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私生子傳聞真相
秦始皇私生子傳聞真相
【按:秦始皇生父之謎,因史料缺乏及原始記載的矛盾,至今無人能做恰當的說明,往往只是根據單方面的材料來立論,或是《秦始皇本紀》,或是《呂不韋列傳》,沒有新意。我在最近出版的新書《秦始皇的秘密:李開元教授歷史推理講座》(中華書局,2009年7月,點擊此處優惠購買)中抽絲剝繭,首次揭開秦始皇私生子傳聞的來源,試圖從另外的角度來考量這一問題。這裡選載其部分內容,稍作調整,以供大家清賞。】
秦始皇私生子傳聞真相
獻女故事的全本——一個與呂不韋獻趙姬非常類似的故事
司馬遷編撰《秦始皇本紀》,主要根據秦國的史書。其中主要是秦國政府正式的歷史記錄,叫作《秦紀》,是相當可靠的史料。司馬遷也使用了有關秦國國君的一些類似家譜族譜的記載,這些材料多有紀年,比較實在,也是比較可靠的史料。與此同時,司馬遷也在戰國以來流傳的歷史故事當中選用了一些材料補充進去,使《秦始皇本紀》更為生動豐滿。
司馬遷編撰《呂不韋列傳》,主要是依據戰國以來流傳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的基本形式,可以從諸子百家中的故事,也可以從《戰國策》、《國語》、《戰國縱橫家書》等書的內容上看出個大概來。這一類材料是戰國游士們講的故事,雖然生動有趣,卻因為加油添醋,比附誇張,作為史料來說信用度較低。這一類材料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紀年,常常是張冠李戴,將這個時代這個人的事情,套在那個時代那個人身上,不時鬧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話出來。所以說,從史料的來源上看,相對於《秦始皇本紀》來說,《呂不韋列傳》的信用度較低。
呂不韋獻有孕的趙姬給子異的故事,僅僅見於《呂不韋列傳》,在《史記》以前的所有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都沒有這個記載。不過,在查找這個故事來源的過程當中,歷史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與這個故事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史記》的其他篇章當中,這就是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給楚考烈王的故事,見於《史記·春申君列傳》。相對於呂不韋這個故事的簡略,春申君的故事非常詳細,曲折動人,堪稱獻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為了便於對照分析,我們不妨敘述如下:
楚國的考烈王沒有兒子,丞相春申君非常憂慮。他四處尋找適合於生孩子的婦人進薦給考烈王,送進宮中的婦人不少,卻沒有一個生下兒子來。趙國人李園有個妹妹,天資絕色,能歌善舞(請注意,又是趙國,又是能歌善舞的舞姬),想獻給考烈王,聽說考烈王生不齣兒子,擔心進宮以後,無子失寵,於是李園另外起了主意。
李園設法到春申君府上做了舍人,就是家臣門客一類的人物。
有一天,李園向春申君告假回家,故意回來晚了,被春申君問起原因,李園回答說:「齊王派遣使者來下聘,想娶我的妹妹,我與使者飲酒商談,所以回來晚了。」
李園的話,一下子引起了春申君的興趣,問道:「你已經接受了彩禮了嗎?」
李園回答說:「還沒有。」
春申君說:「我可以見見你的妹妹嗎?」
李園正中下懷,回答說:「行。」
故事下一步的發展,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春申君見了李園妹,大為情動心動,於是李園將妹妹獻給了春申君。李園妹得到春申君的寵愛,懷了孕。李園知道了,於是與妹妹商量,定出一個進宮的計劃來。
李園的妹妹察言觀色,找到合適的機會對春申君說:「王上看重君侯,君侯的寵信,即使是王上的親兄弟也比不上。如今君侯作丞相已經有二十多年,而王上至今沒有兒子。如此狀況繼續下去,一旦王上百年以後,王上的兄弟將繼承王位。新王即位以後,自然看重自己身邊的人,君侯的寵信怕是不能長久了。不僅如此,君侯多年主持國事,當權久,對王上的兄弟們失禮不周的地方也多,一旦新王即位,災禍將會降臨身上,那時候,君侯還想要維持丞相的地位,保持已有的封地,恐怕更是無從談起了。如今我已經懷孕,還沒有別人知道。我侍候君侯時間不長,如果借重君侯尊寵的地位,將我進獻給楚王,楚王必定會臨幸我。仰賴上天,如果能夠生下兒子,您的親骨肉繼承了王位,楚國就都是您的了。您想想看,以這種結果比較身臨不測之罪的前景,究竟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
