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灸法的相關材料
關於灸法
珍視我們的寶貝——傳統灸法
謝錫亮的大名,記者在中醫學院念書的時候就有耳聞。他作為近代針灸大師、澄江學派創始人承淡安的親傳弟子,在山西省侯馬市默默耕耘,50餘年如一日創辦「澄江學派針灸醫學研究所」,致力於臨床醫療和培養針灸人才。知道他的人都很敬仰他,有一位校友曾對我講:「別看我是針灸系的,在謝老給我們講課前,我對針灸其實談不上了解,但是聽謝老講課後,我才真正知道針灸應該怎麼學,並深深地熱愛上了她。」
灸法,即使是正規中醫藥院校出來的學生,恐怕對此也知之甚少,說到具體操作,更是沒有幾個人親身實踐。《內經》上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唐代孫思邈說:「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明代《醫學入門》上說:「凡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自古醫聖名賢都很重視灸法,並把灸法作為治療的重要手段,把「會用灸法」作為醫師必備素質之一。
但是,近些年來針灸學界偏重於針法,逐漸減少了灸法的使用。針灸科常常是「但見針刺病,不聞艾絨香」。那麼,灸法是通過什麼來治病的,它與針法有什麼不同,它的適應症有哪些呢?就記者的提問,謝老為我們娓娓道來。
「《神灸經論》上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為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見灸法效力之大。雖然針灸都是在經絡穴位上施行,有共同之處,但灸法獨具專長,不能以針代灸。明代龔居中在《痰火點雪》中說:『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可見灸法治病之廣。幾十年來據臨床上的實踐,很多病均適宜用灸法。特別是對免疫性疾病如乙型肝炎,我在臨床用灸法治療數百例,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不論急慢性均可施灸。患者首先是自覺癥狀消失,體征改善,逐漸化驗指標也會相繼轉陰,尤其是病毒複製標誌轉陰,抗體出現,表示傳染性減弱或消失。此外,灸法對陽痿、早泄、遺精、遺尿、長期發熱、哮喘、眩暈、貧血、胎位不正、子宮出血、經常感冒、小兒發育不良、結核病、胃腸病等效果良好。總之,只要是慢性病、常規醫療沒有辦法的病,用傳統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灸法能有這麼好的治療效果,可為什麼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呢?據一些專業人士說,現在灸法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留下疤痕,為近代崇尚美容之大忌,尤其是歐美國家,從來只重針而不重灸;二、艾灸煙霧瀰漫,造成空氣污染,是今天提倡環境保護人士的大忌;三、灸法操作時間太久,對醫師的經濟效益來說,並不划算。
但據謝老講,其實用灸法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痛苦,因為直接灸法的艾柱如麥粒大小,每穴只灸7~9壯,長期施灸,只會出現一個豆大黑痂,停灸後20~30天即可脫落,以後和正常皮膚差別不大,或遺留黃豆大一個淺斑痕。例如灸法治乙肝的穴位主要在背部或下肢,不會影響美容。在臨床上他發現,中老年人患疑難重病、慢性病,或是保健,都能接受灸法,而不會在乎小小斑痕。另外,因為灸法用的是極細的艾絨,量很小,不會產生太多煙霧。日本人研究發現,艾絨燃燒之氣味芳香,還能凈化空氣,對人體無害。有人用紅外線照射代替灸法,但紅外線照射沒有艾的藥理作用,與灸法療效不會完全相同,雖未見對比,也可能不會超越灸法之效果。謝老語重心長地說,為了治病,解除痛苦,不能單求方便、省事,而不追求更高的療效。至於經濟效益,灸法治乙肝,每人不過兩三穴,4~6個點,每穴不過7~9壯,3~5分鐘即可灸完一次,十分方便,同時能大大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治療所用的時間還短。治病人多了,經濟效益自然也會好的。
謝老說,灸法種類很多,但對於大病、疑難病,最好選用直接灸法。就是將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最高只有60℃~70℃左右的熱力,能耐1秒鐘知大熱時即按滅,反覆施灸,穴位上結痂,再灸不但少痛,反覺舒服,能夠堅持,日久見功。用灸法首先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顧慮,醫患合作,安置好體位,取准穴位,打個記號,消毒皮膚,將艾絨製成圓錐形之艾炷,上尖下平,直立於穴位之上,用細線香從頂端輕輕接觸點燃,使之均勻向下燃燒。首壯燃至一半知熱時,醫者即用手指迅速壓滅或捏起;第二壯仍在原處燃至大半知大熱時,即壓滅或捏起;第三壯燃至將盡知痛時即壓滅或捏起。每次每穴連灸7~9壯,連灸數日,以後可以隔日一次,若灸2~4個穴,不過幾分鐘,操作熟練之後就輕而易舉了。
灸法簡介
謝錫亮
所謂灸法,是利用菊科植物艾葉作原料,製成艾絨,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上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概括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灸法不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上說:「宦遊吳蜀,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則瘴癘、瘟瘧之氣不能著人。」這是實踐經驗的總結。近代日本醫家有在整個工廠、學校全體施以灸灼,作為一項保健措施,實驗結果證明灸法確有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針與灸都是在經絡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處,兩者往往結合使用。但是必須指出,灸法有其自己的獨到之處,不能以針代灸。過去國內外有許多名醫單用灸法治病。我國和日本都有專門灸師,與針師並列。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灸法雖然略有燒灼皮膚之痛,但不像針刺那樣深入肌肉而達體內,所以人們不甚畏懼而樂於接受,是很容易推廣的一種治病方法。
施灸壯數和療程
每燃燒一個艾炷為之一壯,每灸一次少則3~5壯,多則可灸數十壯、數百壯。至於施灸的時間長短原則是:灸從久,必須長期施行方能見功,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後間隔一日灸一次,或間隔兩日灸一次,可連續灸治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於健身灸,則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終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發病,有時只灸一、二次,就結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時間和次數。如果是慢性病、頑固性疾病,間日或間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據具體情況全面考慮,這樣和用藥的分量一樣,無太過不及之弊。
《醫學入門》上說:「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體及當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這是說:頭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處,多灸不妨。在臨床上,凡肌肉偏薄之處,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動關節、皮膚皺紋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處,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長灸無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灸的程度及用量
至於灸的程度,前人有成熟的經驗。如《醫宗金鑒》上說:「皮不痛者毒淺,灸至知痛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為度。」這是指外科灸療癰瘡毒而言。更具體地說:「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並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五壯。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以上說法,使我們領會到,灸法既是一種溫熱刺激,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溫熱程度,決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煙薰烤,表熱里不熱,就算是灸法,結果達不到治療的目的,還誤以為灸法無效,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白吃苦頭)。古人多主張用直接灸,如《針灸資生經》上說:「下經云:凡著艾得灸瘡發,所患即差,不得瘡發,其病不愈。」這是說每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癒。現在我們除有意識地使用化膿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燒傷太重,成為灸瘡,只要長期施灸,也同樣有效。
