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社會底線失落之因

1916年,梁啟超在《袁政府偽造民意密電書後》一文中寫道:「蓋四年以來,我國士大夫之道德,實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什人而七八」。差不多一百年後,中國社會又一次面臨同樣的尷尬:道德再次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一百年中,儘管有層出不窮的道德規劃、馬不停蹄的道德馴化和接連不斷的社會改造,但中國人的道德素質並未得到實質性提高,甚至在屢次運動後變得更加不堪入目。當一幕幕慘烈的道德崩壞實例擺在人們面前時,每個人都因為病態的寬容而變成了「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猛士,毫無疑問的是,社會道德底線的每次向下,都離不開普羅大眾對作惡者或主動或被動的「寬容」。【參與評論】

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淪喪 誠信竟成為高不可攀的標準當代中國的道德標準是什麼?作為社會的公共道德里最基本的一項,誠信本來應該是人人遵守,不許任何提醒與告誡的基本標準。可今天的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彼此信守承諾,講究誠信,竟然成為奢談。這已不是簡單的誠信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道德的淪落與敗壞。參與並加速這個過程的,不僅僅有基本的社會個體,更有社會中的精英們,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大企業,這些人或是企業,用自己的行徑,無時無刻告誡社會上每一個人:不需講誠信,社會的公共道德就是沒有道德。【詳細】

農民工被欠薪 上門追討反遭毆打

論文抄襲:已經是人人心知肚明?社會亂像之一:農民工紛紛遭欠薪 楊白勞重現社會現代中國,僱人幹活卻不給發工錢,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在社會新聞中,出現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上門討薪。更有甚者,似乎是在推波助瀾,央視在不久前反覆表揚了一位年年為手下民工結算清楚薪水的包工頭。雖說這種事情確實需要表彰,可這種表彰不正是說明,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淪落到何種程度。【詳細】社會亂像之二:為牟利不良企業置公眾健康安全於不顧「三鹿毒奶粉」鬧得沸沸揚揚,開始的堅決否認,中間把責任推到供奶方,最終因為政府一紙鑒定而徹底敗露,整個過程一波三折,好似一場多幕的悲喜劇,也讓公眾充分看到了現代中國知名大企業的所謂良心和公共責任感:為了經濟利益可以完全泯滅良心,為了利潤,將誠信踩在腳下,這是徹底的道德淪落。【詳細】社會亂像之三:知識精英紛紛抄襲 天下文章一大抄作為社會精英,尤其知識界精英,是守護社會公共道德的最後防線,可我們看到的是,這些所謂的精英們,表現出的行為更加齷齪:論文抄襲,偽造學歷,甚至是搶奪學生的論文署上自己名字……種種行徑不僅讓旁觀者咋舌,更讓人生出一個疑問:社會道德的敗壞面前,連知識精英都淪落了,還有誰能堅守?【詳細】為什麼社會道德敗壞,好人越來越少

葯家鑫殺人:折射社會精英的自主性道德墮落葯家鑫完全符合這個社會的精英階層的特徵。可這樣一個社會精英,在開車撞人後,想到的竟然不是救人,而是殘忍的舉刀殺人,這樣的行為,難道不是精英們的道德墮落?【詳細】

調查1.你如何看待葯家鑫殺人案引起的爭議?有人希望葯家鑫能得到嚴懲,是出於個人義憤和自身正義感。有人之所以支持給葯家鑫懺悔的機會,是因為中國千百年的習慣,在人為煽情與維護社會規則之間,往往同情心泛濫選擇傾向於煽情。有人希望葯家鑫被判死刑,是出於維護社會最基本的遊戲規則,防止社會滑向徹底的無序。有人希望葯家鑫能夠得到寬容,是因為他們與葯家鑫情況類似,出於維護自己的地位的角度,不希望看到葯家鑫被判死刑。2.如何看現代社會的道德沉淪?中國人還是很高尚的,現在只是理想主義破滅後的全社會道德空虛。中國人本來就很醜陋,現在的情況是逐利主義思想引導下,中國社會公共道德回歸。沒覺得現代社會道德有啥沉淪,反而感覺現代社會公民的道德水平逐漸提高。不清楚。3.你如何看精英在社會道德淪喪中的作用?消極作用,精英對社會公共道德的背棄加速了社會道德的沉淪。積極作用,精英將是扭轉社會道德敗壞現狀的主力。沒覺得起過什麼作用,現在的「精英」根本不是真正的精英。不評論。社會道德下行的標誌:主體精英的底線日趨失守社會道德淪喪的結果是什麼,只是全社會向錢看么,只是知識精英弄些假文憑假學位假論文么?事實上,社會的道德淪喪,意味著這個社會的迅速罪犯化。而中國這個傳統上的官本位國家裡,官員實際是全社會精英的表率,整個社會,無論士農工商,眼睛都盯著官員,將他們的言行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相應的,官員的道德規範,也就對整個社會道德發生劇烈影響。現在這些表率——官員們,他們的道德底線也在逐漸降低,甚至是失守,這種情況正是社會道德下行的標誌。【詳細】

