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課堂筆記:勸發菩提心
西夏堪布講述
王瀞儀筆錄整理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
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西夏堪佈於2017年10月22日講授《大圓滿前行》的課堂筆記:
首先大家調整好動機,為了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得到究竟的佛的果位,今天我們在這裡聞思修行,以這樣的心態來攝持一切善法,包括我們今天的聞思,不但是發心,也調整好自己聞法方式的心態、形式(行為),自己的心意特別重要。
我們在傳講藏傳佛教八大宗派之首,舊譯寧瑪巴的法,關於寧瑪巴的法之前講了很多有兩種:一是遠傳佛語,一是近傳伏藏法,我們現在在講近傳伏藏法,108位大伏藏師等傳承來的法之一。今天我們特別要知道,我也在各個微信群里好幾次發過了,今天是對我們寧瑪巴,特別是對龍欽寧提傳承來說特別重要的日子,是龍欽心髓的開創者、伏藏大師法王仁增吉美林巴圓寂日,法王圓寂至今已有219年,1730年誕生, 1798藏曆9月3日圓寂。法王的法名拉薩語音為吉美林巴,康巴語音為吉美朗巴,也有稱為欽哲沃色,譯為漢文為智悲光,仁增吉美林巴這一法名翻譯為漢文叫持明無畏洲。
法王吉美林馬是寧瑪巴的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的心子第38代藏王赤松德贊【文殊菩薩化身】和大圓滿心髓的傳承人【印度的大學者大成就者】布瑪拉莫扎(無垢友)一體的轉世。法王吉美林巴的簡介我已在各微信群發了,法王在1730年12月18日,即在法王無垢光圓寂的日子誕生,誕生在西藏的山南地區白日寺附近一個村莊裡面,因為他是文殊菩薩所化生的法王赤松德贊的化身,小時候就不一樣,六歲即在巴(白)日寺出家,十三歲就遇到了他的上師,二十八歲時在巴(白)日寺【寧瑪巴六大祖庭之一,六大祖庭即:上有多傑扎、敏珠林、巴(白)日寺,下有噶陀、白玉、佐欽,因歷史淵源,巴(白)日寺後來就衰退了,後來康藏地區的協慶寺比較興盛,就變成了上有多傑扎、敏珠林,中有佐欽、協慶,下有噶陀、白玉的說法】出家,在閉關院閉關三年,到三十一歲時在桑耶青浦蓮花岩山洞,當時他的前世法王赤松德贊閉關的地方,閉關了三年三月三天,在閉關當中親見了龍欽巴尊者得到了身語意的加持,得到了特殊傳承,法王沒有通過平常的學聞,但通過閉關,得到了龍欽巴尊者的身語意加持後,開具了他的意伏藏,創始了龍欽心髓的傳承,後來從桑耶青浦慢慢轉移到離巴(白)日寺不遠的長壽谷建立道場,作為根本道場長壽院。去年一些弟子跟我去朝拜過長壽谷,這是法王的根本道場,可以說是龍欽心髓的發源地。
通過法王后來不斷的傳法、灌頂,接收了「康巴四無畏」等等的弟子,當時所有的,包括薩迦、噶舉、格魯等的法主為主都成為了他的弟子,當時成為了整個藏區名符其實的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所以今天是特別的日子。1798年藏曆的今天是法王圓寂的日子,法王最後為弟子傳授了白度母的修行傳承後顯現了涅槃,至今有219年的時間了。因此今天是特別的日子,所以大概跟大家講了一下法王吉美林巴的概況,因為是我們的傳承祖師。我們平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在這個時代我們能遇到、聽到這麼殊勝的法,我不是說我在講法,而是說我們的傳承特別地清凈,法王吉美林巴把龍欽心髓的傳承傳給心子「康巴四無畏」,裡面有一個尊者晉美嘉威紐固 (法王無畏如來芽),又把龍欽心髓的傳承傳給諸多弟子,其中主要的心子是華智仁波切,華智仁波切是吉美林巴的語化身。據說法王吉美林巴有五位轉世:身的轉世是第一世的蔣揚欽哲【即第一世宗薩欽哲】仁波切,語的轉世是華智仁波切,意的轉世是多欽哲仁波切,還有功德和事業的轉世。所以華智仁波切不但是法王吉美林巴傳承的持有者,他的弟子的弟子,而且也就是法王吉美林巴的轉世,後來華智仁波切就在法王的首要弟子法王無畏如來芽座下前後聽了25次的傳承,每次都做了筆記,後來通過其他師兄的要求,做了現在我們所講的《普賢上師言教》這一聞名於世的前行法本,我們有幸今天來講這個傳承特別不可思議!