春申君聽進去了,大以為然。於是專門為李園妹安排單獨的住所,首先避嫌隔離(也就是「謹舍」或「謹室」),然後推薦給考烈王。考烈王召李園妹入宮,於是生下兒子,立為太子,李園妹被立為王后。至於李園,他以王后之兄、太子舅父的外戚關係,受到考烈王的寵信,擅權用事。
假如你是李園妹——從女人的角度,用腦深入歷史現場
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是一個戰國時代以來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不但見於《史記》,也見於今本《戰國策·楚策》,兩者內容相同,詞句幾乎完全一樣,無疑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
這個故事,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活故事,在司馬遷以後的時代,還在繼續發展。在西漢末年大學者劉向所編撰的《列女傳》中,在東漢時代編撰成書的《越絕書》中,這個故事發展得更為完美,本來缺鼻子少眼睛的人物,都成長得眉眼齊全,相貌周正了。李園妹也有了正式名字,叫作李環,她不但「能鼓音」,會吹拉彈唱,還能「讀詩書,通一經」,被打扮成了符合儒家理想標準的新女性。
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作為文學故事來讀的話,生動有趣,作為文學作品的演變來考察的話,非常有意思(對於這些,我有另外的研究,留到那時候再來細談)。同一故事,如果作為歷史來考察的話,那就是破綻百出,荒唐無稽了。這種荒唐無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一個一群傻子大聚會的故事。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獻有孕之女能夠成功的前提,就是有孕之女的接受者,一定是一個傻子,一個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傻子。在這個故事裡,接受者是楚考烈王,他不但自己生不齣兒子,還興高采烈地娶了一位已經有身孕的女子,將生下的兒子立為太子,將兒子的母親立為王后。如果說考烈王自己被簡單地矇騙,那只是傻帽兒一個。他是國王,他有侍從,他有御醫,他們都負有保護楚王、保證楚國王室血統純正的責任,他們也都被簡單地矇騙了,那就是傻帽兒一群了。傻帽兒一個,我們可以用騙不了的充分理由予以駁斥;一群人都成了傻帽兒,怕就別有另外的理由了。騙不了的重大理由,講呂不韋的時候已經說了,不但法律和制度不容,醫生和親近也不許,請大家重新回味一下第一案的大概,這裡就不重複了,至於人情上另外的理由,我們後面再來說。
其次,這個故事的主謀,是李園和他的妹妹。李園通過春申君獻妹妹給楚王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合於情理的事情。春申君橫插一杠子,自己先嘗了新鮮,這件事情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李園妹自知懷孕以後,主動請求春申君將自己獻給楚王,這就完全脫離常識,不可信了。
我們已經提到過,研究歷史,學習歷史,最好是深入歷史現場。深入歷史現場,一是用腳,深入到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現場,也就是到古代遺址去腳踏實地,去走去看去考察。二是用腦,深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現場,也就是穿越時空作歷史學的聯想,去設身處地地體驗當時的事件情景,人物心情。
現在,我們首先請諸位女性讀者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李園妹,你知道自己懷了孕。你哥來了,給你如此這般地出了個主意,勸你去當獻身的有孕之女,你會按你哥的主意去做,你會對孩子他爸來這樣一番話嗎?為了近便起見,你不用設想孩子他爸是楚國的丞相,你只就近設想他是某某公司的執行總經理,剛剛娶了你。你對老公說,我已經懷了孕,為了你的未來前途,請你將我介紹給董事長,萬一生下兒子來,將來的公司就是你的了。如此這般的話,你敢不敢說?如此這般的事,你干還是不幹?
如果你沒有扇你那傻子哥兩個大嘴巴子,一腳將他踢出門去,而是真的去幹了的話,那你不但是傻,還是大傻,比你哥還傻。你不想一想,你剛剛進門一個月,涼炕頭還沒有睡熱就說這種話,你老公註定馬上起疑心,你嫁我原來是圖的他,你敢借我騙他,你不會不敢借你哥騙我,從你哥將你介紹給我開始,原來都是演的戲,你肚子里的娃保不準是哪裡來的野種。你也不想一想,董事長有老婆有情人,多年生不齣兒子的原因,或者是他沒有生育能力,或者是命中的機遇不巧,x的基因引不出y來。你肚子里是男是女還不知道,你就踩著丈夫的頭翻過了山,想到董事長家去當老闆娘。事情究竟有多荒唐,還用多說嗎?
