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用文格式、範文、習俗
目 錄
1、 封面……………………………………………………1
2、 目錄……………………………………………………2
3、 名詞解析………………………………………………3
4、 挽幛……………………………………………………7
5、 挽幅……………………………………………………8
6、 喪告……………………………………………………9
7、 封喪……………………………………………………10
8、 挽帶(花圈上下款)…………………………………10
9、 輓聯……………………………………………………11
10、禮桌……………………………………………………22
11、悼詞……………………………………………………23
12、祭文……………………………………………………25
13、喪事舊俗
14、喪事硃砂符樣
15、待續
喪事用文格式及範文(挽幛挽幅挽帶輓聯喪告悼詞祭文)
一、名詞解析:
(挽幛、挽幅、挽帶和輓聯)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為悼念死者而撰寫的一種區別於輓聯的挽書,是一種哀悼的禮品,被用來懸掛 於死者的家庭、靈堂、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的場所等。
1、 挽幛 、 挽幛多是獨立成幅的,也稱"禮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綢布作成,也有用紙糊裝裱成軸的,
稱為"禮軸 "。為了便於懸掛,挽幛一般為豎式,上面的文字為直寫。
挽幛,就是哀弔的禮品,也稱禮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綢布做成,有用紙的立軸,能稱"禮軸"。為民便
於懸掛,幛子通常豎幅,上面的文字也直寫,也有用橫寫的。
挽幛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數,有隻寫一個"奠"字的,但通常以四個字為多。挽幛用語可用固定詞語,也可撰合適的辭句。但應注意,"挽幛"屬哀悼送禮用的,其用辭應具有褒揚、弔唁之意。
挽幛只在死者靈堂出殯當日張掛,通常多用7尺白布寫字。若是採用直寫方式,就必須從右向左字排三部分書寫;若是採用橫寫方式,則應從上往下安排三部分書寫。
第一部分,面向幛子右手邊(或頂邊),頂頭主要寫死者姓名加頌詞稱呼。
第二部分,正中間寫祭幛語,字距要一致,如寫輓聯,則兩邊對稱,也可不要這一部分,直接寫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面向幛子左手邊(或底邊)頂尾寫送祭幛人姓名加身分稱呼和悼詞,如送祭幛者與死者系親屬同姓,送者可只署名,不寫姓。
2、挽幅 、 挽幅,也是挽書的一種,它與挽幛的不同在於挽幅多是橫掛的,挽幛則都是豎掛的。挽幅上面的文 字一般為橫寫。 挽幛、挽幅的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數,有隻寫一個"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為多。 挽幛、挽幅用語可用固定的詞語,也可以自己撰寫合適的詞句,但應注意挽幛、挽幅屬哀悼送禮之用,在文 字措辭上,要直抒胸臆、真摯凝鍊,頌揚而不過褒、哀痛而不凄慘,應具有褒揚悼念之意。 挽幛、挽幅的製作 挽幛、挽幅的製作沒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體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決定;白字黑紙或黑字白紙,也可以布代紙。挽幛是豎掛直寫方式,文字必須從右向左分三部分書寫;挽幅 是橫掛橫寫方式,文字則應從上而下分三部分書寫。 例: 挽幛實例 挽幅實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邊(挽幅上頂邊)頂頭寫上死者的姓名加頌詞(亦稱上款);第二部分, 正中間寫上祭悼語,祭悼語一般不要超過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 挽幛左手邊(挽幅底邊)頂尾寫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稱呼和時間。
3、挽帶 、 挽帶,也有叫"花圈輓聯",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獻花圈、花籃時撰寫的聯語。挽帶 也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成。 在實際應用中, 挽帶的寫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 書寫時要慎重選擇挽語的用詞, 尤其是上半聯,對死者頌詞稱呼不能搞錯,因人用詞,恰如其分。上半聯、下半聯的寫法因用詞的不同而多 種多樣,常用的上半聯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聯有"敬輓"、"泣挽"、" 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獻"格等。 挽帶的長短、寬窄要視花圈、花籃的大小裁剪,挽帶的下端要剪出二個尖角,掛在花圈、花籃上呈 八字型。書寫挽帶的字體可以是行書,也可以是楷書,但必須是同一種字體,通常是白底黑字。在書寫格式 上,一般下半聯的第一個字要比上半聯的第一個字低1-2個字的位置。 例: 沉痛悼念 ×××同志 友×××敬 挽 ××恩 師 千 古 學生 ×××拜 挽 悼念×××仙 逝 鄰里×××哀 挽 敬愛的 爸 爸 安息吧 女兒 ×××泣 挽 哀祭文是專門用於治喪過程中的應用類文體。雖然內容單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寫作上和形制 上卻有較高的要求,不能馬虎敷衍。
4、輓聯 、 輓聯,是古時候輓歌的變體。輓歌是古時哀悼死者的喪歌。《晉書·禮志》中"魏漢故事,大喪及大 臣之喪,執紼者輓歌。新禮以為輓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古喪歌有《薤露》、 《蒿里》兩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為輓歌"。 輓聯作為悼念死者的一種文體,是漢民族民間的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起初多以詩、詞、歌 等韻文體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 後漸漸形成一種對聯的形式來表達。 歷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寫作 輓聯,以寄哀思,但不用於歌唱。相傳在宋代就寫輓聯了。陸遊《老學庵筆記》載,趙元鎮(鼎)承相被謫 朱崖,病亟,自書銘旌云:"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現在的喪葬活動中,輓聯仍被普遍應用,成為喪家治喪時的必備之物。 ).輓聯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1).輓聯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 輓聯屬專用聯,是專為哀悼死者而寫的對聯。因此,寫輓聯不僅要求感情真摯,還要注意輓聯的寫 作特徵。 輓聯的時代性。輓聯是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載體。因此,隨時代的變遷,輓聯的內 容也會起相應的變化,如:"寶瑟無聲弦柱絕,瑤台有月鏡奩空",是舊時丈夫哀悼妻子的輓聯,用在現代夫 悼妻就多了點陳腐氣。 輓聯的針對性。做輓聯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業績,甚至此時此地的 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與場合。輓聯不能換用,也不能通用,這應該是輓聯的寫作靈魂。 如挽丁玲 剪柳春風,節見窮時,一曲桑乾傳廣宇 凝塵瑤瑟,情傷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聯語",其通用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輓聯的基本形式特點 (2).輓聯的基本形式特點 ). 輓聯是屬於對聯中的專用聯,因此,撰寫輓聯,一定要掌握對聯的本質特點和形式特點,這是寫好 輓聯的關鍵。 對聯的形式特點。 對聯的形式特點。一般的輓聯(對聯)是由兩句組成一聯,上句叫上半聯,下句叫下半聯。輓聯不 管多麼長(有些長聯,上、下半聯是由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組成的),多麼短,總是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 成,而且,上半聯和下半聯要搭配好,次序不能顛倒。輓聯的長短要視懸掛場所而定,太長字小不醒目,太 短空洞不美觀,應大小適中、美觀大方。 