對我來講,華智仁波切的弟子是麥彭仁波切,他的弟子是根華堪布,也可以直接這樣說,華智仁波切的弟子是根華堪布,根華堪布的弟子是哦巴【音】活佛,活佛的弟子就是我的恩師曲恰尊者,這邊是一個主要傳承;那麼以前行的傳承來講,華智仁波切的心子中有一個叫做第一世安臧珠巴【音】,他的首要心子是玉科喇嘛,玉科喇嘛的弟子也是我的恩師曲恰尊者。我小時候接受前行的我的恩師,是我家鄉的一個老(洛丹西繞堪布)閉關者,也是玉科喇嘛的弟子,我在他座下前後聽了兩次普賢上師言教的傳承。所以,在我們的傳承當中都是名符其實的成就者傳承特別清近,都是高僧大德們傳下來的。因為今天是法王吉美林巴的圓寂日、殊勝日,所以講講我們所講的法的傳承來歷。
接下來我們開始講課。
《大圓滿前行 普賢上師言教》這一書有前善、正善和結善,正善有聞法方式和所聞之法兩個部分。聞法方式剛開始時已講了——發心。發心有兩種,一是廣大菩提心:為一切眾生能離苦得樂,這樣的一個方法,即我們前面講的廣大意樂菩提心的發心;一種是我們聞法,特別是聽聞密法時,廣大秘密真言之發心,即聞法時要特別重視。這次可能大家不在跟前,就在YY聽,可能很多人心不在焉地,或者邊聽邊發微信,還有些人甚至邊聽邊吃飯也有,不把這個當一回事,這樣就沒辦法懂內容更得不到傳承大師們的加持。聽聞佛法與一般課堂聽課是兩回事,一般世間的課程聽懂就可以了,佛法不但要聽到意思還要有特別恭敬的心態來攝受得到不共加持的力量,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聽聞佛法講課時,都要一心一意地、恭恭敬敬地,如坐在師父座下一般來聽。我每天講課時特別專註,雖然不是一對一來講,你們在各個地點的手機、電視旁,我是專門以一對一的想法,也就是這種發心來講的,作為你們也要這樣來接受,這樣的話,法的力量和傳承的加持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發心好。
就兩大發心來講,意樂菩提心和秘密真言的菩提心。就是說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佛的剎土,所聞的法是佛的金剛語,所有的眷屬也是佛菩薩,以這樣的心態來聽到的法功德不一樣,特別的重要!
再加上行為要調整好。要斷掉的行為三過【聞法時耳識馳散其它處,心意不記取所聽聞之法義或只是聽聞而不修持,心染五毒煩惱與八法妄念而聽法;聽法之人若有此三過,則如覆口之器、漏器、毒器,不堪盛陳勝妙正法甘露】、六垢【聽法者思忖自己比說法上師優勝而起驕慢,於說法上師及法不生正信,不勵力求法,心識弛散外境,五根內收太過而於法義僅部分聽取,法期太長為風日雨侵或饑渴所苦而生疲厭】、五不持【持文不持義、持義不持文、不會義而持、上下錯謬而持、顛倒而持】,所應取的行為:依止四想【聽法者於自己起病人想,法起葯想,於傳法上師起醫王想,精進修持起療病想】、具足六度【於講法處供獻鮮花、鋪設法座等即為布施;善行洒掃、嚴制不敬而具威儀即為持戒;忍一切艱難寒熱、不損惱眾生即為安忍;於上師及法斷邪倒見,以正信愉悅聽受為精進;於上師之講授專註諦聽為靜慮;咨問遣除一切疑惑等增益即為般若。如是可知,若如法聽聞,則雖於一堂課中亦可圓滿行持六波羅蜜】、依餘威儀【在聽法時應當調伏諸根生起恭敬心,不以袈裟等物蓋頭,不纏頭,不持傘杖刀劍等,坐在低於法座之處,以喜悅之眼注視上師等等,這些在《毗奈耶》、《本生經》等經中有詳細的解說】,以這樣的方式來諦聽特別重要。
因為今天特殊的日子,提醒下大家,這次傳法的時間也較長了,前些天有弟子跟我講現在不打瞌睡了,不打瞌睡也是個改變,但光不打瞌睡不行,還要調整好發心和行為,特別重要!
