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投資促進平台

第一部分 利用外資促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十四年來,上海在黨中央以及國家有關部委和長三角、長江流域多省市的鼎力支持下,以洋山深水港建設和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為標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上海口岸各項重要指標年年創新高

1、上海海港口岸

(1)上海海港貨物吞吐量連續四年位列全球第一,從2005年的4.43億噸到2008的5.82億噸,同比增長30%,凈增1.39億噸。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發展一覽表

(2)上海集裝箱吞吐量從2001年的630萬標準箱列世界第五,2005年1808.4萬標準箱列世界第三,發展到2007年的2615.2萬標準箱,首超香港列世界第二。

上海港年集裝箱吞吐量發展一覽表

2、上海空港口岸

(1)2008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5103.82萬人次,連創歷史新高,浦東機場順利實現9個安全年,也是虹橋機場1988獨立運行以來實現的第20個安全年,其中2008年比2005年相比凈增964.65萬人次,同比增長23%。

(2)2008年上海兩大國際機場飛機起降451000架次,比2005年375127架次增長20%。

3、上海口岸外貿

(1)2008年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3221.38億美元,比2005年1863.65億美元凈增1357.73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增長87%,進口增長60%。(詳見下表)

《2005-2008年上海口岸重要數據統計一覽表》

分類

項目

2008

2007

2006

2005

單位

備註

海港口岸

貨物吞吐量

(世界排名)

5.82(1)↑3.6%

5.6(1)

↑4.2%

4.70(1)

↑6.09%

4.43(1)

億噸

連續四年位列全球第一,2008年外高橋港貨物吞吐量13122.8萬噸,佔全市總量22.5%

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

2.74

↑7.1%

2.55

↑19.7%

2.13

↑15%

1.85

億噸

2007年列世界第一

集裝箱吞吐量

(世界排名)

2800.6(2)↑7.1688%

2615(2)

↑20.4%

2171.9(3)

↑20.1%

1808.4(3)

萬標箱

2001年630萬標箱列世界第五;

2007年2615萬標箱,佔全國總量1/4,首超香港列世界第二;2008年外高橋港為1538.7萬標箱,佔全市總量的54.9%

空港口岸

飛機起降

451000↑2.3%

440809

↑7.6%

409532

↑9.2%

375127

架次

貨郵吞吐量

290.14

↑14.6%

253.2

↑14.8%

220.5

萬噸

其中2008年浦東國際機場為263萬噸

旅客吞吐量

5103.85↓1%

5156.64

↑11.8%

4612.6

↑11.4%

4139.2

萬人次

其中2008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2815.5萬人次,佔全市總量55.2%

口岸外貿

外貿進出口

總額

3221.38↑13.8%

2829.73

↑24.4%

2274.89

↑22.1%

1863.65

億美元

出口

1693.5

↑17.7%

1439.28

↑26.7%

1135.73

↑25.2%

907.42

億美元

進口

1527.88↑9.9%

1390.45

↑22.1%

1139.16

↑19.1%

956.23

億美元

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聚區及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洋山保稅港區建設

洋山保稅港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05年12月10日與洋山深水港同時正式啟用,由小洋山港部分、蘆潮港陸城部分和連接小洋山島與蘆潮港陸城的32.5公里長的東海大橋組成,規劃面積8.14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封關運作,港口部分已形成16個深水泊位,5600米的深水岸線,930萬標準箱的吞吐能力。至2012年,可形成10多公里深水岸線,設置30多個泊位,通過能力1500萬標箱以上。

洋山保稅港區是全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是實行港口和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能合一的運作模式創新區,所施行的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在保稅港區都有效,即「三合一」疊加政策。主要包括:(1)境外貨物入港區保稅;(2)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3)區內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4)實行相對寬鬆的外匯管理;(5)實施便捷的口岸通關措施。該政策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具有口岸功能、業務領域廣闊及貨物入港區退稅。

2007年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達610.8萬標準箱,2008年更上一層樓達822.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洋山深水港國際標準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9.8%。包括達飛、葉水福、禮才、中儲、普洛斯、豐樹、施潔、海博斯班賽在內的44家中外知名企業已經註冊洋山保稅港區,業務領域涉及航運、第三方物流、貿易、貨代、船代、報關、保險、金融等多個直接參与物流服務或為物流服務提供配套支持的業務環節。

隨著「三合一」相關政策優惠逐步落地,港區在降低成本、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簡化手續等方面已經體現出了顯著優勢。同時,港區正著力實行體制創新和功能拓展,形成具有保稅港區發展特點、有利於促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產業布局和綜合性政策環境,推動形成具有洋山特色的物流運作體系,發展無污染、節能型的綠色物流加工產業,使洋山保稅港區真正成為服務長三角、長江流域、全國乃至全球的物流集散樞紐。

(二)外高橋港區保稅區及保稅物流園區建設

1、外高橋保稅區

位於浦東新區,頻臨長江入海口,緊靠外高橋港區,它是我國最早宣布成立的國家級保稅區。十多年來,外高橋保稅區綜合經濟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率,一直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它是集國際貿易、先進位造、現代物流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保稅區,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現代物流產業基地,進出口貿易基地和上海微電子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保稅區已集聚了中外資企業中,外資企業佔總量的70.2%,累計吸收外資金額超120億美元,其中5000多家貿易公司、世界500強企業154家,投資357個項目,分別佔全市總量的60%和20%,成為上海「總部經濟」重要聚集基地。截止2008年,保稅區已吸引90家營運中心築巢,儘管只佔區內企業總數不到百分之一,卻貢獻了浦東新區1/4的稅收,完成銷售收入占保稅區貿易企業銷售收入總額近1/3。

