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脊「梁」:為維護國人尊嚴呼號(二)

中國脊「梁」:為維護國人尊嚴呼號(二)從共和派轉向立憲派

流亡的生活並不平靜。除了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外,在日本內閣大臣犬養毅家,梁啟超結識了孫中山。

在以「得君行道」的康有為看來,孫中山倡導暴力反清,大逆不道,自己深受皇恩,斷無與他合作的可能。

梁啟超卻沒有絲毫成見,他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從善如流,贊成革命,很快便與孫中山打得火熱。當時,孫中山的聲望無法同梁啟超相比,很多東南亞的華僑和日本重臣都是由梁啟超介紹給孫中山的。1899年夏,康有為被日本政府驅逐,離開日本去了新加坡。少了老師的掣肘,梁啟超同孫中山往來更加頻繁。其實,梁啟超並非對孫中山篤信不疑。他認為孫中山常說大話,「徒使人見輕耳」。

不久,梁啟超聯合康有為的13位弟子給老師寫信說:「國事敗壞至此,非庶政公開,改造共和政體,不能挽救危局。今上(光緒)賢明,舉國共悉,將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愛戴,亦可舉為總統。吾師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啟超等自當繼往開來,以報師恩。」

康有為接信後,怒不可遏,立即令其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保皇會。梁啟超表面上聽從老師的話,內心卻很不滿。除了政見不同,經濟的原因也很重要。梁啟超流亡海外,主要靠辦刊、賣文維持生計,生活清苦。而康有為聲稱有光緒的「衣帶詔」,以保皇為名一路大肆斂財,掌握了百萬巨款,卻並未很好的接濟梁啟超。

到檀香山組織保皇會後,梁啟超對當地華僑說,他組織保皇會,名為保皇,實則革命。頓時得罪了改良、革命雙方,很多人指責他「掛羊頭,賣狗肉」。然而沒過多久,梁啟超的態度就180度大轉彎,徹底摒棄了用暴力革命建立共和的主張,轉而支持開明專制的國體。

思想的轉變源於他1903年應美國保皇會之邀遊歷了一番美國。在這片曾被他稱作「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的土地上,他失望了。他見到鱗次櫛比的高樓、興旺發達的工業,卻也見到了世紀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見到了馬克吐溫筆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見到了華僑社會幫派林立、互相殘殺的種種醜陋現象。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共和不適用於中國。信仰崩潰的梁啟超寫道:嗚呼痛哉!吾十年來所醉、所夢、所歌舞之共和,竟絕我耶?吾與君別,吾涕滂沱。

回國後,他冷靜地想了想,認識到以中國之大,國情之複雜,民眾素質之低下,搞起革命來,一定是多年大亂。而最終收拾動亂的人,一定是有極大能量和權術的獨裁者,到底還是專制。梁啟超給革命開出的公式是:革命——動亂——專制。給立憲開出的公式是:開明專制——君主立憲——民主立憲。

從此,梁啟超走上了堅定的改良主義的道路,利用各種渠道不遺餘力地呼籲立憲。

革命黨對梁啟超的轉變極為不滿,他們在東京創辦了《民報》,第三期就下了戰書。一場立憲派同革命派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論戰拉開了帷幕。

革命派說:要自由,就得流血犧牲。

梁啟超說:暴力革命得不到共和,只能得到另一個專制。

革命派說:日本、英國搞君主立憲,也要流血。

梁啟超說:法國大革命,動亂80年,血流成河。其他歐洲15國,君主立憲,都和平完成轉型。共和當然最好,但鑒於中國現實,只能從立憲做起。

革命派說:既然立憲是過渡,共和是最終目標,為什麼把時間耽誤在過渡上。

梁啟超說:因為漸進改革損失小。

兩派你來我往,革命派佔據著《民報》,章太炎、胡漢民、汪精衛輪番上陣。立憲派只有梁啟超孤身一人,陣地是他1902年創辦的《新民叢報》。

通過和革命派的論戰,梁啟超確立了輿論界驕子的地位,並代替康有為成為立憲派新的精神領袖。

同時,在論戰過程中,梁啟超發明了一種介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的新文體,後世稱之為「新民體」。由於百姓和士子都樂於接受,新民體傳播很廣。用這種讀者喜聞樂道的文體,梁啟超寫下感人至深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鏗鏘之語激蕩著那個時代無數年輕人熾熱的心靈。

黃遵憲就極為推崇新民體,稱讚其「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再加上樑啟超善用「拿來主義」,直接將日文的漢字詞語引入中國,諸如「政治」「經濟」「哲學」「民主」等等,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辭彙。而這其中,有一個詞是梁啟超的原創,那就是「中華民族」。

不過,梁啟超文采橫溢也是一件可惜之事,他寫慣了報紙文章、論戰文章,只追求打動人。他的一支筆可以驚醒中國長久睡夢的人心,卻沒有精力寫出真正大師級的著作。陳獨秀就評價梁啟超的著作為「浮光掠影」。