對偶的形式特點。 對偶的形式特點。對偶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雙作對地排列組合。嚴格的輓聯, 不但要求字數相等、句法相同,還要求詞性也一樣,對仗非常工整。 例:雨中竹葉含珠淚,雪裡梅花戴素冠。 聯中"雨"對"雪"、"竹葉"對"梅花"、"淚"對"冠"是名詞相對;"珠"對"素"是形容詞相對;"中"對"里"是 方位詞相對 現在撰寫輓聯,能做到字數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進一步還能做到詞性相對就更好了, 做不到也不必強求,因詞損意,總是不好的。 平仄相對的形式特點。 平仄相對的形式特點。 對聯要求平仄相對,這是就聲調、節奏和韻律而講的。雖然對聯只有上下 兩聯,和律詩中間的對偶句不同,不必很嚴格一定要押韻腳,但是,對聯必須注意分節奏、調平仄。好的挽 聯概莫能外。 節奏本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是由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的。其中節拍的強弱或長短,要合乎 一定的規律。節拍就是樂曲中的節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兩拍或三拍、四拍。所謂分節奏就是要求對聯不管 是長聯還是短聯,朗讀起來要順口,有音樂節拍,可以詠唱。即使不念不聽,只是看,由於看的時候也是按 照節奏進行的,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愉悅感。因此,輓聯中的這種節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創作輓聯不可忽 視的一個重要要素。反之,長短、強弱各不相同,節拍錯亂,就不是對聯了。 例:毛澤東挽蔡元培 學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例:郭沫若挽魯迅 平生功業|尤|拉化 曠世文章|數|阿 Q 撰寫輓聯的字數應多少是沒有一定程式的,多少長短各隨己願,但聯語及節奏的構成方法有許多, 運用起來變化多端,重要的是音組等長、強弱等量、繁疏緩和、輕重抑揚鮮明,掌握住"兩兩相等"的原則, 就可以組織聯語了。 調平仄是句講節拍、字調平仄,是對聯音樂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漢語有四種不同的聲調,古 代分平、上、去、入四調,現代漢語沒有入聲字,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以平聲對其它聲調而言, 就分為平聲和仄聲。古代以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現代以陰平、陽平為平聲,上、去聲為仄聲。古 人做輓聯很講究平仄,用平用仄,平仄交錯;字有定聲,律有定格,形成了輓聯特有的藝術風格。現在做挽 聯用字講平仄,上半聯和下半聯的相對字的聲調有絕對相反的,也有大體相反的。能做到嚴格相反而不損害 內容當然好,做不到嚴格相反,做到大體相反也可以。用做律詩的方法硬去調聯語的平仄,不僅沒有必要, 而且也難做到。 (3).輓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輓聯是用方塊漢字兩兩相對組成的整齊優美的聯語,是獨特的具有中 國作風的文字樣式。一般的實用文體不要求有文學性,而輓聯卻不同,其文學性與實用性是合二為一的。古 往今來, 有不少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俱佳的輓聯作品得以流傳, 其原因之一, 就是十分講究聯語的修辭手法。 鑲名。 鑲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鑲嵌在聯語中。鑲名格式有許多種,可以鑲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開姓名鑲在首尾。 例一:挽古龍 古道失神劍 龍爪留江湖 這是鶴頂格,把"古"、"龍"分鑲在句首。 例二:挽葉聖陶 天地永留聖著 泉台亦復陶然 這是蜂腰格,將"聖"、"陶"分嵌在句中。 用典。是在輓聯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間習俗或有出處的警語。輓聯用典,可以使聯語凝鍊生動、意 用典。 味雋永。 例一:康有為挽戊戌變法死難者: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無恨,君亦何尤,當效正學先生,啟 口問成王安在? 漢室黨錮,晉代清談,振古無斯,於今為烈,恰如子胥相國,懸 睛看越寇飛來。 此聯用借古諷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飛之冤殺,寫六君子橫遭昏君慘害;以方孝孺問成王之典故, 怒斥慈禧;以"漢室黨錮,晉代清談",寫清王朝的殘暴與腐敗;末尾以伍子胥懸頭國門的故事,抒發作者極 其悲傷憤恨的心情。康有為的這副六典聯,內容複雜而豐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陳聯語所能比擬的。 聯語用典變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單用合用、可各隨己願,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澀,切 忌堆砌"掉書袋"。 比喻。是用某些有相關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比喻。 例一:挽周總理 心血操盡,革命偉業似巍巍泰山聳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潤人心 此聯以泰山之高聳寰宇來比喻領袖革命偉業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潤人心來比喻領袖的無 產階級革命感情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比喻恰當,讀來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懷。 (4).輓聯的製作方法 輓聯和對聯的書寫形式是一樣的,先書寫上半聯,再書寫下半聯,上、下半 ) 輓聯的製作方法 聯都要頂天立地書寫。字的大小,依聯幅的長短和聯語的多少而定。有些長幅聯語一列書不完,可分為兩列 書寫,但第二列必須比第一列短出許多,象龍門一樣,又叫"龍門聯"。書寫"龍門聯"要注意的是上半聯必須 從右到左書寫,右邊長左邊短;下半聯必須是從左到右書寫,左邊長右邊短。 書寫輓聯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聯,但不能和上半聯的第一個字平頭,而要低1至2個字;下 款落在下半聯,但下款不能高於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個字距離,如果是窮款(單款)書寫時還要低 一些。當然,在特定的場合,也可以不落款。書寫輓聯的字體可以是正楷、行書、行草,也可以是隸書和篆 書等,但以多數人能夠辨認為好。 輓聯可以寫在長幅白報紙上,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絹)上。現在殯儀館又出現了一種比較高檔的 裝裱成軸的空白聯軸,供喪家選用。
二、挽幛:
×××千古:音 容 宛 在 ×××敬輓
沉痛悼念××× 永垂不朽 ×××敬輓
通用挽幛:
千古流芳 天人同悲 風範永存 功名不朽 功在鄉里 永垂千古
名留後世 勞苦功高 典型宛在 忠厚待人 松柏長青 舍已為人 儉樸家風 音容宛在 品德高尚 高風亮節 流芳百世 清廉正直
望雲思親 遺愛千秋 浩氣長存 勤勞一生 德及梓里 德范常在
德高望重 鞠躬盡瘁 懿德常存
挽老年男喪:
鄉邦碩望 五福全歸 長爺德徽 化鶴仙逝 斗山安仰
北斗星沉 永欽德范 至德流徽 老成凋謝 返真歸朴
典型足式 范典永垂 國喪耆賢 庚星韜彩 典型永式
南極星沉 高風安仰 高山景行 耆年碩德 耆德流徽
碩德常昭 碩德大年 碩德永昭 碩備芳徽 碩德永念
碩德堪欽 望重斗山 清芬裕後 盛德揚芬 痛悼耆賢
道範常存 遺範長存 福壽全歸 蓬島歸真 跨鶴仙鄉
德儀永昭 備范流徽 德望長流 德望常昭
挽中年男喪:
人琴俱亡 大雅雲亡 千秋永訣 天不假年 天下永年
天喪斯文 文星遽落 長才未盡 功勛不朽 光耀寰宇
儀型足式 儀型宛在 老成凋謝 行誼可師 言為世法
典型足式 典型猶存 典則空留 英靈永存 雖死猶生
哲人其萎 浩氣長存 教範猶存 教模永昭 望重鄉邦
痛失師長 痛失良朋 痛失老成 德業流芳 德音孔昭
挽老年女喪:
女宗安仰 母儀垂範 駕返瑤池 駕鶴西歸 寶婺星沈
坤儀足式 壺范猶存 壺范垂型 溫恭淑慎 萱幃月冷
慈竹風凄 慈范永存 懿範淑德 懿德永昭 懿德流芳
挽中年女喪:
巾幗稱賢 風寒綺閣 母儀足式 母儀垂範 永懷賢母
妝台月冷 彤雲流芳 孟母高風 相夫有道 持家有則
閫閨之師 綉客花殘 婺星韜彩 萱蔭長留 紫帳風寒
音容笑貌今揂在 懿德嘉風永世存
辛勞一生養育恩重 溫厚節儉慈母情深
百歲高齡含笑仙境 壽比南山福照子孫