2、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

緊靠外高橋港區三期碼頭,海關封關面積1.03平方公里,具備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和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園區集裝箱年綜合處理能力將達100萬標準箱,目前已引進物流項目20餘家,貿易項目26個,包括荷蘭世天威、丹莎、UPS、東方海外等跨國採購企業、國際航運集團和第三方物流企業。

(三)虹口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

這是上海唯一的航運服務特色的現代服務集聚區,東起大連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至濱江、北至周家嘴路海寧路,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其中濱江岸線約3公里,目標是「一個基地、三個中心」,即打造跨國航運物流企業總部基地、要素集聚配置中心、郵輪客運中心和口岸服務中心,目前已吸引了地中海航運中國總部、聯東地中海船代、高麗海運、德翔航運、瑞寧航運等知名航運服務企業落戶進駐,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外灘茂悅酒店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已相繼建成。目前,北外灘地區開發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各類項目建設總投資將超過400億元。截至2008年底,北外灘航運集聚區內航運服務企業已達2300多家,其中包括美國羅賓遜、伯靈頓、布林克斯、法國SDV、韓國現代商船、中遠物流等企業。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航運服務類企業或辦事機構,形成了上海航運一條街。根據頻臨黃浦江的有利地理位置和中遠、中海、航運交易所進駐北外灘的資源,明確提出了打造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的發展戰略,建成航運中、上游產業和郵輪經濟集中、休閑觀光和航運文化特色鮮明的航運服務集聚區,與外灘、陸家嘴構成黃浦江「金三角」,與大小洋山形成錯位互補,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軟環境功能區。

(四)陸家嘴航運金融服務體系

2008年,陸家嘴正式提出「陸家嘴海運集群地」概念,在這個「集群地」里,包括以航運(海運)金融服務產業、海事法律服務產業、海事研發與科技服務產業、海事教育與培訓產業、海事信息產業、海事中介組織等一系列內容。浦江東岸的陸家嘴地區,浦東大道兩旁遍布金融機構和海事企業,「陸家嘴擁有航運一條道」的設想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五)寶鋼馬跡山港

2007年10月27日,寶鋼集團宣布其馬跡山港二期工程提前兩個月建成投產。寶鋼馬跡山港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2000萬噸的基礎上,新建30萬噸級卸船泊位1個,1萬噸級、5萬噸級裝船泊位各1個,圍海形成0.32平方公里礦石堆場,以及配套和輔助設施,設計年吞吐量3000萬噸。

馬跡山港將成為我國首座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港區,緩解華東地區沿海港口大型礦石碼頭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適應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線地區鋼鐵業的發展,為寶鋼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的實施提供支撐。

寶鋼馬跡山港位於浙江省,距上海吳淞口約60海里,居於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部和長江出海口,是我國南北運輸必經的黃金港口,也是進出上海港、長江流域的必由之路,瀕臨國際航線,是距離長江口最近的大型礦石中轉基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六)寶山沿江港口

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合港,包括軍工路、張華浜、寶山三個國內較大的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吞吐量約佔上海的35%。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於2008年底破土動工,將建1500米長碼頭,靠泊等級8萬噸以上,可同時停靠3至4艘大中型郵輪。

(七)長興海洋裝備區

處長興島的長江隧橋工程越江隧橋入口處,2001年後,振華港機、中船長興、中海長興等大企業遷入,其中,振華港機項目一期利用岸線3500米,二期工程佔地61萬平方米;中船長興則漸成世界最大的船舶製造基地,目前擁有4個大型船塢,可以製造30萬噸油輪、8000箱集裝箱船等海洋運輸的「巨無霸」。

(八)浦東國際機場

浦東國際機場為我國最大的國際航空樞紐機場之一。199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啟用,2008年3月二期工程建成啟用。目前擁有2座航站樓、3條跑道、218個停機位,能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20萬噸和航班起降49.1萬架次的需求。2008年貨郵吞吐量達263萬噸,國際旅客吞吐量2815.5萬人次,全球排名躍升至第3位,基本確立了國際貨客運樞紐地位。

(九)上海航運交易所

1996年11月28日成立,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是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航運交易所。目前已實現「5+2」全天候通關服務,並把港、航、貨、代、「一關三檢」、金融、保險、法律、仲裁等單位引入服務中心,通過集中辦公模式,提高通關效率,並對外發布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BFI)和上海地區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

三、大批外資跨國公司聚集上海,國際航運功能開發發揮明顯促進作用

目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60家在上海設立了地區總部,佔在滬設立地區總部的跨國公司總數的近1/3。上海外資地區總部型機構676家,其中地區總部224家,外資投資性公司178家,外資研發中心274家。500強跨國公司中在滬投資落戶的227家,投資項目1221個,合同外資金額高達183.97億美元。由於大批外資跨國公司聚集上海,不少地區總部和跨國公司積极參与和投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開發上海國際航運功能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現列表如下:

