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市場的億元時代何時到來?
在此起彼伏的叫好聲中,,如火如荼的2010年秋拍也以眾多天價拍品向世人宣告億元時代的真正到來。其中瓷器方面有兩件拍品最為引人注目。一件是由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推出的清乾隆琺琅彩「吉慶有餘」轉心瓶,一件是北京匡時秋拍推出的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前一件拍品以4300萬英鎊的拍賣價落槌,加上傭金摺合人民幣約5.5億元,刷新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的世界紀錄;後一件拍品以6608萬元的成交價創當年內地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
清乾隆 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清乾隆 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這兩個成交數據告訴我們:一方面瓷器是目前成交價最高的中國藝術品,另外一方面內地瓷器的拍賣規格與國外尚有明顯的差距。在內地的藝術品市場中,瓷器市場距離億元時代的標準似乎還有一段距離,那麼內地輿論所謂的億元時代的真實面目又是什麼呢?中國與西方在瓷器市場上的差距有多大?造成差距的原因又是什麼?內地何時才會出現破億元的天價瓷器?
一、億元時代 書畫獨秀
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導火索其實是一件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元代「鬼谷子下山圖」青花瓷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摺合人民幣約2.3億元,創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這一消息如一針強心劑使得內地藝術品的成交總額在隨後三年翻倍增長,並直接引發了單件中國藝術品天價成交的全面「井噴」。
以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為轉折點,內地藝術品市場憑藉不斷上揚的趨勢拉開了中國書畫億元時代的序幕。2008年10月北京中嘉推出的郎世寧《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竟拍出了1.584億元的天價,從此「億元」的天價招牌就不動聲色地由瓷器轉移到了中國書畫上,特別是古代書畫。隨後在2009年的拍賣中,接連爆出的四件過億的天價拍品皆為中國古代書畫作品。以1.34億元成交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手卷是清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徐揚的大作;以1.008億元成交的《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是宋代朱熹、張景修等人共同題寫的書法作品;以1.69億元成交的《十八應真圖卷》是明代畫家吳彬的真跡;以1.09億元成交的《局事帖》是北宋文學家曾鞏書法代表作之一。
2010年內地春拍又出現了五件過億元拍品,其中張大千《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是近現代書畫作品成交價首次突破億元;北宋黃庭堅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樹立了新的價格標杆;「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秋山蕭寺圖》以1.36億元成交;南宋宮廷畫家馬和之《詩經山水人物書畫卷》以1.34億元成交;清代文人畫家錢維城的手卷《雁盪圖》也以近1.30億元成交。
在各大拍賣公司激烈的角逐中,2010年內地秋拍大戲又有十件拍品成功躋身「億元俱樂部」。房大年與元文宗的山水畫《萬歲山圖稿本》以3.35億元成交;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天價成交;南宋《漢宮秋圖》、八大山人《歲寒三友圖》與《竹石鴛鴦》、沈周的《松窗高士》、陳栝《墨花捲》、李可染《長征》、徐悲鴻《巴人汲水圖》和宋徽宗御制「松石間意」琴均破了億元大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秋拍收尾,內地藝術品市場中共出現了20件過億元的天價拍品,除一把古琴外,其他均為書畫作品,其中3件為近現代書畫作品,16件為古代書畫作品。由瓷器引發的億元時代,書畫卻在內地市場上一枝獨秀,瓷器雖常有千萬元的驚喜,但與顯赫的書畫相比,似乎退居了二線,在億元俱樂部中至今尚無一席之位。
中國藝術品億元拍品列表(內地拍場,截至2010年秋拍)
序號 |
拍品名稱 |
拍賣公司 |
成交價(RMB) |
1 |
黃庭堅 砥柱銘 手卷 |
北京保利 |
436,800,000元 |
2 |
房大年、元文宗帝 萬歲山圖稿本 |
北京九歌 |
334,880,000元 |
3 |
王羲之 草書平安帖 |
中國嘉德 |
308,000,000元 |
4 |
徐悲鴻 1938年作 巴人汲水圖 |
北京翰海 |
171,360,000元 |
5 |
吳彬 十八應真圖卷 手卷 |
北京保利 |
169,120,000元 |
6 |
八大山人 歲寒三友 |
北京九歌 |
168,000,000元 |
7 |
南宋 漢宮秋圖 |