無私奉獻寫人生 誠信高德留千古
美德常與乾坤在 德啟後人 英名永同天地存
三、挽幅: 沉痛哀悼嚴父×××大人逝世
沉痛哀悼慈母×××孺人逝世 人民藝術家××老師千古:風範長存×屆×班全體敬輓
悼念××先生永垂不朽
××千古:年 高 德 劭 ××敬輓
德 隆 望 重
福 壽 全 歸
遺 範 尚 存
德 望 風 范
古 柏 長 春
德 望 常 照
音 容 宛 在
碩 德 流 芳
音 容 永 存
鶴 馭 贖 悲
高 風 亮 節
慈 范 永 存
慈 容 婉 在
淚 灑 慈 幃
慈 雲 西 沉
慈 竹 風 凄
懿 范 常 留
萱 堂 月 冷
名 垂 千 古
四、喪告:
實例:
生於:公元農曆 年 月 日 時(吉日)
卒於:公元農曆 年 月 日 時(吉時)
先
×府諱××老先生享年×拾有×壽終 正寢 註:(男)
考
先
×府×氏 諱××老太君享年×拾有×壽終 內寢(或夫人、女士)註:(女)
妣
×× ××
孤哀子:×× 泣血稽顙 嫡孫:×× 泣血稽首
×× ××
××
期服侄:×× 泣淚稽顙 期服孫:××泣淚稽首
××
×× ××
功服侄:×× 淚祭頓首 功服孫:××淚祭頓首
×× ××
注2、 期服侄:叔伯的兒子 功服侄:堂叔伯的兒子
注3、 死者年齡稱謂:20稱得年 30稱存年 40稱季年 50稱終年 60稱享年 60歲以上稱享壽年。
注4、男在家去世謂:正寢, 女在家去世謂:內寢, 男或女在外事故去世謂:外寢。 注5、喪榜中「顯」與「先」字的含義
顯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沒有長輩,而且要有孫子輩,上邊沒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孫子輩,才能稱「顯」,否則稱「先」,男女都一樣。
如果喪榜一開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父親歿了兒子承增。可是他家裡面還有老人,也就是歿者還有父親母親,最少有一個人在,或者是他父親母親不在了,岳父岳母還在世間。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只要父母長輩還有一個人在世間,他有長輩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他先走了,先行一步。在這個家庭裡面,還顯示不出他,所以稱「先」。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長輩一個都沒有了,除沒有長輩外,而且他還有孫子輩,那麼他在家裡面是輩分最大的一個人,就寫「顯」,顯示的顯。他在家庭裡面地位最尊貴,稱顯考。如果沒有孫子輩,他還不能稱「顯」,只能稱「先」,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女的也是如此。先妣也是歿者還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長輩還在世,稱先妣。顯妣和顯考也一樣,都是長輩沒了而且有孫子輩,就可以稱「顯」了。
也有的學者認為除上述條件外,只要有另一方健在就只能稱「先」,只有雙方都不在世了才可稱「顯」。顯還有親生的含義。五、三日入材蓋棺後封喪止吊(取回大門外掛的紙箍朵放回棺木上)
(註:現在天熱時:三日不蓋棺掩材,為了防腐一般第一天去世後就租賃一個專用臨時冰棺將死者暫放之內,開喪那天下午5點左右移出入棺掩材)。
(大門外告帖): 封喪止吊
(註:站在大門口面朝外男左女右,男的去世:紙箍朵左邊掛、封喪止吊條左邊帖;女的去世:紙箍朵右邊掛、封喪止吊條右邊帖)。六、花圈上下款:
(沉痛悼念×××、哀悼×××、追悼×××千古、永垂不朽一詞,一般用於對社會有功績的人。
普通輓聯上款下面應寫上;男的、靈佑、安息吧;女的、仙逝、安息吧等詞。
下款還要寫上挽、敬輓、拜挽、泣挽、叩挽、頓首拜挽、哀獻等)
上款: 沉痛悼念×府××老先生千古
沉痛悼念×××同志永垂不朽
沉痛悼念×府××老太太千古(仙逝)
沉痛悼念父親大人千古
沉痛悼念慈母大人千古
沉痛悼念 ×××同志永別
沉痛悼念××老人仙逝
××恩 師 千 古
悼念×××仙 逝
敬愛的 爸 爸 安息吧
下款: 朋 友:×××敬輓
鄉 宜:×××敬輓
×單位 :×××敬輓
友: ×××敬輓
學 生: ×××拜挽
鄰 里: ×××哀輓
女 兒: ×× 泣挽
女兒: ×× 哀輓
女婿: ×× 叩挽
孤哀子 :×× 泣血悲挽
兒 媳:×× 泣淚叩挽
(學生:×××、同事:×××、朋友:×××、妻率子:×× ×× ××、外甥:×××)
七、挽 聯
悠悠念念送西天 悲悲痛痛來悼念
哭哭啼啼淚淋淋 子子孫孫跪靈前
圓圓滿滿合了眼 疾疾病病度晚年
良良善善在人間 辛辛苦苦幾十年
輓聯:挽母親聯
疾勞早奪慈母命 莫報春暉傷寸草
悲風難訴兒女情 空餘血淚泣萱花
滋竹當風空有影 寶婺雲迷妝癌冷
晚萱經雨不留香 萱花霜萎鄉幃寒
未報春陣傷寸草 憶慈顏心傷五內
空餘血淚泣萱花 撫遺物淚流雙行
去歲慈言常在耳 椿樹早凋悲未已
今春於請再無言 萱花才殞淚何窮
冰霜高潔傳幽德 無路庭前重見母
圭壁清華表後賢 有時夢裡一呼兒
長記慈惠傳後世 嚴父子逝恩未報
永留典範在人間 慈母別世恨終天
生前記得三冬暖 未盜仙桃調味口
死後思量六月寒 空悲黃土覆慈容
去歲慈言常在耳 終天唯在思親淚
今春於請再無音 寸草痛無蓋母靈
無路庭前重見母 憶慈顏心傷五內
有時夢裡一呼兒 撫遺物淚灑兩行
良操美德千秋在 嚴父早逝恩未報
亮節高風萬古存 慈母別世恨終天
驚春花染杜鵑血 世上痛無救母葯
倚門深得子規啼 靈前哭煞斷腸人
慈母一去杳無影 但願此境成夢境
憐兒千聲呼不回 怎奈哀情是真情
心想慈母心有效 支覆巫山人不見
月臨中秋月不圓 月明仙嶺鶴歸來
慈竹光風空有影 平生性善慈母淚
晚萱經雨仍留芳 今日疾病悲兒情
山頹賜也將安放 寶婺雲迷閏閣冷
琴在微之不忍彈 萱花霜萎綉幃寒
花落萱幃春去早 直骨尤超古鶴上
光寒婺宿夜來沉 慈教仍存青雲中
莫報春暉傷寸草 守孝不知紅日落
空餘血淚泣萱花 思親常望白去飛
梅葉王容含孝意 空懸月冷人千古
柳拖金色動哀情 華表魂歸鶴一聲
春江桃葉鶯啼濕 玉潔冰清歸泉路
夜雨萱紅蝶夢寒 孫賢子肖哭靈台
言傳身教勉後代,慈恩似海澤子孫
父親的輓聯
勞苦一生今可息
滋味紅塵有悲欣
不泣而傷 [橫幅]
腸斷肺裂 [橫幅]
默然傷神 [橫幅]
腸斷哀寒 [橫幅]
花為春寒泣;鳥因腸斷哀。
每思田園共笑語;難禁空房悲淚流。
碧水青山誰作主;落花遺孀總傷情。
鸞飛鏡里悲孤影;鳳立釵頭嘆隻身。
燕陣殘斜孤月冷;簫聲吹斷白雲愁。
生前記得三冬暖;亡後思量六月寒。
裂肺撕肝小尋老;捶胸跺足妻哭郎。
假如我死替你死;換來君生代吾生。
欲殉難拋黃口子;偷生勉事白頭翁。
鯤鵬雲斷聲千里;杜鵑聲哀月一輪。
無祿才郎,長夜不醒蝴蝶夢;傷心少婦,深宵悲聽子規啼。
郎果多情,樓上冀迎蕭史鳳;妻真薄命,冢前願作舍人鴦。
哭望天涯,願到黃泉痛灑大喬淚;恨如春水,誰言世上唯獨小青悲。
生立奇功,死留典範,九泉瞑目君無憾;上侍高堂,下撫子女,一家重擔我來挑。
君去矣,萬事獨任艱難,能無追念前徽深為吾痛;兒勖哉,爾父既歸泉壤,尚其各自努力克振家聲。輓聯大全
(一)靈堂門聯:
1、父亡選用:
難忘手澤,永憶天倫
繼承遺志,克頌先芬
2、母亡選用:
難忘淑德,永記慈恩
春暉未報,秋雨添愁
3、靈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澤猶存
精神不死,風範永存
靈魂駕鶴去,正氣乘風來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節亮風萬古存
(二)通用聯
流芳百世,遺愛千秋音容宛在,浩氣常存
隴上猶留芳跡,堂前共仰遺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風幾處游
美德堪稱典範,遺訓長昭泣人
一生儉樸留典範,半世勤勞傳嘉風
慈竹當風空有影,晚萱經雨似留芳
流水夕陽千古恨,凄風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聯
前世典範,後人楷模名留後世,德及鄉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風傳鄉里,亮節昭後人
悲聲難挽流雲住,哭音相隨野鶴飛
鶴駕已隨雲影杳,鵑聲猶帶月光寒
朗月清風懷舊宇,殘山剩水讀遺詩
等閑暫別猶驚夢,此後何緣在晤言
天上隕顆明星,人間少名俊傑
瑤池來位貴客,佛國添座金剛
(四)挽女聯
秋風鶴唳,夜月鵑啼獨剪西窗,梅殘東閣
慈顏已逝,風木與悲
白雲懸影望,鳥鳥切遐思
花為春寒泣,鳥因腸斷哀
女星沉寶婺,仙駕返瑤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銷錦帳夢來驚
西地駕已歸王母,南國輝空仰婺星
寶婺光沉天上宿,蓮花香觀佛前身
蝶化竟成辭世夢,鶴鳴猶作步虛聲
鵑啼五夜凄風冷,鶴唳三更苦雨寒
魂歸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憶春風
綺閣風凄傷鶴唳,瑤階月冷泣鵑啼
慈竹臨風空有影,晚萱經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鳳集,桐花香萎白雲懸
情操白如銀,潔凈晶瑩光如雪
慈心紅盛火,鮮明熾烈映紅梅
(五)通用聯橫批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遺愛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永垂千古,功業長存,孝慰忠魂,舉世同悲,留芳千古