假如你是春申君——從男人的角度,用腦深入歷史現場
女性讀者深入現場以後,我再請男性讀者也深入現場。你可以設想自己就是春申君。你是董事長信任的總經理,董事長年事已高,沒有兒子,那是董事長的家事,董事長的兄弟們將來接管公司,可能炒你魷魚的陰影,確實使你不安。如此情況下為了將來打算,你會聽你老婆的主意,將懷了孕的她獻給董事長,夢想一旦生下你的兒子,將來做了董事長,公司就是你的了?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沒有扇你那傻子老婆兩個大嘴巴子,一腳將她踢出門去,而是真的去幹了的話,那你不但是傻,還是大傻,比你老婆還傻。老婆究竟是真傻還是裝傻的事不多說了。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老婆真的上了董事長的床,如果你的老婆,那時候應當稱作前妻了,真的在董事長家生下了你的兒子來,如果你的兒子真的成了董事長的繼承人,這時候的你,就成了所有的當事人都想要封口的共同敵人。想要封口的人,甚至包括你自己,你不得不一輩子閉住自己的嘴。
你可以想一想,董事長和他的親族們,不知情則已,知道了就要拿你是問,拿你開刀,你不但自己得保密,也望前妻千萬不能漏出一點風聲。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前妻做了董事長夫人,她怕事情暴露,危及自己和兒子的地位和生命,一定要你永遠閉口。你可以想一想,在更遠的將來,如果你的兒子真的獲得了繼承權,做了董事長,為了維護他繼承公司的正當性,他和你最好的選擇都是永遠保密。一旦真情暴露,在你和公司之間,你的兒子只能選擇一個。毫無疑問,權衡利害的結果,最好的選擇就是請你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事實上,春申君獻李園妹給考烈王的結局,與總經理獻老婆給董事長的結局是相同的,這個結局就是殺人滅口。
故事結尾說,李園妹做了王后,兒子做了太子,李園也受寵當權以後,擔心春申君泄漏秘密,擔心春申君驕橫,於是偷偷招募武士,準備殺春申君滅口,楚國國內有人知道了內情。
就在春申君做丞相的第二十五個年頭,考烈王病重。一位叫作朱英的知情人來見春申君,警告說:「世上有不望而來的福氣,又有不望而來的災禍。如今君侯身處不望而來的世道,服事不望而來的君主,難道不會沒有不望而來的人嗎?」朱英的話里五次提到「不望而來」,他所說的「不望而來」,就是「意想不到」,超出預計之外的意思。朱英的話含蓄婉轉,意思是說楚王病重,政情將有變化,不可不早作打算,提防別有用心的人。
春申君問道:「什麼叫作不望而來的福氣?」
朱英回答說:「君侯做丞相二十多年,名義上是相國,實際上相當於楚王。如今楚王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太子年幼,君侯將要輔佐幼王,執政當國。那時候,君侯固然可以做商代的伊尹和周代的周公,輔政到幼王長大成人,然後將政權交還;不過,君侯也可以南面稱孤,自己來做楚王。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望而來的福氣。」
春申君又問道:「什麼叫作不望而來的災禍呢?」
朱英回答說:「國舅李園,因為不能當政掌權而怨望君侯。他雖然不執掌兵權,卻早就在私養武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園必定先入宮中奪取權力,殺害君侯以滅口。這就是我所謂的不望而來的災禍。」
春申君再問道:「什麼叫作不望而來的人呢?」
朱英回答說:「請君侯任命臣下我為郎中,安排在宮中,一旦楚王死,李園搶先進宮,臣下就為君侯殺死李園。這就是不望而來的人。」
春申君不以為然,說道:「足下免了吧。李園是軟弱的人,我又善待他,不至於如此。」
朱英知道春申君不用自己的主意,恐怕將來災禍及身,於是就隱身逃亡了。
十七天以後,考烈王死去,李園果然搶先進入宮中,在宮門內埋伏武士。春申君進入宮門,武士們刺殺春申君,將他的頭砍下來扔到宮門外。李園於是奪取政權,布置屬吏,將春申君一家誅滅了。
這個不幸的結局,倒是合情合理。不管任何時代任何人,假如誰有獻有孕之女奪嗣的念頭,誰就等著被殺人滅口的結局吧。
獻女故事的前提崩潰——先做史料批判
我用男性女性深入歷史現場來衡量獻有孕之女故事真偽的方式,曾經受到友人的質疑,認為過於低俗,可能降低歷史推理講座的檔次。我經過再三考慮以後,還是決定保留。我之所以決定保留,是因為我希望由此強調常情常理在衡量歷史真偽中的重要作用。經過在歷史世界中的多年遊歷,我深感歷史在演變,人物在更替,不變的是人性,相通的是人情。不變的人性,相通的人情,是今天的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過去的古人,現在之所以能夠知曉過去的認知基礎。用我們今天的常識和常情不能理喻的往事,一定不會是原樣真實的;違情失理的地方,一定有它特殊的因由,這些特殊的因由,常常是歷史的真相所在。
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傻子大聚會的編造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當中,也有真實的東西。比如說,這個故事的人物和結局是真實的,李園後來當政的事情,也由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得到了證明。
我們可以說,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是一個真假參半、有虛有實的歷史故事。將它作為歷史來看,將它作為史料來用的時候,首先要對它去偽存真,判定哪些部分是真的,哪些部分是假的,用歷史學的行話來說,就是首先要做史料批判。
從史料批判的觀點來看,在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中,被攙進去的假的部分,正是故事最離奇動人,最吸引聽眾的地方。這就是春申君獻給楚考烈王的李園妹是懷了孕的,生下來的兒子的真正父親不是考烈王而是春申君。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正如我們已經講解過的,獻有孕之女奪嗣的事情,既不合情理,也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不可能是發生過的歷史事實,只能是編造的歷史故事。
其次,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事實不合。
這個故事的第一句話,是「楚考烈王無子」。這句話,不僅是故事的開場白,也是整個故事得以展開的前提。因為考烈王無子,才引起了春申君的憂心和為考烈王尋找適合於生子的女人的行動,進而引出李園和李園的妹妹這兩位人物,故事由此順次發展下去。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楚考烈王有兒子的話,這個故事就編不下去了。
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詳細地講解過的,楚考烈王無子的話是不合於歷史事實的。考烈王不但有子,而且多子。他的多位兒子當中至少有四位是有名有姓有事迹,並且先後做過楚王。這四位兒子分別是:第四十二代楚幽王熊悍,第四十三代楚哀王熊猶,第四十四代楚王負芻,末代楚王熊啟,也就是昌平君。
考烈王的這四個兒子中,熊悍和熊猶同母,都是王后李園妹所生,熊悍是嫡長子,熊猶是他的弟弟。負芻和熊啟都是庶出。負芻的母親是誰,不清楚,史書上稱他是熊猶的庶兄,出生在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以前。熊啟的母親是秦國的王女,他出生於考烈王即位前以太子身份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較春申君獻李園妹的事情早了約三十餘年。
考烈王至少有四個兒子的歷史事實清楚以後,春申君獻有孕之女這個故事的前提就崩潰了。這個故事是人為編造出來的,也就不言自明了。
請動護寶槌——砸開假貨看歷史
這些年來,古董收藏興起,文物鑒定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在國外類似節目的啟發下,北京電視台也有了文物鑒定的專門節目,叫作「天下收藏」,由演員王剛主持,揮動護寶槌去偽存真。在這個節目當中,經過專家們辨明的假貨,都在王剛的護寶槌下粉身碎骨,真貨都由專家估出不菲的高價,贈送價值萬元的金章,可謂是黑白分明,真假兩清。我隱約記得節目中有這樣一種情景,王剛有時拿起護寶槌,想打假又怕打了真,想保留真又擔心放走了假,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搞得大家心累心跳,只想你王剛早點說話啊,究竟是真還是假?
