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自然角提升幼兒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

一、創設自然角對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自然角是指在幼兒園室內、廊沿或活動室開闢的,供幼兒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實驗品使用的班級活動的一個區域。自然角彌補了幼兒活動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幼兒提供每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幼兒隨處可用的實驗室,也是幼兒比較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究的好場所。   《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指導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孩子們天生屬於大自然,他們與大自然萬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同理心。自然角是自然的縮影: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開花結果、發芽落葉的各種植物,有形狀各異的石頭,有五彩繽紛的貝殼……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幼兒,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和願望。幼兒這種探索的原動力非常寶貴,教師需要及時捕捉,並引導幼兒在與自然角環境的互動中獲取知識和經驗,保護幼兒對自然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自然角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蒙台梭利曾說:「學習發生在有準備的環境中。」所謂「有準備的環境」指的是能促進兒童主動學習與探索的環境。在自然角中,「環境」就是幼兒觀察和探究的內容,是激發幼兒樂于欣賞、觀察、探究、堅持管理的最主要因素。但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幼兒園的自然角更多還只是起到美化和擺設的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探究價值遠沒有被真正的挖掘和利用。目前,自然角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看上去很美」   有的教師創設自然角的出發點是「人家創設所以我也創設」、「領導要檢查所以我得創設」,並沒有真正地理解自然角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導致自然角「看上去很美」,各種植物、動物品種豐富,但僅僅是為了應付領導檢查。當孩子們想與自然角接觸時,會被告之「不要弄亂了」、「不準動」、「老去澆水都被你們澆死了……」,久而久之,孩子們對自然角不再感興趣,更失去了探究的願望。自然角成為「看上去很美」的擺設。   (二)「做起來盲目」   1 無序:教師僅憑個人興趣收集或者號召家長帶來植物、小動物,並將其隨意擺放在自然角中,認為自然角只要看上去琳琅滿目、熱鬧非凡就行,缺乏按照動植物的特徵進行分類、分區擺放的意識。自然角中可觀察的內容似乎很多,但是重點不突出,指向不明確,不符合幼兒探究的規律。   2 無層次:各年齡段、各班級的自然角創設大同小異,缺乏層次。由於小班、中班和大班孩子在需求和認知上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在自然角中投放的材料也應該有所區別。自然角的創設一旦脫離了幼兒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幼兒會因缺乏挑戰而使失去探究的興趣,或因難度過大而望而卻步。      (三)「堅持起來困難」   在自然角創設初期,孩子們會有一個好奇愛問的階段,「大蒜長大了是不是就變成洋蔥了?」「小兔子會吃肉嗎?」……如果教師沒能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點,補充或調整材料,引導他們進行持續的觀察,會致使孩子們的探究興趣轉瞬即逝。有的教師剛開始也會預設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究,但時間一長,精力投入越來越少,放任孩子們自行探究。沒有教師的引導,孩子們的探究熱情會大大減弱,更因為自身探究能力的局限,孩子的探究活動很容易就中斷了。   三、優化自然角創設,促進探究性學習   如何優化自然角環境,讓自然角的創設和利用真正走入幼兒的生活,真正發揮自然角在幼兒探究學習中的教育價值,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與實踐。   (一)遵循幼兒特點,創設適宜的探究環境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特點、思維、情感都存在著年齡差異,自然角的環境創設必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1 解讀《綱要》,確定各年齡段幼兒自然角的探究目標。   3 目標引領,創設有序且有年齡層次的自然角。   通過對目標、內容與形式的梳理,教師創設自然角的目的性增強,將收集到的材料分區擺放、歸類呈現,根據各年齡段有側重的收集材料,呈現方式也依據年齡段有所不同。教師在目標引領下,預設探究內容,指導幼兒開展適宜的探究活動。   案例一:植物寶寶要喝多少水   小班:為了讓孩子們關心自然角的植物,並學習管理。老師利用空的洗髮水瓶子,讓孩子們每次擠壓六下,告訴小朋友植物寶寶每天要喝這麼多水。請孩子們輪流喂植物寶寶喝水,然後進行自我獎勵一顆五角星。   大班:老師請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每天給自己種植的植物澆水。種土豆的孩子說:「我只要把土澆濕就可以了」,種蘆薈的孩子說:「我的不用每天澆水一周澆一次就可以」種水稻的孩子說:「水稻應該生長在水裡所以要澆很多很多」……老師不急於糾正孩子,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試試,並引導孩子自主記錄植物的變化。在每周彙報記錄情況時,孩子們開始交流為什麼你的植物長的那麼好,併產生疑問:我的種子怎麼還沒有發芽?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討論原因、查找資料尋求科學答案,孩子們在這樣的實驗和交流中,逐漸獲得了「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不一樣多」「葉片細、厚的植物需要水少」的經驗。   同樣是植物寶寶要喝多少水,小班教師根據小班孩子喜歡操作的年齡特點投放了「擠壓澆水」的生活材料,目的是激勵幼兒參與管理、保持每天去照顧和觀察的熱情,同時還讓孩子們在操作中感知了數字「6」在生活中的運用。