參與和投資基地名稱

主要境內外跨國公司名稱

重要投資備註

洋山深水港

馬士基、和記黃埔、中海、中遠和上港

投資洋山一期,組成合資經營公司

和記黃埔、馬士基、中遠、上航和中海

投資二期,合資公司外資占股64%,資金近5億美元

新加坡港務、法國達飛輪船、中海和上港

投資三期工程,其中新加坡占股30%,法國占股10%

達飛、中儲、豐樹、施潔、普洛斯、海博斯班塞在內的44家中外知名企業

涉及經營範圍:第三方物流、貿易、貨代、船代、報關、保險、金融等多個直接參与物流服務或為物流服務提供配套支持的業務

德國西門子、漢高,法國施耐德電氣,澳大利亞BHP紛紛落戶南匯

南匯累計批准外資企業1200多家,合同外資超40億美元

外高橋港區及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

外高橋保稅區:世界500強企業落戶154家,投資357個項目。外貿公司累計超5000家,分別佔全市總量的60%和20%,成為上海「總部經濟」重要集聚基地,保稅區累計吸引90家營運中心落戶

累計合同外資金額超120億美元

保稅物流園區:引進物流項目20多家,貿易項目26個,包括荷蘭世天威、丹莎、UPS、東方海外等跨國採購企業、國際航運集團和第三方物流企業

浦東機場

UPS、DHL世界兩大國際航空轉運中心相繼落戶

初期投資2000萬美元

世界44家國際和地區航空公司開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

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

目前已吸引了地中海航運中國總部、聯東地中海船代、高麗海運、德翔航運、瑞寧航運等知名航運服務企業

各類項目建設總投資將超過400億元

航運服務企業總數達2300多家,包括美國羅賓遜、伯靈頓、布林克斯、法國SDV、韓國現代商船、中遠物流等企業

集聚了上海全市80%以上的航運服務類企業或辦事機構,形成了上海航運一條街

陸家嘴航運金融服務體系

浦東擁有法人外資銀行14家,占整個上海的近9成、全國的6成,外資銀行資產總額佔全國的6成

陸家嘴、浦東大道兩旁遍布金融機構和海事企業,形成「陸家嘴航運一條道」

四、浦東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國際航運業先試先行取得明顯成效

充分利用浦東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功能,先試先行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上海市市府長期在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積極貫徹落實重要戰略部署,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大膽改革創新。十多年來,一是以外高橋港區建設為重點,積極利用外資,僅浦東集裝箱碼頭一期就達十九億元,李嘉誠和記黃埔占股達30%,逐步形成了外高橋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率先進行了數十項先試先行試驗,成為全國保稅示範區。二是浦東新區率先宣布,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將按15%徵收所得稅,顯然對吸引外商參與和投資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五、上海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明顯提升的四大標誌

(一)港口能力大幅明顯提升

上海港能力大幅顯著提升,上海港基本完成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轉變。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82億噸,同比增長3.6%,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800.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1%,繼續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822.7萬標準箱。上海港全年引領各類中外船舶6.19萬艘次,同比增加0.21萬艘次。

上海港在東北亞國際航運市場中的地位正在上升,航線遍及全球主要港口,是我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最廣的港口。上海港為長江流域地區的服務功能日益增強,上海至長江沿岸各主要港口都開通了集裝箱航線,2008年上海港長江水水中轉集裝箱量近600萬標準箱。同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運輸體系已經初步構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加快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航運要素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上海擁有躋身世界同行十強的中海集團、中遠集運等大型航運公司總部,全球前20家班輪公司都有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入駐上海,經營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的外商駐滬代表機構達到250多家,世界上最大的8個船級社都在上海開設了代表處,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共同組建的上海航運交易所,在規範航運市場行為、調節航運市場價格、溝通航運市場信息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設立了上海海事調解中心,參與國際海事規則的執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要素正在逐步集聚,構成了航運服務體系的初步框架。

(三)港口基礎設施有了明顯進步

上海今年將進一步加快港口設施、集疏運體系建設,並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集聚和發展。

事實上,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逐步推進,近年來上海現代航運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凸顯。比如,目前上海已形成兩類六塊航運集聚區域,包括以港口物流綜合服務產業(港口裝卸、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為主的臨港新城、外高橋和張華浜地區;以現代航運服務產業(船東總部、航運代理、信息諮詢、法律服務、航運交易等)為主的北外灘、人民廣場和陸家嘴地區。其中,北外灘集聚了包括中海集團、中遠集運、上港集團總部在內的2000餘家航運服務類企業。

而在航運交易、諮詢、信息服務產業方面,上海航運交易所集規範航運市場交易行為、調節航運市場價格、溝通航運市場信息等功能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一書」(《中國航運發展報告》)、「兩刊」(《航運交易公報》和《航運動態月報》)、「兩報告」(《季度航運熱點分析報告》和《年終水運形勢分析報告》)、「三指數」(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和上海地區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為框架的航運信息服務格局。其中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繼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外的世界第二大運價指數,被聯合國貿發會海運年報作為權威數據引用。

