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壓力?

作者:EDUCARER"如果生活中只有美好的事發生,你不可能很勇敢。」—Mary Tyler Moore前些日子,老大的表現十分異常,一向性情溫和的他突然變得十分煩躁,稍有一點不順心就會哭鬧不停,任何我們想讓他做的事他都會表示拒絕和不配合:帶他去商店買東西,該回家的時候,他坐在商店的地上不走,好說歹說上車回到家後卻又坐在家門口地上狂哭說:「不想回家」;叫他出門玩,他說不想去,一會又想去了但是拒絕穿衣服穿鞋,等衣服和鞋好不容易穿上了,他又坐在地上拽也拽不走;和媽媽、奶奶一起玩得正高興,弟弟突然睡醒喊媽媽,媽媽去抱弟弟的時候他突然追出來,邊哭邊喊:「弟弟想在小床里呢,弟弟不想出來……」弟弟聽見這樣的喊聲也頓時號啕大哭;午飯的時候叫他吃,他不來,我們都開始吃了,沒一會他跑來站在桌旁,邊哭邊喊:「不想吃午飯,想把這些飯全都端走……」類似場景在一兩周之內頻頻發生,我知道這種突然的變化一定是有原因的。經過分析,我覺得是由於這段時間一直在告訴他過一陣就要上幼兒園了,從而導致了他的不安。老大在紐約上幼兒園時,連續五個月每天早上跟我分別的時候都要大哭一場,或許是那段記憶太深刻了,雖然現在他很期待上幼兒園,但內心還是會感到不安,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於是很多奇怪的行為伴隨著這種不安而產生了。我相信這是他心理成熟的過程,他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自己的心情,因此面對他的種種行為,我也基本採取表示理解、好言相勸的態度,相信這些情緒總是會消失的。在Mary Sheedy Kurcinka的書中讀到了「壓力」這個詞,讓我給老大的這些異常行為找到了理論依據,同時也學會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在壓力中成長。書中介紹了什麼樣的事會給孩子造成「壓力」;這種「壓力」會導致什麼樣的行為;父母在孩子面對生活「壓力」的過程中應該做什麼。摘譯其中一些內容與父母們分享。什麼事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有些事很明顯,比如媽媽剛生了一個小寶寶,剛換了一個老師或阿姨,搬家了,父母離婚了,要開學了,家裡有人過世了,或孩子生了一場重病等。除了這些事之外還有一些事同樣會讓孩子感到壓力並表現異常,這些事可能是你想不到的:1.生日聚會——看到別的小朋友拆開很多很多的生日禮物會讓孩子感到崩潰。2.天氣不好——颳風、下雨、洪水、颶風這些惡劣的天氣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無助。3.假期旅遊——假期旅遊本應快樂,但打破一些日常規律、換地方睡覺、吃新的食物都有可能給孩子壓力。4.父母的出行計劃改變——父母如果出門工作的時間變長會讓孩子感到壓力。5.如廁訓練——如廁訓練對於孩子來說很難,要求孩子對身體的控制還需要孩子獨立,如果此時還要準備上幼兒園,再加上一個小弟弟,孩子情緒將會完全失控。6.成長突進期——孩子小的時候每六個月或大了之後到青春期之前每年都要經歷一次成長突進期。在這四到六周之內,新的系統要建立,舊的系統要被替換,這段時間孩子的表現會很異常,以前會做的很多事都突然做不了了,還會十分情緒化。7.更換孩子喜愛的東西——奶瓶、安撫奶嘴、熟悉的小毯子或者斷奶,更換孩子喜愛的東西需要孩子放棄一種舊的生活方式而接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個適應過程孩子會感到壓力。8.身體檢查——醫生對孩子進行身體檢查時會用到一些工具和方法,這些工具或方法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孩子被一個自己所信任的成人按倒在床上接受檢查或治療,即使是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也會讓孩子心理上十分恐懼。9.被人羞辱——孩子如果遭到別的孩子的羞辱會十分沮喪。10.小弟弟或小妹妹開始走路和說話——孩子本來很喜歡弟弟妹妹,但當弟弟妹妹開始走路、說話的時候,孩子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空間被侵犯了,感到很憤怒和生氣,表現異常情緒化。……這些列舉的事例並不窮盡,只是舉一些例子來說明即使很小的嬰幼兒也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如果其中一件事發生,可能孩子還好控制,但如果有幾件事放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無法承受,而出現行為的異常。這些事情之所以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是因為孩子的情感發育還不夠成熟,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時還不具有很強的應對能力,在孩子感覺到環境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異常的行為:1.沮喪和冷漠拒絕配合做任何事情。比如讓孩子出門,孩子躺在地上不走;讓孩子吃飯,孩子說不想吃;讓孩子回家,孩子說不想回。