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亡清興六十年32  保衛京師

演講人:閻崇年

講師簡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內容簡介:就在皇太極成功突破明朝北部脆弱的長城防線,出其不意直搗北京的時候,袁崇煥部署了三支攔截軍隊,試圖阻擋皇太極的軍隊,但是三次阻攔都沒成功,袁崇煥的火速援救中究竟能否在皇太極之前趕到北京呢?北京城裡的崇禎皇帝又在做什麼呢?

全文:

崇禎二年,即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初二,皇太極統帥八旗大軍,還有蒙古軍,繞過袁崇煥守衛的關寧錦防線,通過蒙古地區,直接叩打長城的大安口和龍井關。破了這兩個關口之後,就直奔遵化,攻陷遵化,然後就長驅直入,到了北京城下。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親點九千騎兵,從山海關外急奔北京。他本來想把皇太極的軍隊,一截在遵化,沒成。二,截在薊州,沒成。三,截在通州,又沒成。所以他的軍隊就直接開到北京。是十一月十九日,比皇太極的軍隊早到北京到了一天。袁崇煥的軍隊駐紮在北京廣渠門外,皇太極的大營設在北京的安定門外。第二天,保衛京師的戰鬥就打響了。

一、京門初戰

現在我需要把北京的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簡單介紹一下,因為這幾仗都在北京城門打的。

大家知道,北京城分紫禁城第一重,皇城第二重,內城第三重。北京內城的城門有九座,北面兩座,東面是安定門,西面是德勝門。東面兩個城門,北面是東直門,南面是朝陽門。朝陽門應該念朝陽門,大家習慣了,就念朝陽門,西面兩座,靠北的是西直門,靠南的是阜成門。南面三座城門,正中是正陽門,也叫前門,東面是崇文門,西面是宣武門。這是內城。外城七座城門。東面北面是東便門,往南是廣渠門,在往南是左安門,西面也是三座門,北邊是西便門,往南一點是廣寧門,清朝道光皇帝旻寧,為了避免道光皇帝名諱,清朝改廣寧門為廣安門,今天叫廣安門,再往南是右安門。南向一個城門,正中就是永定門。北京保衛戰主要在德勝門,安定門,廣渠門,左安門,和永定門進行的。皇太極的軍隊因為他從北面過來的,所以他大營駐紮在安定門外。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駐永定門外啊?因為他從那來的,在那駐營方便,另外他撤退的時候,北面走也方便。袁崇煥的軍隊是從東面過來的,所以他的軍隊就駐紮在廣渠門外。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他們從西北方向來,所以他們軍隊就駐紮在德勝門外。