(四)口岸服務功能明顯加強

上海開展了以「電子口岸」建設和「統一平台、區域聯動、選擇申報、多點放行」試點改革為標誌的政府和海關服務,率先啟動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的「大通關」工程,探索實施「無紙通關」、「提前報檢、提前通關、實貨放行」等通關模式。上海口岸已實行「5+2」工作制;在航交所內設立「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集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報關企業、貨代船代企業於一體,實施一門式服務,改善了通關環境,提高了通關效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海關特殊區域洋山保稅港區,推進和深化了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的區港聯動。

六、與世界著名國際航運中心相比較,上海存在明顯不足

現代航運服務業主要包括了航運主業,航運輔助業和航運衍生服務業這三部分。如果以國際著名的港口倫敦、新加坡和香港作為橫坐標,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現狀從十二個方面與國際著名港口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海國際航運功能取得不少進步,但差距和不足明顯。(詳見附件四)

七、關於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要在體制、政策、市場機制上深化改革創新的若干建議

學習世界先進港口的成功經驗,上海要率先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最迫切的是需要在體制上、政策上、市場機制上敢於創新,勇於破解瓶頸和難題。

一是體制上的創新,是要學習英國倫敦、新加坡和香港建立高效精簡的政府管理機構。實行港口和海事合併為一,海關與檢驗檢疫合合併為一的管理部門,除此之外,不再設有類似上海港口口岸管理、保稅區管理、交通運輸管理、港口建設指揮部等政府協調機構。上海除了在政府支持程度上有別於其他港口得分較高,其餘幾乎都是倒數第一第二。而這個政府支持,是因為上海管理港口的部門特別多,全世界僅有,雖然貌似特別重視,實際卻導致港口市場化、公平競爭、國際化、信息整合等功能指標全部靠後。

二是政策上的創新,核心是要全力推出航運金融服務政策。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無論實在實行保稅港區的啟運港退稅政策,還是第二船籍港登記政策,以及在吸引外國企業總部入駐上海,加快引進培養航運服務業人才等方面,幾乎都是受到金融、稅收政策的限制而止步不前。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浦東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的歷史機遇,爭取設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試驗區,將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緊密相連,切實推出支撐航運要素聚集上海的金融稅收政策。

以新加坡為例,為吸引航運企業入駐新加坡,突破的就是一條來新加坡後收益免稅10年的政策,10年以後再優惠10%以上的所得稅(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為20%)。僅此一條,吸引了大約80家船東公司和經營公司到新加坡落戶。對當地的經濟貢獻達到28億新加坡元,佔新加坡GDP的1.3%以上。在人才引進方面,新加坡17%個人所得稅遠遠低於上海的最高達50%,這對上海吸引、引進跨國公司總部經濟機構聚集和人才匯聚十分不利。

三是市場機制上的創新,就是要堅決打破上海港目前還存在的市場壟斷現象,營造多元投資,多家經營,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上海港在理貨、拖輪等港口服務業領域還沒有形成競爭格局,公用碼頭特別是集裝箱碼頭經營也沒有形成多家經營和良性競爭的機制。航運的信息化程度雖然很高,但未能有效整合資源,尤其是各政府管理機構的信息還處於各自為政,重複建設的狀況。伴隨國家「反壟斷法」的頒布,上海應依據法律,以此為契機迅速營造並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為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掃清障礙。

第二部分 今後十年總體發展規劃及政策舉措重在新突破創造投資新機會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及政策新舉措綜述如下。

一、總體目標及思路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國務院常務會議2009年3月25日審議並原則通過《意見》,明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目標。

加快推進以上海為中心、以蘇浙港口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重點是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整合長三角港口資源,完善航運服務布局;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積極穩妥發展航運金融服務和多種融資方式,促進和規範郵輪產業發展。

(二)總體思路

實施「一心兩翼」CPU發展戰略。從1996年1月,國務院定調「要建設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到2008年7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上海洋山港時指出,上海要「要緊緊圍繞建成東北亞國際樞紐港的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著力打造航運服務資源集聚中心」,以「一心兩翼」為架構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將漸趨成型,南翼是寧波-舟山港群,北翼以南通港為支撐,輻射範圍延伸到張家港,直至日照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目標進一步明確。

二、上海國際航運體系、機制、政策舉措將有六大突破

(一)完善國際航運服務體系,突出多管齊下,著力六大抓手

目前,上海港吞吐量已經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在航運服務體系方面,上海卻涉足甚少。

國務院最近公布的《意見》,意味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由對吞吐量的追求到對航運服務體系中心定位的一個轉變:(1)建立和完善上海船舶交易所,全國船舶交易信息平台,著力發展現代航運支撐服務體系。(2)加快發展航運金融服務,支持開展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3)積極發展多種航運融資方式,探索通過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為航運金融、物流等航運服務,以及航運製造業提供融資服務。

完善航運服務體系將突出「六大抓手」

(1)發展多種航運融資方式,探索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2)允許大型船舶製造企業參與組建金融租賃公司,進入銀行間市場拆藉資金和發行債券業務。並正統籌研究從事國際航運船舶融資租賃業務的融資租賃的稅收優惠問題;

(3)研究由有實力的金融機構、航運企業等在上海成立專業性航運保險機構,以及進出口企業海上貨物運輸保費的有關稅收政策優惠;

(4)對註冊在上海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5)加快建設全國性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在上海形成具有示範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場;