浩氣長存,千古長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六)挽丈夫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再
兒女債,兩人共負一人完
今宵杵搗藍橋去,何日笙吹白鶴來
(七)挽妻子
恩愛良妻,苦雨凄風摧汝去
可憐兒女,大啼小哭要娘回
天何無情,怎能教我喪良侶
人各有壽,不忍聽兒啼親娘
只望兒女成人,生活日美,你我同享快樂
不料人願難遂,好景不長,夫妻從此永別
(八)挽各界人士
政界
丹心照日月,剛正炳千秋
正氣留千古,丹心照萬年
哀歌動大地,浩氣貫長空
耿耿丹心垂宇宙,巍巍功業泣山河
偉績豐功垂青史,高風亮節勵後人
志壯情豪誠可敬,赤誠坦白留美名
奮鬥為人民精神不死,光榮留青史百事流芳
驚回首留偉業豐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風亮節勵人民
風風雨雨為人民終身奮鬥,山山水水留足跡風範長存
軍界
中天懸明月,前軍落大星
碧血染風采,青史留英明
英明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大樹國搞萬人敵,將軍星隕一天寒
南征北戰功不朽,春去秋來名永留
一身肝膽生無敵,百戰威靈歿有伸
南朔戰功青史在,古今名將白頭稀
無私慷慨身殉國,含笑犧牲志凌空
一代國粹垂青史,千秋美名化金星
鐵券分封劍氣當年橫塞北,黃粱入夢將星一夜隕江南
天上大星沉萬里雲山同慘淡,人間寒雨迸三軍笳鼓共悲哀
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軍氣,揮戈思勇決信史傳茲百世名
學界
學界泰斗,人生楷模
學子無良師,老成有典型
歿可祭於社,天將喪斯文
著作等身身不死,子孫維業業長存
驚座文章傳四海,新民德業播千秋
三登慶厲三入第,四人熙寧四輔中
文藝界
壯懷憂在風雲上,詩卷長留天地間
墨雲香冷來琴館,蘊露寒生賦鵬文
文章卓越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
朗月清風懷舊宇,殘山剩水讀遺詩
錦章留於後世讀,摯友還在夢間交
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樓
驚變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
還巢失鳳,游國遙想牡丹亭
雄筆卷蒼茫丹青都帶風雲氣
雙溪流日夜猿鶴猶聞嗚咽聲
(九)自輓聯
無慮無憂老夫去矣,克勤克儉小子勉之
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
功名事業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罵到此皆休
有二絕句述懷可歌可泣
曾三上書乞死知命知仁
生不害人,死不累人,雄心無愧,吾亦可去
志在救國,舉在濟民,偉業未成,我應重來
(十)輓聯橫批
通用
福壽全歸,典型宛在,典範長存,風木悲傷,松柏風凋,
揮淚含悲
苦雨凄風,五夜風凄,音容宛在,返魂無術,夜月鵑啼,鶴駕西天
碧落黃泉,含笑九泉,痛切五中,儉樸家風,德集梓里,千古流芳
騎鯨西歸,寶婺星沉,淑德可風,名留後世,教子有方,永垂不朽
松柏長青,風落長空,楷模宛在,駕返蓬萊,鶴歸華表,駕返瑤池
祖父喪
祖德難忘,風凋祖竹,哀號王父,燕貽恩深
祖母喪
孫枝灑淚,含飴難再,陳情無地,忍泣桐孫
父親喪
嚴訓難忘,椿庭日黯,父魂何之
椿難傲雪,風摧椿萎,雲掩大椿
母親喪
母儀千古,女史流芳,慈顏難再,風盪慈雲,慈竹霜摧
白雲望斷,萱堂風冷,無母何恃,慈愛難忘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條分上下兩條,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 上聯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聯常用「XXX敬輓」、「XXX泣挽」、「XXX拜挽」;或寫上贈送單位。
一、挽 男性 聯
天不留耆舊人皆惜老成 此日騎鯨去 何年化鶴乘
壯梁悲落月魯殿圯靈光 海內存知已 雲間涉德音
庾公樓月冷處士里星沉 壽終德永在 人去范長存
哀慕有餘慟瞻依無盡時 百年三萬日 一別幾千秋
讀禮悲風木吟詩廢蓼我 天下遺一老 人已足千秋
化悲痛為力量繼遺志寫春秋 以正氣還天地 將身心獻人民
正喜春園共把盞奈何南漬正銷魂 鶴唳三更空月冷 鵑啼午夜咽風寒
鶴駕已隨雲影杳鵑聲猶帶月光寒 平生壯志三更夢 萬里西風一雁哀
翠色和雲悲夜月鴻雁聲哀月一輪 事業已歸前輩錄 典型留與後人傳
碧水青山認作主落花啼鳥總傷神 稱觴沿憶登堂事 掛劍難為過墓情
流水夕陽千古恨凄風苦雨百年愁 何日一夢飛蝴蝶 竟使千秋泣杜鵑
一趄風燭紅霞斂萬古儀型碧草埋 大雅雲亡梁木壞 老成凋謝泰山頹
龍隱海天雲萬里鶴歸華表月三更 明月清風懷舊宇 殘山剩水讀遺書
遺世文章多灼見平生業績足千秋 扶桑此日騎鯨去 華表何年化鶴來
堪嗟駕鶴歸華表深痛騎鯨赴玉樓 篋里詩文疑謝後 夢中風貌似潘前
春花正濃人已老華年剛盡歲方新 公去大名留史冊 我來何處別音容
秋水蒹蔚溯回往哲青風桃李想像斯文
秋色荒涼喬陰莫仰愁雲黯淡仙馭難回
客燕思歸悲添秋士賓鴻信斷夢杳仙鄉
梅蕊開時噩音忽至蔚灰動處大夢難回
蒲劍斬邪魔高千丈榴花照眼血染雙行
高風送秋飛霜迎節駕鶴上漢驂鸞騰天
如此韶華青猶未老何來噩耗人竟雲亡
功勛蓋世為舉家同悼精神不殞與事業長存
貌杳音沉身歸靜府應無憾兒悲女泣淚灑江天慟有餘
駕鶴難回終隔雲山家萬里騎鯨採石五百年明月重圓
時事傷心風號鶴唳人何處哀情慘目月落烏啼霜滿天
憶杖履追隨直節清嚴猶在望悵老成凋謝名賢言行未終篇
二、挽女性聯
音容宛在懿德長存 南柯夢裡 望雲思親
慈顏已逝風木與悲 壽終內寢 鶴駕西天
燭剪西窗梅殘東閣 花凝淚痕 水放悲聲
情懷舊雨淚灑凄涼 梅含孝意 柳動倭情
落花春已去殘月夜難圓 白雲懸影望 烏鳥切思遐
女星沉寶婺仙駕返瑤池 淑德標彤史 芳蹤依白雲
蓬島歸仙駕萱幃失母儀 畫荻蹤難覓 扶相淚欲流傾
日碧魂依蔓草雪紅淚灑桃花 戶外紅梅綠竹 室內白衣素袍
慈竹當風空背影晚萱經雨不留芳 徑掃丹楓皆喪禮 門臨白馬盡佳賓
西竺蓮翻雲影淡北堂萱萎月光寒 花落萱幃春去早 光寒鷸宿夜來沉
倚門人去三更月立杖兒悲五夜風 雨飄翠竹垂紅淚 雲壓青松帶素冠
香消夜月梅花寂韻冷蒼天鶴構寒 雨泣黃花應有恨 風凄翠竹更堪悲
畫地曾傳賢母荻引刀誰斷教兒機 白馬素車揮別淚 青天碧海寄離言
風吹蕙帳萱花落月冷吳江杜宇悲 女宗靡依痛深戚里 母範何恃淚滴慈幃
綺閣風寒傷心鶴唳蘭階月冷泣血萱花
灑昔言歡猶憶風姿磊落慈容今已杳只余梅影橫斜
愁思千縷朵朵梨花含血淚離情萬種聲聲哀樂悼芳魂
夢斷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機懸東壁秋風桐葉一天愁
青鳥傳來王母歸時環佩冷玉簫聲斷秦娥去後風樓空
風動幃空青鳥降時魂不返潭深波咽烏雅啼處夢難回
華月光寒韻滿庭前含孝意愁去寂寞旌飄戶外痛哀情
泣杖子凄其中夜慈烏三鼓月斷機人遠去北堂萱草五更霜
陟怙痛前年方祝萱帷長白髮辭塵當此日忽悲菽水隔黃泉
夜景寫凄清滿院寒風聲倍慘雲容歸縹緲空庭落月痛何如
家有詩仙惜到處名山未能偕隱身常禮佛覺往生凈域確有明證
相夫挽鹿課子丸熊淑德早標彤史范佛座拈花慈闈摧竹仙縱空溯白雲鄉
仙去難留望三晉雲山德曜未嘗偕隱願神傷已甚悵一官露冕安仁更賦悼亡詩
憶蟠桃熟時生來多子多孫競秀階前承膝下悟木稚香後此去成仙成佛樂應天上勝人間
三、通用輓聯
恩澤四海功高九天 花凝淚痕 水放悲聲
教誨永記風範永存 常懷典範 寄託哀思
秋日鶴唳夜月鵑啼 壽終正寢 鶴駕西歸
壽高德望子肖孫賢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流芳千古光啟後人 情懷舊雨 淚灑凄涼
嚴顏已逝風木與悲 精神不死 風範永存
功德無量青史永垂 名流後世 德及鄉里
留芳百世遺愛千秋 花凝淚痕 水放悲聲
花落水流蘭摧玉折 悲歌動地 哀樂驚天
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功德國標彤 史芳依白雲
欲祭疑君在無語淚沾衣 哭靈心欲碎 彈淚眼將枯
典型如在目悉思向誰宣 疼心深似海 愁緒密如羅
提耳言猶在捫心齒欲寒 淑德標彤史 芳蹤依白雲
天下皆春色吾門獨素風 星離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女星沉寶婺徒飲千行淚 天不留耆舊 人皆惜老成
鶴夢歸何處猿啼在此間 百年三萬日 一別幾千秋
魂魄昭日月肝膽映山河 正氣留千古 丹心照萬年
政績今猶在清名終古留 憂國身先殉 遊仙夢不回
星沉處士里月冷瘐公樓 學子失師表 老成有典型
知君以憂死愧我猶獨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痛心傷永逝揮淚憶深情 剛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高風傳梓里亮節昭後人 雨灑天流淚 風號地放悲
門外奠雲聚堂中悼念多 戶聽凄風冷 樓空苦雨寒
芳名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蒼松長聳翠 古柏永垂青
花為春寒泣鳥因腸斷哀 落花春已去 殘月夜難圓
玉梅含孝意金柳動哀情 天不遺一老 人已是千秋