那麼,戰前明朝北京城防是怎樣的呢?  第一個舉措:京城守備,加強防禦。  崇禎帝任命多位官員,協理京營戎政,練兵籌餉,料理守御。北京城作為明朝的都城,按理自然應當防守嚴密,固若金湯。但北京已有180年沒有經歷過戰爭(見上一講),這導致城防疏薄單弱,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崇禎長編》二年(1629年)十一月戊戌(十七日)記載兵科給事中陶崇道檢查京城火器防備的報告,稱:「昨工部尚書張鳳翔親至城頭,與臣等同閱火器。見城樓所積者,有其具而不知其名,有其名而不知其用。詢之將領,皆各茫然;問之士卒,百無一識。有其器而不能用,與無器同;無其器以乘城,與無城同。臣等能不為之心寒乎?」(《崇禎長編》卷二八)明軍守城,所長在火器,所倚也在火器。而守城的將領、軍士,連火器的名稱都不知道,火器的發射都不會。  第二個舉措:設官募兵,備械籌糧。  於官兵:「各直省在京官員願自捐資置器帶領家人在官軍外分堵」,「勛戚重臣等守皇城,以衛宸居」(《崇禎長編》卷二八)。  於募兵:翰林院庶吉士金聲推薦游僧申甫為副總兵,聲稱能自造戰車,招募「城市乞丐」為兵(《崇禎實錄》冊一),後一敗塗地,自己也戰死。  就是說派在京官員的家人攜帶器械守內城和外城,派公侯伯子男和外戚等各率領壯丁守衛皇城,甚至於派無賴、和尚湊一幫乞丐群氓應景。這兩點在上講提到過。  於武器:武器不夠,怎麼辦?有人在朝廷會議上提出:凡進京城九門者,每人帶一塊石頭,丟在城門裡,方許進城,然後運到城上備用。  於糧餉:史書記載稱「太倉無宿儲,民間無蓋藏」(《崇禎長編》卷二八),就是說朝廷的糧庫連隔夜的糧食都沒有,老百姓那裡也顆粒無多。  京門初戰首先在德勝門外打響,城外明軍,主要是大同總兵滿桂和宣府總兵侯世祿的勤王部隊,另外參加戰鬥的還有城上的衛戍部隊。  德勝門之戰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沖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明軍,奮勇彎弓,又發火炮,轟擊敵軍。不久,侯世祿兵潰,滿桂率軍獨前搏戰。城上明兵,發炮配合,但誤傷滿桂官兵,死傷慘重。滿桂身上多處負傷,帶敗兵一百多人在城外關帝廟中休整。第二天,守軍打開德勝門的瓮城,供滿桂的殘兵休養。就在德勝門之戰的同一天,廣渠門也發生激戰。  廣渠門之戰當天,薊遼督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騎兵在廣渠門外,迎擊後金軍的進犯。皇太極派大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帶領滿洲八旗左翼兵和恩格德爾、莽古爾泰等率領左翼蒙古騎兵數萬人,向廣渠門袁崇煥軍撲來。袁督師僅有九千騎兵,令祖大壽在南,王承胤在西北,自率兵在西,結成「品」字形陣,兵含枚,馬勒口,隘處設伏,嚴陣待敵。

後金滿洲、蒙古騎兵,分為六隊,湧向袁軍。後金軍的前鋒護軍,先向南直撲祖大壽陣。祖大壽率兵奮死抵禦,後金軍前鋒受挫。後金軍接著又向北直衝王承胤陣,也失利。後金軍左、右兩次衝鋒,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再集中三路騎兵,向西闖袁崇煥軍陣。袁崇煥率領將士,英勇抵禦,奮力鏖戰。後金阿濟格貝勒所乘馬受創而死,本人身受箭傷,幾乎喪生;阿巴泰貝勒中了袁軍的伏擊,進攻受挫。蒙古額駙恩格德爾等騎兵驅馬驟進,也被擊敗,退卻潰走,八旗軍失利敗退,明軍乘勝追擊。袁崇煥軍游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追擊後金軍,直到通惠河邊。八旗兵潰退,倉皇擁渡。大約有一千左右的騎兵連人帶馬跌落到護城河裡,連凍帶淹,死傷慘重。袁軍沿著通惠河一帶追了30里路,後金軍隊大敗而回。朝鮮史書記載:「賊直到沙窩門(廣渠門),袁軍門、祖總兵等,自午(11~13時)至酉(17~19時),鏖戰十數合,至於中箭,幸而得捷。賊退奔三十餘里。賊之不得攻陷京城者,蓋因兩將力戰之功也。」(《李朝宣祖大王實錄》)  這場廣渠門血戰,袁崇煥軍與八旗軍,自巳(巳正10時)至酉(酉正18時),炮鳴矢發,激戰8小時,轉戰10餘里,明軍終於克敵獲勝。督師袁崇煥在廣渠門外,橫刀躍馬,沖在陣前,左右馳突,中箭很多,「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就是說身上中的箭像刺蝟一樣,因身著重甲,而沒有被穿透。他在與八旗兵搏鬥中,馬頸相交,奮不顧身。後金的騎兵揮刀猛衝,「刀及崇煥,材官袁升高格之,獲免」。就是說,後金騎兵的戰刀砍向袁崇煥時,被部下袁升高用刀擋回,才免於死傷。在督師袁崇煥的指揮下,經過遼軍將士的浴血奮戰,取得廣渠門之捷。  戰鬥剛剛結束,雙方仍處於緊張狀態。當夜,袁崇煥不顧傷痛和疲勞,親往營地,對受傷官兵「一一撫慰,回時東已白矣」!而此時的皇太極正為失敗氣急敗壞,處分了幾個主要將領,特別是他的弟弟阿巴泰。皇太極對廣渠門之敗慨嘆道:十餘年來,未嘗有此勁敵也!  廣渠門之戰兩天後,即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帝在平台召見了袁崇煥等將領。就在同一天,兵部尚書王洽下獄,這是否預示著袁崇煥未來的命運呢?

