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後的莫希幹人:體驗印第安人的離合悲歡

溫馨提示:

2、音樂時長共9分15秒,共2曲。請務必用上你的聽音設備(耳機或音箱),只有好的聽音設備,才能還原音樂真相!!

感謝好友冠新老師的推薦,這首《最後的莫希幹人》電影主題曲終於出現在天籟之音。其實之前有人推薦過這部經典之作,只是那時候沒有用音響聽,手機上那嗡嗡呀呀的聲音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感覺!

同樣,建議各位微友聽的時候,把音量稍微開大一點,用上你最好的聽音設備,若能形成音場時就更好了,你會感覺完全不一樣。請聆聽:

這是一首典型的印第安部落音樂,沒有歐洲意義上的和聲,沒有弦樂器,旋律單純,表情獨特,整個音樂的氣質就是來自異域,來自叢林,來自某種神秘的宗教、舞蹈和勞動號子雜糅場景。

音樂會瞬間讓你置身的在崇山峻岭、雲霧繚繞的安第斯山中,還有獵人和野獸奔跑的大森林,男聲的向天哼唱,帶著某種悲涼與抗爭,力量與祈禱,外加印第安的空靈長笛和鼓點,攝入心魄,具有很強的俘獲感和帶入感。

它帶我們的靈性部分直上雲霄,去體驗印第安人的離合悲歡。

作者是Alborada Del Inka(印加黎明)是一支秘魯樂隊,演奏印第安部落風格的音樂。其層出不窮的敲擊、時尚的節奏韻律,淋漓盡致的色彩演繹,讓人流連忘返,百聽不厭。由於印第安音樂的創作很多改編至印第安民謠,讓旋律同時具備了印第安音樂的古樸和現代音樂的某種時尚。

我們可以聽聽街頭藝人版,看看這些音樂是怎麼演奏出來的,又具有怎樣的氣場,請欣賞:

電影《最後的莫希幹人》,是以1757年英、法兩大帝國在美洲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殖民者與土著內部的鬥爭以及追求獨立自由的白裔土著與殖民者之間的故事。再現了那一段歷史時空下,人們的生活、恩怨、情感,備受好評,嘗試了一下,無法搬到微信上,微友們可以在騰訊視頻搜索。

電影《最後的莫希幹人》(1小時54分),完了,你會對印第安音樂有更深的理解。你也會感慨,文化的多樣性是多麼的美好,保護人類的遺產是多麼有意義,不要留給我們後代一個文化沙漠。

印第安人都敬畏自己的神靈,敬畏大自然,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最後讀一首印第安的詩歌,讀完後,你知道他們並不愚昧,他們是多麼具有靈性與智慧(電影中有很多橋段能說明這點)。

我在森林深處捕鹿,

山的心臟也激烈地跳動,

我的手在悄然發抖,

我終於殺死了鹿兒,

我踩壞了嫩綠的野草,

我蹂躪了活潑的螞蚱。

原諒我的魯莽,

我的生命需要我這樣。

總有一天我也會死亡,

我將把我的身體獻上,

凡哺育過我的,

都將從我身上得到報償,

只有這樣,

生命才會放出光芒!

微友臨走記得點下方拇指

留下手印,互動會讓天籟之音成長得更好。如覺音樂文章不錯,轉發到朋友圈或給更多朋友,傳遞美好,手留余香!


推薦閱讀:

有個逗比老媽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半路夫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兩個孩子,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們來談談:一檔綜藝播20年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一個」書香世家「成長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