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一生樹美德 半世傳嘉風
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 欲祭疑君在 無語淚沾衣
哭靈心欲碎彈淚眼將枯 隴上留芳跡 堂前仰遺容
畫荻蹤難覓扶桐淚欲傾 遍地皆春色 吾門獨素風
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
素心懸夜月高義薄秋雲 直道至今猶存 清名終古常留
音容笑貌依舊亮節高風長存 青山永志賢德 綠水長詠雅風
浩氣長存天地英靈含笑九泉 門外紅梅綠竹 室內白衣素袍
赤心光照日月清名永世長留 終身辛勤勞作 一世淳樸為人
友思今成永別笑緒已為悲端 一生剛直無邪 終身清白光明
身逝音容宛在風遺德業長存 一夜頂風堆白雪 三年淚水滴紅冰
那知別意隨波去無復詩魂入捲來 白馬素車揮別淚 青天碧海寄離里
萬里雲天歸落日一門兩淚灑麻衣 事業已歸前輩綠 典型留在後人模
春雨梨花千古恨秋風桐葉一天愁 綠水青山悲陳跡 落花啼烏泣化身
蓬門日影高軒過蒿里歌聲白馬來 熱淚常濡春雨濕 愁容暗逐白雲飛
風號萬樹子規啼雪積重門白馬咽 人間未遂青雲志 天上先成白玉樓
守孝不知紅日落思親常望白雲飛 想見音容空有淚 欲聆教訓杳無聲
情凝雪片皆飛白淚灑楓林盡染紅 千山不語齊俯首 萬水嗚咽共吹蕭
祖國山河埋忠骨神州十億頌英雄 情深風木終天慟 淚點寒梅觸景思
三更月冷鵑猶泣萬里雲空鶴自飛 流水夕陽千古恨 秋霜春雨萬人思
人皆賀節雙眉喜我獨思親一片悲 終生儉樸留典範 一世勤勞傳清風
山聳北郊埋忠骨澤留鄉里仰遺風 秋草獨憐人去後 空林只見日斜時
淚滴千行大地濕哭聲一片墓雲低 熱血一腔化春雨 壯志千秋泣鬼神
明月清風懷舊貌殘山剩水讀遺詩 三徑寒松含露泣 半窗殘竹帶風吟
英靈已作蓬萊客德范猶薰政鄉人 生前愛國勤勞支 臨終囑兒多節儉
眉間爽氣無由見座右清言不再聞 忠節似松凌霜雪 高風如水照蒼天
猶似昨日共笑語不信今朝辭我別 彩落蕭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風
白馬素車揮別淚青天碧海寄哀思 猶執兼恭延後代 尚留名望憶舊人
傷心難禁千行淚哀痛不覺九迴腸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節高風萬古存
萬里山花凝血淚一溪流水作哀聲 有中皆碑留遺範 無言敬奉寄哀思
桃華流水杳然去清風明月何處尋 凄涼雲樹愁千里 惆悵春風恨隔年
流水夕陽千古恨凄風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淚流知已 萬戶同聲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生前原當古人看 從今不復聞謦亥 此後何堪憶笑容
老淚無多哭知已蒼天何要喪斯人 回憶田園歡樂會 不堪樽灑故人稀
悼念不聞親教誨情懷仍憶舊音容 相逢至今猶可憶 舊遊何處不堪愁
千里吊君惟有淚十年知已不因文 終生儉僕留模範 一世勤勞傳好風
往事昭昭傳鄉里精忠耿耿在人間 月霽風光人共仰 山頹木朽天添愁
雨霖杏蕊流紅淚雪壓松枝著素裝 有靈為子孫成材 多德讓後代繼業
淚添九曲黃河水溢 五嶽低頭恨壓三峰
八、禮桌:
一、收禮分區:街前鄉親禮 (分片、分街道、分小組)
同事禮
戰友禮
同學禮
外村禮
單位禮
親戚禮(主家媳婦娘家人、女兒親家、兒媳婦親家、本家人、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
二、收禮:禮金:(家族外人員及親朋好友上的現金)
帳布:
花圈:
花籃:
蒸食:(或供一桌)註:正常圓蒸饃15個 也有專門蒸做的桃形圓蒸饃(壽桃供)
蒸饅:(大饃饃)註:靈前大饃
茶禮一架:(或叫小飯)註:大米配花色冷盤一大碗
壯麵:(或叫打壯麵、禮面)
註:女兒婆家:供一桌、茶禮兩架(實際也是一份小飯)、全壯麵40斤(回8斤)、蒸大饃兩個、縫一褥一被。
媳婦娘家:供一桌、茶禮兩架(實際也是一份小飯)、全壯麵粉40斤(回8斤)、陪做女兒孝服全身。
侄兒侄女:供一桌、茶禮一架(實際也是一份小飯)、半壯麵粉20斤(回4斤)。
外甥外甥女:供一桌、茶禮一架(實際也是一份小飯)半壯麵粉20斤(回4斤)。如不拿壯麵拆洋20元。
娘 家:供一桌、茶禮一架(實際也是一份小飯)、半壯麵粉20斤(回4斤)。如折款一般50元。
禮洋:按親戚遠近禮金輕重不同
註:(供折洋3-5元、小飯折洋10-15元、半壯20斤面折洋30-40元、全壯麵40斤折洋40-100元。
麵粉代供饃(或叫供面)註:一般麵粉2斤),大圓饅首兩個折洋120元。
孝服 註:女方娘家大人為女兒備孝服全身 (白布: 3丈包括:孝服、孝褲、大帽)
蓋的:(被子)
鋪的:(褥子)
三、開喪責任人值事項目拉單安排:(一)、開喪:
1、族長、主喪總管:
2、保管:(主要是煙、酒、飲料、礦泉水、茶葉、紙杯、檯布等物品保管)
3、禮桌:
4、吹歌班:
5、買辦:
6、廚師:
7、待客:
8、電工:
9、借送傢具:
10、 幫廚洗碗:(二)、出殯:
1、總指揮:
2、發煙:
3、花圈:
4、提燈:負責:引路、拋紙錢(紙錢數為死者享年歲數)登記沿線擺路祭主人。
5、抬相架:
6、攙孝子;
7、幫行材:
8、土工頭:
9、擔漿湯:
10、後勤:
家裡其他提前備物: 禮簿3個、墨一小瓶、 白紙30張、五色紙10套、麻紙30張、麻2斤(水暖店買)、膠水2小瓶、窗戶密封膠2罐(蓋棺時密封用、過去是用坯灰)、柴灰1臉盆(棺底防潮用)、棺底等身白布一塊(2米)、四方麻紙7張(棺底放、棺內(底梆檔蓋)表襯淺花布10米、鍋鐵(拇指大3塊,棺底放)、木碳塊(1碗量,棺底放)、河卵彩石(桃胡大小7塊,棺底用)、公雞1隻、犁劐1個(出殯後燒犁劐倒醋伏山各屋消毒滅菌儀式用)、細桑樹條3根(棺底放一根、出殯後伏山打雞頭催雞鳴叫用)、元寶紙1000張、長明燈1個(用小碗臘燭做)、餡食罐1個(小碗)、畟笤帚2把(下葬掃腳印1把、出殯後清掃用1把)、七個硬幣(稱:黃色七星幣 棺底放)、雞鳴枕頭(內裝紅土與松毛枝)、冥幣、香紙、蠟燭若干、孝用白布若干、借大繩兩條、做繩鏢1尺長棍4個、哭杖桿若干、引靈幡桿一根、糊引魂提燈1個、白紙燈籠一對(開喪大門口掛)等。
九、悼詞:
範文1
悼 詞
各位領導、各位親友、各位來賓: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 同志。
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 年 月 日 時在 與世長辭,享年 歲。
同志 年 月 日出生於 縣 鄉 村。年至 年任 ; 年至任 ;等。
同志一生勤勤墾墾,任勞任怨。他無論是在普通工作崗位還是在領導工作崗位。他總是一心放在工作和事業上,敬業愛崗,默默奉獻。他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他認真執行政策,敢于堅持原則。他忠實履行工作職責,竭力維護公平正義。
同志為人忠忠厚,襟懷坦白,他對子女從嚴管教,嚴格要求,子女個個遵紀守法,好學上進。
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領導。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勤墾墾,忘我工作,嚴格執法,剛正不阿的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牢記。
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習和工作,再創佳績。以慰 同志的在天之靈。
同志安息吧!
範文2
悼念詞範文
xx區機關招待所所長xx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 月 日 早5時50分逝世,終年44歲。
xx同志是xx人,1960年11月出生,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8月作為知青下鄉。1979年9月在xx工作。1989年5月任xx接待處出納科科長。1996年2月任xx區委接待處副主任。2003年3月任xx機關招待所所長。
xx同志參加工作20多年來,忠於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愛崗敬業,紮實工作,特別在區機關接待處和招待所工作期間,忠於職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全區的接待會務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公正處事,廉潔自律,體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高尚情操。他胸懷坦蕩,為人正直,團結同志,熱心助人,深受大家的尊重。許新剛同志以他模範的言行,樹立了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xx同志和我們永別了。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忠於職守,務實求進的工作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進一步精誠團結,求實創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來表達我們的悼念之情。
×××同志安息吧!