道德容忍閾值升高:民眾對社會向下行日趨麻木層出不窮的壞消息讓公眾道德閾值不斷上升,民眾的同情心變得日益稀薄時,但卻更加諳熟社會運行「潛規則」。曾幾何時,一群「不明真相」的群眾的確以為「圍觀可以改變中國」,但現實徹底粉碎了人們的美夢,「圍觀」變成了毫無威懾力的「打醬油」,公眾的道德正在麻木,社會崩潰的風險正在加劇。【詳細】

部分官員濫用公權力:民眾承受底線不斷被突破

當前,少數為官者失德缺德現象日益突出,有的濫用權力、以權謀私,有的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有的貪圖享樂、玩物喪志,有的官氣熏天、橫行霸道,有的信念喪失、求神拜佛,有的趣味低級、包養情婦。一系列官員腐敗案件,猶如一部連續劇,不斷刺激著社會大眾的敏感神經,不斷突破民眾心理承受底線,官德缺失的現象,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詳細】商業精英踐踏商業倫理:民眾被迫懷疑一切

近年來,在資本驅動下,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規模、利潤,一味追求速度,忽略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惡性競爭層出不窮。而政府的監管卻顯得滯後,甚至缺失,無良媒體為追求利益,放棄媒體本應堅守的道德底線,推波助瀾,協助炒作。各種「門」層出不窮,凸顯商業社會商業倫理的缺失,民眾被迫作「非常艱難的決定」,抱著「不可信其無」的負面心態。【詳細】知識精英喪失自信:社會犬儒化盛行

20世紀50年代開始,無數知識分子被迫接受改造,在不間斷的運動中,知識分子成了追逐者:不斷的追趕潮流,試圖進行「自我救贖」。一輪接一輪的政治運動使知識分子失去了對「道統」的解釋權,他們只能以政治領袖的思想為指導,連判斷是非的權力也沒有了,自信心最終完全喪失,自由思想、獨立精神更無從談起。最終剩下的只有犬儒式的「磚家」。【詳細】精英崩塌壓垮民眾: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走向潰敗近些年來,社會潰敗的跡象已經明顯開始出現,其中最核心的是權力的失控。這種潰敗還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強勢利益集團已經肆無忌憚;利益集團的肆無忌憚;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整個社會的信息系統已經高度失真,統計數據的弄虛作假代表了體制性的對信息的扭曲。【詳細】

中國式寬容:不斷降低容忍底線

社會的底線為何如此之低底層人的底線如此之低,突破底線又如此之毫無顧忌,儼然一副潑皮無賴的嘴臉,真是當下中國社會的大悲哀。然而,這又是人性之惡難以改變的客觀存在,古今中外,一以貫之。事實上,所謂「人窮志不短」,只是自勵與勵他時的說辭,在殘酷現實的逼迫下,「人窮志短」才是事實。更重要的是,底層人的底線,之所以會如此之低,將「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良好道德傳統徹底拋棄,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如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欠缺、經濟壓力過大等,還和整個社會環境不斷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線密切相關。【詳細】

法律對貪墨犯罪太寬容法律對貪墨犯罪相對比較寬容,為了遏制犯罪,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就對犯罪採取了高壓態勢,對一些犯罪不斷加重刑罰,但是就沒有一個嚴懲「貪污受賄犯罪」的決定。【詳細】

對學術腐敗無懲處機製法律在打擊學術造假方面明顯滯後,追究學術造假者的刑事責任一直沒有下文,甚至被騙取的科研經費也難以追回。在經費的管理上,還延續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操作模式,缺乏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打擊和懲處機制。【詳細】

曖昧「寬容」瀆職犯罪對瀆職行為的「寬容」,影響對瀆職犯罪的查處,造成了瀆職犯罪發現難、查辦難局面。老百姓的寬容,導致舉報少,領導幹部的寬容,客觀上起到包庇放縱犯罪作用。在實踐中,大部分本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瀆職侵權犯罪,也就在眾人的這種「寬容」心態面前被忽視,被諒解了,最終逃脫了的法律追究。【詳細】