(6)加快開發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為航運企業的船運風險控制創造條件。

當前建設航運服務體系的重點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海運金融服務體系和北外灘國際航運交易體系:

目前陸家嘴功能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四分中心設立了海事服務辦公室,負責推進海運金融服務業、海事法律諮詢業、海事信息服務業和船舶及港航工程研發產業發展,同時,計劃建設海事服務產業聚集園(樓)區,引進國內外專業航運金融和航運保險機構(公司)、船舶交易和租賃公司、海事律師事務所、海事仲裁和公證機構等。

虹口區為配合上海航運中心建設,由北外灘航運集聚區與上海航運交易所聯手建立的「中華船舶交易網」這個交易平台已經開通,這也是上海加緊打造國際航運交易中心、定價中心的最新舉措。這個平台上具有公示公告、交易掛牌、查詢統計、資訊評估、在線交流、業務指南等功能。通過發布每日更新的船舶買賣、修造和租賃信息,及時溝通業內動態。目前通過這個平台買賣的船舶還不多,共29艘,其中買盤為11艘,賣盤為18艘。有了全國的船舶交易平台,有利於促進相關的金融結算、仲裁等會在上海聚集。

(二)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突出發展「水水中轉」,採取五大舉措

未來,武漢的貨物可以通過長江水路和火車運輸直接送達洋山港。是上海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大措施,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要突出發展「水水中轉」,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

集疏運體系就是由鐵路、公路、城市道路及相應的交接站組成,港口與貨物目的地相互聯繫的通道,也就是貨物如何從上海港口到達貨物本來的目的地。概括起來,上海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重點有「五項舉措」:

(1)推進內河航道、鐵路和空港設施建設,適當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大力發展中遠程航空運輸;

(2)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的研發和推廣;

(3)推動洋山深水港區的江海直達,大力發展水水中轉;

(4)充分發揮上海蘆潮港集裝中心站及東海大橋需造鐵路,充分發揮鐵路通道作用;

(5)做好洋山深水港區鐵路上島規劃研究,逐步提高鐵水聯運比例。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實現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目標是核心問題,就是實現長三角港口一體化,航運和金融一體化,才能為其他產業一體化打造一個基本的平台。

(三)加速推進洋山航運綜合試驗區,突出落實五項政策新舉措

1、實驗區政策突破之大可與香港相媲美

國務院《意見》的公布,表明國家決心建立和推進洋山航運綜合試驗區的戰略性試點。

這是繼浦東新區之後,洋山保稅港區有望成為上海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的第二個「試驗區」,此次政策突破之大,使得洋山港的政策幾乎可以媲美中國香港港。而這個政策的突破,至今為止是我國內地唯一的。由此必將大大提高我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施與國際相接軌的相關業務支持政策措施。

2、採取啟運港退稅特殊政策

(1)減免營業稅,吸引航運相關企業大規模集聚。註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航運企業從事國際航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將有望免徵營業稅。同時,註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倉儲、物流等服務企業從事貨物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業務取得的收入,也將有望免徵營業稅。

目前包括中海集團在內的多家企業註冊地都在虹口、浦東新區,而其需要繳納大約3%的營業稅。這項政策將吸引許多企業註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同時使得保稅港區形成航運相關企業大規模集聚的區域。

(2)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鼓勵發展國際中轉業務,增強上海港國際吸引力。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將在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騙退稅措施前提下,研究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以鼓勵在洋山保稅港區發展中轉業務。

上海港屬於腹地型的港口,國際中轉箱量僅為5%,如果沒有足夠的國際中轉量及相關的國際貿易量,上海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將受到極大制約。採取港退稅特殊政策,必將極大地增加洋山港的中轉量,顯然對我國眾多出口加工貿易的企業很具吸引力。

(3)啟運港製度也就是國內貨物只要確認開始發往洋山港,即被視同出口並辦理退稅。比如,一個大連發往洋山保稅港區的集裝箱,只要確認能從大連啟運,即可在大連辦理退稅手續,啟運港退稅是一般保稅區沒法做到的,啟運港退稅政策將極大地提升洋山港的國際中轉量,拉大和其他港口的距離。

3、設立企業離岸賬戶,提供境外資金結算便利

為了在洋山建立國際航運發展實驗區,國家政策再次開放。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將允許企業在洋山保稅港區開設離岸賬戶,為其境外業務提供資金結算便利。對此在區內設立境外賬戶則主要是為了方便企業的結算。所謂境外賬戶,是指企業在註冊地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銀行開立的賬戶。由於目前我國實行外匯管制,外幣收入匯入匯出都受到一定限制。而開設境外賬戶有利於區內企業的結算與國際接軌,方便企業結算。

上海方面已經責成市外管局和市金融辦負責關於設立離岸賬戶一事。同時,將探索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管理制度,更好地發揮洋山保稅港區的功能。

4、洋山航運綜合試驗區採取特殊政策舉措,歸納起來為5項

(1)對註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航運企業從事國際航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2)對註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倉儲、物流等服務企業從事貨物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3)允許企業開設離岸賬戶,為其境外業務提供資金結算便利;

(4)在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騙退稅措施的前提下,研究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以鼓勵在洋山保稅港區發展中轉業務;