總之,一般說直接灸之艾炷,以麥粒大小為適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壯,小兒灸三、五壯,每次取三、五、七穴為標準。臨床上可適當伸縮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壯數。如用於外科,灸闌尾炎或疔癰初發時,可在合谷、手三里、闌尾等穴,每次灸百壯左右,一日灸二、三次,會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膿,收到意外的效果。
施灸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空氣冷暖的調節和安全:施灸時不免要有煙薰和艾味,艾本來具有芳香氣味,有的人很愛聞,有的人則嫌惡,因此在避免風吹病人的條件下,可以開窗調換空氣。施灸時要脫衣服,應特別注意室內的溫度和內外隔障,尤其在冬季嚴寒和夏季酷暑之際,更應注意使病人舒適。灸法最易落火,燒灼皮膚和衣服,應小心處理,當心失火。應用物品必須具備,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種灸料及點火之香等一應用具,務必事先備妥。
二、必須做到姿勢端正,體位舒適,穴道準確。《千金方》上說:「凡點灸法,皆須平直,四肢勿使傾側。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破皮肉耳。若坐點則坐灸之,卧點則卧灸之……」可見對體位非常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應該嚴格端正姿勢,然後施灸。灸胸腹應仰卧,腰及下肢後面應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為宜。尤其要注意體位自然,肌肉放鬆,不要取勉強的體位。因為直接灸往往需經多次反覆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礎,否則穴位不準,再行更換,則從頭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臨床上在施灸中發現穴位不準,要隨時修正。
三、灸法與消毒:在皮膚上施灸,一般對消毒要求不太緊要。不過直接灸時,應用75%酒精棉球消毒,擦拭乾凈,面積要大些,以防灸後皮膚破潰,繼發感染。至於灸的原料不需消毒,只要將艾絨晒乾,生薑用時洗凈即可。
四、灸瘡的處理:凡用灸法燒破皮膚,均可塗紫藥水,用敷料保護。尤其用直接灸法,往往發生起皰、結痂、潰爛等灸瘡現象,為了防止摩擦,保護皮痂,預防感染,可以用消毒敷料或淡膏藥覆蓋,再灸時揭開,灸後再蓋上。如發生繼發感染,可用消炎藥膏或玉紅膏(成藥)塗貼。內衣要乾淨柔軟,燙曬消毒以防感染。
五、暈灸的防治:暈灸者雖不多見,但發生暈灸時也和暈針一樣,會出現突然頭昏、眼花、噁心、顏面蒼白、脈細手冷、血壓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暈倒等癥狀。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灸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引起。一經發現,要立即停灸,讓病人平卧,一般無什麼危險。但應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預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斷留心觀察,爭取早發現,早處理,防止暈灸為好。經灸一二次後,情況就會好轉。
六、施灸與保養:灸後調養的方法和針後的調養是一樣的,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精心調養,戒色慾,勿過勞,清淡素食等。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七、要注意灸料的質量:艾絨之粗細好壞,與施灸之關係極大,務必考究。特別是直接灸,必須用極細之艾絨,最好買成品,久貯之,密藏之。因艾絨最易受潮,用時晒乾,以便點燃。生薑要保持新鮮,平時要埋入濕土之中,用時取出洗凈。艾卷要堅實、均勻,保持乾燥。
八、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這裡說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免得病人反覆改變姿勢,穿脫衣服,也就省事省時間了。
九、施灸的時間: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症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複發。
十、要注意穴位和禁忌的部位:雖然理論上講身體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不經考慮,不定穴位,隨便施行艾炷灸,還是不妥當的。必須根據既定的經絡經穴而後施行,對於顏面部及後頭部,不應使用直接灸,以免殘留難看的灸痕。萬一非灸不可時,則應用極小的灸炷,或用隔姜灸法,再者皮下靜脈也應盡量避開為宜。
十一、施灸的副反應:由於體質和病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但一般不需顧慮,繼續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可以延長間隔時間,如發生口渴、便秘、尿黃等癥狀,可以服中藥加味增液湯。處方:生地15g,麥冬15g,元參15g,蓯蓉15g。水煎服。
十二、關於灸後洗澡問題:凡非化膿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瘡,則應避開瘡面,當心不要洗脫灸痂。如果長期直接灸,有結痂、瘡面、滲出物,則應避開這些部位,勿過多洗澡,只可沖洗或擦洗,勿多浸泡。或用創可貼蓋上再洗,或用消炎油抹上一層以保護灸面等。總之,可以灸後洗澡。
十三、施灸配穴的原則:凡灸上部以後,必須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熱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內臟疾患,或做健身灸,都是雙側取穴。局部病或一個肢體的病,只取局部或一側的穴位。當然,屬於任、督二經的穴位自然是取單穴了。
凡初施灸必須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則是:其壯數先少後多,其艾炷先小後大,逐漸增加,不可突然大劑量施灸。
十四、使用經穴要少而精:近代針灸學家承淡安主張:「取穴中肯,精簡疏針,灸穴勿多,熱足氣勻。」也就是說,取穴必須準確,用針要精簡,灸穴勿太多,熱力應充足,火氣宜均勻,切勿亂刺暴灸使人難耐,這是很有道理的。
十五、敢於使用灸法治病:宋代醫術《備急灸法》上說:「要之富貴驕奢之人,動輒懼痛,聞說火艾,嗔怒叱去,是蓋自暴自棄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頃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當堅壯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膚體,不致枉矣,豈不誠大丈夫?」這是鼓勵人們要有勇氣,敢於使用灸法治病。灸法的好處,沒有經過實踐的人是不會知道的,正如陸遊詩云:「書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常用灸法及技巧
一、直接灸法
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溫度約達70℃。此法又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1.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見功。
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體位,審定穴道,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後也可以用紫藥水或紅藥水或用筆點個小點,打個記號,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比麥粒稍大也可以)的圓錐形艾炷,然後把它直立旋轉於穴位之上,再用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壯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按滅;第二壯不去艾灰仍在原處,燃至大半,知大熱時即按滅。第三壯燃至將盡,知大痛時即迅速按滅;同時醫生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或輕叩穴道周圍,可以減輕痛苦。如灸數次,然後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至十餘壯後感覺一熱即過,卻無甚痛苦了,連灸多次,不數日即能達到化膿之目的。或不化膿只要這樣長期施灸,也同樣收效,可免炮烙之苦,現在都採用此法。