改良努力沒能挽救清廷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清政府眼看著兩個列強在自己的土地上開打,卻只能聲稱保持「中立」,讓無數國人傷透了心。1906年,湖南爆發了萍醴瀏起義。同過去單打獨鬥的暗殺行為不同,參加這次起義的革命黨,既有留日歸國的學生,也有清軍中的年輕軍官,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對清政府失去信心。

迫於壓力,慈禧加快了立憲的速度。這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然而迂腐的滿清權貴哪裡懂得西方憲政。他們只好通過熊希齡向日本的梁啟超約稿。梁啟超寫成《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作為五大臣報告的底本。9月1日,慈禧發布上諭,確立實行立憲的基本國策。

梁啟超得知後非常興奮,他放棄了與革命派的論戰,於1907年在東京成立了政聞社,提出「實行國會,司法獨立,地方自治,慎重外交」四條主張,指導立憲派配合清政府實施立憲。然而,就在成立大會召開的那天,以陶成章為首,革命黨幾百人攜帶手杖跑來砸場。

梁啟超剛講了幾句,革命黨人張繼就用日語大罵:「馬鹿!」(笨蛋的意思),接著就說:「打!」,革命黨人舉起手杖就開打,梁啟超慌亂中轉身從後台樓梯逃走,其他佩戴紅袖章的政聞社成員都受了皮肉之苦。這件事讓梁啟超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中國離真正的民主自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並沒有動搖立憲的決心,而是將政聞社成員派回國內,積極奔走聯絡。

1908年,光緒和慈禧先後辭世,攝政王載灃掌握了實權。清政府開始了同革命黨的賽跑,君主立憲一再提速。在梁啟超的策划下,立憲派領導民眾開展了四次大規模的請願活動,敦促政府儘快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

可惜,懦弱的載灃沒有抓住良機,出於對袁世凱漢族大臣奪權的恐懼,在1911年5月組成的新內閣中,還是以皇族成員為主,違背了皇族不能充任國務大臣的立憲原則。終於,天不假年,武昌城裡的一聲槍響終結了大清,革命黨贏了,清帝退位了。

再造共和

辛亥革命後,梁啟超回到中國,住在天津。他摒除私怨和成見,向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獻上了制憲、財政等方面的建國方略。

民國伊始,百廢待興。梁啟超希望袁世凱在開明專制的基礎上穩步實現立憲、共和的過渡。袁世凱邀請他入閣,他欣然從命,在熊希齡總理的內閣中任司法總長。當時熊內閣號稱「第一內閣」,孫寶琦是外交總長,朱啟鈐是內務總長,段祺瑞是陸軍總長,張謇是農林工局總長。可惜,袁世凱再一次讓梁啟超失望了,他解散了熊希齡的內閣,無視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關於「先定憲法,後選總統」的主張,強行提前進行正式大總統的選舉。無奈之下,梁啟超遞交了辭去司法總長的呈文,於1914年的年底掛印而去。

1915年,袁世凱加緊了復辟帝制的準備。1月,袁的長子袁克定讓楊度作陪,宴請梁啟超,探詢他對帝制的態度。梁啟超當場表示絕不苟同。8月,袁世凱的美籍顧問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鼓吹中國適合君主制。同時,楊度和嚴復等人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大造輿論。

對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醜態,梁啟超犀利地指出: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所謂討論者,皆袁氏自討自論;所謂贊成者,皆袁氏自贊自成;所謂請願者,皆袁氏自請自願;所謂表決者,皆袁氏自表自決。

然而,輿論界在袁世凱的嚴密控制下已是噤若寒蟬,死氣沉沉。梁啟超忍無可忍,一躍而起,連夜草就了一篇蕩氣迴腸的長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痛快淋漓地斥責了袁世凱的稱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對帝制決不妥協的立場。文中,梁啟超大義凜然道:「吾實不忍坐視此輩鬼蜮出沒,除非天奪我筆,使不復能屬文耳。」「就令全國四萬萬人中有三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贊成,而我梁啟超一人斷不能贊成也。」

恰逢楊度派人給梁啟超送來他剛寫好的《君憲救國論》,梁啟超便給他回了一封絕交信,並附上《異哉》一文。袁世凱得知後大為恐慌,他清楚,梁啟超的文章不亞於重磅炸彈,發表後定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便派人帶著20萬元銀票,火速趕往天津,給梁啟超父親祝壽,勸梁啟超不要發表文章,梁啟超當場與來人翻臉,退回銀票。袁世凱再派人對梁啟超說:梁先生也曾經在海外流亡十幾年,其中的苦頭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尋苦吃?梁啟超回答說:我這個人疲於奔命的逃亡經驗已經很充足了,我寧願選擇逃亡也不願苟活在這污濁空氣中。