(5)探索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管理制度,更好地發揮洋山保稅港區的功能。

(四)打造上海郵輪母港,採取「新三項政策措施」

上海把打造郵輪母港作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組成部分,提出了促進和規範郵輪產業發展規劃。

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將促進和規範郵輪產業發展。

(1)允許境外國際郵輪公司在上海註冊設立經營性機構,經營經批准的國際航線郵輪服務業務;

(2)鼓勵境外大型郵輪公司掛靠上海及其他有條件的長三角沿海港口,逐步發展為郵輪母港,經營國際郵輪航線,並為郵輪航線經營人開展業務提供便利的經營環境;

(3)建立郵輪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在保險、信貸等方面開設郵輪產業專項目錄,促進郵輪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郵輪旅遊是目前國際旅遊市場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個高端旅遊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著8%左右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國際旅遊業3%-4%的整體增長速度。

事實上,郵輪經濟給城市旅遊業、零售業帶來的效應明顯。根據歐洲郵輪理事會(ECC)2007年的數據顯示,郵輪經濟給歐洲帶來了83億歐元的直接經濟效益、18萬多個就業機會,有280萬乘客從歐洲港口登船,平均每位旅客花費100歐元遊覽每個目的城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可觀。

(五)探索建立第二船籍登記制度

(1)繼續實行船舶「特案減免稅政策」,延至2011年6月30日。

在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中,第二船籍登記制度將另行研究。目前,已經在實施的是對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經在境外登記的符合一定船齡條件的船舶實行特案減免關稅和增值稅的措施,這項政策將在2009年6月20日到期。

  如果對所有回國註冊在上海的從事國際航運的中資船舶減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將引導航運企業更多地購買外國船舶,減少對國內船舶的需求,從而對我國的造船業帶來衝擊。如果繼續實行特案減免稅政策將有利於解決現有方便旗舊船的存量問題,又不會對我國造船業帶來負面影響。

  在「特案減免稅政策」到期前,財政部門將根據執行效果,適時研究政策延期問題。目前,暫時決定延長至2011年6月30日。

目前正在實施的中資方便旗船特案減免稅政策執行良好,對擴大國輪遠洋船隊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鼓勵全部中資國際航運船舶回國登記後繼續從事國際運輸、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有利於擴大國輪船隊。

(2)研究和探索新設與「方便旗」制度類似的船籍登記制度,以增加中資船舶回上海註冊的數量。

所謂第二船籍,就是在不改變原有船籍登記制度的前提下,面向本國船東,新設與「方便旗」制度類似的船籍登記制度。對上海而言,這一制度的意義主要在於吸引掛「方便旗」的中資船舶回上海註冊,以增加上海船隻數量。

(六)探索推動上海船舶保險建設,突出定價權和人才攻堅戰

1、著力推動船舶險保單逐步由「境外定價,境外評估」轉向上海「拍板」,創建上海航運保險中心。

一張保額約10億人民幣(1億多美元)的特種作業船舶保險在滬正式簽單。這份保單除了直接承保商為國內險企,其定價由國際再保險商主導,直接保險經紀商、再保險經紀商、理算人也全部由境外保險人承擔。這種由「境外定價、境外評估」的船舶險保單,目前在國內普遍存在。

如果定價和相關業務今後都能在上海「拍板」,創建上海航運保險中心迫在眉睫。

國家剛剛批複的《意見》,把上海航運保險建設作為重頭戲之一,可見對改善上海船舶保險推定軟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

上海市保監局正趕赴北京,向中國保監會彙報關於推動上海船舶保險建設和浦東金融綜合配套改革相關內容。

主要涉及以下內容:(1)研究發展一些新的船舶保險險種,推動上海船舶保險在新險種方面與國際接軌;(2)加快船舶保險外部環境建設,主要包括法律、稅收、信息化建設等。

涉及的政策舉措有:(1)在上海加快船舶保險建設的徵求意見中,在創建再保險中心方面,監管部門通過即將落戶上海的國際再保險巨頭——勞合社等機構,對境外船舶保險市場進行充分調研了解,形成一些改革方案。

(2)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應突出要「加快發展航運金融服務、支持開展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有關航運保險的具體事項包括:A、積極研究由有實力的金融機構、航運企業等在上海成立專業性航運保險機構;B、優化航運金融服務發展環境,對註冊在上海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C、研究進出口企業海上貨物運輸保費的有關稅收政策問題。

2、人才攻堅戰

除了定價權之外,人才建設等軟環境也成為滬保險企業對上海建「國際航運中心」的一個關注焦點。

通常一條新船投保時則通過相關保險評估機構進行風險評估,由再保險公司給出定價,經過核保、投保、再保等過程,一旦出險,還將涉及到損失的評估、理算,以及糾紛時的國際仲裁等。

而無論是風險評估還是損失評估、理算、國際仲裁,這些話語權幾乎都在倫敦等境外市場。

未來的競爭將主要是來自軟實力,尤其是人才競爭,包括買賣經紀商、評估商、專業法律人士等。

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平台信息中心 鄭穎、丁佳俊、沈藝搜集整理

王壽庚研究員指導

2009年5月5日

附件一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事記

  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

  1996年1月16日和11月27日,李鵬總理兩次在上海召開專題會議,並明確「近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做的六項工作」。

  1996年5月10日,成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地區領導小組,並下設「國航辦」。

