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逼孩子分享!《爸爸去哪兒》中的這個環節,不要瞎模仿

大家好,我是糖糖媽

今天《爸爸去哪兒5》的第三集播出不久,鋪天蓋地的熱點話題都是「陳小春不凶了」,但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他有沒有再凶孩子的問題,而是看到節目最後,讓我擔心的一個環節——手把手教孩子「要分享、要大的讓著小的」。

節目中這樣做無可厚非,因為這6個孩子都比較大了,最小的也馬上就要4歲了,他們的「物權意識」(知道這是誰的東西,自己有哪些權利)已經初步形成。

但對於3歲內的小寶寶來說,千萬不要強迫TA分享和謙讓,因為這樣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自私、更懦弱、更不自信。

此處倒帶,讓我們看一下節目中,是怎麼教孩子分享的:

6個人,1顆蛋,要給誰吃呢?

首先,大哥帶頭把雞蛋讓給了二哥

然後,每個人都演出

「我好想吃」

但是

「我忍住了」

最終讓給別人吃的戲碼

最後,輪到孩子們了

孩子們自然也模仿著爸爸的樣子

即便再想吃

也都忍痛割愛了

我擔心的是,有些小寶寶的家長,開始想要模仿節目中的樣子,刻意的去教孩子「謙讓」「分享」。

如果你常做這些事請立即馬上停止

如果你常對孩子說:

大的要讓著小的

你要分享,分享才是好孩子

不分享,就再也不給你買了

不分享,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

如果你常對孩子做:

為了面子,不經孩子允許

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

孩子不分享,就凶TA

……

請趕緊停止!

寶寶3歲內,一定別這樣做

否則禍害的是自己的親娃

越是引導孩子分享TA可能反而越自私

2歲左右的寶寶才開始建立「物權意識」,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東西,我可以怎麼支配。如果TA知道這個玩具屬於自己,那麼對這個玩具的控制,才能給自己安全感,感到滿足和愉悅。

3歲前獨享≠自私,但這期間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TA感受到——失控。破壞孩子「物權意識」的形成,會對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產生巨大的障礙。

比如,寶寶就會越抵觸分享、謙讓,反而會更加自私,拒絕分享。或者甚至是習慣性去爭搶更多資源(好吃的、好玩的),來彌補自己的安全感。

每個孩子對於內心深處想要的東西

都非常期盼

對於太小的寶寶來說,讓孩子把心愛的東西拱手讓人,無異於讓你把你老公讓給別的女人(這個區別,TA不懂)

強迫孩子分享長大後活得更累

還有一種孩子,可能不會因為家長引導或逼自己分享而變得自私、爭搶,反而是朝向另一個極端發展了,就是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事事聽從別人的安排,甚至變得懦弱,非常不懂得堅持己見,捍衛自我。

「我要變成爸爸媽媽喜歡的樣子」這是孩子的本能。如果爸爸媽媽喜歡謙讓、分享的孩子,那即便「我」很喜歡、很不情願,也要這樣做,否則爸爸媽媽可能就會不喜歡我,我可能就會活不下去。

所以,「我」必須收起自己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只要能取悅父母、取悅別人,「我」不重要,「我的需求」是可以犧牲的。如此,孩子的內心會很痛苦,活得很累,會變得越來越懦弱,甚至長成個任人欺凌的「軟柿子」。

所有孩子

都希望變成爸媽喜歡的樣子

被強迫分享的孩子會丟失自信

如果有一個從小就喜歡引導孩子要分享、要謙讓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不願意、不同意的情況下,強迫孩子分享出自己心愛的玩具或喜歡的零食,總是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心中會慢慢認可「自己是不夠好的」所以不配擁有這些,然後逐漸變得配合,完成父母的要求。

這樣的孩子看似乖巧、聽話、大方、謙讓,但實則是一直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自卑、不自信,就逐漸被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特質,烙印進骨子裡。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歲後學也不遲

沒有幾個孩子,因為3歲前不願分享,長大後成為自私鬼。真正那種長大後為所欲為的人,一定是家長從小慣到大。

所以,家長要區分好「3歲」這個關鍵年齡。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固然是需要家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家長的面子也固然需要尊重。但3歲前,TA什麼都不懂,在孩子不理解的前提下,強迫去做,只有傷害!

引導孩子分享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有時候,我也會遇到孩子不願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或者不願將零食分享給大人吃的狀況。在這樣的狀況下,我不會強迫孩子分享,或者講一堆大道理告訴孩子分享是美德、分享會快樂之類的教條話。

我更願意站在平等的位置,跟他說,這個玩具是你的,你的玩具你做主。但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如果他願意分享,會有什麼結果。比如,如果你願意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玩,也許他也會跟你分享一個他的玩具,可能是你沒見過、沒玩過的。

當然,也會告訴他,如果你這次不願意分享,也沒關係。可以在你做好準備,願意分享的時候再分享。

這裡真的要給陳小春一個大大的贊

所有爸爸里

只有他看到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並且允許孩子

按照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去做

更棒的是

他不會盲目的要求孩子分享

而是尊重孩子的願意或不願意分享

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下

孩子才會真心學會尊重自己

尊重別人

發自心底的願意分享

這樣做,不會把大人的意志力強加於孩子,並且告知孩子分享與不分享的不同結果,給孩子一個可以做心理準備的時間。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做主就好。事後,如果能及時和孩子再討論一下他選擇後的想法和感受就更好了。

不必因為孩子選擇不分享而責備或懲罰孩子,但可以因為孩子勇敢的選擇了分享而鼓勵和稱讚孩子的好行為。

自古以來謙讓都是好品質,這一點我們並不否定。但家長一味要求孩子大方、謙讓、分享的同時,忽視了孩子對自我需求、自我感受的體會、以及捍衛自己正當權利的能力。後果可能就是,當孩子大些,家長看到孩子不是玩具被搶,就是玩不上公共遊樂設施,或者被欺負了還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時候才很著急。不知道曾經總是教孩子要謙讓、分享是不是錯了……

推薦閱讀:

孩子畫中的秘密,你看得懂么?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現在青少年孩子動不動就不歸該注意什麼
芝士媽媽:孩子溺水掙扎72秒無人發現! 寶寶游泳的風險,太多家長還不知道……
生哪幾種生肖的孩子能旺全家(1)

TAG:孩子 | 分享 | 模仿 | 爸爸去哪兒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