北京保利 |
168,000,000元 |
8 |
郎世寧 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 |
北京中嘉 |
158,400,000元 |
9 |
沈周 松窗高士 |
北京九歌 |
152,320,000元 |
10 |
王蒙 秋山蕭寺圖 立軸 |
北京保利 |
136,640,000元 |
11 |
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 |
北京保利 |
136,640,000元 |
12 |
馬和之 詩經山水人物書畫卷 |
未來四方 |
134,400,000元 |
13 |
徐揚 1760年作 平定西域獻俘禮圖 |
中貿聖佳 |
134,400,000元 |
14 |
錢維城 雁盪圖 手卷 |
北京保利 |
129,920,000元 |
15 |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芙蓉鴛鴦圖) |
西泠印社 |
118,700,000元 |
16 |
陳栝 墨花捲 |
北京嘉德 |
113,700,000元 |
17 |
曾鞏 局事帖 鏡心 |
北京保利 |
108,640,000元 |
18 |
李可染 長征 |
北京嘉德 |
107,500,000元 |
19 |
張大千 戊申(1968年)作 愛痕湖 |
中國嘉德 |
100,800,000元 |
20 |
朱熹、張景修 等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 |
中國嘉德 |
100,800,000元 |
二、億元俱樂部 瓷器缺席
內地的瓷器市場一直以來緊隨書畫之後,雖不能說有所超越,但至少是跟書畫市場相差不甚多的一個藝術門類。早在2006年6月,內地市場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圖盤口瓶就已經拍出5280萬元的天價。承接這一良好態勢,2007年8月一件清乾隆琺琅彩榮華富貴燈籠尊拍出8400萬元的天價,創造了中內地地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這一紀錄距離億元的門檻已經不遠了,但恰遭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得這一局面尚未打開便中途退場了。
2009年藝術品市場全面復甦,中國瓷器拍賣在內地市場上也頻有亮點出現,但遠不及書畫來得光輝耀眼。11月北京瀚海推出的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以8344萬元成交,創當年內地瓷器拍賣最高紀錄,但同年出現的四件過億元的書畫作品瞬間就淹沒了瓷器的拍賣光華。
2010年內地瓷器拍賣的輝煌也是曇花一現,眾人尚未來得及細細品味箇中滋味,就被鋪天蓋地的億元書畫信息給淹沒了。雖然內地瓷器市場尚無驚現億元的天價,但比起漲幅大起的書畫來說,瓷器的上揚幅度還是比較穩健的。2010年藝術品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可圈可點的瓷器佳品。一件清乾隆青花穿花龍紋梅瓶在2010年的春季拍賣會以3584萬元成交;一對清乾隆洋彩廠官釉榴開百子瓶在榮寶秋拍中拍得3472萬元高價;一件清乾隆青花蒼龍教子雙螭耳扁壺在嘉德2010年的清代宮廷藝術專場中以2800萬元成交;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三羊開泰尊和清雍正檸檬黃地青花纏枝花卉仿漢壺尊分別在保利秋拍中以3864萬元和3360萬元的高價成交。2010年內地瓷器拍賣最值得關注的是一件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這件「唐英花觚」是清代宮廷制瓷名家唐英為取悅乾隆皇帝而特別燒制的「新式玲瓏巧工之器」,它在2010年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中以6608萬元的高價順利奪得當年瓷器拍賣的冠軍。
三、東方不亮西方亮
瓷器拍賣在內地市場雖然也有佳績,但在億元俱樂部中一直處於缺席的狀態,與這一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市場頻頻出現過億元的中國瓷器。瓷器在國外一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中流砥柱。早在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一件北宋磁州窯刻花褐彩瓶就以 1350.75萬港元的高價創下當時磁州梅瓶拍賣的成交紀錄;2005年更是出現了破億元的拍品。這件拍品就是在倫敦佳士得推出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它以2.3億元的成交價創下了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最高紀錄。同年10月香港蘇富比推出了一件清乾隆琺琅彩古月軒錦雞圖雙耳瓶拍出了1.15億港元的好成績。2006年香港佳士得又拍出一件過億元的瓷器,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以1.5億港元的成交價創下清代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