梁啟超最早提出改造國民性:胡適 魯迅 毛澤東等人深受影響梁啟超已認識到中國積弱「總因之重大者」在於全體國民的弱點,劣點,提出了改造國民性的必要性。他還借鑒西方思想,系統地向人們灌輸一套新的道德理想和價值觀念。力圖造就與臣民完全不同的一代新國民。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道德,新觀念,新理想,不但被當時政治立場對立的革命派所接受,而且在五四時期,又借著新文化運動者的嘴和筆再次被提出來,而成為中國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到了當代,塑造新國民,改造國民性仍是未完待續的話題。【詳細】

解放後轟轟烈烈社會改造運動

現行法律鼓勵「大義滅親」五四運動:用改造國民性將舊傳統與舊道德徹底否定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文化傳統中確有很多糟粕,但沒理由一股腦兒徹底否定它。「五四」片面否定的後果就很明顯。反過來講,傳統也是個活的東西,在全球化的今天,它也會吸收很多外來的因子。文化保守主義與現代民主並不衝突。把文化保守主義和憲政民主對立起來,是「五四」餘緒造成的一個困擾。【詳細】文化大革命:徹徹底底的文化改造 國民性改造文化大革命恰恰是幾代知識份子不斷呼喚的結果。文化大革命對知識分子命運的關係是什麼呢?是「木匠造枷夾自家」。只是這個木枷,是幾代人你一錘我一煉的把它鍛造成功,最後套上脖子,這個時候知識份子喊了起來了。殊不知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人事實上正是繼承了「徹底改造國民性」這一文化理想。【詳細】現行法律肯定大義滅親 鼓勵公民真正做到「大公無私」也就是說,以前我們也鼓勵親屬舉報犯罪,也鼓勵親屬陪同、說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但只能以「大義滅親」這四個字褒獎之。而河北省高院希望通過在量刑中給予這些被告人一定的減輕處罰,來切實地鼓勵這種「大義滅親」。從被告人的角度,由於舉報者是親屬從而獲得了減輕處罰。【詳細】近代中國效仿法俄改造國民性慾激發人性之善 結果卻適得其反法俄不在制度層面用力,而是繞過制度,直逼人性,從政治革命到社會革命,最後一幕總要有文化革命,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不殺靈魂不剎戲」。早在我們中國「文化革命」之前,他們已經搞過不打引號的文化革命。近代中國從1911年起即效仿法國,1949年後又學習蘇聯,因此中國一旦啟蒙,必然是觀念第一、人性改造第一、文化革命第一,然後變成革命文化第一。國民性者,全體國人之性也。人性能改造,精神世界裡還有什麼事務不可以攪動,不可以「改造」?【詳細】

柏楊再論中國人

柏楊再談中國人 意義大不同20年間,中國大陸和台灣都發生了巨變,國民性格也在因此改變,並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又暴露出新的時代病症,而許多犬儒化的知識分子,已基本喪失批判精神,雖不時有隔靴撓癢的意見出現,但多數疑似各種小利益集團代言人在發牢騷。在此情況下,柏楊式獨立的批判精神更顯珍貴。20年後的今天,再看中國人。【詳細】

20年前:柏楊縱論醜陋的中國人 中國人熟知柏楊,源於20年前一本《醜陋的中國人》。這是柏楊對華人世界最具警醒作用的作品,他說中國人之所以「醜陋」,是因為被「千年醬缸」醬成了「乾屎橛」。在20世紀80年代的海峽兩岸,這種論調太過驚世駭俗——「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斫喪,中國人在這個醬缸里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污染」。【詳細】

柏楊:中國人老毛病在改中國人是不是還醜陋,這樣的問題問到柏楊,他也無法一下子回答。肯定有改觀,但新的問題層出不窮,柏楊認為。在這一「國民性批判」提出來的20年間,中國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經濟起飛、生活改善、文明與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進取方向更為明確。【詳細】

大陸很有希望大陸很有希望。 我寫過一篇談鄧小平的文章,鄧小平的經濟開放了不起,他有國家領導人的氣魄。要爭氣啊。藉這個機會改善國家物質建設現況、提升精神文明素養,2008年的奧運會是一個激勵自己的機會。【詳細】

