告 明星最難脫單

TAG:道家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