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及其啟示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及其啟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董雲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2月09日 第03 版)

  在世界聚焦亞洲、普遍看好亞洲發展前景的今天,各國政要和專家齊聚美麗的「花之島」巴厘,總結交流發展民主的經驗和看法,共同探討促進各自國家的民主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成果和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在中國這樣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東方大國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中國政府和人民進行了艱難曲折的探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為中國的和平崛起注入了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中國的民主政治既堅持了民主的普遍價值和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中國的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不搞三權分立和兩院制議會民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實踐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民主。在中國,除中國共產黨外,還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八個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顯著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八個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在野黨。這項制度能比較好地實現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廣泛的政治參與,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避免一黨執政缺乏監督的弊端,又可避免多黨紛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混亂和社會動蕩。

  三、中國的民主是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民主。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利和少數民族的特殊權益,國家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目前,中國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此外還建立了1173個民族鄉。

  四、中國的民主是基層群眾實行廣泛自治的民主。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廣大人民在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對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民主自治,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偉大創舉。

  五、中國的民主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民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目前,一個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社會政治生活各個領域和立法、司法、執政、行政各個環節均實現了有法可依,人民民主制度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六、中國的民主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和目的。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莊嚴載入國家憲法和中國共產黨黨章,在世界大國中率先頒布實施人權國家規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年-2010年》,促進了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目前,中國正在制定第二份為期四年的《國家行動計劃》。30多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2億多,人民總體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和從溫飽到小康的兩次歷史性跨越,國民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3歲,全國人民普遍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獲得了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

  中國從自身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中,得到以下啟示:

  一是發展民主必須牢牢抓住並始終堅持民主的實質。民主的定義可以有很多種,我認為,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政府要遵循人民的意志,按絕大多數人的意志和要求辦事。這是民主的實質。中國民主建設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致力於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新中國建立後,中國人民的最大願望和要求是擺脫貧窮落後,實現民富國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領導人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使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正在一步一步地變為現實,因而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擁護。

  二是發展民主必須立足本國國情,尋求適合本國需要的政治發展模式。歷史和現實情況表明,民主的發展受到各國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條件的制約,世界上並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民主模式,各國只有從本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發展模式,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的民主模式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它既充分借鑒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植根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的沃土,是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進行的偉大實踐中根據中國國情創造出來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這一實際出發,中國在實踐中創造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適應當代中國發展需要和人民民主參與要求、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崇尚和諧合作、主張「和而不同」基本精神的民主模式,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發展民主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循序漸進,有序發展。中國的實踐表明,民主政治建設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探索和創造實現民主的新機制新方式。當前,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與整個現代化建設一樣正處於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創新來不斷完善和發展。

  長期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為尋求適合自身的民主模式作出了巨大努力,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可喜的是,一些新興國家從本國實際出發,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在推進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具有自己特點的民主發展道路和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際社會在倡導民主時,應當考慮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者的經驗和貢獻,特別是應當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他們為發展民主所進行的探索、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及其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應當更多地傾聽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聲音。由少數發達國家壟斷民主話語權、解釋權的狀況是不符合民主精神的。巴厘民主論壇為我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發展階段的國家就民主問題開展對話和討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既為各國人民實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也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政治發展都提出了嚴峻挑戰。信息化時代呼喚民主概念和制度的創新,呼喚各國加強合作、共謀政治發展。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攜手並進,共同為探索和推動信息化時代民主政治的新發展,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選自作者在第四屆巴厘民主論壇上的演講)


推薦閱讀:

你們支持提倡國學教育嗎,國學能解決社會中的文化缺失嗎?
為什麼有人會願意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
鄧在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上的發言真的代表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觀點嗎?
印度有什麼鎮國神器?

TAG:中國 | 政治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