臨床上灸關元穴可治縮陽症,或遺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粒。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壯時,約有5厘米×5厘米皮膚起紅暈,3厘米×3厘米組織變硬,2厘米×2厘米(即中心部)被燒黑。初灸時尚覺灼痛,以後一熱即過,沒有痛苦,反覺舒服。每次少灸幾壯,只要長灸,照樣有效。用這種灸法,初灸之後,局部變黑、變硬、結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化膿,可以按壓,排出膿液再灸,如果痂皮脫落,可以用敷料復蓋,等結痂後再灸。
至於灸瘡化膿,多屬無菌性,勿須顧慮,這和一般瘡癤或創傷性炎症不同,未見發生過什麼問題。只要潰瘍面不瀰漫擴大,就可連續施灸。如果化膿過多,潰瘍不斷發展,膿色由淡白稀薄,變為黃綠色的膿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即為繼發性感染,可以用外科方法處理,很快就會痊癒。一般說灸瘡化膿,是屬於良性刺激,能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千萬不要一見化膿就顧慮重重,影響施灸,通常灸瘡不加治療,約30天左右就自然痊癒了。但化膿灸後要用敷料保護,以防繼發感染和摩擦。
化膿灸適應症:哮喘,慢性胃腸病,體質虛弱,發育不良,慢性氣管炎,肺結核,陽痿,遺精,早泄,縮陽症,其他慢性病、頑固性疾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試灸於癌症。尤其適宜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2.非化膿灸
取麥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燒,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穴一般灸三、五壯,局部發紅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膿,不須處理。如果施灸過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針穿破放水,如需連續施灸,可在原處再灸,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必須常灸,每次多灸幾穴,才能收效。現代日本醫者多用此法,應用很廣,凡是灸法之適應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據我們臨床實踐的體會,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無需嚴格區別。
二、間接灸法
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他藥物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這樣可以避免灸傷皮膚而致化膿,另外還可以借間隔物之藥力和灸的特性發揮協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廣泛利用了,常用的有:(主要介紹隔姜灸)
1.隔姜灸法
是用薑片做間隔物。生薑入葯,辛溫無毒,升發宣散,調和營衛,祛寒發表,通經活絡,治風邪寒濕。取新鮮姜和艾結合起來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遺留瘢痕的缺點,又能和生薑發揮協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操作技巧:首先要選擇大塊新鮮生薑,切成比五分硬幣略厚的大片(約一分多厚,太厚不宜傳熱,太薄易燒傷,厚薄要均勻。用針點刺許多孔,以便熱力傳導),艾炷不宜過大,如蠶豆或黃豆大即可,艾炷勿過於緊實,過緊則燃燒時間長,熱度過高,過於鬆散,則燃燒太快,易脫掉火星。每點燃一個,尚未燒完就在旁邊接續一個,使之引燃,這樣對於下一個艾炷就不必再點火了。隨著久的面積不斷擴大,就產生連續不斷的溫熱刺激,熱一大片。否則艾炷過大,先燃上部,下邊不熱,後來接近薑片則熱力劇增,就會發泡。隔姜灸發泡,是技術錯誤,特別是顏面部更宜避免。
每次可放2~3個薑片,灸2~3個穴道,灸妥後再換新穴,多則忙不過來了。如果灰燼和殘艾積累過多,則予以清理,從新放艾炷施灸,在施灸中即便病人不叫痛,也應不時拿起薑片看看顏色,移動薑片,因為有些病人局部神經麻痹,知覺遲鈍,最易施灸過度,發生水泡。一般每片姜燒過二、三壯覺熱以後,更應當心,專心致志,勤動勤看,以局部大片紅暈汗濕、病人覺熱為度。
施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輕柔的干毛巾覆之,促使汗孔閉合。如灸面神經麻痹則應在灸後一小時內少說話,不喝水,不吃食物,安靜休息,以利恢復。
隔姜灸之適應症:嘔吐,泄痢,腹痛,腎虛遺精,風寒濕痹,面癱,麻木酸痛,肢體萎軟無力等。尤其對面癱更為適宜,治療本病用隔姜灸法,療效優於針法。但宜講究技巧,每日溫灸一次,將癱瘓部位之主要穴道,灸紅灸熱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隔鹽灸法
將紙浸濕,鋪臍孔中,用碎鹽填平,上放艾炷灸之。覺痛即換艾炷,不拘壯數,遇急病可以多灸。對霍亂吐瀉致肢冷脈伏者,有回陽救逆之效,連續施灸,以指溫脈起為度,對寒性腹痛,痢疾,中風脫症,四肢厥冷亦有良效,有抗休克作用,但宜多灸。
三、艾卷灸法
此法自明清以來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藥的,有不加中藥的。其名稱有:太乙針、雷火針、葯艾卷、純艾條等。艾卷灸法手技分兩大類:
1.懸起溫和灸法
此為常用法,一般有葯無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較方便易行。
操作技巧:將一、二支艾卷點著,術者左手中、食二指放於被灸的穴道兩旁,其任務是通過術者的感覺探知熱度高低,可以測知患者受熱程度,萬一落火便於隨時撲滅,患者感覺發癢、發熱、疼痛時予以揉、搓、按摩。右手持艾卷垂直懸起,照射穴道之上,約離皮膚3~4厘米,直接照射,使病人覺得溫熱舒服,或微有熱痛感覺。如果覺得太熱時,即可緩慢作上、下、左、右或迴旋之移動,使溫熱連續刺激。每次可
灸3~5穴,每次約10分鐘左右,以30~60分鐘為度,過多則易疲勞,少則達不到溫熱程度。
施灸中要注意,要將艾卷垂直直射,這樣火力集中。若艾卷積灰過多時,則離開人體吹去後再灸。病人體位要舒適,方能夠耐久,並防止冷風直接吹拂。施灸後患者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餘溫,才算到家。一般病每日灸一次,急病可灸二、三次,連續15~30次為一療程。灸後要慎起居,節房事。發生口渴可多飲水,此即所謂灸後調養之法。在一室內多人施灸,要調換空氣,當心冷暖。
尤其灸後要注意把火悶滅,以防復燃,最好把艾卷著火之一端,插入口徑合適之小鐵筒或小瓶內,自然就會熄滅,留下焦頭,便於下次點燃。
此法可以教給病人自己灸,或帶回家裡灸,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
此法容易操作,但一般人多不耐心,怕費時間,或認為溫熱一消,平平淡淡,無甚作用,因此就忽略,不予深究了。或者即便灸灸,也是比較淺浮,而沒有真正達到灸的目的,這是對溫熱灸效力不夠了解。所以醫生和病人都應該對這一方法有正確的認識,耐心細緻的長期灸下去,多灸灸好,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艾卷灸之適應症:凡是應該施灸的疾病,大都可以用此方法,不受更多的條件限制。
一般強壯灸: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不過十數分鐘時間,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附錄:艾條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種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膚有一定距離,灸10~20min,以灸至皮膚溫熱紅暈,而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此為懸起灸。懸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為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
①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離皮膚2~3cm,進行熏燒,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膚紅暈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覺減退的患者及小兒時,醫者可將食、中兩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生的手指來測知患者局部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
②雀啄灸: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③迴旋灸: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進行灸治。
灸法次序
灸法次序要從上到下,如果灸關元和中脘,應該先灸中脘,再灸關元,取火趨下水上即濟之意。
灸法的「補」和「瀉」:
看到論壇上有朋友問艾灸的「補法」和「瀉法」,特寫到這裡,供大家參考。灸法和針法一樣,也有補瀉的區別。《靈樞?背腧》篇記載:「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施灸的補法:將艾點燃後,任其自燃,使其熱慢慢傳至體內,使灸火緩慢透入深層,待其灸火自滅,灸後又快按施灸的穴位。目的是使真氣聚而不散,從而達到補其不足,謂之灸的補法。有溫陽祛寒,補虛起陷的作用。溫和灸和溫灸盒灸艾灸架灸也是補法。另外選用偏重於補的藥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會起到補的作用,如附子餅隔物灸多用於補虛助陽;蓖麻仁敷灸百會穴,治療胃下垂、子宮脫出、脫肛等,皆能起到補氣固脫的作用。
施灸的瀉法:將艾點燃後,用嘴不斷的吹火,助艾火儘快燃燒,艾熱迅速傳到體內。使火速燃,不燃至皮肉即便掃除,火力壯而短促,灸後不要按壓施灸的穴位,目的是使體內蘊熱之邪隨艾火之熱迅速發散,起到消散作用。雀啄灸、徊旋灸(又叫熨灸)、燈心草灸、線香灸都屬於瀉法。瀉法主要作用是鎮靜、緩解、促進正常的抑止作用。選用偏重於瀉的藥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會起到瀉的作用,如甘遂敷灸多用於逐水瀉水;豉餅隔物灸多用於散瀉毒邪。
什麼時候可以不用補陽了
補陽包括四逆輩,灸法等。如果你出現了以下的恢復以後:
1、睡眠恢復正常,睡到自然醒,沒有夢。
2、牙齦重新長出來,色澤淡紅。
3、頭髮變黑變硬。
4、用灸法全身舒暢沒有痛感,雖重灸全身不痛,不流膿。
5、大便黃軟成形,一天一次,小便淡黃色。
6、舌頭紅潤軟,沒有白苔齒痕,運轉靈活。
7、性慾先弱後強,能抗引誘心不動。
8、一吃寒涼就吐瀉。
9、傷口能夠快速癒合,不超過半天。
10、精力充沛有餘,沒有疲憊感。
如果沒有達到以上的恢復過程,勸大家姜附常吃,禁用補陰,灸法常用,吃素坐禪,恬淡虛無為上。
灸法的原料灸法原料的準備
艾絨的製備
施灸的主要材料是艾絨,艾絨是艾葉晒乾,揉製成絨的,本草說「艾味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陽,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依上說,可知艾作灸料,當可通經活絡,袪除陰寒,回陽救逆,預防疾病了。
採集肥厚新鮮的艾葉,放置日光下曝晒乾燥,然後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搗碎,篩去雜梗和泥砂,再曬再搗再篩,如此反覆多次,就成為淡黃色潔凈細軟的艾絨。艾絨按加工(搗篩)程度不同,分粗細幾種等級,臨床根據病情的需要而選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細艾絨;若作間接灸,可採用粗艾絨。
艾炷和艾條
①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時,所燃燒的錐形艾團,稱為艾炷。每燃盡一個艾炷,稱為一壯。製作方法製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純凈陳久的艾絨置於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把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形小體,不但放置方便平穩,而且燃燒時火力由弱到強,患者易於耐受。手工製作艾炷要求搓捻緊實,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製作。艾炷器中鑄中錐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屬製成下端適於壓入洞孔的圓棒,直插孔內緊壓,即成為圓錐形小體,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製作的艾炷,艾絨緊密,大小一致,更便於應用。根據臨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為三種規格,小炷如麥粒大,可直接放於穴位上燃燒(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棗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欖大,常用於間接灸(隔物灸)一般臨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徑約0.8cm,炷重約0.1g,可燃燒3~5min。
內經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由此可知凡針刺不能治癒的疾病,均為灸法所適宜的,故凡陽氣衰弱,沉寒痼冷的疾病,如用針治,就不會較艾灸的功效顯著,灸法適用陰症,「一切陽氣虛陷,久病,久泄,痰飲,厥冷,瘰癘,痿痹等症皆可用灸,因灸法可回陽固脫,所以中風脫症,自汗亡陽,以及一切虛脫的疾病也可適用。」
灸的原料及製法
一、艾的性能
通過長期實踐,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種灸用最好的原料。現代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植物葉子的脈絡惟有艾葉最均勻,早在三千年,聰明的中國人就發現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為適宜。
艾,是一種中藥,為多年生草本,葉似菊,表面深綠色,背麵灰色有茸毛。性溫芳香,五月採集,葉入藥用。以湖北蘄州者為佳,葉厚而絨多,稱為蘄艾。
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用於內服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用於灸法,其功效確非我們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針法一樣,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二、艾絨的製法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軟細,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因此,必須用陳久的艾葉,而且越陳越好,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這也確有道理,因新艾含揮髮油多,燃之不易熄滅,令人灼痛;陳艾則易燃易滅,可以減少灼痛之苦。
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而艾絨又有兩種,以上法炮製者為粗艾絨,一斤可得六、七兩,適用於一般灸法。如再精細加工,經過數十日晒,篩揀數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兩,變為土黃色者,為細艾絨,可用於直接灸法。現在有機制艾絨成品出售,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於直接灸法,物美價廉,可以選購。
細艾絨用放大鏡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蟲,乾乾淨淨,沒有一點雜質。日本有傳承幾百年的名牌艾絨商家,如東京「釜屋會社」,釜屋牌艾絨有三百多年歷史了。現在主事者是第十一代傳人。還有「三惠貿易會社」等等,他們的貨源多來自中國,釜屋一家一年產艾絨就達十餘噸之多。
艾炷形狀大小及使用的原則
艾葉經過加工以後,稱為艾絨。艾絨做成一定形狀之小團,稱為艾炷,艾炷燃燒一枚,稱為一壯。
艾炷之形狀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各異。如用於直接灸,必須用極細之艾絨,一般如麥粒大,做成上尖底平、不緊不松之圓錐形,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用於間接灸法,可以用較粗之艾絨,做成蠶豆大或黃豆大,上尖下平之艾炷,放在薑片、蒜片或葯餅上點燃。用於溫針灸法則做成既圓又緊、如棗核之大小及形狀,纏繞針柄上燃燒;用於艾卷灸,做成既勻又緊,如蠟燭之大小及形狀的長條,點燃後溫灸之。
每次灸之壯數多少及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位、補瀉、穴位、有無受灸經驗,是否要求化膿及氣候等等條件而定,大致如下:成人體壯、新病、病重病急、實熱疼痛、病在臟腑者,用瀉法;穴位在腹背四肢、有受灸經驗、化膿灸、氣候寒冷者艾炷宜多宜大;婦女、兒童、年老體弱、久病、病輕病緩、虛寒麻木、病在四肢頭項者,用補法;穴位在頭項、手足末梢、無受灸經驗、非化膿灸者或在天氣炎熱時,艾炷宜少宜小。
網友用灸法的體會灸道小蟲:
灸道至簡,我相信這句話,我的體會是,凡是有無痛的時間很長的瘤子,就是西醫所謂的良性瘤,一定是陰邪在陽虛處作怪,都可以灸之,我原來腿上有個瘤子,大約有十幾年了一直都是不能側身睡覺,灸一個星期,瘤子化膿出水,然後擠出爛肉一個茶杯之多,翻開皮,繼續灸幾次,不用任何外用藥,所謂開門放賊也,休息兩個月後,完全癒合,其間服用四逆,附子理中類驅寒外出,溫里通經也。哈哈,也有副作用,就是食量大增,這是服用四逆等葯都沒有的效果。
灸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火激發元氣,對陰邪聚而殲之,同時艾草的油鋸有皮膚保護滲透作用,離中陰也,我兩個月沒用外用藥不感染就是證明。所以艾草灸就是八卦中的離外用火助陽破陰,內陰以培陽。
我再說明一下我施灸的過程,我自己灸的,很簡單,拿瓶蓋大的艾草捏成圓錐狀放在瘤子處,一天4庄,重灸,因為瘤子在大腿處,沒啥感覺,剛開始,瘤子變紅,變硬,堅持一個星期,忽然變軟,繼續,化膿而出,沒有灸其他地方。
灸的壞處就是皮膚癒合慢一些,花了兩個月才癒合,但是和15年比起來,值!花費不超過10元,怪不得每人研究灸法,哈哈。我認為灸應該選擇夏天陽氣旺的時候,我的瘤子在夏至那一天化膿,很准。一點經驗,不敢私藏,願大家遠離痛苦。
1、您給自己灸之前請教過老師嗎?我以前請人灸過,虛證,灸了之後立刻感覺有力氣,自己也很想學,我去藥店買了艾條回來就可以灸嗎?