二、平台召對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帝命將兵部尚書王洽下獄。《明史·王洽傳》記載:王洽,山東臨邑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儀錶頎偉,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王洽的廉潔與能幹,為一方之最。由知縣、巡撫、侍郎,到崇禎元年(1628年)十二月任兵部尚書。後金軍進圍京師,兵部尚書王洽進行緊急部署。崇禎帝見敵軍兵臨城下,心情憂煩。侍郎周延儒等奏言:「世宗斬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周延儒講的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事,當時蒙古俺達軍隊進逼北京,還沒有攻打北京城,嘉靖帝就下令處斬了兵部尚書丁汝夔。周延儒隱喻請崇禎帝仿照嘉靖帝的做法,懲治兵部尚書王洽,以安定軍心、民心。崇禎皇帝頷首,將王洽下獄,後王洽死於獄中。王洽任兵部尚書才11個月,就遇上皇太極攻打北京,而下獄喪命。這是崇禎帝臨危處置朝廷大臣的開始。在京師之役中,崇禎皇帝遷怒於重臣,接連重懲多位重臣,繼兵部尚書王洽之後,第二位遭到重懲的就是袁崇煥。第三位是工部尚書張鳳翔。不久又將總理薊、遼、保定軍務的兵部侍郎劉策下獄、棄市。此是後話。  在兵部尚書王洽下獄的當日,崇禎帝於紫禁城平台召見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等,以及新任兵部尚書申用懋。袁崇煥穿青衣戴玄帽進宮。見了皇上,他強調局勢危急。崇禎帝對袁崇煥等人深加慰問,並把自己身上的貂裘大衣解下來,給袁崇煥披上,隨即向他徵詢戰守策略。袁督師向皇上提出,連日征戰,士馬疲憊不堪,請求援引滿桂所部進入德勝門瓮城的先例,准予所部官兵進到城內,稍事休整,補充給養。崇禎帝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請求,不準遼軍一官一兵進城,就是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也不許住到城裡(《國榷》卷九十,二年十一月甲辰)。袁崇煥軍只得繼續在北京城外露宿,同皇太極軍進行野戰。  這是崇禎帝在平台第二次召對袁崇煥,第一次召對時袁崇煥向崇禎承諾「五年復遼」,而這次距離上次剛剛過去一年多,不僅沒有復遼,而且後金竟然兵臨城下。可以想見,無論崇禎帝還是袁崇煥當時是怎樣一種心境!從崇禎帝不允許遼軍進入京城來看,崇禎帝始終對袁崇煥存有戒心和怨意。袁崇煥顧不了這些,仍然傾全力於督戰殲敵。  嚴格說來,這次平台召對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退敵措施。而此時皇太極正在積極籌劃,準備再戰。二十四日,皇太極因在廣渠門作戰失利,發表「養精蓄銳」的自慰話語後,移軍南海子(南苑),在此一面休養一面牧放馬匹,伺機再攻。不久,左安門之戰爆發。