大班孩子喜歡在實驗性的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採用寬容的態度支持孩子們的探究,並及時溝通、引導,幫助孩子獲得正確的新經驗。  (二)感知幼兒需要,創設支持性探究環境   環境的創設只有以幼兒為主體,遵從他們的意願,重視他們的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教育效能。   1 聽——從交流中了解需要。探究性學習一般都由問題引發,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必然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是他們的認知局限性造成的,也是探究活動得以繼續深入的教育契機。因此,讓「幼兒學會說」「老師學會聽」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安排每周固定交流時間與日常隨機交流相結合,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孩子們講述他們的發現,教師在與孩子們共享發現的同時,從孩子的語言中了解他們興趣的需要、知識經驗的需要,及時捕捉探究點。   2 做——在理解中支持探究。當教師捕捉到孩子們的需要後,要同時做好物質和心理環境的支持:給予時間,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給予材料,滿足幼兒操作的需要;有策略的「引」和「助」,滿足幼兒經驗的需要;鼓勵探究表達,滿足幼兒交流發現的需 要。在互動中引領幼兒的探究活動步步走向深入。   案例二:蘆薈的葉子怎麼數也數不清?   大班孩子在交流對蘆薈的觀察時,文文的話引起了老師的關註:「我那盆蘆薈的葉子怎麼數也數不清?」老師提議:「那請好朋友幫幫忙吧。」文文邀請了三個好朋友幫忙數葉子,可數下來的結果居然都不相同,這時全班幼兒數葉子的熱情被激發了起來,都迫不及待地想來幫忙。老師順勢從自然角拿來了三盆蘆薈,畫了幾張表格請孩子們分組數葉子並記錄。一號蘆薈因為葉子少,孩子們的答案一致。三號蘆薈數數的結果開始出現了分歧,但在重新認真數數後也得到了相同的數字。而二號蘆薈分支比較多,每個分支都有很多葉子,各組分別數了三次答案還是各不相同。這時,老師引導孩子們討論怎麼把這盆蘆薈數清楚,有的孩子說從上往下數,也有孩子說從左往右數,但經過實踐後這兩個方法都失敗了。老師請孩子們求助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來數數,終於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尋求到了有用的方法——做記號數數。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在幼兒們的交流中捕捉到了有價值的問題並了解到他們知識經驗的不足和他們的需求,及時引導孩子們將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清晰的對照。同時支持孩子們原有數數經驗的表達和探究方法的嘗試,並關注到了群體性原則,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思考、操作驗證。最後孩子們在父母的幫助下、自己反覆的驗證下建構了「不規則排列物品做記號數數」的好方法。這方法是孩子們在教師的引領下、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在不斷的認知衝突、充分表達探究思想、操作驗證的過程中獲得的,因此記憶深刻並自然內化。   (三)追隨探究過程,創設動態性環境   在自然角環境創設時,我們不僅為幼兒提供操作所需的材料,還用環境記錄幼兒探索的動態過程、漸進的認知和獲得經驗的過程,使之成為幼兒所思所想的表達舞台。   1 記錄留痕。教師應及時將孩子探索的每一次活動、有價值的問題、討論的過程和結果,用照片、圖示、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同時保留孩子們操作記錄的圖表和圖示。   2 動態呈現。用多樣的方式呈現幼兒的探究過程,讓孩子們能在環境中尋找到自己動態的、可回憶的、想表述的、有成就的探究過程,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後續的探究熱情。同時,自然角的環境也得以持續不斷的完善和豐富。   案例三:幼兒園的秋天   十月的幼兒園景色宜人,托班幼兒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幼兒園草坪散步。第一天孩子們撿到了掉落在地上的紫色木槿花,老師用筐將這些花帶回了教室;第二天孩子們吹起了樹上飄落下來的葉片,老師及時用照相機記錄下了孩子們的奔跑和歡笑;第三天,孩子們發現了青澀的金桔,老師摘下3顆洗乾淨讓每人嘗一小點,酸得孩子們眯起了眼,老師也及時記錄了這一刻;第四天,孩子們在草地上發現了蚱蜢……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師將孩子們撿拾到的花瓣、落葉和活動中的照片張貼在班級的自然角中,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逐漸增添材料的動態環境。   通過教師有心的記錄和呈現,我們看到托班幼兒雖然年齡小,但也會用撿一撿、看一看、嘗一嘗的方式探究著周圍的環境,在教師們呈現動態記錄的激發與引導下,幼兒表達著對環境的喜歡和互動。隨著環境資源的不斷豐富,孩子們也保持著不斷探究的熱情。   自然角環境的優化,激發了幼兒對自然現象的關注與探究的興趣。幼兒在自身的探究實踐過程中,體驗著探究學習的快樂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樂趣。教師在支持性自然角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習並傾聽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探究與表達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陶瑾,研究,就在我們身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3]張曉麗,在預設與生成課程中引導幼兒主動獲取經驗的研究[A],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發展[C],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5   [4]林意紅,鴿子幼兒科學知識的建構[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
推薦閱讀:

多種形煞的辨識和最簡單有效的化煞解煞法8種 看一看無妨
如何能有效地開髖
有效建立人脈關係的不二法則 - 人脈 - 博客園小組
世界上常用語言中,哪門語言的表達最簡練、最有效率?
搜索引擎優化八大絕招 有效優化你的CMS

TAG:學習 | 自然 | 幼兒 | 有效 | 提升 | 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