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拳證道》書摘

《以拳證道》書摘

王宗岳宗師《太極拳論》詮說

知陰陽

自古至今,太極拳修練者無不把王宗岳宗師的《太極拳論》奉為太極拳之聖經。王宗岳宗師在《太極拳論》中明確地告誡太極學子:太極拳的修為是「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他把太極拳修為劃分了三大階段:著熟、懂勁、階及神明。其中懂勁可認定為是太極拳修的入門之檻。如何才能懂勁而入門?《太極拳論》毫不含糊地指明,懂勁之路只此一條:「須知陰陽」。如《太極拳論》雲「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如此說來拳修之門檻是懂勁。而懂勁的標準是陰陽相濟,陰陽相濟的前提是須知陰陽。由此斷言:知陰陽乃太極拳修為的理論基礎及核心主旨。

在太極拳修為中如何才能知陰陽?是擺在每位太極拳修為者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難點。欲知拳之陰陽,細讀深研並體悟《太極拳論》確是一條通往太極陰陽聖殿的「不二捷徑」。《太極拳論》區區四百餘字,通篇都在闡釋陰陽之理在拳中的具體展現。真可謂句句璧合、字字珠璣。《太極拳論》開篇即云:「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拳論開宗明義即把陰陽與太極、太極與無極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明確地揭示出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太極乃陰陽之母,陰陽即太極之子。《太極拳論》極為形象而人格化地把太極與陰陽喻為母與子的關係,此喻異常鮮活地把太極與陰陽之母子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似乎陰陽與太極不在神秘莫測而不可見。我們有如看見陰陽這對雙胞胎一左一右依偎在太極母親的懷中。

明確了太極與陰陽的內在關係,我們清楚地知道了、所修為的太極拳之所以冠名為太極二字,絕非僅是個名稱代號,確有其極為深刻的內涵。拳定名為太極,其實質是告訴我們,此拳是以太極之道做為理論基礎。拳就是以有為之法,有形之式來演繹、實證太極之道。而拳中太極之道是以陰陽及陰陽之分合變化來具體體現的。因此,修為太極拳就必須知陰陽,悟陰陽而用陰陽;拳離陰陽、而無太極,無太極之拳,何以冠稱太極?

我們知道:太極文化之核心是陰陽學說,太極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之魂,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億萬年來,我們的祖先以不可思議的超智慧,發現、揭示並總結出宇宙間萬事萬物毫無例外都是由對立的兩個因素構成。正是這兩個相互對立又相互不離的因素,永不終止地相互沖合,相互變轉;此消彼長,相互為根,才有了五彩繽紛的物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繁衍。他們把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高度地抽象概括為陰與陽;當外族尚在萬變的繁複中去追尋事物的表象時,我們的祖先卻是已從繁複的萬變中提煉出極為簡易的規律,即一陰一陽之謂道。亦如老子在幾千年前就指明宇宙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合。」正是這極為簡易、樸素而本源的陰陽學說奠定了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琴棋書畫、中醫中藥、餐食茶飲及軍事戰略、武學武術等等方方面面的哲理基礎。中國人無論行為處事、接人待物、禮儀言表時時刻刻都在自覺不自覺地遵從陰陽之理而為。

在太極陰陽學說的基礎上,我們的先人又以博大的才智,於實戰中把陰陽之理與拳術融會貫通,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後繼,創生並不斷地完善出今日的太極拳。在這一代又一代的太極拳先驅中,或許有許宣平、李道子、周敦頤、張三丰、王宗岳、陳長興、楊露禪、武禹襄、李亦畲、楊班侯、楊健侯、吳全佑、郝為真、楊澄浦、孫祿堂等等以及無數沒有刻名於太極拳歷史豐碑上的先人們。太極拳做為中華武學的一支奇葩,之所以能代代相傳、不斷發展,除其神奇的拳術功夫外,最核心的原因,就在於此拳通貫深厚的陰陽之理,太極拳是哲理拳、藝術拳、生活拳、生命拳、修心拳……。以拳悟道、以拳證道、以拳入道而階及神明是拳之最高境界。

做為今天的太極學子,我們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並修為太極拳太極拳,就必須牢牢的抓住陰陽之理——以陰陽之理修為有為之拳。時時刻刻把握陰與陽在拳中的具體展現。

那麼陰與陽在拳中是如何具體體用的呢?


推薦閱讀: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三章總結
四十條書摘,看見任性可愛的王小波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書摘-1
《南明史》- 第一章讀後

TAG:書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