十、祭文:
祭祀范文:
祭父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謹以清酌時饈,致祭於顯考某某府君之靈前,吊之以文曰:嗚呼,痛維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禍延嚴君。號天泣血,淚灑沾土。深知吾父,畢世艱辛。勤耕苦種,日夜奔忙。創家立業,儉樸忠信。處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輩,愛護如珍。撫養教育,嚴格認真。如斯人德,宜壽百旬。俾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養,略報深思。胡天棄我,一別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聞。瞻望不及,音容莫親。哭斷肝腸,情何以伸。茲當祭奠,聊表孝心。化悲為儉,化痛為勤。繼承遺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靈,來嘗來品,嗚呼哀哉!尚饗! 愚子 某某某 等 泣奠 祭母祭文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虔具素酒醴之奠,致祭於先慈之靈前,吊之以文曰:生死永訣,最足傷神。不幸吾母,一別辭塵。憶思吾母,克勤克儉。奉侍翁姑,恭敬孝順,妯娌共處,相愛相親。迨生永輩,苦育成人。籌謀婿娶,萬苦幹辛。職盡內助,居賤食貧。勞勞碌碌,以度長春。具斯淑德,宜壽百旬。菽水承歡,略報深思。胡天不祜,過早亡身。哀哀兒女,百喊不聞。薄酒祭奠,聊表微忱。願母九泉有覺,來嘗來品。嗚呼哀哉!尚饗! 愚子 某某某 等 泣奠
祭岳父祭文 岳父某某老大人生於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幸於某某年某月某日瞑目長逝,享年某某歲,愚婿謹以酒果肴饌泣奠於岳父大人靈前:嗚呼!噩耗傳來,泰山傾頹,愚婿聞之,神魂駭散。愚婿遠道歸來,未能為岳父侍奉湯藥,未盡孝道,止不住淚流萬千!回想岳父,一身正氣,一生清白,關心群眾,樂善好施,高風亮節。岳父對待女婿勝過親生,諄諄教導,苦口婆心,岳父之恩惠,沒齒不忘。岳父年逾七旬,理應養頤處憂,安度晚年,然仍為吾輩籌劃操心,以苦為甜,以勞為樂,勤勞美德,遠近聞知食老幼欽仰。岳父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艱辛的一生。岳父之德,足啟後人。愚婿決心繼承遺志,化悲憤為力量,克勤克儉,公正為人,愛黨愛國,立業興家,以告慰岳父在天之靈。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祭岳母祭文 尊岳母某某老大人生於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幸於某某年某月某日與世長辭,享年某某歲。愚婿悲思萬千,特致以追悼短章,泣奠於岳母大人靈前:思我岳母,幼遭失恃,童年孤苦,早適寒門,中拆雁伴,說不完歷程艱辛。舊社會苛捐雜稅,岳母孤寡一肩,挑起撫育婚嫁兒女重擔,可謂嘔盡了心血,勞碎了筋骨!如今家財萬貫,子孫三輩,生活幸福,寸草春暉,誰不贊岳母的大恩大德,誰不羨岳母造就的興旺門庭!岳母年逾七旬,理應安度晚年,享受清福,然仍遲睡早起,為兒孫操心,岳母的勤勞美德,人人欽仰,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岳母的一生,是勤勞艱辛的一生,是我們的榜樣。今天,岳母與世長辭,愚婿悲痛之中,永記岳母大人的遺訓,勤勞致富,公平待人,遵法守紀,做一個忠誠老實的人!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祭夫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聞夫不幸去世某日,遠具庶羞之奠,謹向先夫某某某之亡靈吊以文曰:嗚呼我夫,恩愛同宿。白髮齊眉,猶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同林好鳥,汝歸冥府。悲痛欲絕,昏迷於路。心緒茫茫,只有號哭。欲見無緣,凄涼寂寞。吊以斯文,遠方祝托。臨天祭拜,心何彷徨。先夫地下有靈,來品來嘗。嗚呼哀哉!尚饗! 愚妻 某某某 泣奠
祭妻祭文 公元某年,歲次丙寅(干支)某月某日,不德夫某某特以時饈果品,致祭於亡妻某某之亡靈吊以文曰:嗚呼我妻,一生艱辛。日夜忙碌,苦度長春。服侍翁姑,謙讓恭溫。夫妻恩愛,相敬如賓。養兒育女,誨訓成人。操持家務,百事殷勤。宜家宜室,德淑品順。如斯賢良,應壽百旬。胡為門衰運厄,挽留無津。一病歸天,魂散魄分。速去冥府,棄世辭塵。生死訣別,百喊不聞。同林寂寞,淚濕衣巾。陰陽間隔,怎把言陳。靈前弔祭,義盡情分。奠酒一懷,微表愛恩。九泉有知,來嘗來品。哀哉!尚饗! 愚夫 某某某 泣奠
祭祖父祭文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齊期孫某某某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先祖先某某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年齡)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已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後人。老當益壯,宜壽長奉。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卧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晶來嘗。嗚呼哀哉尚饗! 愚孫 某某某 等 泣奠
祭祖母祭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孫某某等虔具清酌時饈,致祭於先祖母某某老孺人之靈而哀曰:天蒼蒼,地茫茫,我哭祖母別家堂,千呼萬喚不聞應,捶胸頓足斷肝腸。我伶丁孤苦,幼失爹娘。饑寒交迫,艱難成長。祖母苦心,含淚撫養。相依為命,甘苦共嘗。形影相弔,寒暑相望。希望我成人,山高水長。孫無祖母,骨早拋霜。祖母無孫,自絕路旁。今我長大,配偶成雙。雲開日出,初見陽光。童子撲懷,天倫剛享。敬奉除年,晨昏周祥。唯願祖母,長壽無疆。無奈黃天不祜,一病卧床。氣息奄奄,速歸帝鄉。勞苦一生,晚福未享。我深恩未報,徒有悲傷。號泣祭奠,以表衷腸!願祖母地下有靈,來品來嘗。嗚呼哀哉!尚饗! 愚孫 某某某 等 泣奠
祭父祭文
秋風起兮秋日涼,吾父去兮不回還,悲情凄兮靄華堂,兒女哀兮痛斷腸。
吾父一生,勤儉持家;忠厚善良,和睦鄰里;吃苦耐勞,勤事桑麻;品格高潔,與人為善;勤思敏行,樸實無華;志存高遠,骨氣堪誇。
吾父為撫養我們弟妹四人,餐風飲露,飽歷風霜,歷盡艱辛,受盡磨難,品味苦澀,煎熬心酸,家貧勢單,重任獨擔。其心之善,其愛之深,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其程之艱,其歷之難,人間少有,世上不多。兒女謹記,刻骨銘心,晝思夜想,沒齒難忘。
二零一零年農曆七月初四日,家父與世長辭,撒手人寰。我等悲痛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泣血稽顙,痛哭流涕,嗓啞淚乾,追憶父恩,情溢胸臆,拙筆撰文,以寄哀腸。
一九五九年,父親背井離鄉,遠赴太原,礦機學徒,鑄造為業。吃苦耐勞,勤學好問;精益求精,技術精湛。
一九六二年,政策變動,壓縮回鄉。父親在上社供銷社當售貨員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公平交易,童叟無欺,滿腔熱忱,周到服務,領導信任,顧客滿意。
七十年代,父親又到上社機械廠工作。他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不怕吃苦,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敢於創新,企業為家,至誠至忠,團結工友,協力同心,領導表彰,同事稱頌。
八十年代,父親回鄉務農,科學種田,精耕細作;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功夫不負有心人,父親的辛勤勞作,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當年就成了"萬元戶』,光榮地出席了市勞模表彰大會。
父親待我姐弟亦善,外表嚴厲,內存溫和。教子有方,育子不怠;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等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父親對我們從不嬌慣,從小就讓我們參加力所能及的農田勞動。意在勞其筋骨,煉其體魄;苦其肌膚,長其志氣。用心良苦,情真意切。父親從不兒女情長,見我等略有進步,遂呈歡顏。
父已去世,難覓其蹤。我等一定要繼父親之遺志,承父親之家風;崇父親精神為楷模;推父親志向為表率;效父親言行為榜樣。堂皇做人,勤奮做事,不懈不怠,不屈不撓。像父親那樣:以忠貞正直為立身之本;以誠信禮義為做人之基;以學識廣博為處事之能;以勤勞儉樸為持家之規;以勤奮好學為上進之源。承父志,崇先賢,齊己身,育後人,源遠流長,有始有終。
嗚呼!秋分蕭瑟,哀聲靄堂,悲淚長流,思緒悠悠,音容宛在,笑貌猶留。
父親啊!兒女不會讓您失望,放心吧!安息吧!
