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元做客搜狐讀書聊《復活的歷史》

  【訪談實錄】李開元:穿越歷史時空的旅行
【>>>我來說兩句 <<<】
相關閱讀

關於李開元這個人

李開元:與李零、閻步克同為八十年代新史學運動提倡人李開元:歷史學界的福爾摩斯李開元:八十年代新史學運動的收穫季節到了

李開元:復活的歷史就像籠中飛鳥 李開元自述   李開元, 四川成都人,曾經是科學少年。北大歷史系畢業,成為史學青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以人文學者自任。 北大畢業,留校協助恩師田餘慶先生任教。東大畢業,供職於日本就實大學,任文科學部教授。  他是一個行者,一個背負行囊,手持地圖,走進歷史遺址,撥開迷霧,復活秦史的行者。他說:「復活歷史的觸點,常常就在你一腳踏上往事舊址的瞬間。」  他是一個治秦漢史的學者,帶領我們穿越2200多年的時空,進入金戈鐵馬的歷史現場,感受秦代變幻莫測的風雲,體察帝王將相詭異的命運。  他更是自稱為行者, 到秦漢歷史事件發生地尋找蛛絲馬跡,在秦朝所留遺迹上探測發現,圍繞秦帝國末期群雄競逐的這一段歷史展開,檢索史料,考察實地,體察文物,以期復活當時的歷史,並寫出了《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一書。  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對復活歷史的探索,更驚訝於其對於歷史學的表現之美的發現,按他的說法,「表現之美至少包括推理聯想之美,傳神之美,構築之美和觸情之美」。

 鏈接:【李開元的秘密書架】 【李開元:破解秦始皇生父之謎】

看李開元怎樣復活歷史

  讀《復活的歷史》很容易生髮出一縷思古幽情。李開元研究秦漢史30年,30年中不但天下史料盡覽,足跡還踏遍所有秦漢舊跡,而每一張舊跡的圖片,都讓人恍惚覺得:歷史是可以觸摸的,空氣中都飛著漢高祖楚霸王秦二世的私語。從第一頁開始陷入這樣一種恍惚狀態,直到戛然而止遠未結束的結尾。之所以能讓人如臨其境,取決於李開元對歷史寫作的態度。「復活歷史,需要心靈的體察加上智力的推想……解讀文獻,發掘實物,考察實地,然後作考證鉤沉,作觀察推敲,作推理聯想。」他強調了在物理基礎上的精神因素:同為華夏人,即使相隔千年,古人所想,今人仍能體會,當你對史實足夠了解,回到古戰場舊地,很可能「聽」得到千年前的戰馬嘶鳴,腦海里的迷局,頓時豁然開朗,聽起來挺神的,其實可以稱之為「通感」,讀進去以後就能體會得到。

另外,黃仁宇顯然給了李開元很大的影響,李在後記里提了。上好的歷史學家,尤其是海外華人,其作品共同特點是文體自由、在邏輯合理前提下的想像、文采飛揚至字字珠璣,蕭逸、黃仁宇、李開元,莫不如是。作為漂泊各地的華人學者,李開元的目標很簡單——「建設與英字文化鼎立的漢字文化」,如此熱情與胸懷,怕與高祖劉邦惺惺相惜,難怪,漢代王侯將相肯受他「招安」,在他筆下一一復活。【閱讀全文】

李開元說:歷史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復活

  歷史的復活,需要讀者的參與

  歷史是已經在時間中消失了的過去。對於今人來說,我們只能通過某種智力的體驗才能理解歷史。這種通過智力體驗理解歷史的過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歷史的復活。在本書序言的原稿中有一句被刪除的話,「歷史的復活,需要讀者的參與」,後面才是現在的「只有我們互動起來,歷史才能真正的復活。」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不同的歷史學家有不同的復活歷史的方式,我復活歷史,既使用文獻,使用考古材料,使用學術研究成果,也注重現地考察,注重聯想推理和親臨歷史現場的體驗,力圖獲得一種連通古今的新型的歷史復活。