結果呢,這件器物有真有假,有黑有白,是一件摻了假的真品。比如說是一件康熙官窯的瓷碗,胎身是真的,上面的字是後來寫上去的。又比如說是一件西周銅器,銅器的身子是西周的真品,蓋子是戰國時代配上去的。相對於西周時代來說,後來配上去的蓋子是假的;不過,這個假貨相對於戰國時代來說,卻是真的。在這種情況下,護寶槌砸下去,就毀了真東西;不請動護寶槌,又等於承認了假東西。所以,王剛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大家也不得不跟著心累心跳。
文物和文獻,都是歷史的遺留。文物當中的真假,與文獻當中的真假,情況都是相通而類似的,都需要用考古的方法,做出去偽存真的鑒定。在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中,考烈王無子,李園妹生下的兒子不是考烈王的兒子的事情是假,相當於西周銅器上後來配上去的戰國蓋子。我們如果將這個蓋子暫時拿開,留下的銅器就是一件真的西周銅器了。如果我們借用文物鑒定的方法,將春申君獻有孕之女這個故事中後來添加的編造部分排除,剩下的部分就應當是器物的真身,反映了真實的歷史了。長話短說,我們對這個歷史故事進行文獻考古以後,對其中的真貨,也就是這個故事所反映的真實歷史可以簽字蓋章,開具鑒定書如下:
一、楚考烈王熊元與春申君黃歇的關係非常密切。
熊元還是太子的時候,春申君就是他的親信,他們一起在國內國外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患難與共,信任無間。春申君幫助考烈王即位以後,長期擔任相當於楚國丞相的令尹,是考烈王時代楚國的第一號權臣。
二,李園曾經是春申君的家臣,他通過春申君的介紹,將妹妹送進宮中。
三,李園妹進宮以後,得到了考烈王的寵愛,為考烈王生下了兒子熊悍(後來的楚幽王),被立為王后。李園也因此被考烈王任用,開始在楚國政壇出頭。
四、考烈王二十五年,也就是前238年,考烈王病重(當時,李園第二次懷孕,腹中的孩子就是次子熊猶[哀王])。為了確保對於未來的楚幽王,也就是嫡長子熊悍的輔政權,李園兄妹準備清除春申君。春申君得到密告後將信將疑,猶豫不決,結果被李園埋伏的武士殺害,李園取代春申君,成為執掌楚國國政的第一權臣。
以上結果,就是我們通過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所能解讀到的確切的歷史事實。這個歷史事實,相當於我們上面所說的西周銅器的真身。
銅器真身的鑒定完成以後,我們再回到假蓋子上來。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相對於西周時代來說,這個後來配上去的蓋子是假的;不過,這個蓋子相對於戰國時代來說,卻是真的。也就是說,對於摻雜進真貨裡面的假貨,只要我們能夠將假貨摻入的時間和情況搞清楚,我們就可以由此得到一部關於假貨的真歷史。這部假貨的真歷史,雖然是隱秘曲折,往往能夠為我們揭示出一些聞所未聞的真相,可以幫助我們破解某些歷史秘密。
誰是假貨的受益人——尋找造假的動機
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究竟是什麼時候,由什麼人編造的?這些人為什麼要編造這樣一個荒誕無稽的故事呢?
凡是造假,都有造假的動機。造假的動機,因人因事因時而不同,但造假出於造假者的利益,預期會給造假者帶來好處,卻是共同的。也就是說,造假者費心用力製造假貨,一定是出於某種有利於自己的目的。從而,只要我們找到假貨的受益者,假貨製造者的蹤跡也就可以尋覓得到了。那麼,假貨的受益者究竟是誰呢?