195、60年代中國常見宣傳口號

1990年代的中國社會建國後用鬥爭與運動推行「新道德」 造成嚴重消極影響毛澤東晚年在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問題上誇大了個人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急於求成,常常通過發動群眾運動、階級鬥爭等強制性措施去推行共產主義道德,其結果對中國社會道德生活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毛澤東相對忽視道德教育與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設的有機結合,使得他所領導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事業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和很大的隨意性。【詳細】1990年代束縛減少 被壓制的「利己主義」強勢抬頭80年代後,社會進行改革。在衝破束縛前進的條條框框時,也衝擊了傳統的道德規範。思想解放運動和自主自由要求的增強,使人們越來越漠視約束自己的義理觀念。市場經濟的推行使富裕和金錢成為追求中心,義理則降為次要地位。人們在追求價值目標時,傾向於採取眼前最有效、有最大收益的行為。【詳細】21世紀中國人的價值觀困境:價值缺失和價值紊亂改革開放促使中國進入工商社會。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農業社會的穩定價值體系崩潰,革命社會的價值引導力喪失。「舊的」價值已去,「新的」價值尚未形成。在主觀感受上價值徹底流失了,中國陷入價值虛無主義的泥潭。【詳細】改造國民性實為文化決定論 數據表明文化不能決定現代化成敗步雲鄉是中國第一個試行鄉長直選的地方,2000年底,蔡定劍來到步雲,探究中國農民對直選的態度和直選的效果。在步雲,蔡定劍得到了農民對選舉評價的原始話本,這位有改革意識的官員被深深觸動。一位鄉里幹部對蔡定劍說,直選鄉長活動,群眾參加人數之多,積極性之高,演講、選舉場面之壯觀,為多年來少見,而且他們都是自發參加的。蔡定劍教授用非常實證的社會調查,實際上是否定了自梁啟超以來幾代知識分子共享的文化決定論。【詳細】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文化轉型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中國革命的勝利,不僅是政治秩序的徹底改變,而且是整個社會的轉型與重建,其中包括文化的轉型與重建。【詳細】

中國傳統被徹底否定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突出地表現在對中國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的明確否定和對西方文化的堅決拒斥上。不但中國傳統文化在封建主義的「桂冠」被否定掉,就連自「五四」以來形成的知識份子引以為傲的新文化(除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也基本上被否定掉了。【詳細】

形成」唯物主義就是好」觀念通過連續不斷的思想批判,一些觀念開始在學術文化界牢固地樹立起來:對於社會問題與歷史問題的界說只有馬克思主義是唯一正確的,其他都是錯誤或者基本錯誤的,如果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僅是就其歷史意義而言;無論什麼樣的理論、觀點都逃脫不了或者是唯物主義或者是唯心主義的歸屬,凡是唯物主義的就是好的,就應該肯定或基本肯定,凡是唯心主義的就是反動的,就應該否定或基本否定;無論什麼學術藝術觀點都有其階級根源。【詳細】

「國民劣根性」是西方刻意妖魔化中國 梁啟超、魯迅等人自墮彀中精英群體在文化信心和民族信心崩潰之後,被迫接受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權及其對中國的妖魔化描述,不得不從精神文化、民族性格甚至人種層面為中國的失敗與絕望尋找原因。以誕生於1902年的梁啟超《新民說》為標誌,中國精英人物逐步認可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對於國民性的各種批評。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魯迅則將「國民性批判」發展為對「傳統文化」的全面批判。在這個聲勢浩大的「國民性批判」和「傳統文化批判」思潮中,中國現代的知識精英幾乎全都聲氣相投。【詳細】

哈耶克的社會自發擴展理論:社會不應改造 傳統不應割裂什麼叫自發擴展?第一,社會不應改造,傳統不可切斷;第二,社會傳統自發擴展的結果,能夠滋長起民主法制憲政,而不是反過來。反過來的路數就是「五四」的負面話語,改造社會、改造文化、改造傳統,改造的最後結果,欲樹立的民主自由卻越來越遠,改造者反過來被改造、被侵蝕。這一百年的制度選擇,幾起幾落,凡是「落下」部分,都是打著「社會」的旗號,與「社會」為敵,反社會,改造社會;凡是「起來」部分,都是與社會言和,向社會讓步。【詳細】