沒有請教過老師,找不到,我是個中醫愛好者,我想有力氣是因為元氣激發後往外散,這種感覺有時是不可靠的,應該少火生氣。我用的就是普通的艾條,最好用藥材艾草更細一點。
2、女性月經期間灸可以嗎?
只要元氣虛,有寒象,就可以灸。
3、自己灸關元穴的話,夠不著,很不方便啊!
灸瘤子是我第一次施灸,還沒試過關元,中脘正在試。
四逆湯和灸的區別在於,四逆有甘草可以伏火,使火不至於太盛,所以回陽;灸有點直接,不伏火,容易過,感覺很明顯,陽亢用四逆馬上困,用灸更亢。如果灸後脈浮,便赤,亢奮,睡不好覺,就是過了,用四逆回陽。灸有滯後性,當時感覺不到,後勁逐漸上來。
元氣靠飲食來補,灸只能破陰寒所以加強飲食鍛煉是必要的。
受不了苦就不要灸啦,又想輕鬆,又能治病是不可能的,不起泡永遠治不好,皮膚灼傷不要用外用藥,只要元氣足不會感染,繼續就是了。灸過了可用四逆湯,不過甘草多用一些。
灸是激發元氣,破除陰邪,所以元氣很弱的人應該將元氣養到一定程度後或者少量多灸,這樣循序漸進,正氣漸復,邪氣漸弱。
我的體會有時身體狀況不太好時,施重灸發現尺脈全無,身體還真有點撐不住。還有施灸期間,絕對絕對禁止房事,本來元氣就不足還要泄,真是加速滅亡了。
正邪交戰也要講究戰術,比如說,我服用四逆已經有一年多了,但是為何瘤子沒有消退?看來是元氣沒有充足到一定程度,但是在已經有的元氣程度下也可以出奇制勝,第一要知己知彼,確認敵人確實是陰邪之氣和自己元氣的多少,第二要集中優勢兵力對敵人聚殲(採用重灸),第三要利用天時地利(陰邪在表就在夏天動手)。第四適當休息再戰(四逆湯)。
舉一反三,對體內的腫瘤,其實道理還不是一樣,雖然不能直接對患處重灸,可以灸關鍵的穴位,方法策略還是一樣的,潛龍勿用培養元氣,,利用冬天,重灸聚殲,不時休息來備足糧草。
四逆湯有雙重作用,能去散寒邪,同時回陽降虛火,關鍵是甘草的作用,四逆可以放膽去吃,只要不中毒,我吃過一次150克的附子不過制附子效果太差,都沒有什麼感覺。灸法是單向作用,所以容易壯火食氣,感覺灸法的作用和麻附細辛湯類似。
附子和甘草配合真是妙啊,就像唐僧和悟空的關係正龍說得也有道理,關元對附子,中脘對甘草,熱對生薑,看來四逆湯可以這樣配,我要試試效果如何。
直接熏的話恐怕不管大用,因為艾草油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特別是火漸漸小的時候,有油會滲入皮膚內起保護作用,我的感覺是當膿液出來的時候,有一股艾草的味道,會持續很長時間,直接熏不能發揮艾草的作用,其實告訴你直接放到皮膚上溫度反而比直接熏低,因為火的中心溫度比較低,外圍溫度很高。切忌切忌。。不要熏,不要隔物灸,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痛那麼兩天。
我是先用四逆湯,排病去八九,再用附子理中,當然每個人不一樣的。有個例子可以參考。
風濕關節痹痛田××妻,年三十餘,某年9月,患風濕痹證,右手關節疼痛發麻,自覺骨問灼熱,但又見寒生畏。病已十餘日,曾服四逆湯加白朮、秦歸等劑,未效,疼痛忽輕忽重,固著肩肘,痛甚不休。余審其病情,查其方葯,此乃風寒濕邪雜合而至,阻遏經脈,陽不足以運行通利關節,不通則痛。雖應用姜附之辛溫以化散寒濕,然雜以歸術之壅補滋膩,猶如閉門捉寇,遂使邪氣難化。因照前方去歸、術加入桂枝、細辛、茯苓治之,一劑顯效,二劑霍然。附片60克乾薑15克桂枝24克細辛5克茯苓24克甘草10克(轉自吳佩衡醫案)
7224162:就皮膚長瘤子而言,灸法選擇在夏天治療且在患者年齡不大、元氣還足的前提下是可行的,也具有一定普遍意義。但對於其他病症,特別是內科內寒者的患者,在夏天用灸法還是要慎重。畢竟夏天陽氣走外趨表,而單用灸法又有傷津耗液之慮,很可能用了灸法後內之寒邪無動於衷,表陽又易外散,有弊無利或少益。
在用藥上亦是同理,內寒者的少陰病患者,在夏天服用回陽救逆藥物往往是事倍功半,即使通過藥物的配伍或是量的變化有的也很難作用於下焦,所以有的患者以改善體質為目的或是頑症慢性病者,我是建議等到秋分後才服藥或是用灸法。
「哈哈,也有副作用,就是食量大增」——這種情況就我的臨證體會而言,並不認為是什麼副作用,可以認為胃腸道經脈被疏通的表現,好比淤塞之河道得以疏通後水流加快了或是冰河解凍後復其生機之象,胃腸道的新陳代謝也相應地加速了。且人體是個自我維修調節的高精尖儀器,用灸法要激發人體的元氣進行逐邪,所以也相應地要及時進行補充元氣,食量大增正是其體現,當然臨證還有睏倦欲睡的癥狀,此皆相當於經過激烈的戰事後部隊進行休整和糧草的補充。關於此點在《不生病真法》中也有類似的論述:「胃腸道的反應在整個疾病治療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身體疾病的恢復過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能量的來源是靠胃腸道所消化的食物精微來提供」。用灸法和服用回陽救逆藥物在體質辨別正確的前提下除了附子的中毒癥狀外在初期還是以排病反應或是藥物的正性反應作用來看待更切合臨床實際。在初用附子的初始階段我對各種各樣的排病反應癥狀多少也有些疑慮,通過臨床實踐和不斷求證於脈象並結合春夏秋冬的應象,才認定大多數情況下是屬於排病反應。但在應用一段時間後要注意的是患者的體質狀態轉入了夏季或是秋冬季,意即要更改方葯,否則繼用前法就不免有副作用的出現。當然食量大增如果是兼見有舌紅瘦脈洪大口煩渴夜不寐等癥狀,認定為是副作用也是所當必須的。
這是服用四逆等葯都沒有的效果——服用四逆湯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剛開始,瘤子變紅,變硬——這是正邪交爭或是陽氣在逐漸蓄積的過程,相當於三陰病發熱患者服用陽葯後熱反更高。
堅持一個星期,忽然變軟,繼續,化膿而出——正勝邪退的表現,請注意樓主用了「突然」二字。關於此點在正龍的講座中是用了「愚公移山」來比喻元氣勝邪氣後病症突然消失,或者相當於有的患者所言「就象病症被人突然拿走了一般」。
恆順眾生:王正龍先生的經驗,重灸關元中脘3對,效果近似於大劑四逆湯一付(附子50克以上)。不知道樓主服用四逆一年多用得是多大的量。我自己的體驗,重灸的效果和服四逆湯後的感覺差不多。
前天下午5點左右服用通脈四逆湯一付(黑附片60,乾薑30,甘草30),第一煎50分鐘,第二煎30分鐘。從16點30到18點陸續服完。然後感覺很困,躺在床上明顯感覺真氣在疏通各處的經脈。跟灸到一定程度的感覺相似。雖然舌尖不發麻,但自己感覺通脈效果比以前吃的煎煮一個半小時以上(附子60乾薑70甘草80)的四逆湯要好得多。傷寒論原方用生附子的效果應該是相當好的。
個人理解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和脈象來決定比例。最好學學內經和傷寒論,多看看鄭欽安醫書闡釋,吳佩衡,范中林醫案。沒把握的話就多用炙甘草吧。可研究一下傷寒論中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里的用法。
另外四逆湯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不可隨便亂吃,如果不知道該怎樣用,還是先去學習。
灸法是很猛,每次重灸完都很疲倦。價格便宜量又足,呵呵。
如果大家都會用灸,一年要節省多少醫藥費。窮人也負擔得起呀。
我是從立秋前一周開始服用大劑四逆湯和灸的,感覺效果不錯。之前怕傷陰一直不敢用。後來想到扁鵲心書里那個淫賊得到的秘訣是每年夏秋之交灸關元300壯,保健尚可如此,我積寒甚重有何不可。試過發現雖然天氣非常熱,反而口中津液變多,並未出現不良反應。
Meixuer:這幾天操心事情太多,累得不得了,腿很沉,夜裡累的睡不好,趴著睡覺,昨天夜裡睡的也很差,上午的時候,就自己把艾柱燒熱,放在足三里,好舒服,今天白天走路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沉,下午想再灸足三里的時候,發現竟然起泡了,請各位前輩解釋一下這是不是我給自己灸的有效果了呢?