男:x x 媳:x x
長 女:x x、次女:x x、三女:x x 泣 叩
奠父祭文 公元二00七年八月四日晚十一時三十五分,歲次丁亥六月二十二日子時,家父因嚴重心臟腫大、房顫形成栓子,致右腦大面積腦梗,搶救無效,駕鶴西去。魂歸緲緲,唯余桑梓,兒女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兩行酸淚,一時多少言語,竟不知如何訴說…… 家父於一九二六年生於綏德四十里鋪王家橋村,童年不幸,六歲喪母,家境貧困,孩提時即隨祖父,大伯,二伯,一路乞討落腳於延安市馮庄鄉。長工為生,寒九三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早的沉重體力勞動壓彎了一個未成年人的脊樑。饑飽無著落,早壓生活重擔又缺少母愛的幼小的心靈,多少辛酸凄然! 十幾歲時家父獨自離家,隻身來到了延安城,靠攬工為生。四七年胡宗南進犯延安時父親參加了保衛延安的戰爭,隨伍幾經輾轉為國貢獻。現在想來,在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父親的性命得以保全,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顧! 家父一生育有我們一兒一女,小時侯家中不裕,母親又多病,父親總是飢餓於自己,飽暖於兒女。那時侯家父在農科所工作,乾的都是農活,是「掙工資的農民」。在那個艱苦年代,微薄的工資不足以養家,為了我們的溫飽,勤勞的父親就上山砍柴,下地務農,為家庭想盡辦法竭盡全力。淚眼回憶,父親這輩子從來就沒有睡過一次天明覺。記憶中父親也絕少給自己添過新衣,總是穿著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衣服,可對我們總是想辦法盡量吃好穿好。追憶往昔痛在心頭,食難下咽! 父親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高雅愛好,他就是勞苦大眾中的普通一員,是天底下的受苦人。自幼飽償苦寒,面對世間的紛繁喧囂他無力應對!父親從不求人,孤立無援。與世無助,於己無奈,真是叫天不應!小時侯常常聽到他深沉的嘆息和無言的絕望。一生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忍辱退讓,真切得做到了獨善其身。 聖人云:「吉莫於知足,苦莫於多願」,「夫為不爭無憂」。父親對生活易滿足,一頓飽飯就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正是受他的這種知足精神的影響,早年生活的拮据並沒有打倒我們,在經濟貧困的年代,我們還有一個精神幸福美好的童年。 父親有著推及及人的善良,自幼生活的苦難使他深惜天下苦寒人的為難,即便自己家要為一粥一飯計算,但每有乞討上門,父親總會拿塊乾糧再倒碗熱水;或是施捨點零錢,為落難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父親的勤勞與儉樸有口皆碑。父親是閑不住的人,勤勞的品德已深入骨髓,即便是後來我們的經濟寬裕,生活漸好,不需要年邁的父親幹活養家時,他還總是不聽勸,堅持給別人幹活掙錢補貼家用。 暮年的父親由於一生的操勞積勞成疾。長年累月的重體力活使得父親的心臟有很多疾病,心臟傳導的阻滯,心律失調,嚴重房顫,有幾次住院心率為16下,間發腦出血,數次病危,但每次父親都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他在對抗病魔中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及對疼痛超常的耐受力為醫護人員驚嘆。惟兒深知父親不忍別離紅塵是撂不下我們這些兒女子孫! 暮年的父親很少說話,經常沉默寡言。也很少言及身後事,只是用一雙含淚的眼睛盯著我們,雖然我們反覆問及,卻總是非問所答,含糊其詞。直到我過了不惑之年,才漸漸的悟明了父親的眼睛:如有條件好葬,無條件隨遇而安。 大言稀聲,父親無為之行不言之教現在想來常常讓我顫慄。他用無言告誡我們一定要堂堂正正,戒驕戒躁……天何言哉,亘古常新?這是兒讀懂的父親。 父親去世的前二年我到西安創辦公司,商務纏身加之出人投地心切,不能在膝下翌繞。總想著為父親爭點臉面讓老人家高興,而今卻子欲養而親不在,痛心疾首,心如刀絞!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情,何況人乎?兒不孝,未能在床側朝夕伺候,空留孝心,痛心疾首!如今紙灰搖曳,吾父何在?悔,為虛而爭。痛,未能朝夕陪伴。奠,吾不見父親。此時兒哽咽難耐,眼淚奔涌而出,數次失聲,真想大聲疾呼吾父安在? 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父恩兒當何報?父親臨終數次呼兒乳名。嗚呼!為人子者傷傷,黃天不曉,身為後者愴愴,西庭難知,一腔悲情何日盡譴?訴青山而淚眼婆娑,臨瀚海而悵恨纏綿,空餘愧恨!想如今難睹家父音容,不盡為子孝道,欲想念只有合目追思…… 紙短情長,筆拙意遠,十分才思,不盡家父滴水之恩,萬千淚水難報家父養育之情。胸悶難耐,思情難排,寥寥數語,權泄相思之苦,且譴追念之郁。 逝者已矣,托體山阿,生者追思,寄語薄紙,想必家父在天之靈,能體諒不孝子之思念之苦,天人分離的無限悲傷…… 父親黃泉路上走好!九泉之下安息吧!窮不紮根,愚有兩說!富又何如?為兒只有淡遠求索、行恭、責厚、接眾和,孝順母親,攜妻教子,關照妹妹一家,不辜負您的期望秉承父親對人感恩,對己克制之人格光輝,橛橛梗梗,孜孜淑淑…… 涕子×××祭
祭岳父祭文
岳父某某老大人生於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幸於某某年某月某日瞑目長逝,享年某某歲,愚婿謹以酒果肴饌泣奠於岳父大人靈前:嗚呼!噩耗傳來,泰山傾頹,愚婿聞之,神魂駭散。愚婿遠道歸來,未能為岳父侍奉湯藥,未盡孝道,止不住淚流萬千!回想岳父,一身正氣,一生清白,關心群眾,樂善好施,高風亮節。岳父對待女婿勝過親生,諄諄教導,苦口婆心,岳父之恩惠,沒齒不忘。岳父年逾七旬,理應養頤處憂,安度晚年,然仍為吾輩籌劃操心,以苦為甜,以勞為樂,勤勞美德,遠近聞知食老幼欽仰。岳父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艱辛的一生。岳父之德,足啟後人。愚婿決心繼承遺志,化悲憤為力量,克勤克儉,公正為人,愛黨愛國,立業興家,以告慰岳父在天之靈。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祭岳母祭文
尊岳母某某老大人生於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幸於某某年某月某日與世長辭,享年某某歲。愚婿悲思萬千,特致以追悼短章,泣奠於岳母大人靈前:思我岳母,幼遭失恃,童年孤苦,早適寒門,中拆雁伴,說不完歷程艱辛。舊社會苛捐雜稅,岳母孤寡一肩,挑起撫育婚嫁兒女重擔,可謂嘔盡了心血,勞碎了筋骨!如今家財萬貫,子孫三輩,生活幸福,寸草春暉,誰不贊岳母的大恩大德,誰不羨岳母造就的興旺門庭!岳母年逾七旬,理應安度晚年,享受清福,然仍遲睡早起,為兒孫操心,岳母的勤勞美德,人人欽仰,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岳母的一生,是勤勞艱辛的一生,是我們的榜樣。今天,岳母與世長辭,愚婿悲痛之中,永記岳母大人的遺訓,勤勞致富,公平待人,遵法守紀,做一個忠誠老實的人!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公元
註:2009.12.5.12時,賢弟盧學明打來電話,告叔父病逝,悲慟之時作祭文一篇,以此懷念!
