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如何吃得飽還不升高血糖?
得了糖尿病為何容易餓?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溫習下胰島素和血糖是如何工作的。
葡萄糖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提供者。當我們攝入食物後,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轉化為葡萄糖,並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後,葡萄糖會隨血液走到全身各處,再進入細胞內,為細胞的活動提供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葡萄糖要想進入細胞,就必須有胰島素(如圖:胰島素相當於鑰匙)作用於胰島素受體(相當於鎖),也就是要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果胰島素缺少(沒帶鑰匙),或者胰島素受體不夠敏感(鎖壞了),那麼即便有再多的葡萄糖,也沒法進入組織細胞,這樣人體攝入的食物都沒法得到利用,因此就會覺得飢餓難耐。如果這時候不補充胰島素(帶鑰匙)或激活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修好鎖)的話,光是補充食物,那麼吃得越多,血液里的葡萄糖也會越高,而且依然會餓。
有專家打了個比方,汽車的油表反映的是油箱內的油量,正常情況,一踏油門,汽油就進入發動機,然後汽車開始行走。但是如果汽車得了糖尿病,踏油門後,汽油進不了發動機,那麼不管加多少油,都解決不了問題。
既然吃太多解決不了問題,那應該怎麼辦呢?是不是餓著就能奏效?曾經在胰島素被提取之前,國際上很流行飢餓療法,結果一個個糖尿病患者餓得皮包骨,還經常出現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會導致腦壞死甚至死亡。
所以,掌握正確的方法十分重要。事實上,只要掌握了正確方法,糖尿病患者不但能吃飽,也能吃好,而且會吃得很健康:
1.控制血糖。所有患糖尿病的患者,第一要素都是要將血糖控制住。這是處理糖尿病所帶來的一切問題的基礎。而降血糖最有效的措施是在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血糖監測的基礎上,補充外援胰島素(配鑰匙)或者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修好鎖)。
2.控制總的攝入量。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飲食量是根據自身的體重和體力消耗的情況來決定的,對輕度體力者每天每公斤體重只需攝入30~35千卡的熱量;中度體力者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入35~40千卡的熱量,重度體力者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入35~40千卡的熱量。在確定了總的攝入量後,可以學會食物交換份法,嘗試吃一吃嘴饞的食物,打打牙祭。如果把握不準,可以到醫院內分泌科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幫助。
需要提醒的是,總熱量是包括一天所有進入口中的食物,如花生、瓜子、飲料等。所以,如果吃了瓜子、花生,就需要減少米飯或面的量。
3.不要等餓了再吃。一方面,餓了容易導致低血糖;另一方面,餓了再吃的話,往往控制不住攝入量,會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食物,從而導致高血糖。這樣血糖忽高忽低對血管的傷害非常大。所以,在將一天的攝入總量計算好後,掌握好每天肚子感受的規律,然後將飲食分配到多個時間點,少吃多餐。比如每天下午四點餓的話,就在下午三點半左右加餐。將一天三餐分成一天4~5餐。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睡前1~2小時再少量加餐。這樣正餐吃完後血糖不會高,等到快要餓的時候加點餐,又不會低血糖,使一天血糖保持平穩。
4.多吃點粗糧和蔬菜。粗糧熱量較低,飽腹感較高。所以,多吃點燕麥、蕎麥等,不但容易飽肚子,還不會引起血糖升高。
(推薦一個關於健康食源的微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以下二維碼)
推薦閱讀:
※醫生為何再三強調控糖 是因為這併發症太過兇險
※糖友春節聚餐多吃什麼太犯難! 怎樣才能吃的健康?
※1型還是2型?糖尿病怎樣區分?
※這4種水果的功效類似胰島素,高血糖一降一個準
※保護眼睛 請記住重要的「TRACK」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