灸道小蟲:奇怪了,你怎麼燒的,我是先把艾草放在穴道的地方,然後點燃艾草。胸腹感覺比較敏銳,恐怕蠶豆大小就很強了,四肢估計兩個蠶豆大就可以了。原來我那個瘤子太大,所以重灸用了一大堆艾草。
按照正龍的講述,皮膚灼熱=>四周起泡,中間黑皮=>局部疼痛=>局部不痛到臟腑患處痛=>痛苦消失,灸後熱不退=>六味地黃湯結束。
重症病人估計要半年到一年的過程吧。一般的人估計要幾個月的時間,馬上到冬天了,現在應該是個好的時機。
同時灸關元和中脘體會和四逆湯感覺差不多,氣機很強,失氣多,犯困,就是灸法痛苦一些,印證了我對此兩個穴道的看法,同時灸關元和中腕可以算是四逆湯的替換療法。
王正龍弟子自灸關元體會藥物,灸療都是促使臟腑發揮自身的正常功能,達到驅除病邪的目的另外每個人元氣多少、體內的寒邪都不一樣,臟腑功能強弱不一,經絡通暢程度也不同,要想體會灸療只有親身實踐。我簡要說說自己灸的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灸至10天,小便次數奇多,灸完短短一個小時有7、8次,每次比平時量略少,色白,大約持續了3天,以後正常。腎陽功能開始恢復,往外排寒邪。灸至30天,食量大增,是以前的2倍,體健,精力旺,每天的午休也可以取消了。脾陽功能開始恢復。灸至50天,每次灸完身上(尤其是膀胱經沿線)出很多粘汗,我認為是體內濕邪外排。注意,濕邪直灸至50天才開始外排,如果你堅持不下來,脾陽沒有恢復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體悟到這點的。灸的過程中出現的感測現象我體會到兩點:1,驗證到肝經的支脈確實只到達關元穴,不再往上,關元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學經絡的時候只是一眼掃過,灸完之後,才親身體會到這一點。2,灸的過程中感覺湧泉穴有往外冒涼氣,有熱流從關元沿脾經直下隱白,停於隱白跳動不止。周楣聲灸繩上有詳細的灸感測線路,大家不妨參考。有關傷口的護理第一次灸完局部曾黑色,1-2小時後周圍有水皰,盡量不要弄破。第二次灸水皰受熱膨脹會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劇疼,不過也是很有意思的。三四次以後就會出現結痂,痂的厚度逐漸增加,灸柱直徑隨之加大,痂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不要輕易揭去。痂掉了怎麼辦?痂厚到一定程度,裡面的膿也不斷把痂往外頂,再加上內褲摩擦什麼的,痂會脫落,你會看到一個恐怖的大坑,深約半厘米左右,有膿液,我一般是把艾柱直接放進大坑,一次10壯灸完,坑裡會積有灰,不要弄出來,貼個創可貼,第二天膿和灰又形成了一個大痂,繼續灸吧。所以我認為直接灸到了結痂後也相當於隔物灸。另外要注意壯火食氣,一次不要灸太多,艾柱不要太大,一次調動了過多的元氣反而傷身體。過猶不及嘛。
我的灸法經驗:
聲明:我不是醫生,只是一個病友,在吃藥反覆發作的情況下不得於採用灸法,到現在已經用艾葉灸關元、中脘穴位一個星期,病已去大半,忍不住在這兒擺弄一下而已,可供一些參考。
我的病為結腸炎,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只是近一年多發作頻繁,基本上是剛好,不超過一個星期又開始發作,每次發作都是很難受,我的病歷可在這個論壇上搜到(以我的名字為關鍵詞搜),曾經請三七先生、劉文登先生看過,在服用藥期間,癥狀好轉,停湯劑後不超過一個星期,又開始發作(在停用湯劑後服用劉先生開的散劑),又開始服用湯劑,如此反覆。我已經有點受不了,自我感覺是藥力不夠,在服用劉先生開的湯劑中,曾經把黑附子增加到120g,除服藥當天腹瀉一次,沒有其他反應,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灸法,以下是我灸法的經驗:
1、灸法材料:入藥用的艾葉,我不提倡使用已經壓好的艾柱,因為艾柱已經壓好,大小已經固定,而用艾葉,大小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自己捏,另外,壓好的艾柱是否加入一些添加劑,我買到的艾柱燒的味道好像有其他氣味,不像艾葉味道那麼純正。
2、艾柱的製作:根據自己的需要,用一定的艾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揉,捏出一個近圓錐狀,用指甲壓平一頭,以便能夠在穴位上放穩。
我的灸法反應:
第一天,也是最痛苦的一天,用艾柱在穴位上燒,一直到自己受不了的情況下拿掉,艾柱還沒有燒完;第一次每個穴位灸五柱,灸完後皮膚髮紅,但沒有疼痛感,大概半小時後,結腸炎癥狀緩解,腹部好像有氣和水在跑,精神也好;中午再灸時發現穴位上已經起了大水泡,顏色不透明,有點發黑,繼續在水泡上灸,仍然是在艾柱沒有燒完後就受不了;到晚上依舊。睡到半夜,口渴,想吃有水的東西,一口氣吃了一個大梨(有半斤多)和一個蘋果。
第二天,發現水泡上已經燒焦,繼續在上面灸,一直到艾柱燒完為止,已經能夠承受了;不過今天一直很累,灸完就犯困,繼續睡覺;還有就是很渴,喝了很多水。
第三天,今天的感覺好多了,嗓子不再干,還有有點回甜的感覺(不是真的回甜,只是那種感覺很好,很多年沒有那種感覺),不過還是犯困,繼續睡覺;
第四天,今天除灸外,還加了劉先生開的湯劑,其中把黑附子改為60g,其餘不變。早上灸完後,喝完葯,大概45分鐘後,腹瀉一次,其他沒反應,還是犯困。
以後的幾天,反應都基本一樣,喝完葯後腹瀉,然後繼續睡覺。直到今天,感覺沒有那麼困了。
灸法的選用標準:
不要輕易選用灸法,除非是吃藥效果不明顯,不得已再選用;還需要參考三七先生、劉先生等醫生的辯證為陰證才能選用,最好同時服用湯劑。
艾灸實踐(治療痛經)
痛則不通,痛經多半是由於腹冷血行不暢所導致。所以對這種病痛,灸法是相當適宜的。我的這個老毛病已經10多年了,雖說不是太嚴重,每個月也要折磨我一次。十多天前開始用艾絨隔姜灸關元,每天7壯。腹部有熱感,且雙腿漸漸轉熱。十天後月經來了,居然只脹不痛。實在未料到見效如此迅速!