  1996年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和原交通部共同組建上海航運交易所。

  1997年,上海組合港管委會成立。

  2000年11月3日,江澤民同志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建設做出重要批示。

  2001年6月27日,上海市委成立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設指揮部黨組。

  2002年3月13日,國務院通過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並同意授權上海市管理洋山港港政、航政和口岸管理的方案。

  2002年6月,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2003年1月27日,上海港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撤銷國航辦的建制;由市港口局掛國航辦的牌子。

  2004年,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通過驗收並運營。

  2005年,長三角率先開展區域「大通關」建設。

  2005年,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大貨運港。

  2005年,洋山深水港區順利開港,洋山保稅港區同步封關運行,洋山保稅港區也是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

  2005年,上海高等級內河航道建設工程全面啟動。

  2006年,長三角16城市港口管理部門建立協調合作機制。

  2006年,國務院批准籌建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

  200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晉陞世界第二。

2008年,開展「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調研課題研究。

附件二

世界五大國際航運中心簡介

倫敦:老牌航運中心,世界20%的船級管理機構常駐倫敦,世界50%的油輪租船業務、40%的散貨船業務、18%的船舶融資規模和20%的航運保險總額都在此進行。航運服務業每年創造價值20億英鎊。

鹿特丹:位於萊茵河和馬斯河兩大河流入海匯合處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萊茵河流域的荷蘭、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美國向歐洲出口貨物的43%、日本向西歐出口貨物的34%都經過鹿特丹中轉。

中國香港:擁有優良的天然深水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香港約有80間遠洋班輪公司,每周提供超過500班航班,往返全球500多個地點。

新加坡:亞洲新興的國際航運中心,實施世界上最為開放的自由貿易政策,大型機械設備和先進的電子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人員的高素質,突出轉口貿易及其中轉運輸,使其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

釜山:韓國第一大港。計劃在2011年之前建成33個集裝箱專用泊位,形成1500萬標準箱的吞吐能力,並努力成為東北亞第一大港。

附件三

國家《意見》公布,有4個有利,核心實現國家戰略

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做好「三個服務」、加速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四個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於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集裝箱運輸船舶大型化、經營聯盟化、幹線網路化加速發展,世界航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是一個市場巨大、腹地遼闊的國家,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港、航等產業對城市GDP的貢獻率已達8%。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提升上海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功能,能夠進一步推動上海參與國際航運競爭,提升我國在國際航運和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對於保障我國對外運輸、對外貿易和國家的經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於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處長三角地區,長江流域的廣闊地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經濟腹地。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有利於促進長三角地區金融、貿易、信息、人才等資源優勢集聚,服務長三角地區聯動發展、融合發展;有利於充分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加強與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各省區市的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增強上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更好地為長三角、長江流域、全國服務。

有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服務業、調整產業結構,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明確要求上海等大城市要把服務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近年來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為上海服務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市委、市政府圍繞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立足國家戰略,舉全市之力,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切實解決服務業「短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代服務業在航運上的發展條件相對較成熟,國際化程度較強,把航運業作為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的重點,全力推進並取得突破,可以帶動其他服務業加快發展。

有利於實現「四個中心」的國家戰略。根據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四個中心」建設中,國際航運中心是國際經濟、貿易、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撐和基礎條件。從發展模式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屬於腹地—中轉複合型;從功能性質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目標是綜合資源配置型,既有有形商品的集散,還要參與生產要素的國際化集散。因此,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可以為加快推進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加速發展,也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從而加快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步伐。

附件四

上海向香港港學什麼?

一、借鑒獨特經驗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在服務產業鏈上仍有脫節現象,而這方面香港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和經驗,這正是上海應該虛心求教的地方。

  香港航運業擁有三大優勢:其一,法治制度完善。航運業一向很看重合約和有效的法律仲裁製度,因為航運是一個相當高風險的行業,在海上隨時會遭遇海盜、撞船等意外,這些都是日常要處理的風險。如果在合約上有糾紛,法律仲裁就能提供重要的服務,香港在這方面已有很好的經驗,擁有一批專業律師專門處理航運糾紛,使香港有條件成為國際航運中心支柱。

  其二,香港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包括信息、資金自由流通、低稅率、簡單稅制等,這些對於航運界來說相當重要,將影響到船公司的整體營運情況和收入情況。

  其三,香港有發展成熟的航運服務業群。鄭汝樺說,要提供全面的航運服務,法律、保險、融資、船舶註冊等缺一不可,一環緊扣一環,香港的特色就是擁有「全盤專家」。

  事實上,除了以上三點優勢,香港在培養航運人才、培育市場創新意識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做法。比如為了儲備香港航運業的後備人才,香港海事處早在2004年就開始推出航海訓練獎勵計劃,鼓勵香港年輕人接受並完成航海訓練,希望他們日後投身港口和航運的支持服務業,目前已有120名高級船員實習生和輪機員實習生受惠。

對於香港在航運業上取得的成績,專家認為很多做法值得上海借鑒。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高效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一直名列前茅,其航運服務業門類比較齊全,是亞洲區域內船舶融資、保險、法律、仲裁、管理和經紀服務中心。上海應該認真研究香港的發展模式,從中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為自身發展航運服務業樹立一個標杆。