  歷史的核心價值在於求真,文學的核心價值在於求美。美有實美和虛美。虛美,就是虛構之美,這是文學藝術所獨擅的美。實美,就是真實之美,貫通歷史和文學,甚至通達科學。實美這種價值觀,包括發現之美和表現之美,我在本書中所追求的推理聯想之美,構築之美,傳神之美和觸情之美,都在其中。遺憾的是,多年以來,歷史學的美和對於美的追求,竟然被忽視而遺忘了。我最近有美麗的歷史學的提法,就是希望為歷史學正名。或許,從追求「實美」的意義上講,我的這本書似乎有「紀實文學」作品的特點。【閱讀全文】

反潮流:王政復古

  歷史敘述由事件由規律轉向人物,必須再經由人物構建歷史運動。這是「反潮流」敘述的必然,也是回顧古典的必然。《秦帝國的崩潰》一書中,將大量的筆墨花費在看似信筆所至的關於六國王公貴族及其後裔的家族譜系學的敘事之中,作者通過反覆的敘述再一次強調了王政復古與秦帝國崩潰之間的緊密聯繫,此一點也為本書核心論述層面,或可為強秦的崩潰做一註腳。   秦漢歷史大轉折,王政復古運動農民起義背後風起雲湧,在農民軍失敗之後更成為倒秦的主導力量。王政復古這一議題首先蘊涵在秦帝國內部,秦朝以軍事強力打破了周王朝所確立封建力量,但並沒有在帝國內部完全實現郡縣帝國的構想,關於郡縣與封建的討論遠非焚書坑儒就所能徹底終結,往後的學者在探討封建—郡縣這一議題的時候往往注延續了將中央僅僅視為倫理、象徵意義上的權威,從而擴大地方權力,隱含在背面的因素是由地方來分解中央的壓力與權力,從而緩解中央在財政、政治、軍事困難。封建與郡縣的焦灼矛盾,即使在現代中國,依然有所反覆。    本書起於秦滅六國的楚地沛縣,作者再三強調劉邦青壯年乃是楚國臣民的身份,而終於項羽「不做秦皇做霸王」。六國亡於暴秦,而秦亦亡於六國復興。項羽的「反潮流」並未召回周王朝的亡魂,最終導致楚漢戰爭。人事的盡頭,亦是政事的成敗。誰能判定,若不是項羽的一意孤行,豈有日後楚漢爭雄?在另一個維度上的「復活的歷史」,如此興趣盎然。借用「王政復古」一詞。從學院式的寫作到「反潮流」的向古典回歸,會不會亦是一種歷史寫作「王政復古」?歷史寫作的「王政復古」能否突破現代性歷學系統中的「去價值化」?《秦帝國的崩潰》仍僅僅嘗試著開端。 【閱讀全文】

編輯手記:我發現了李開元

徐衛東(中華書局 編輯) 李開元,何許人也?他是史學大家田餘慶、西嶋定生的弟子,日本就實大學的中國史教授。這,又何待吾輩小生來「發現」?所以,與其說是年輕後生對長者的不尊重,毋寧說我是在此向他致敬。發現有快樂,這快樂對我來說,一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話說三年前,也就是2005年11月的某一天,我在網上神遊,突然看到一篇《戰國時代的劉邦》,劈頭就是一句:「多年以來,我一直有一種印象上的錯覺,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彷彿是隔世的兩代人。」什麼?!一個是秦皇,一個是漢帝,難道他們居然是一代人?【閱讀全文】

採訪:李開元復活歷史公式 《復活的歷史》的寫作宗旨之一,就是致力於學術水準和寬接受面的結合。在本書的寫作中,我力圖用專家做學問的態度來工作,努力使所有的內容,所有的表述,包括時間、地點、事情、制度、職官、乃至於現代性的比喻,都力求有根據和再三斟酌。同時,又儘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甚至適當地調侃,以求再現活生生的歷史。至於如何確保,須要更多的歷史學家更多的實踐,所以我呼籲人文敘事新史學的到來,希望與有志者們共同努力。【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讀書的四個境界,你知道嗎?
讀書真好---勸讀美文十篇
【交流】《開卷8分鐘》停播 讀書欄目面臨三大考問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名人名言讀書大全【必讀】

TAG:歷史 | 搜狐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