2.分離焦慮和睡眠紊亂拒絕和成人分離。比如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父母想要離開非常困難,孩子還會在夜裡經常起來找爸爸媽媽。3.為看起來很小的事精神崩潰通常這些小事是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比如父母說:「來喝點水」,孩子突然號啕大哭說:「不想喝水!」父母覺得很奇怪,但其實孩子是已經積攢了很多的壓力,並非是這個「小事」讓他崩潰。4.恐懼突然開始害怕很多事。比如,孩子突然開始拒絕自己上樓或下樓,拒絕自己去廁所,這些行為通常都是由於孩子看到了什麼電視節目或聽到了什麼故事引發了孩子的恐懼。5.健忘和猶豫經常忘記東西或搖擺不定。比如叫孩子出去玩,孩子一會說想去,一會又不想去。6.依賴性變強獨立性很強的孩子突然變得很依賴,同時還表現出嬰幼兒時期的很多行為。比如,突然想要以前的安撫奶嘴,總要求被抱著,說話像個嬰兒等。7.尿褲子四歲多的孩子突然又開始尿褲子,壓力過大導致孩子大腦無法控制膀胱。8.攻擊和反抗孩子突然表現出攻擊性行為、說攻擊性語言、吐口水等,過大壓力導致孩子大腦無法控制其行為,可能看他一眼都會引發他的攻擊性行為。9.需要控制一切壓力使孩子感到無助,無助的孩子希望通過控制一切來感到自己的力量。比如要求把麵包切成特定形狀吃,要求用某一種顏色的杯子喝水,把父母指揮來指揮去等。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需要仔細分析孩子生活中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些變化是不是引起了孩子的焦慮,因為孩子不會告訴父母:「爸爸,媽媽,我覺得壓力很大。」孩子只會用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這時需要父母足夠細心和耐心地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分析清楚之後,父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1.讓孩子意識到這些行為是由於壓力而產生的,告訴孩子這些壓力是什麼,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壓力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不同的壓力。2.和孩子討論他/她所經歷的感情,比如擔心、失望、悲傷、疲倦以及痛苦。3.理解孩子的猶豫不決和健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4.給予更多的愛和呵護,孩子的確需要擁抱和愛撫。5.讓日常生活更有規律,使孩子對生活有明確的期待。6.和孩子更好的溝通交流。當孩子在壓力下表現出一些異常行為的時候,也是考驗父母抗壓力能力的時候,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自己也爆發脾氣、對孩子又吼又叫、置之不理或甚至拳打腳踢,導致的結果是: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或者也只能學習父母的方式來面對壓力。孩子在壓力下表現出異常行為的時候,其實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良機,讓孩子學會應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讓孩子的心理足夠堅強和健康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十分重要。補充分析老大那些異常行為的原因:看過關於「壓力」的內容之後,重新分析了一下老大最近一段的生活:1.告訴他兩周後要上幼兒園了;2.如廁訓練進行中;3.練慣用勺吃飯,因為以前老大吃飯總習慣用手抓,上幼兒園需要自己能用勺吃飯,因此對他加強了用勺吃飯的訓練;4.剛給他換了一個水杯,因為原來的那個帶吸管的水杯太髒了,幾乎洗不幹凈,但他對那個用了快一年的水杯感情很深;5.弟弟開始走路了。這幾件事情同時發生構成了老大生活中很大的壓力,想想老大真的很不容易,幼小的心靈需要同時應對生活中如此之多的變化,這些變化讓老大覺得生活中很多事自己都無法控制和左右,無助、無奈、沮喪總是在困擾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該怎樣表達,於是才有了那些不可理喻的行為。我慶幸沒有責怪他,我慶幸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支持,和他一起渡過了這段「艱難」的日子。兩周後,送老大去幼兒園,第一天早上他就跟我說「媽媽再見!」,沒有哭,沒有鬧,眼神中露著堅定、露著成熟,我笑著跟他揮手再見,眼睛濕濕的……
推薦閱讀:

如何面對「性無能」的丈夫
面對出軌,有沒有必要去證實?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戰俘:面對斷頭台拒不下跪
25歲的我面對路的不知所云
張愛玲與李安如何面對色和戒

TAG:生活 | 孩子 | 壓力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