審查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春申君是最大受害者,他為此全家覆滅;從而,這個故事,不可能是擁護和同情春申君的人編造的。
從事後的結果來看,這個故事的受益者似乎是李園兄妹,他們殺死了春申君,獲得了執掌楚國政權的重大利益。然而,深入分析這個故事,李園兄妹同樣是受害者。大家想想看,李園兄妹利用春申君作跳板,欺騙了考烈王,將假兒子立為太子,假兒子的母親也因此被立為王后。考烈王死時,李園兄妹又過河拆橋,殺死春申君,擁立假兒子即位,獨佔了楚國政權。毫無疑問,在這個故事當中,李園是十惡不赦的惡男,李園妹是十惡不赦的毒女,都是應當被譴責,被誅滅的。非常明顯,這個故事對他們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說,他們也是這個故事的受害者,而不是這個故事的編造者。
然而,李園兄妹是這個故事的受害者,仍然不過是表面文章,如果我們將眼光再深入一些觀察下去的話,將不難發現,這個故事的最大受害者是李園妹的兒子們,也就是楚幽王和楚哀王。這個離奇動人故事的真正目的,是要散布這樣一條消息:楚幽王熊悍和楚哀王熊猶,都不是考烈王的兒子,他們的血統都是有問題的,不應當繼承王位,而是應當被考烈王的真兒子取代。
分析故事到這裡,讓我們暫時離開故事編造的事情,再一次回到考烈王死後的歷史真實中來。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以後,李園兄妹殺死春申君,扶持太子熊悍繼承了王位,是為楚幽王。楚幽王年幼,政權由母太后和舅父李園攝理。李園取代春申君,成為執掌楚國國政的第一權臣。李園主持楚國國政的事情,傳世的史書上沒有具體的記載,卻得到了出土文獻的確鑿證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有「李園謂辛梧章」,文中說:「秦使辛梧據梁,合秦、梁而攻楚,李園憂之……」這段文字說,(楚幽王三年)秦國派遣將軍辛梧到魏國去,聯合魏國一道進攻楚國,執掌楚國政權的李園甚為憂慮。……後來他通過外交活動,勸說秦將辛梧,化解了這次危機,顯示了主持國政的能力和業績。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熊悍去世,熊悍的同母弟,也就是李園妹的小兒子熊猶即位,是為楚哀王。熊猶是考烈王的遺腹子,年幼不過十歲,政權的維繫,仍然由太后和舅父李園掌握。兩個月後,楚國發生政變,楚哀王被殺,考烈王的庶子負芻被擁立為楚王。這件事,《史記·楚世家》是這樣記載的:
(楚幽王)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而立負芻為王。
這是說,楚幽王十年,幽王過世,他的同母弟弟熊猶接替他做了楚王,是為楚哀王。哀王被立兩個多月後,「負芻之徒」殺死哀王而擁立負芻為楚王。所謂「負芻之徒」,就是支持考烈王的庶子負芻的政治勢力,他們發動了政變,建立起以負芻為王的新政權。由於這次政變,以李園兄妹為核心的、當政十年之久的李氏外戚集團被消滅。
楚國的這一段歷史清楚以後,我們再回到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上來。將兩者對照結合起來看的話,故事的真正受益者是誰,他為什麼要編造這個故事的理由和動機,大致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春申君獻有孕之女故事的真正受益者,應該是公元前228年發動政變,奪取了楚國政權的第四十四代楚王負芻和「負芻之徒」,也就是以考烈王的庶子負芻為首的新的政治集團。這個故事,為他們消滅政治對手,也就是以李園兄妹為核心的長期掌控楚國政權的外戚集團提供了最好的口實。這個口實就是,由於李園兄妹利用春申君欺騙了考烈王,楚幽王和楚哀王都不是考烈王的兒子,因而應當被考烈王真正的兒子取而代之。
毛主席說,凡是要奪取政權,總是要製造輿論。製造奪權的輿論,首要在於宣稱舊政權的不義、不道和非正統,以此作為新政權正義、有道和正統的鋪墊。連接故事編造的歷史和故事中的歷史作合情合理的推斷,春申君獻有孕之女這個故事的離奇內容,很可能是楚王負芻之徒編造出來的;這個故事的成形和出現,應當在公元前228年至前227年,也就是楚王負芻即位前後。
移花接木的線索——司馬遷如何寫《史記》
春申君獻有孕之女這個故事的真假虛實、來龍去脈大體清楚以後,我們自然會繼續追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故事又是如何移花接木地扯到呂不韋身上,別有用心地編造出秦始皇不是庄襄王的兒子的故事呢?