所聞的法,有外共同前行、內不共同前行、捷徑的破瓦法三個方面。我們此時在講內不共同前行,有六個引導:諸聖道之基石即一切法的根本即皈依、趨入最深的大乘法的根本即發菩提心、清凈違緣罪障的根本法即金剛薩埵修法、積累隨緣資糧的方法即供曼扎羅、頓然斷除四魔的方法即修古薩里、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究竟的方便法門即上師瑜伽。之前我們講了皈依,現在我們在講第二個發心。發心有三個部分:修四無量心即發心的因、真實發殊勝菩提心、願行菩提心的學處。前面已經講好了四無量心,今天開始講真實發菩提心。
二、發殊勝菩提心分二:(一)發心之分類;(二)正式發心
(一)發心之分類:
1、從心態的角度,按《大寶積經》以心力差別可分為三種
(1)有如國王之發心【廣大欲樂之發心】
國王們首先要摧伏一切敵方,得到自方的擁戴,先自己登上王位,再維護屬下臣民。同樣,希求自己首先獲得佛果,之後再將一切眾生安置於佛地,這種發心就稱為如國王之發心。
(2)如舟子之發心【殊勝智慧之發心】
所謂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們的願望是自己與所有的船客同時趨向江河彼岸。同樣,希求自己與一切眾生一同獲得佛果,這種發心就叫做如舟子之發心。
(3)如牧童之發心【無與倫比之發心】
牧童們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獸的侵害而將它們趕在前面,自己隨後而行。同樣,希求先將三界一切眾生安置於圓滿正等覺的果位以後,自己再成佛(這種發心稱為如牧童之發心)。
其中如國王之發心也叫做廣大欲樂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下等,通過三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就;如舟子之發心也稱為殊勝智慧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中等,發心後積資凈障需經歷七大阿僧祇劫,就像至尊彌勒菩薩的發心;如牧童之發心在《大寶積經》中稱為無與倫比之發心,是無有能比的最高發心,懷有這種發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就像至尊文殊菩薩、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發心那樣,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
《大寶積經》講,這三種發心是佛的標準的、合格的發心。有人認為第三種發心不合格或不達標準,因為它不可能存在或者說一切眾生成就後,再成就有何用?成佛就是要普度眾生嘛。但這三種發心不在於外,在於自己內心的廣大,若後者不存在,前兩者也同樣不存在。為什麼呢?前面也是一樣,先成佛再度眾生或與眾生同時成佛也不達不到啊,也不存在啊,因為眾生無邊無盡啊,但是就看你的心態。就像有人說我今天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或者說一定幫助別人,他的發心已經廣大了。比如一行人落入河中,有人說我先上去再來拉你們,有人說我們一起上去吧,有人說我一個一個幫你們托上去我最後上來,這三個人的發心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講的發心不在於外,能否普渡眾生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最初的發心最重要!所以非凡的發心、上等的發心就沒有顧自己,為了一切眾生能先成佛,這就是文殊菩薩的發心,賢劫千佛過去無始劫前發心時,是在文殊菩薩座下發心,文殊菩薩現在仍未示現成佛,故其發心為最非凡巨大最上等的發心。
