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八卦掌與發力有關的兩種行步訓練方法(二)
06-07
程派八卦掌與發力有關的兩種行步訓練方法(二)第二種行步訓練方法和論壇里近來討論的懸吸步在外形上相同,但在意念引導和訓練思路上有所不同。孫祿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指出:「八卦者,有圓之象焉。……頭為梢節,心為中節,丹田為根節;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三三共九節也)而作拳術,無非用九,其理亦妙矣。」這種行步訓練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丹田這個元氣聚集的核心帶動胯繼而帶動身軀(根節),再帶動四肢(梢節)運動,將內功訓練、行步訓練和發力訓練融於一體。八卦掌無論站樁、轉掌都要意守丹田,抱守元氣,練出內力。所謂元氣是一種生物能量,一般人都有,但散布在全身,通過站樁、轉掌將這種生物能量聚集在丹田,這就是「無極生太極」,即練精化氣的過程。聚于丹田的元氣靜之則合,動之則分。分為陰陽兩部分,在人體則是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陰,右為陽;(用手指分別按住左右鼻孔吸氣,你的感覺是否左邊鼻孔吸入的氣是清涼的,而右鼻孔吸入的氣體是乾熱的?但有人以男左女右劃分,可以討論),前為陰,後為陽。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在練拳、技擊時,這一陰一陽通過贏缺變化帶動身體左右兩部分進而帶動四肢運動,這就是「兩儀生四象」,進而帶動雙肘、雙腕、雙膝、雙踝,這就是「四象生八卦」。這一思想貫穿於八卦掌的各個訓練環節,當然行步訓練也不例外。程派八卦掌發力也是內家拳發力的一種主要形式就是內力發力。這種發力是在觸敵瞬間丹田一緊,將內氣從丹田循脊背到手臂再貫於手掌,程派八卦掌特有的形式是最後貫於掌根,無論是塌掌、掖掌、撩掌在觸敵瞬間掌根前凸,吃進對方身體。這種發力從形式上看並不剛猛,但由於和對方身體在發力時接觸時間長,因此在發力大小不變時造成的衝量大於其它發力形式,因此輕者會使對方感覺胸悶喘不過氣來,重者就會造成對方內傷,甚至斃命。這就是所謂的暗勁。內力發力的基礎是內氣要充足,沒有這個基礎就談不上內力發力,這就是為什麼內家拳學習兩三年不如學同樣時間的摔跤或其它拳術出東西快的原因。因此內家拳在訓練中不管哪一環節都要把內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抱守丹田(元氣)。那麼在行步訓練中如何體現呢?下面就談談本文所述的行步訓練第一階段的訓練要求。首先利用前一篇文章中所述第一階段的方法走出「趟泥步」的形來,同時通過站樁訓練較為熟練的掌握逆腹式呼吸且對「懷抱太極」有了一定的基礎(程派八卦掌的主要樁法是懷抱太極樁,即渾圓樁)。此時逐步放慢走轉的速度同時把意念放在丹田處,用丹田帶動軀體,再帶動四肢走轉。這時你會感覺腳上輕快許多。當你走轉已經很平穩時,可以逐漸將逆腹式呼吸加進去,利用走轉(行樁)抱守元氣,此種訓練方法有時在增加內力方面比站樁的效果還好。當第一階段有相當基礎後,基於前述指導思想,開始利用丹田帶動行步。平起平落的練法關鍵是提胯帶動腳,如何提胯?傳統理論認為太極「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丹田氣在靜止時是一團真氣,在運動時則可以分為陰陽兩部分。體現在行步訓練上就是在意念上把丹田(小腹)分為左右兩部分,如果此時你左腳在內,右腳在外,則你用丹田氣使左胯、左腿、左腳為軸,右丹田帶動右胯進而上提帶動右腿,右腿又帶動右腳平起,同時右胯向內裹,帶動右腳扣步平落。同樣下一步當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過程中,此時轉動軸是右胯、右腿、右腳,左丹田帶動左胯進而帶動左腿、左腳直行(圈很小時也可內擺)平起平落。這樣交替循環左右丹田帶動左右胯進而帶動左右腳平起平落。由於腰胯是身法的核心,因此此種練法將內力練習、步法練習和身法練習集於一身,充分體現了程派八卦掌的特點。用此法練習時還有幾個問題要注意,第一是呼吸不管用何種呼吸方法一定要輕進緩出,在練習到不同層次時使用的呼吸方法會不同,比如使用逆腹式呼吸、體呼吸、胎息法等等,但其共同點就是一定要輕進緩出。第二是為了突出重點,在前後兩篇文章中我沒有將行步訓練中的身體各部要求一一列出,但不是這些問題不重要,例如為了走出八卦的擰勁,身體要處於螺旋狀,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坐胯擰身。第三是上述訓練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逐漸做到腹實胸空肩松,使全身特別是橫膈膜以上部分處於放鬆狀態。因為八卦掌的勁力特點是擰勁、鑽勁,而這種擰勁、鑽勁是一種「逆勁」,方法不當極易呼吸上逆,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因此練者一定要慎之又慎。我兩篇文章所述兩種行步訓練方法都貫穿了一個指導思想,即以力源為核心帶動全身運動,同時通過練習逐漸做到腹實胸空肩松,下實上虛,陰陽平衡。逐步達到「如雞踏雪,如馬踏蹄」的境界。(見孫錫坤《八卦拳真傳》一書)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肖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
※引火下行』的幾種方法
※腎病患者鞏固治療可採用的方法
※納音的推算方法與納音的算命方法
※算命, 哪種方法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