《史記·春申君列傳》所載的春申君獻有孕之女故事,是用這樣的話收場的:春申君被李園埋伏的武士殺死,家族被誅滅以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為楚幽王。是歲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為亂於秦,覺,夷其三族,而呂不韋廢。」
這句收場白是說,春申君獻給楚考烈王的有孕之女,也就是李園妹所生下的兒子,被立為王,即是楚幽王。這一年,是秦始皇即位的第九年。嫪毐在這一年叛亂,被發現,誅滅三族,呂不韋也因此被廢相。
《春申君列傳》本來是講楚國的事情,講完春申君、李園、楚幽王的事情後,突然筆頭一轉,扯到秦始皇、嫪毐、呂不韋身上去了,很有些不自然。不但不自然,而且這種不自然的寫法,很容易使人產生一種聯想,春申君、李園和楚幽王的事情,與秦始皇、嫪毐和呂不韋的事情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
我們已經說過,司馬遷是嚴謹的歷史學家,他是不編故事的。但是,他是喜歡聽故事的,他在編撰《史記》的時候,為了豐富紀事的內容,選取了一些既有的歷史故事作為史實寫進書中。他在選取這些歷史故事時,首先面臨著如何判斷真偽,如何取捨留存的問題。同時,他在選取這些歷史故事的時候,還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難題,這就是戰國時代的歷史故事多是當時游士們的口頭講述,外交辭令之間插入的話引子,沒有紀年,時間混亂,他必須為它們確定年代後,才能寫入史書。
打個比喻說,這些戰國故事,都是些飄浮在空中的樹葉,天上地下,隨風起舞;作為文學作品來讀,生動有趣,不過,作為史料來使用的時候,就虛無縹緲了。歷史學家首先得豎立一根時間的樹榦,再將這些無根的樹葉採集下來,經過選擇,然後粘貼到樹榦的適當位置上去。這個做法,是歷史學最基本的工作,叫作「以年系事」,就是用年代將事情拴起來。
春申君獻李園妹的故事,是從戰國游士們講的楚國故事中選取的,本身沒有確切的年代。楚國的史書,同戰國各國的史書一樣,由於秦始皇焚書的原因,都被燒毀了,楚國歷史的確切年代,也失去了可靠的文獻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是用什麼樣的時間樹榦將這個故事拴住,確定它的年代的呢?
秦始皇焚燒各國的史書,卻沒有焚燒秦國的史書。秦國的史書,到司馬遷的時候儘管已經殘缺,但確切的年代是有的,司馬遷是仔細閱讀了的。在秦以外的各國史書被燒毀,秦以外的各國歷史年代不清的情況下,司馬遷想出了一個補救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從秦國的史書中選取一些年代準確的事情,放到其他國家的歷史中作時間的標杆。換句話說,就是用秦國的歷史作樹榦來粘貼其他國家歷史的樹葉。春申君之死這件事情,在楚國的歷史上沒有確切的紀年,司馬遷判斷大體相當於秦王政九年左右,與秦國發生嫪毐之亂、呂不韋也因此被廢相的事件在時間上大體相當。太史公如此粘貼的結果,故事就成了楚國的事情、秦國的時間這種不自然的怪樣子。
不過,這個不自然的怪樣子,也實實在在地提醒了我們:戰國時代,是各國密切往來的時代,各國的歷史,都是跨國的歷史。作為秦始皇父輩的呂不韋、子異和趙姬等人,與作為楚幽王父輩的春申君、考烈王和李園妹等人,都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不但生活在同一天空之下,他們之間也可能有實在的交際和往來。特別是楚考烈王熊元,他在王太子的時代,曾經在春申君的陪同下在秦國首都咸陽做過十年的人質,他曾經在秦國娶妻生子,與秦王室結下了親緣關係,他與子異之間,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親密關係。
也許,正是這種時間上的同時同代,事實上的實在關聯,成了後來好事者編造同類故事的著眼點和切入點。想像力豐富的好事者,特別是如同小報記者狗仔隊員一類的人,由同一時代這種類似的關係,自然會聯想到,春申君與考烈王關係密切,他有如此緋聞,楚幽王竟然是私生子!呂不韋與庄襄王也是關係密切,呂不韋豈非也有類似的緋聞,秦始皇也未必不是私生子?
歷史疑案追查到這裡,春申君獻有孕之女故事的歷史背景已經清楚,同時,這個故事又是如何移花接木轉嫁到呂不韋身上的線索也找到了,看來,歷史偵探可以結束本案的調查,交出一份最終報告書了。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報告書提出,得到了歷史法庭的認可,可是,在該報告即將張榜公之於眾的時候,最終審閱報告書的審查官們又提出了疑問: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是楚王負芻之徒在政變前後編造的,這是令人信服的結論。這個故事移花接木到呂不韋身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這個故事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編造出來的呢?如果歷史偵探能夠有一個說法的話,我們將覺得更有說服力。
古代的「文化大革命」——回到歷史時代大環境
歷史偵探以為,春申君的故事,出於楚王負芻之徒的編造,戰國晚期就開始流傳,《戰國策》也可以見到,應當是較早的故事原本。呂不韋的故事,不見於早期的文獻,應當是較晚的複製品。那麼,這個故事可能是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編造出來的呢?