金融危機過後,瓷器拍賣在國外市場迎來了春天。香港蘇富比在2010年10月7日舉行的「戴潤齋清宮御瓷珍藏」專場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 「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成為全場焦點,在經過眾多買家的激烈追逐,足足出現45輪的叫價後,最終以2.5266億港元的成交價被香港收藏家張永珍收入囊中;另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槌瓶,也以1.4066億港元的高價成交。2010年11月11日英國倫敦郊外一個倉庫里舉行私人遺產拍賣,一件清乾隆琺琅彩「吉慶有餘」轉心瓶,在藏家激烈的競逐後,最終以5.5億元的天價被一位中國買家競得,超過估價40倍,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以1.24億港元成交,刷新了青花胭脂紅料扁壺世界拍賣紀錄。
截至2010年秋拍結束,中國瓷器據不完全統計共出現了7件過億元的拍品,更有「吉慶有餘」轉心瓶成為目前成交價最高的中國藝術品。相比之下,內地瓷器市場還在億元的門檻外徘徊,這不僅與內地過億元的書畫市場相形見絀,也與國外的瓷器市場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中國瓷器過億元拍品列表(截至2010年秋拍)
序號 |
拍品名稱 |
拍賣公司 |
成交價(RMB) |
1 |
清乾隆 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
Bainbridges |
554,132,400元 |
2 |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
LD佳士得 |
228,618,086元 |
3 |
清乾隆 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
HK蘇富比 |
220,572,180元 |
4 |
清乾隆 御制琺琅彩杏杏林春燕圖碗 |
HK佳士得 |
135,118,743元 |
5 |
清乾隆 御制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
HK蘇富比 |
122,796,180元 |
6 |
清乾隆 琺琅彩古月軒錦雞圖雙耳瓶 |
HK蘇富比 |
122,408,800元 |
7 |
清乾隆 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 |
HK佳士得 |
106,519,600元 |
四、差距的背後
在內地藝術品市場中,瓷器拍賣的成交價與書畫的天價相比有很大差距。從藝術市場發展歷程來看,書畫歷來是內地各大拍賣公司的重頭戲。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次藝術品拍賣會便是以書畫打頭。1992年年10月3日深圳市動產拍賣行舉辦了「首屆當代中國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這是內地首次舉辦中國書畫專場拍賣會,也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會的濫觴。隨後1993年成立的中國嘉德、上海朵雲軒和1994年成立的北京瀚海在內地拍賣市場上都首先推出中國書畫專場,並接連出現了一批破紀錄的書畫拍品。1995年10月北宋張先《十詠圖》以1980萬元高價拍出,創古代書畫內地最高拍賣紀錄。1996年10月傅抱石《麗人行》以1078萬元的價格成交,創近現代書畫拍賣世界最高紀錄。2000年11月宋高宗趙構《養生論》以990萬元的價格創書法作品的最高紀錄。2002年4月從海外迴流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以2530萬元成交,刷新了中國書畫拍賣世界最高紀錄。2004年6月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以6930萬元成交,再次改寫了中國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早期的內地藝術品市場也為書畫市場培養了一批有實力的收藏家群體,為書畫市場以後的騰飛埋下了伏筆。2005年新成立的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等後起之秀,首次拍賣也都重點推出了中國書畫專場。在歷經幾年的磨鍊後,書畫市場終於首先實現從千萬級到億元級的跳躍,牢牢佔據了內地藝術品市場上的霸主地位。相比而言,瓷器一直以來都是以中國書畫配角的身份出現,重量級拍品早期也不多見,除1995年4月北京翰海推出的一件明永樂青花綬帶葫蘆瓶以1331萬元的成交價創當時內地瓷器成交的最高紀錄外,還未見其他千萬級的拍品。
對於內地瓷器拍賣來說,億元絕對是一個坎兒,它不僅表現在價位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國人的文化心理層面。中國藏家對書畫的情有獨鍾就是受到文化心理因素的影響。《易經》曾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南朝宋人宗炳《畫山水序》曰:「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闡發自然之道是書畫活動的出發點。在中華文化中,藝術活動本身稟有一種形而上的功能,藝術家旨在通過整個藝術活動來體驗天道,特別文人參與書畫活動後,書畫更是演變為一種不求形似、以逸氣參贊造化的藝術形式。文人的參與無疑提升了書畫的價值,再加上大多數文人在歷史上還有一定聲名,因此名人書畫市場一路看好。相比之下,古代瓷器一直以來都是工匠所為,幾乎沒有文人參與,因此瓷器在傳統文化心態中一直被認為止於「技」的層面,是屬於形而下的「器」,但能都否「技而進乎道」就很難說了。因此瓷器在內地市場上沒有獲得與書畫等同的青睞就不言而喻了。