早知道有如此簡單有效的法子,我就不必痛苦10多年了。中醫到底還有多少寶藏等著我們去認識呢?我幾乎不能停止的每天學習著。
具體方法:把艾絨(在中藥店應該有買)用手做成1厘米直徑的小圓錐體,高約1厘米.把生薑切成0.3~0.5厘米的薄片,放在關元穴上.置做好的艾柱於姜上,用火柴或香點燃.等到皮膚感到燙時,取走,換新的艾柱.另:我在行經的日子中加灸了三陰交,這個穴位對痛經也很有效的.
艾炙的奇蹟-22天膽結石排石歷程
今年8月份開始到民間中醫網論壇瀏覽帖子,讀到了諸多中醫「大家」的文章。
好象有緣至此,牛仔的女友(未婚女友,談婚論嫁、同居中,呵呵),於2006年9月6日凌晨30分左右,突發胃部疼痛,她個人認為是胃疼,歷時3個小時。發病時面色蒼白,額頭鼻尖有冷汗,鼻翼微張,以手握拳抵胃部並彎腰蜷縮於床鋪上,最後身體發抖,到凌晨3點10分左右時,牛仔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對她「胃疼」的感覺產生嚴重質疑,於是將她送往醫院。
中間有個服藥經歷給諸網友交待:女友身體素質欠佳,常年扁桃體發炎,平均每2周感冒一次,各種先鋒等抗生素吊瓶和葯均療效欠佳,服藥打針不見效果。
本次膽結石發病之前(8月30日),以看胃病的由頭,陪女友到新疆中醫院看中醫,大夫(姓名隱)診斷如下:大便溏滯,納X(後面這個字看不懂),肢冷畏寒,腹脹,舌汰紅邊有齒痕,XXX(三個字,也看不懂),脈沉細滑緩。結論:XX(兩個字,看不懂),脾虛濕滯。處方:蠶砂2包,党參1包,木香1包,制附子1包,乾薑1包,伏苓1包,炒白朮1包,菖莆1包,防風1包,生黃芪1包。計7付,水沖付,日1付。發病當天,女友早晨(9月5日)吃了兩個白水煮雞蛋,中午紅燒茹子,晚上牛仔下廚做的燉茹子,於是晚上(9月6日凌晨)發病。
回到前文所述:送到醫院,掛急診,女大夫不語,只是問,問完就寫病歷,女大夫的字更看不懂,在此不再附上了。寫完字就讓去做化驗,做了一個血常規,一個B超,查膽和胰臟。
檢查結果是:血常規白細胞10.38(常規參考值4.0-10),嗜酸細胞百分比0.3(常規1-3),單核細胞絕對值0.53(常規值:0-0.45),其它血項均正常。
B超結果如下:超聲檢查部位:膽、胰,...膽囊長徑110MM×28MM,膽囊壁:粗糙,膽囊透聲:欠佳,膽總管內徑:6MM,後面是胰臟部分,指標正常,然後是陽性所見:膽囊內正聚集狀長約14MM強光固體聲影。
超聲提示:1.膽囊炎急性發作伴積液,膽結石。2.胰腺體積明顯增大。
告別睡眼朦朧的檢驗員,將以上檢查結果交到急診大夫手上,急診大夫語:你這是急性膽結石,需要肝膽外科主治大夫會診,要求你們立刻辦理住院手續,否則出現膽囊穿孔會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然後吩咐護士叫來肝膽外科主治大夫,他說:你們這個,必須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嚴重,無論如何,都是要手術摘取的。問之醫療費用多少,答曰:4000至5000元之間。
此時女友幾經周折之疼痛已經大為緩解,相視無言,牛仔因剛做「房奴」,囊中羞澀,再加眼前縈繞睡眼朦朧的檢查員狀態,答覆說:我們今天沒有帶錢來,明天準備充足再來。急診大夫則立刻開具住院證明並叮囑一定明天來辦理住院手續。
次日(9月6日)上午12點到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專做膽囊檢查,結果如下:膽囊大小84×25MM,囊壁毛,內透聲可,內見幾個強回聲光團,測其一8MM,後方伴聲影,膽總管5MM。超聲提示:慢性膽囊炎並膽結石。執結果見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大夫,大夫言:老朽前幾年也患膽結石,後手術去除,1周就完成了,沒有手術疼痛,4000元左右就做完了,花不了多少錢。女友問:別人說結石可以吃藥化掉,不知可不可以?我現在工作忙,想到國慶放假時再做手術,大夫給開點藥行不行?大夫說:化掉石頭那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騙人的,不要信,最好是手術,你那個大一點的石頭不害怕,就怕你那些小石頭會造成膽囊穿孔,到時候你那個膽囊要切掉不說,生命還有危險,你說是賺錢要緊,還是命要緊?我給你開好住院證明,你們辦理住院手術去吧。當時我們想:這住院、手術是逃不脫了,要不然這石頭是去不掉呀。
我們走出醫院大門的時候,手裡還握著那住院證明,牛仔難過呀,全部家當算上,也不夠做手術呀,除非借債治病了。女友體諒我的難處,一定堅持到9月底放假時,把錢準備足了再入院治療。
9月6日下午,看了一個小診所的中醫,號過脈後開了一個處方治女友的婦科炎症,拿上藥時才告訴他我女友有結石,他不語。女友堅持要將葯服用完畢,於是七天服婦科處方中藥。感覺無明顯改善。
期間為給女友保養身體,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了「民間中醫網」的「艾灸」版塊,讀到種種診病及網友經歷。為盡一份關切之心,從藥店買來總計4.5元的艾葉,開始從16號左右,給女友施灸。
施灸選穴參考網上資料選用三個穴位:背部膽俞和腿部陽陵泉足三里,開始隔姜灸,女友不能耐其熱,間隔一天,做其思想工作,講述「犧牲局部利益保證整體安全」的道理,女友終於同意並開始堅持每天接受艾灸(基本上是凌晨30分左右開始施灸,大概1點10分左右結束)。
開始為每穴位3壯小一點的,後來去除薑片,懸浮灸,再後來一個星期用較粗的「艾條」灸,艾條直徑大約1CM,長約4CM,每穴位施灸約10分鐘,背部灸時達到發熱發紅即可,並用大拇指按壓幾次;腿部兩個穴位起了兩個大水泡並化膿未破(艾條懸浮灸時出現,灸的較重)。