呂不韋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最初見於《史記》,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出現的時間下限,是司馬遷編撰《史記》的漢武帝時代。不用說了,這個故事出現的時間上限,是在秦始皇出生的秦昭王末年。由此說來,這個故事可能出現的時間段,是從秦昭王末年到漢武帝時代之間。秦始皇生於秦昭王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司馬遷大約於漢武帝元封年間,也就是公元前110年後開始擔任漢王朝的史官——太史令,積極從事於《史記》的編撰。從而,這個故事可能出現的時間就是從公元前259年到110年的這一百五十年間。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歷史故事的偽造,往往有需要偽造的動機,有適合於偽造的歷史背景;春申君獻有孕之女的故事,出於楚王「負芻之徒」的偽造,其歷史背景就是楚王負芻殺楚哀王奪位的政治事件。按照同樣的思路,我們從秦昭王末年開始考察秦國的歷史。秦昭王死後,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先後即位,一直到秦亡,秦國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政治變動,秦始皇和他的父親、祖父即位當政的事情並沒有受到類似的挑戰,從而,在秦國沒有出現類似故事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條件。換句話說,在秦始皇家族一系當政的情況下,大概是沒有誰吃飽了飯沒事幹,想去編造這個掉腦袋的無聊故事的。與這個歷史事實相印證,在流傳至今的戰國諸子和戰國故事當中,我們也看不到這種故事的蹤影。
劉邦建立漢王朝,旗幟鮮明地全面繼承秦王朝。這種全面繼承,包括領土、人民、制度,一直到意識形態。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算是同一時代的人,他終身崇敬秦始皇,視秦始皇為自己的人生楷模和理想。我們知道,劉邦還在家鄉沛縣作亭長的時候,曾經出差到咸陽,觀望過車馬出行的秦始皇,當時的劉邦,覺得秦始皇宛若天上的太陽,燦爛輝煌,由衷地發出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人生感慨。劉邦覺得,如同秦始皇的人生,才是男子漢大丈夫的人生。
劉邦發了跡以後,自視為秦始皇的繼承人,接替秦始皇的位置做了皇帝。他臨死之前,曾經專門發布過一個表明自己對於先烈偉人態度的詔書,這個詔書見於《史記·高祖本紀》,摘要如下:「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
楚隱王陳涉,就是發動大澤鄉起義的反秦首事者陳勝,他後來立國張楚,稱楚王,劉邦響應他起兵,算是他的部下,用他來代表楚國,世世祭祀。魏國的安釐王、齊國的緡王、趙國的悼襄王,與楚王陳勝一樣,都分別設置十戶的守墓人,得到世世代代的祭祀。魏公子無忌,不是帝王,而是劉邦所景仰的遊俠世界的偶像,特地為他設置了五戶守望祭祀的人家。至於秦始皇,他的待遇高高在各國君王之上,二十戶守冢之家的設置,明顯地表達了劉邦和漢王朝對於秦王朝和秦始皇格外的敬重,絕無絲毫的不敬和怠慢。
從劉邦時代開始的這種尊重六國故王、尊重秦王朝和始皇帝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文帝景帝時代。從而,我們可以說,漢帝國建立之初,醜化秦始皇的土壤和條件也不存在。與此相印證,西漢初年,劉邦君臣,漢朝政府多次議論和總結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對秦的政治和政策批評甚多,卻從來沒有對秦始皇進行人身攻擊,編造醜化他的故事。在至今流傳的西漢初年的政論文獻,比如仕宦於劉邦的說客陸賈的《新語》,文帝時代著名政論家賈誼的《新書》中,都沒有這一類的故事。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漢武帝的時代,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的時代。這種歷史變革,從時代精神和歷史形態的角度上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由秦末以來的後戰國時代,進入了由漢武帝時代開始的第二次統一帝國時代。這場歷史變革,極具顛覆性,堪稱一場古代的「文化大革命」。在漢武帝的主持下,這場「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否認多年以來認為漢王朝是秦王朝的繼承者這樣一種意識形態,轉而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宣稱漢王朝是從根子上革了秦王朝命的革命者,秦王朝的天命是水,漢王朝的天命是土,土水不相容。
在這個意識形態革命的指導下,漢朝政府對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對外政策等基本國策國政作了大變革,廢除了建國以來一直使用的秦代曆法,將服飾旗幟的顏色由秦以來的黑色改成黃色,度量衡所使用的吉祥數字也由秦代的六改為五,整個社會的變化之大,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在這場古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事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呼應這場全面變革,用儒家思想取代自秦以來到西漢初年一直佔據思想主流地位的法家和道家思想。
在這場大變革中,漢代社會對於秦始皇的看法和評價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由偉人變成了暴君,由歷史上的成大功者變成了歷史罪人。在秦始皇的諸種罪行當中,最被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將本來沒有直接關聯的兩件事情合成一件,構築成暴君秦始皇的標誌性罪狀。所謂坑儒事件,本來被坑的主要是求葯成仙的方士(接近道家人士),如今也被儒生們改頭換面,改造成彷彿只有儒生遭受迫害的重大歷史事件,借用來為儒家的獨尊換取輿論的同情,借用來為徹底否認秦王朝,為徹底否認秦始皇作攻擊的材料。
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的變遷、風氣的轉化當中,對於秦始皇的個人攻擊被解禁,對他作人身醜化也受到鼓勵,修改秦的歷史,編造秦始皇的醜聞的歷史條件成熟。從而,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呂不韋獻有孕之女的故事,將秦始皇說成是呂不韋的兒子,由此宣稱秦國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正統性,漢王朝取代秦王朝是繼承了周王朝以來的真正的天命。
莫做「耳食者」——司馬遷怎樣看待秦始皇
孟老夫子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讀其書不可不知其人。」讀書,一定要知道作者,因為作品必然會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意圖。作品中的問題,往往可以在作者的履歷中找到解讀的線索。
那麼,司馬遷究竟是如何看待秦國和秦始皇的呢?