英美革命與法俄革命區別:好制度設計不出來 成功的民主必源於互相妥協英國在革命前只有一個弱啟蒙啟蒙人的理性,是為了認識人之理性局限,人之本性無奈;美國革命之前則幾乎無啟蒙,1787年憲法並不是來自革命前的啟蒙成果、國民性之改造,而是建立在承認並肯定社會各階層利益分殊,在此基礎上摸索黃仁宇所謂「在數字化上的管理」。而法國革命則不然,之前不僅有強啟蒙,而且是長啟蒙,啟蒙是為了認識理性之無限,人性之至善。這就註定英美革命不浪漫,無審美,充滿妥協,尤其是它那有限革命論,從不敢有革命崇拜。【詳細】

新中國六十年道德建設得失之反思

反思新中國60年道德建設之得失,基本經驗是: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一元與多元相統一;道義與利益相統一;道德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統一。【詳細】

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在一定意義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曆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國方式。如果從法治與德治的本質來說,法治屬於政治文明的範疇,德治屬於精神文明的範疇。【詳細】

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由於一方面我們對中國國情還沒有真正認識和把握,脫離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實際,脫離我國文化科學發展水平的實際,脫離我國廣大群眾的道德水平的實際,在生產關係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同時,在道德建設上則盲目追求共產主義道德的崇高要求,以同一高層次的道德準則去規範全體人民,違反了道德建設的基本規律,使道德建設逐漸流變為「假、大、空」。十年「文革」,更是將此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要求全體人民「靈魂深處鬧革命」,「狠斗私字一閃念」,致使人們道德人格分裂,嚴重摧殘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詳細】

革命無法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民主是解決社會道德問題的藥方

放棄逐利的價值觀才能重塑社會 健康的社會道德應基於全民認可的價值觀社會道德,應是能被社會每個個體所接受的公共標準。這種「共同的標準」應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共有價值觀,或者說,是社會各階層共同意志的體現。作為社會的公權力部門,在表彰和推廣社會道德時,應將這種共有價值觀向全社會推廣,如此才能得到社會個體的認同,避免在宣傳上的徒勞無功和劇烈反彈。【詳細】革命並不能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社會道德問題社會道德問題應當如何解決?很多人在第一時間想到革命,用暴力摧毀舊的矛盾和問題,認為這種方式一勞永逸,簡單方便。但社會道德問題的滋生和蔓延有它不可根除的主客觀原因,指望靠暴力摧毀或是壓抑這些條件,或許能短暫的打造出「美好社會」,可是,一旦這種極端暴力的外力消失,被壓抑久的內力又會以更加猛烈的方式爆發出來,破壞程度只會遠高於革命前。【詳細】用什麼方法能夠解決現代中國的社會道德問題?社會道德出現問題,說明社會不健康,要醫治它,不能幻想短時間解決問題,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怎麼可能求助於那種完全超脫社會常理的藥方?在治療社會道德問題的時,必須引入「民主」這個看似緩慢的藥方,讓民主從精英的嘴巴里走下來,成為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方式,重建我們的社會生活秩序,如此,才能根治社會道德問題。【詳細】除了民主還需要改變全社會逐利的價值觀除開民主,我們應該從價值觀和社會導向上,逐漸扭轉社會風氣。很難想像,一個「結果導向」價值觀驅動的社會,一個崇尚「成王敗寇」理論的人群,會培養出合理的,擁有社會公共道德的正常社會人群。當全社會因為急功近利而躁動的時候,社會道德自然而然的開始變壞。因為,要醫治我們生病的社會道德,還要改變我們現在這種全民逐利的價值取向。【詳細】蔡定劍:不能再錯過民主的時機

已故學者蔡定劍

是有利社會穩定的制度:民主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解決社會動亂的一個制度性的這種創造。

參與度取決與選民利益:他要不要參與選舉呢,是由經濟的行為,他的利益的行為。

素質需在實踐中鍛煉:在學習民主,向民主過渡期間的,要付出學費和代價。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城也不是一天哭倒的,同樣,社會道德也不會在一朝一夕中就崩塌。面對觸目驚心的道德崩壞,每個人都在追尋原因:精英責怪民眾無德,民眾怨憤精英無良。每個人都在急不可耐地找尋可供批判的標靶,好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推卸掉自身責任,才能與己無關。其實,這不過是把頭埋在沙里的鴕鳥心態罷了,在社會的運轉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不存在一個可以讓人「不知魏晉」的世外桃源。
推薦閱讀:

尋找地震災區博友,你們還好嗎?
斷卦-預測尋找失物
女人紅杏出牆只為尋找5種滿足
「尋找最好的七律詩」活動啟動
很多人在尋找的拉丁恰恰舞歌曲

TAG:社會 | 失落 | 尋找 | 底線 | 社會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