聲明:三個穴位我也不是太熟悉,只是根據那個「阿是穴」的道理,在背部膽俞範圍用拇指按壓,最疼的點用蘭筆標記上,腿部兩個穴位也大概這樣子取的。
期間女友感覺睡眼有改善,經常浮腫的腳後跟不腫了,膽部偶爾隱痛。
日常飲食:從得知有膽結石那天起,開始不再吃肉,並堅持每天晚餐喝南瓜湯,炒東北黑木耳下菜,嗑南瓜籽和核桃做零食。
9月27日到武警新疆醫院辦理膽結石手術入院手續,因當時女友早晨飲了一杯蜂蜜水而未能做檢查化驗項目,約定9月29日手術,於9月28日做完全部檢查化驗項目。化驗項目為血液全項目、心電圖、B超膽、肝、胰。
9月28日中午結果出來是:沒有結石,但有炎症。女友不信,告訴檢查員有個8MM的石頭,再檢查,沒有結石,有個息肉。住院部大夫告訴女友:雖然沒有石頭,但息肉也要做手術,否則會癌變!女友驚喜加害怕,告知牛仔,牛仔堅持要她快到其它醫院再做一個膽囊B超檢查:結果是膽囊大小77×30MM,囊壁毛糙,內透聲欠佳,膽總管4MM;提示:慢性膽囊炎。
膽結石沒有了。歷時22天。
以上以牛仔30年的人生經歷來說不可不謂之人生第一次奇蹟!4.5元的艾葉解決了可能要5000元才能解決的問題--進了醫院手術台,要花多少錢哪能由牛仔說了算呀。
感謝民間中醫網站,感謝提供艾灸方法的諸位「大家」「高手」和勇於將自己施灸經驗帖出來的網友,牛仔高興之餘,將自己的經歷帖在網上,請網友多多指點,女友的扁桃體炎還沒有好,希望有專家指點。附牛仔郵件箱:ymy126@163.com
兩根艾條創造的奇蹟
某男,年近四十,司機,為我老家鄰居,某日訴說大便泄瀉多日,檢查為結腸炎等等----一大堆的名詞,我懶得聽,更未往心裡去,所以不能準確說出其西醫檢查結果。去某幾大西醫醫院求治多時,未見效果。看過其情況後,囑咐其回去購羊肉燉爛服用,內放當歸10克,小茴香10克,生薑多些同煮。-----後來得知服用50元錢的羊肉後,其腹瀉止。因怕花錢,未再購買食用。
又過兩年,某一日再遇他,發現其面色發黑,黑沉沉而虛浮,很難看,人卻胖了很多很多。閑聊中得知其後來又得了痔瘡,歷時三四月,最後別人教一偏方而治療好。後來又生腹瀉且腹脹如鼓,腹中雷鳴。照樣去檢查服藥等等,仍未見療效。
忽然想起在針灸類書籍上看到的一個方法:腹中雷鳴灸神闋。於是囑咐他購買幾根艾條試試。-----就那麼點錢,還都被西醫的檢查給誑了去,也就艾條之類他能堅持吧,因為實在不算花錢。
又一年,回老家去,路上意外遇見他。臉上的黑氣已完全褪去,代之以紅潤健康的氣色,未再繼續發胖,甚至稍瘦了一些。他拉住我說,當時他買了三根艾條,每根一元三角錢。結果用完兩根後,腹脹腹瀉都止,自此以後,一切良好。現家裡還剩一根艾條呢。
親身實踐直接灸法
余自幼稟賦弱,經常的腹瀉和感冒,印象中,小時候幾乎天天服用「大力克」(好像是一種磺胺藥物)糖漿,無論是感冒咳嗽還是拉肚子。厲害的時候還經常的打針。長大以後身體狀況稍好,但是不耐勞作,常覺氣短頭眩,稍食寒涼即瀉肚,稍有受寒即感冒,雖不發燒但是纏綿難愈。稍有勞心即失眠,時時感覺精力欠佳。自從學中醫以後懂得一點保養之道,但是仍飽受體虛之苦。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民間中醫論壇看到各位老師的關於艾灸的帖子決定親身一試艾灸的療效,於是自己曬艾葉,將艾葉粉碎、過篩,取得艾絨斤余自己開始治療。筆者是從去年的冬月開始的,首先在足三里施灸,直接化膿灸法,手捻艾柱如豆粒大小,每次施灸3-20壯。3天以後感覺精神體力改善,飲食知香味,睡眠也改善很多,白天精力較前充足。後來又在關元、氣海、陰交、中脘、三陰交等穴施灸。(由於自己施灸,所以腰背部穴位無法施治)大半年來基本上沒有間斷。筆者最大的感受是自從施灸以後再也沒有感冒發生,而且精神體力勝過往昔,睡眠好了,白天精神和心情也好了。
對於每個穴位的具體效用各個穴位又有不同。筆者體會如下:足三里,重在補氣,而且對五臟六腑之氣皆能調補,這點與中脘穴有別,(中脘穴重在調補脾胃之氣偏於固守中焦,而足三里有除了補氣還有降氣的作用,這點我曾經在一例哮喘病人得到驗證,足三里可以雙向調理大小便,特別是大便的變化,而腹部穴位如關元和中腕天樞等穴則偏於固氣固攝。中脘可以調補三焦氣血,筆者感覺對肥胖和氣虛、痰濕型的血壓異常效果確切,高者可降,低者可升。關元一穴則重在回元氣、固元氣、補元氣。凡是真元虧損、後天斫喪,脾陽久虛、二便失常、慢性病、老年病,皆有良效,最適於重灸,常灸。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學習,筆者現在遵循下列施灸方法;即每次取2-3穴位,先灸腹部穴位,再灸下肢穴位,穴位組合一般是中脘+足三里,或是氣海+足三里,或是關元+足三里,或是關元+三陰交,下肢的穴位只取單側即可。每個穴位直接灸3-20壯。大半年的艾灸實踐證實了寶貴傳統醫學療法的神奇功效,後來在幾個病人身上也再次證明。
筆者曾單純應用直接灸法治療幾例病例;一例慢性乙肝,一例慢性腸炎,一例哮喘,一例腰椎鍵盤脫出,一例高血壓頸椎病兼中風前兆的病例,待有時間再寫出來。
艾條灸關元的體會
近來用艾條灸關元穴,有奇特感受,公諸同好,供大家參研。
艾條灸關元穴時,後腰兩腎部位有明顯發熱感,如同冬日沐浴溫暖陽光,非常舒服。感覺熱氣自關元穴斜向兩側上方,經腰兩側帶脈穴位置,傳到後腰兩腎部位,感測非常快,關元一熱,兩腎即熱。
初時,右邊感覺明顯,左邊沒有此感覺,想來應是左邊的經絡不通暢。後用艾火來向左邊引導,到左側腰部帶脈穴位置時,始感覺左後腰腎部位發熱。
現經過多次引導,在灸關元穴時左腎部位也有感覺了,但是還不如右邊的明顯。應當還是經絡似通未通之兆。
推薦閱讀:
※學習掌紋診病筆錄 學習王晨霞老師掌紋診病筆錄
※助你變身「學霸」十大學習技巧!
※基於web2.0的學習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四0集)
※如何培養行動力-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