內地尚無億元瓷器,國外天價瓷器卻頻頻出現,這種差距從藝術市場的角度看,主要是因為瓷器具有一個國際性的市場,發展也比較成熟。中國瓷器很早就走向了世界, 8世紀末中國陶瓷就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一個高潮。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開始以「瓷國」享譽世界。「中國」的英文拼寫china同時也是瓷器的英文拼寫,由此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範圍內影響的廣泛和深刻。如果說書畫市場主要在內地,那麼瓷器市場則主要在國外。瓷器市場已經呈現國際化的趨勢,內地的市場行情對國外市場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蘇富比、佳士得每年拍賣瓷器的數量,遠遠高於中國書畫,而且天價拍品迭出,成交額屢次打破各項紀錄。瓷器已經成為蘇富比、佳士得等國外拍賣公司的傳統優勢項目,是他們整個藝術市場的側重點。唐宋高古瓷和清宮御用瓷都被國外的拍賣公司成功炒作,這些概念都已成為國際瓷器市場的一個標杆。相比之下,內地對於瓷器資源的開發力度和範圍還遠遠不夠, 只有清代瓷器佔據了瓷器市場的主要份額,唐宋高古瓷器、元青花等還很少涉及,當然也有資源限制的原因;另外瓷器和雜項往往混放在一起,對瓷器文化的內在品質缺乏深度的發掘和梳理。
從文化本位上講,中西方看待世界方式的差異也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中國文化以「天人合一」的態度,將主體與對象完全溶為一體,因此書畫滿足了國人飽游卧看、體驗天道的文化訴求;西方文化則以「格物致知」的精神,重視再現外在世界的客觀秩序,所以瓷器滿足了西方人觀察分析、感受心靈的文化需要。
五、 瓷器拍賣,何日出頭?
不可否認,今年秋拍中不斷刷新的成交紀錄,頻頻出現的過億元的天價拍品和白手套的驕人業績都業內人士激動不已,更有不少人興奮地疾呼: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主導權已經回到內地,億元時代真正來臨了。但這個時代還僅僅屬於書畫。書畫市場的主導權已經回到內地,無論從市場的角度還是從文化角度來看,似乎都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它的億元天價自然也就不再是那麼值得炫耀的事,因為它並不能說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成熟。換一個角度觀察,如果我們不是在強項書畫上展露億元風采,而是在國際化的瓷器上表現了最高成就,那麼我們就可以驕傲而肯定地說:「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主導權已牢牢把握在我們手中。」
事實上,內地瓷器拍賣還一直徘徊在億元的門檻外,與國外瓷器拍賣的成交天價還有很大的差距,那麼內地瓷器拍賣究竟何日才能突破億元大關呢?
首先海外高古瓷、元青花的迴流,勢必對內地瓷器拍賣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高古陶瓷是相對元明清瓷器而言的一個中國早期瓷器的概稱。紐約、倫敦以及港台拍賣市場主要以唐代三彩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遼金陶瓷為主,龍泉窯、磁州窯、吉州窯等窯口的瓷器近幾年也常見。內地存世的元代以前的高古陶瓷除博物館收藏外,全部屬於出土文物,受文物保護法規的限制,拍賣和收藏熱主要在海外,內地拍賣品多數為海外迴流,數量較少。作為國粹之一最具文化底蘊的元青花,在內地市場上也面臨同樣的境況。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藏家的逐步壯大,海外高古瓷、元青花必將不斷迴流,瓷器的天價也必將出現。
其次是我們對瓷器文化價值的深度發掘和認同。中國瓷器市場的發展最終要與瓷器文化價值認同連為一體。擺脫瓷器為「匠作」的固有成見,將其放置於整個中華文化的背景中考察,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瓷器的文化精髓,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既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陶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產出口國家。中國瓷器工藝變化萬千,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無窮無盡的智慧,青瓷、白瓷、青花、粉彩、琺琅彩等不同花色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仿古、創新等不同形制創造著不同的歷史。
總之,只要中國藝術市場健康持續發展,高古瓷、元青花和宮廷瓷器不斷迴流,再加上我們對瓷器文化重新認同和不斷發掘,相信瓷器市場的億元時代也不會太遠了。
此文刊登在《東方藝術·大家》總第227期
博寶聲明:文中出現的數據均來自博寶藝術網數據中心,文章內容僅供讀者參考,轉載請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兒子學習成績差但想成為明星,做為銷售高手的父親一招搞定!
※瓶裝水「戰國時代」:4大「新式水」,誰將領跑市場?
※電影營銷推廣策劃全案
※第6節|一杯咖啡的大市場
※狼人殺退潮:玩家退出市場萎縮,借靠社交能否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