三、京門再戰

左安門之戰皇太極在廣渠門之戰失敗,但他不服氣,稍微休整之後就在左安門同袁崇煥軍隊再次交戰。二十七日,雙方激戰於左安門外。袁崇煥、祖大壽率軍豎立木柵,布陣守城;後金軍也列兵布陣,逼之而營。因取得廣渠門之戰的勝利,袁軍官兵信心大增,但是也有很多困難。從十一月十九日到北京,已經過去了七八天,糧食、草料更缺,而天氣卻更加寒冷,戰士都很疲勞。

北京左安門舊影  皇太極的軍隊可以擄掠,搶糧食,可以砍樹木點火取暖,而袁崇煥的軍隊則不可以。在飢餒嚴寒交加的情況下,袁崇煥鼓勵他的官兵同後金軍搏戰。皇太極親自督率左右翼八個旗的軍隊同袁軍在左安門外展開爭鬥,袁崇煥一如既往率領官兵英勇奮戰,殺退了皇太極的進攻。後金軍曾先後在寧遠、寧錦、京師三次敗於袁崇煥手下,皇太極雖督軍奮戰,卻不敢浪戰。看到自己的軍隊死傷慘重,皇太極不得已收兵回營,但故做鎮靜,掩敗為勝,跟部下說了一番話:  上與諸貝勒率輕騎往視進攻之處,云:「路隘且險,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餘耳,何足以勞我軍!」遂還營。(《清太宗實錄》卷五)  這明顯是皇太極的自我解嘲,既然袁崇煥軍隊是殘敗之卒,為何不乘勝追擊,聚而殲之呢?不過是為罷兵找一個比較體面的借口罷了。  二十八日皇太極牧馬於南海子。袁崇煥用嚮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在海子,距賊營里許,四面攻打,賊大亂」,隨後皇太極移營出南海子。  明軍與後金軍已經有了三次交鋒,左安門之戰後,接下來還要打第四仗,即永定門之戰。但此前,袁崇煥已經被捕了,為了敘事的完整性,先交代一下這次戰役的情況。  永定門之戰崇禎帝任命滿桂做總理,統率保衛北京的兵馬。明四位總兵——滿桂、孫祖壽、黑雲龍、麻登雲,率領4萬軍隊,在永定門外「四方結柵木,四面列槍炮」(王先謙《東華錄》卷五),精心部署,進行防禦。皇太極在十二月十七日,率領八旗軍進攻永定門。明四員總兵,滿桂和孫祖壽戰死,黑雲龍和麻登雲被俘,明軍失敗。但後金軍也死傷慘重,沒能攻破城門。  京門這四仗,明軍兩次失利兩次得勝,失利的是滿桂等五總兵,其中兩個陣亡,兩個被俘,一個戰敗;袁崇煥的軍隊則兩戰兩勝,擊退了皇太極軍隊的進攻,保衛了首都北京。  袁崇煥率領關寧騎兵接連取得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次勝利,這是十年來非常少見的特例——明軍與後金軍野戰爭鋒而取得勝利。在此之前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明軍主要是依託堅城和利用火炮來擊退後金的騎兵。而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袁崇煥的部隊不僅不能進入城中依託城池作戰,而且要在寒冬中露宿野外,士馬凍餒,人缺餉,馬缺料。袁崇煥軍紀嚴明,規定:「不許一兵入民家,即野外樹木,亦不得傷損。」有一兵士曾「擅取民家餅,當即梟示」。此外,城中的兵民誤認為後金兵是遼軍引來的,向城下的遼軍扔磚塊。袁崇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忍辱負重,浴血奮戰。  皇太極對袁崇煥不能戰勝,便施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而崇禎皇帝也認為懲治袁崇煥的時機到了。結果,勝軍之將卻沒有好結果,袁崇煥竟在平台被崇禎皇帝下獄。

推薦閱讀:

中國火星計劃時間表公布 一步走完西方數十年歷程
天機泄露,一位老者減壽十年透露出十神旬空斷事訣!
澳洲十年簽證年底生效
[喚醒圖話1224]??遙不可及的並非是十年之後,而是今天之前。
源 · 資訊丨那些對中國實施十年簽證的國家

TAG:十年 | 亡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