2、依地道【菩薩有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的界限來分,則有四種
(1)資糧道、加行道稱為勝解行發心
凡夫地的發心可凈障——粗糙的所知障、煩惱障
(2)一地至七地叫做清凈意樂發心
見道即一地,菩薩地至七地——煩惱障已清凈
(3)三清凈地(八地至十地)叫做異熟發心
一到七地中菩薩還是要通過修行來發心,到清凈地自然而然地生起叫異熟心
消除所知障的根
(4)佛地為斷障發心
無修道即佛地,不僅是根,甚至連習氣都不存在。
3、從發心本體的側面來分,有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兩種
(1)世俗菩提: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如《入行論》云:「如人盡了知,欲行正行別,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別。」就拿一人去拉薩來說,首先他心裡懷有「我要去拉薩」的想法。同樣,最初心裡懷著這樣的願望:我要令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相當於「欲行」,這就叫做願菩提心。
要去拉薩的人,已經準備好了真正去拉薩途中所需要的口糧、驢馬等以後就正式啟程上路。同樣,為了使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而在實際行動中修學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等六度,相當於「正行」,這就叫做行菩提心。
這樣的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屬於世俗菩提心。
(2)勝義菩提心
在資糧道、加行道中依靠這樣的世俗菩提心經過長期修心的威力積資凈障,最後在見道中現量證悟諸法實相真如、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智慧實義,這就是勝義菩提心。真正的勝義菩提心必須依靠修行力才能獲得,不依賴於儀軌。而初學者發世俗菩提心則需要依靠儀軌,在具德上師面前受菩薩戒,或者自己觀想皈依境而受菩薩戒,隨喜大家每天早晚念誦,每天至少接受六次發菩提心,為什麼呢?我們在小乘佛教受別解脫戒一次即可,但菩薩戒就不一樣了,因為受菩薩戒後,可能時時刻刻都在犯一些細枝上的戒律,需要補救、挽回,所以一定要多念發心儀軌,特別重要!在座各位每天念誦幾遍呢?有人回答嗎?所以這次我們今天酒如醇香故,好不容易念一次,你們每天念多少啊,希望大家每天念六遍,隨喜大家!大家來聽課,至少聽課前念誦一個發心儀軌,課後再迴向念普賢行願品,這也是一個大功德,不然我們受了菩薩戒就沒有誦菩薩戒儀軌也是不行的,希望以後沒有念誦的,至少每天念誦一遍,特別重要!比如剛才有居士說念誦三到六遍,特別好,有些學佛的弟子說想起來時念誦一遍,有時忙就沒念,希望每天給自己做個規律性的常念的課誦。為何課前要念誦一個七支供呢,因為受菩薩戒首先得積資凈障,所以這是積資凈障的方法。世俗的菩提心需要通過發菩提心,念誦儀軌的方法,在上師的座下、或在佛菩薩座下通過自己的專心來念誦、來補救,來守菩薩戒,世俗菩提心就依靠儀軌,但勝義菩提心就要通過積資凈障、打坐修行,以打坐的方式來覺悟,不依賴於儀軌。為使所得到的菩提心不退失並且日益增上,應隨時隨地反反覆復這樣受菩薩戒。每天至少一遍二遍反覆受菩薩戒,特別重要!