從家繫上講,司馬遷是秦國人。他的家鄉是陝西省韓城縣,地在秦國的本土關中地區。關於司馬遷的祖先,傳說的時代,東拉西扯的旁枝不去說了,有名有姓的祖先,最早是秦惠王時統領秦軍消滅蜀國的將軍司馬錯,然後是秦昭王時代的將軍司馬靳,他是坑殺四十多萬趙國降軍的秦軍統帥白起的部下,與白起一道自殺。後來還有司馬昌,在秦始皇時代做過管理鐵器的鐵官。
入漢以後,司馬遷的曾祖父司馬無澤做過市長,不過,這個市長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市長,而是管理市場的市長,相當於工商局長。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做過什麼官不清楚,他的爵位是五大夫,漢代二十等爵位當中的第九級,算是高級爵位了。司馬遷的父親叫作司馬談,他是漢朝的太史令,就是國家圖書館長兼天文台長,《史記》的編撰,是由他開始的。父親去世後,司馬遷子承父業,也做了太史令,繼續做編撰《史記》的工作。
由此看來,司馬遷一家,代代居住在韓城一帶,世世是熱愛家鄉、懷念祖上的秦人。這樣一位司馬遷,不管是出於歷史學家的立場,還是出於家系的立場,或者是出於故國秦人的立場,都不會肆意污衊秦國,惡意醜化秦始皇。相反,對於自己所處的時代,也就是漢武帝時代出現的那種趨炎附勢、趕潮流的無聊編造,司馬遷是有自己的看法和取捨標準的。
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明確表達了自己對於秦國歷史的看法,他說:「秦取得天下,多用暴烈的行為,但是,秦能夠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革,所以能夠成就巨大的功業。經傳上說『應當效法後王』,為什麼這樣說呢?後王,也就是近代的賢明君王,他們所處的時代與當今接近,他們所處的環境也與當今類似,他們的議論看起來淺顯卻易於實行。」
司馬遷在對於秦國統一天下的歷史作了上述評價以後,轉過話來說道:「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今的學者們往往拘泥於自己的所見所聞,只看見秦王朝在位的時間很短,而不去審視秦王朝的由來始終,因而都一窩蜂去譏笑秦王朝,不能對秦王朝有正確的評價。這種做法,無異於用耳朵進食,完全不能品嘗食物的味道。這些耳食者,當是何等悲哀!
對於秦始皇本人,司馬遷也是態度鮮明的。一方面,他高度評價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豐功偉業,他引用賈誼的話說:「始皇帝繼承了祖上的遺業,揮動長鞭而駕御海內,吞併兩周而滅亡諸侯,將各國君王踐踏於腳下,將各國領土收納於域內,真可謂是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另一方面,司馬遷對秦始皇也有嚴厲的批評,他批評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自以為功勞蓋過五帝,領土超過三王,羞與古代聖王們同列,拒絕向歷史學習了,從而犯下了用打天下的方式來治理天下的錯誤,一錯再錯,終於為秦二世速亡埋下了禍根。
司馬遷對秦王朝和秦始皇的看法和評價,中肯而客觀。他將秦國用暴力統一天下的嚴酷事情,放在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中看待,他對秦始皇一生的功過,也區分為兩部分作不同的評價——既有統一天下的大功大業,也有治理天下的大過大錯,不愧為歷史學家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馬遷自己直接表達的意見當中,他從來沒有對秦帝國和秦始皇作過任何妖魔化或者是人身的攻擊。
從而,歷史偵探認為,從司馬遷編撰《史記》的動機和意圖上看,炒作呂不韋獻有孕之女,將秦始皇醜化為呂不韋的兒子,否認秦國王位正統性的做法,不是司馬遷的做法;對於這種流言和做法,司馬遷是大不以為然的。從司馬遷批評耳食者們醜化秦國歷史的話來推斷,這些下作的緋聞,應當都是那些趕潮流、用耳朵進食的文人們的編造。如果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進列傳中的話,他也是加了特別的註解,用暗號隱語提醒世人不要輕信流言。
《史記》採用了不可信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經過別有用心者的改造,套在了秦始皇的頭上,這就是秦始皇生父之謎的謎底。這個謎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由於史書的誤載而引發的編造。
推薦閱讀:
※我有個朋友跟我說:范丞丞其實不是范冰冰弟弟,而是她自己生的……大家怎麼看……?
※父親在外面有了私生子,怎麼辦?
※不能說的秘密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丈夫有個黑人私生子可能嗎?柯林頓的疑似黑人私生子如何啟動DNA鑒定程序?
※如何看待新娘在結婚的前一天跟前男友還發生了關係,有類似經歷的歡迎補充,發生之後的後果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