二、互動中促共贏

  上海要向香港學習借鑒航運服務業發展經驗,怎麼學才能事半功倍?在互動中學習,在互利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一條捷徑。

  現階段兩地可適當加快航運服務企業的雙向投資。一方面,香港面臨發展空間相對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向內地延伸和拓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香港航運服務業配套環境良好又為上海航運服務到香港發展提供了機遇。香港具有與國際接軌的服務體系,是上海航運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良好平台。因此有必要鼓勵兩地航運服務企業進行雙向投資,適當降低企業投資經商的進出門檻和成本。

  同時,滬港兩地要抓住金融危機下的機遇,進一步挖掘相互合作的項目。專家建議密切關注我國船舶產業發展振興規劃、物流業振興規劃的動態,滬港兩地可積極探索與嘗試運作「航運產業基金」,研究開發航運金融衍生品,並加強航運信息的交流溝通,大膽創新、合作開發航運信息產品,如:協調香港的航運經紀人成為上海航交所的運價指數編委會成員,聯合發布遠東地區的集裝箱、散貨或二手船交易價格指數等。

在人才交流方面,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需要大量的航運專業人才,但是從事航運(海員、裝卸工人、船舶修理工人等)的年輕人,近年來相繼減少,有後繼無人的趨勢。對此,張頁認為,可以輸送上海航運輔助服務業的年輕人赴香港再培訓、再就業,保障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同時,上海也應該大量吸納香港的高端航運服務人才,既減輕香港航運的就業壓力,又為上海航運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這是一件兩全其美、互利共贏的事情。

附件五

上海港與世界香港等國際著名航運中心水平差距比較一覽表

序號

上海的不足和差距

國際著名航運中心的成功經驗

1

港口服務業

其中高端海事服務方面

集疏運體系尚未形成,公路運輸佔80%以上,給城市帶來巨大的交通壓力。

只有不到1%的船舶註冊,國內船舶共有超七成的遠洋貨輪在國外註冊,國際化程度低。

國外主要靠鐵路和水路,與境外相比,差距甚遠,國際化程度高

2

國際化船舶代理和貨運代理

2500餘家的貨運代理企業,絕大部分為內資,規模小,服務能級一般,導致市場競爭過度。

與境外相比差距突出

3

船舶修理

上海目前年修理在1000艘以上,居中國市場第一位,但由於超大型船舶的主機和關鍵配件國產化率不高,修船周期較長,影響了船公司班輪的正常航期。

境外優勢明顯

4

航運經紀

人才匱乏,航運經紀企業嚴重不足。其中買盤僅11艘,賣盤僅18艘。

境外優勢明顯突出

5

航運金融和保險

船舶融資渠道單一,大多採取貸款方式,資金來源不足。保險業務發展緩慢,中小航運企業融資困難。

全球船舶貸款、融資業務幾乎被全球公認的三大船舶融資業務中心——倫敦、漢堡和紐約掌控。

6

海事仲裁和法律諮詢

上海海事方面專業律師僅200多人,專業海事律師事務所僅5、6家。

法制制度完善。倫敦被公認為是世界航運中心,倫敦海商海事仲裁機構2007年受理案件標的高達2億英鎊,而上海僅為8553萬元人民幣。

7

國際中轉能力

上海目前中轉箱量僅為5%,能力很差

新加坡為85%,香港為60%,韓國釜山45%

8

航運信息

航運信息諮詢服務尚處起步階段,法律不健全,專業人才匱乏。

航運信息的自由流通,為香港的航運業營造了良好的經商環境。

9

服務產業鏈

上海港在服務產業鏈上仍有脫節現象。產業鏈集中在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等下游附加值較低的產業,以金融、保險、法律、信息服務為代表的高端航運服務產業規模比重低、發展慢。

香港有發展成熟的航運服務業群,法律、保險、融資、船舶註冊等一環緊扣一環,航運服務業門類齊全,是亞洲區域內船舶融資、保險、法律、仲裁、管理和經紀服務中心。

10

郵輪經濟

上海每年坐郵輪出遊的人數還不到1%,市場潛力巨大。

美國17%的人每年至少坐一次郵輪出遊。

11

政策及法治化

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無論是在實行保稅港區的啟運港退稅政策,海事第二船籍港登記政策,以及在吸引外國企業總部入駐上海,加快引進培養航運服務業人才等方面,幾乎都是受到金融、稅收政策的限制而止步不前。法治化程度較弱

新加坡為吸引航運企業入駐,突破的就是一條來新加坡後收益免稅10年的政策,10年以後再優惠10%以上的所得稅(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為20%);

香港針對航運業 實行的低稅率、簡單稅制等。

12

市場機制

上海港目前還存在市場壟斷現象。專業化人才匱乏

市場化程度很高,高端人才充足

13

體制

管理港口的部門特別多,導致港口市場化、公平競爭、國際化、信息整合等功能指標全部靠後。

建立了高效精簡的政府管理機構

推薦閱讀:

厄瓜多小國移民優勢多
海外「獵狐」不能放過「二奶村」
徽派古建為何流向海外(深閱讀)
移民≠移居,合理配置海外身份很重要
海外華人,不管你是移幾代,有件事不重視將抱憾終生...

TAG:投資 | 上海 | 海外 | 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