(二)正式發心
像前面修皈依時明觀皈依境那樣,首先在自己前方的虛空中觀想如意樹,在如意樹的中枝上觀想八大獅子座上有蓮花日月輪墊上本心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但形象上是蓮花生大師,這是代表上師,在前面的樹葉上有賢劫千佛的代表三世佛,左右兩旁樹枝上有八大菩薩和羅漢等等的僧眾,後方樹葉上有經函代表法寶,上師頂上有歷代傳承上師,外圍有本尊空行和護法環繞,於自前虛空中觀想諸佛菩薩傳承上師本尊空行以及護法神眾,作為發心的證人,再思維遍滿虛空界的一切眾生。之前念誦皈依時,把自己的親生父母觀想在左右,冤親債主觀在前面;現在念誦發心時,把親生父母觀在右邊,冤親債主觀在左邊,圍繞著六道一切眾生。到時念誦是要通過自他相換的方式換位。從無始以來的生生世世中,沒有未曾做過自己的父母的【知母】。為父母時這些眾生與現世的父母完全相同,倍加疼愛、精心哺育,有好吃的先給我吃,有好衣服先給我穿,極其慈愛地撫養我成長,恩重如山【念恩】。
發菩提心的修法,首先要知母,再念恩,要報恩。為一切眾生髮慈心(願一切眾生得安樂及安樂因)、悲心(願一切眾生離開痛苦及痛苦因)、喜心(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舍心(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所有這些深恩父母若得到安樂,即不用再管了,但這些父母如今正沉溺在輪迴大苦海的驚濤駭浪當中,被層層的愚痴黑暗所蒙蔽,茫然不知取捨正道邪道,遇不到開示真實正道的善知識,孤苦伶仃,沒有人救護,沒有人援助,沒有指望處也沒有皈依處,猶如無依無靠漂泊在空曠荒野中的盲人一樣,所有這些老母有情流轉在這個輪迴中,我獨自一人獲得解脫有什麼用呢?因此我為了一切眾生一定要發殊勝菩提心,隨學往昔佛子菩薩們的廣大行為,為了輪迴中的芸芸蒼生無一遺留全部獲得解脫而精進修持【報恩】,並儘可能多地念誦下面的發心偈:
【願發無上勝覺心】
吙:一般是特別稀有、讚歎的意思,這裡是悲哀的意思,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種種顯現都是虛幻的,如天空非常晴朗的時候,十五的月亮顯在水中時,顯得非常真實的感覺,但這是假像,「水月幻化紋」,不是空中的真實月亮,小學課文里猴子撈月即講的是這個道理,佛菩薩看凡夫眾生為世間免得奔波勞碌就如見猴子撈月般虛妄無義。一切凡夫眾生就是發菩提心的對境,希望這些眾生能達到「自證光明界」,因心的本性是光明的,明空無別的,願一切眾生能達到了悟真實的本性,能夠讓一切眾生從虛假中喚醒,能夠得到究竟的安樂休息。
以四無量心為因,通過實修四無量心而發菩提心。以知母、念母、報恩的心態念誦偈子,至少念誦十萬遍,若未達到真實為眾生髮菩提心的作用,念誦就不夠質量。皈依最根本是的要有信心,這裡的發心不可缺少的就是一顆善良的心,所以要這樣觀想。通過這樣的發心念誦時:上坐後身口意調整好祈禱上師開始先修外前行的內容後可以觀想皈依境,念誦三遍皈依後進入發心儀軌,皈依與四厭煩心的修行配合,發心與四無量心等配合,打坐時舍、慈、悲、喜一一觀想,三分之二觀想四無量心等內容、三分之一念誦發心儀軌,以這樣的方式來修。起坐時,對前面虛空中所觀想的上師三寶的境像,發起情不自禁的恭敬心,觀想一切聖尊從邊緣依次化光而融入中央三寶總集的上師中,上師也化光融入自身,以此為外緣,令自相續生起皈依境中諸尊眾心相續中的勝義菩提心。把上師的光融入自心,自己與上師的心在無二無別的當下,不要有作意、不要起心動念,安住本心,希望諸佛菩薩意的加持融入自己心間,能夠安住、稍作片刻,就是勝義菩提心。
沒有開悟沒有竅訣的話,以相似的安住中不要有作意、不要有想法當中安住片刻也可以代替勝義菩提心,通過這樣的串習就很容易開悟。安住片刻後,若念頭蹦出來了,一般人也坐不了多長時間,起心動念又來時,一下子將前面虛空中的皈依境觀想出來,還有一種想法就是,把諸佛菩薩發出光芒融入一切眾生,得到真正的菩提心,以這樣的方式來安住也行。上次講皈依時,將自己和眾生融入到皈依境中,這時把皈依境中諸佛菩薩的加持融入到我等眾生,這是兩個方法,這樣安住,起心動念來了就立即觀想皈依境來念誦發願偈:「勝寶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退,願其日增上。」並且以「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等來作迴向也等同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若有時間念誦整個《普賢行願品》更好】。