1915年9月3日,《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在《京報》發表,迅速引起轟動,當日報紙便售罄無餘。茶館、旅社的客人因無報可買,只好向人輾轉抄讀,許多人跑到報館請求再版。然而,梁啟超振聾發聵的文章並沒能放緩袁世凱稱帝的腳步。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大廳舉行了「登基」儀式。

對此,梁啟超早有準備。幾個月前,出於猜忌,袁世凱將梁的學生、時任雲南都督的蔡鍔召到北京,監控起來。8月15日,蔡鍔應梁之邀,秘密來到天津。二人商量一夜,覺得如果不承擔起討袁的責任,中華民國恐怕從此就完結了(當時,國民黨人都已逃亡海外,國內的許多軍人和文人都被袁世凱收買了)。

梁啟超制定了舉義的計劃,分一明一暗兩條線進行。梁在明處牽制袁世凱,蔡則暗中潛回雲南,起兵伐袁。

蔡鍔返回北京,裝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日夜逛窯子,與小鳳仙飲酒作樂。梁啟超發表《異哉》一文後,蔡鍔逢人便說:「我們先生是個書獃子,不識時務。」在軍官贊成帝制的文件上,他也毫不猶豫地簽名。終於,袁世凱放鬆了警惕,蔡鍔趁機從天津登上了日本的運煤船,輾轉回到雲南。

1915年12月25日,雲南宣布獨立。以蔡鍔為總司令的護國軍第一軍進兵四川,李烈鈞的第二軍進兵廣西,雲南都督唐繼堯兼任第三軍總司令,駐守昆明。獨立前後,由雲南發出的電文如《致北京警告電》《雲南檄告全國文》等,都是梁啟超事先擬好的。

護國戰爭打響後,梁啟超居住在上海,對蔡鍔在西南一帶的軍事行動進行指導。然而,戰況並不樂觀。袁世凱派曹錕領軍進剿雲南,蔡鍔要以不滿五千的士兵對抗曹錕幾十萬器械精良的大軍。梁啟超心急如焚,寫給各省將軍,勸說他們共同舉兵的信也毫無迴音。直到1916年2月,廣西都督陸榮廷才派人帶來了他的親筆回信,說他歡迎梁啟超到廣西去,只要見到梁啟超本人,他立刻宣布獨立。為了國家的前途,梁啟超沒有任何的遲緩和猶豫,當即動身前往廣西。

3月15日,陸榮廷任命梁啟超為總參謀,宣告廣西獨立。自此,雲貴川桂四省聯成一氣,護國軍受到極大鼓舞,重新對袁軍發起反攻。人稱「北洋之豹」的馮國璋趁機聯合湖南將軍湯香茗等上書袁世凱,要求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內外交困下,袁世凱被迫於3月22日下令撤銷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便被趕下了金鑾殿,繼而一命嗚呼。

段祺瑞內閣成立後,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被捲入其中。是否對德宣戰,府、院爭論不決,梁啟超寫成《歐戰蠡測》一書,力主加入協約國作戰。段祺瑞深表同意。歷史證明,這一選擇是對的。

1917年,張勳復辟,康有為是他得力的軍師。針對老師支持復辟的公開言論,梁啟超發表了《辟復辟論》,反對復辟帝制,支持共和。而後,梁啟超又隨段祺瑞誓師馬廠,參加武力討伐張勳。他不僅代段祺瑞起草了討逆宣言,而且以個人名義發表反對通電,斥責其師為「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毫無所知」。至此,康梁公開決裂,康有為當著梁啟超學生的面痛罵「梁賊啟超」,並在詩中怒斥其為專食父母的怪獸。不過,梁啟超是個心懷仁義之人。10年後康有為去世,梁啟超見他「身後蕭條得萬分可憐」,趕緊電匯了幾百元錢,才草草成殮。之後,梁啟超又戴孝守靈,大哭三天。

趕走了張勳,段祺瑞任命梁啟超為財政總長。段政府的財政十分困窘,國家太窮了,梁啟超的主要任務就是籌款。當時以中國的自然資源為抵押從外國借款的「西原借款」,經梁啟超簽字的就有2000多萬。這招來了國人的極大非議。梁啟超只幹了幾個月就發現自己干不下去了,於是堅決辭職。他天生不是從政的料,政治思想他有,但玩政治手段,論行政能力,他就力不從心了。

推薦閱讀:

從《戀愛先生》到《妖貓傳》和《虎嘯龍吟》:把人當個人,有多難
力量與尊嚴—高清直擊紅場閱兵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100多年前槍炮轟鳴下的尊嚴,中國人這場仗打得很漂亮!
劉廈:母親將尊嚴別在我胸前,我就可以對你們高貴地微笑 | 母親節特輯
瑪莎·納斯鮑姆:和「有尊嚴的生活」有關的十項核心自由

TAG:中國 | 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