這樣的發菩提心已經完全概括了佛陀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可以說是有則皆足、無則皆缺的教言,相當於是百病一葯的萬應丹。其他所有積累資糧、凈除業障、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等一切修法通通是為了使自相續生起珍寶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如果不依靠菩提心,而憑藉各自千差萬別的途徑都根本不能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如果相續中生起了這顆菩提心,那麼修持任何法全部都成了獲得圓滿佛果的因,所以我們不管在何時何地必須要通過多種方便來修學,想盡一切辦法使自相續生起獨一無二的這顆菩提心。
為自己宣講菩提心竅訣的上師使自己邁入大乘聖道,因此與開示其他教言的上師相比,恩德更大更深【如今天為你傳講菩提心功德,能在你相續中生起菩提心,此上師的恩德大過於任何上師;如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為大家講授《入行論》等,他老人家對弟子的恩德勝過一切其它上師的恩德】。當年阿底峽尊者【一生拜了157位上師】在提到其他上師的尊名時,雙手合掌在胸前,當說到金洲上師【從印度坐船去上師那裡路途遙遠,經歷了13個月,後見到上師聽授菩提心的法要,得到菩提心的加持,故對金洲上師特別恭敬】的尊名時,雙手合掌在頭頂,並且一邊流淚一邊稱呼上師的尊名【上師的法名不能直呼,漢傳佛教尊稱法師名號上下,藏傳佛教對法師也有尊稱,比如:法王、如意寶、活佛、堪布、仁波切等,不能直接喊名字,這樣不恭敬】。
弟子們問尊者道:「尊者您在提到您諸位上師的尊名時,有這樣的差別,到底是因為上師們相續中的功德大小有差別,還是對您的恩德深淺有差別呢?」
尊者回答:「我的所有上師全部是大成就者,所以功德無有大小,而恩德卻有著深淺的差別。我相續中的這少分菩提心就是依靠金洲上師的恩德才獲得的,因此他老人家對我的恩德極大。」【在弟子的相續中有特殊價值、能夠幫助的就是根本上師,不在於其名聲大小,若沒得到真實加持不能算是根本上師;有種關於根本上師的說法是為弟子灌頂、傳法、講過竅訣。對上師來講,也有根本弟子——「心子」,如法王吉美林巴的根本弟子有四大無畏,法王無畏如來芽的根本弟子之首為華智仁波切,傳承實有者,華智仁波切也有幾個心傳弟子。】
發心時,生起菩提心是很重要,即所謂「發心不為主,生心乃為主」之說。所以自相續中一定要生起慈悲心【對一切眾生有可憐之心】、菩提心【希望一切眾生能離苦得樂】。反之,如果沒有生起菩提心,只是口頭上念誦數十萬遍發心偈,也沒有芝麻許的實義。如果已經在佛菩薩面前立下發菩提心的誓言,而沒有實際去做,顯然已經欺騙了諸佛菩薩,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罪業了。因此,我們時時刻刻務必斷除欺誑眾生的行為,盡心儘力使相續生起菩提心。
今天我們就講了普賢上師言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發菩提心,前面講了發心的因四無量心,下面大家通過把發菩提心儀軌的內容和今天所講的內容結合起來希望大家記住怎樣發菩提心,沒有發心的過患,發心的功德是什麼,大家一定要清楚知悉。希望大家課後反覆多看幾遍,記在心裡、相續當中。
(今天所講法聞法的功德為主,三世所行一切善法功德,迴向於佛法興盛、高僧大德們長久住世、法輪常轉,所有僧團戒律清凈、弘揚佛法,願一切眾生能夠離開痛苦得到暫時與究竟的安樂,尤其是讓我們這樣的功德迴向於,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願在座的大家身心健康、修學圓滿!以這樣的心態,大家一起念誦迴向偈。)
【明天早晨一起來就嘗試一下調伏自己的心,看看到晚上睡覺時止,有多少次成功調伏了自己的不善心】祝大家夜夢吉祥、扎西德勒??
上師西夏堪布課授整理:成都普賢佛子群法義組發心員王瀞儀。若有記錄錯誤在此誠心向上師三寶懺悔「嗡班咂兒薩埵吽」!!!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推薦閱讀: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槐西雜誌四
※《論語》,孔子的喪葬工作筆記
※半廟僧:楞嚴摸脈筆記(1)
※紫微斗數筆記及命盤排法速記
※我如何記筆記 |筆記少女慢慢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