祭舅父文親情
端午前夜,於外地差途,接吾妹之信。獲知舅父重染惡疾,於湘求醫而不診。故聞診而不醫則寓天命不遠,頓生寒意,悲從中來。矜心之哀,表以文字以奠吾舅父,頓首靈前……
是夜,吾於千里之距,佇立窗前遙首,任嶺南傾雨肆虐,心緒飄遠,點滴之吾舅父音容,如在雨前,如在近前,如在面前,猶然在立,諄諄教誨於耳邊,如昨日發生,絲毫不能忘……
吾舅父年少失怙,杳無音信,少既不知尊為何處,吾外祖母以超人之虔,撫蓋吾母內五子及壯,八旬缺一而歿,歷經辛酸,嘗遍人間疾苦,方能使五子成家立業,並門風清秀,勤儉持家。然天意弄人,戰亂禍事,吾舅父年少即參家之樑柱,故曰長兄為父,使吾母深受蔭澤,未有殘缺之撼,每念至此,家嚴嘆悅之餘甚感為幸。故天倫楚情,致吾母與吾舅父情感甚好,兄妹與父女雙情交融,細節之末,心靈之犀,點滴於方寸言表,故曰乃吾母此生之大幸事。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眼望方圓十里村厝,吾舅父堪當行下之楷模,謹世之典範。今染疾故去,典範已歿,楷模煙消,卻芳名永存,碩果積澱。
吾舅父一生勤勉,未曾半日歇息,乃七子及吾兄妹共九人之典範,竭勞碌之軀,耕耘不輟,不避艱辛,風雨無阻,然天眼遮蔽,使勤者古去,空留生者之思念。猶記得戊子年正月初四,余至嶺南返,吾母提曰舅父蒼老不復,行動遲緩,及下,見之如然,頓生悲念,嘆歲月無情,傷之萋萋。然吾舅母另曰舅父年老失聰,敏感不前,吾心頓如千斤如腹,飯中食之無味,言語自責切切。吾舅父已古稀之年,及天倫樂常之際,猶受喪子之痛,卻隱忍於吾前,其心之所載,為常人所不能受也。
猶記吾年少時,書至寒暑之閑,常棲吾舅之第下,視為己出,甚為歡顏,迎懷之隙噓吾之學業,問吾之感念,教誨於膝,指點長短於掌心,承歡及第,憬然赴目而豁達開禁。後至大學殿堂,常感受用於生活之細節。此為吾今生之財富,未敢有絲毫之忘卻。
然吾及承社會,平添忙碌,始猶記能致電問候,後卻忙於生計,遊離人際,練達於城市之間,而既冷吾舅父之記掛,卻於事業低谷之際,未能避於家之港灣,並獨立承擔,拂吾舅父之情,空念使之為吾平生之憾,竟未能找補,余心悔之而痛。
矜矜吾心,悠悠吾情,傷之唏噓,猶記吾舅父之體形笑貌,勤勞之軀,歷歷在目。今吾舅父駕鶴遠去,及長眠之吾三舅,三梁已缺二,嗚呼,古曰人生七十古來稀,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累吾舅父至此者,及至積勞而成憾,惡疾使然,終生之勞輟,歲寒侵,肌體損,殤之,故余聞之哽咽而泣不能聲……
字成,而吾猶立窗前,淚如雨下,遙望家園之地,及備時饈之奠,乃能銜哀致誠,告舅父之靈,嗚呼!舅父病吾不知時,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盡孝至誠,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此吾之大不敬,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舅父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外甥女於嶺南寓居遙望銜哀致誠。
2010年6月
祭 舅 父 文
丁亥初冬廿九日,小甥謹以薄酒清酌之奠,銜哀祭舅父之靈: 嗚呼,蒼天無情,降其災否,眾親哀痛,豈可勝哉!小甥傷悲,痛何如哉!
您素強健,難忘您與家父共築寒舍小屋,磚瓦泥淖,梁木角鐵,輕而易舉,如
仰山之固,如探囊取物。孰料寢疾方月余,便山石摧頹,一慟,頓覺突然,如棄曠
野,如困荒城,莫是幻乎?夢乎?呼號不聞,涕泗雨零。
您性至孝,姥姥年老,不嫌不棄,以克終養;您性又賢,族人親友,或鄰人有
需,皆窮盡氣力,傾心相助,四鄰稱讚。
您為孝母,終身清苦,數十年來,清貧一人,然一言一行,足以顯揚;您無兒
無女,然無怨無悔,視小甥如己出,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如佛音入耳,銘記在心。
您性剛直,為人友善,與人和諧,觥籌交錯,眾皆歡喜。小甥無禮,竟至未能
奔喪與您送別,為此文,涕泣雨下。
嗚呼!舅父逝矣,天旋地轉,永傷難己。 嗚呼哀哉,言有盡時,情無終期,天長地久,遺恨綿綿,薄酒小祭成禮,伏惟尚饗!
小甥延松於深圳 稽首
十一、喪 葬 舊 俗
1、叫穿鞋(招魂 叫魂)
舊時,對一個人死亡的判斷,是脈博不跳動了,沒有呼吸了,腿蹬開了,就稱「咽氣」了,就是一個人去世了。稱「走了」或「不在了」。基於感情,親情的緣故,人們總是希望死者能起生回生,為此要舉行招魂儀式(叫穿鞋)。
招魂者要登上去世者所住屋頂,手裡提死者生前所穿鞋,一邊拍打屋頂,一邊喊「×××回來穿鞋來……」連喊三遍,然後把鞋拿下來給死者穿在腳上。經過這番招魂仍不見復生,才標誌著生還沒了希望。
據說還真有死而復生的。為了讓死者多些生還的機會,就形成了人死後停放三天、五天、七天的習俗。
2、得記(給死者沐浴)
老人病危時,子女及親屬盡量守在床前,能在他(她)咽氣前沐浴,(其實就是用毛巾擦一下身子,有圖省事的就是擦臉)男的理下發,女的梳下頭,洗一下腳的,最好在他(她)咽氣前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壽衣,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得記。
如果趕不及,也要儘快更衣。不然等到人死後屍體會變硬,再換衣就不好穿了。
3、請後代(請後親)請舅家人 請娘家人
老人臨終前,均要通知後代(舅家人)在場。一是聽聽老人臨終前有啥吩咐;二是看看老人的病況以及子孫對待老人如何,以便在安排後事時好作考慮。因為打發老人的深深淺淺,好好賴賴全由後代說了算。
如遇老人急病死亡,後代不在場,當家人要第一時間安排人去叫,只等娘舅家人來了,說明了情況,明白了死因,才能把死者抬往客廳架好的門板或其他木板上停放。
如老人臨終時,閨女也沒在場,也和後代一樣,必須要首先通知的,所以有閨女是小後代之說。
往後還有兩次請娘舅:
一是:老人封喪入棺材那天要請娘舅來(俗稱「入材」或「入殮」「大殮」)前,主喪安排人請後代人來。常有舅舅不到一般不能入材裝棺。
二是:開喪和出殯這兩天也要去請娘舅,(也有開喪和封喪這兩天不去請,因為開喪出殯這兩天按俗規親戚來弔唁要出禮錢的,這兩天喪家去請娘舅是等於去要禮錢,所以不去請,是娘舅自己來,而且出殯回來後不再來家吃飯直接半道就走了。
4、穿壽衣
亡者死後都要穿壽衣,在壽衣件數上,要穿單不穿雙,是避免凶事成雙的意思;在壽衣布料上,特別忌穿皮革、毛料,因為皮、毛是畜皮,穿了怕來世變成畜生;壽衣不能用紐子,只能用布帶,因為紐子和「扭子」諧音,怕後代出「逆子」; 壽衣要兩頭見棉,即有棉衣、棉褲,冬夏如此,取「以棉(眠)為安」之意。壽衣包括單衣、夾衣、棉衣、棉袍。舊社會,男穿長袍短褂(宮綢袍褂),蹬黑幫白厚底靴,戴紅櫻帽(現戴黑氈帽);女上氅下裙,頭戴「包頭」或「鳳冠」,腳穿石青緞蛇盤兔銹鞋。窮人多穿不起氅,但必須穿裙,有「娘們不穿裙,打不起旋風」之說。
5、人死後當下操辦:「蓋蒙面巾」「燒倒頭紙」「放噙口錢」「烙打狗餅」
確認人死之後,家人要馬上找來一塊毛巾蒙在死者的臉上,人死後面部逐步變樣了,首先應找一塊布料或(手帕或毛巾)將死者的面部遮蓋住,也避有的家人或婦女小孩不敢見到死者的模樣害怕。然後家人馬上在死者腳下炕跟(床跟)給死者燒「倒頭紙」,點上供香,準備給死者穿壽衣。燒「倒頭紙」,當地俗稱「引路紙」。人們認為燒紙就是給死者送錢,好讓死者帶上「盤纏」安然上路。壽衣穿著妥當後,用麻皮綁住雙腳,(俗叫「絆腳繩」。傳說,「停屍」期間,如果遇上打雷閃電或貓從身上跳過,死人會突然站起來,碰上什麼東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死不丟手」,非常嚇人。所以,要用麻繩絆上,到盛殮蓋棺時再解去)。用五色細線串一塊銀錢(現在有拿一枚鋁質硬幣,靠邊處沖一小孔,用五色線穿過),放進口中,稱「噙口錢」。再烙「打狗餅子」,按死者享年一歲一個烙好後裝進袖筒內(現在一般為了圖時間快到商店門市買些小餅乾代替),用麻皮將袖口扎住,將兩手放於胸前。
傳說「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銀元或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沖一小孔,穿上五色線(或紅線),放入死者口中還得漏出一部分,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入棺時揪掉紅線。
關於往死者嘴裡放「噙口錢」的事,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把錢稱為「寶」,把錢放進死者嘴裡叫「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二是說人辛勞一生,不管貽留多少,「噙口錢」是最後帶走的「落頭」;三是說人死了就變成了「鬼」,「鬼」還要投胎再脫生,再變成人,有了「噙口錢」,來世不受窮。
傳說 「打狗餅子」是用白面做成並在鍋內烤熟的小餅。裝「打狗餅子」是有講究的,其數量是與死者歲數相等的小麵餅,「打狗餅」的作用是亡者餵給陰間的狗的。據傳,亡者的靈魂下陰間冥府報到的路非常曲折,還要經過二座橋(金橋、銀橋),途中有很多的攔路狗和屈死鬼要錢,於是,亡者便邊走邊扔小餅,一直到閻王殿為止。
6、小殮(停喪 停屍 停床)
穿壽衣整理妥當後,要將死者的屍體由炕上移至正屋(俗稱外間屋,也叫堂屋或客廳)中臨時搭設的靈床上,(屍體停放在兩條長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俗說人死後,要儘快移屍,不可以讓亡者長時躺在原來的炕上,否則叫「背炕板子」,對生者不利。必須要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者是壽材板或其他木板),用凳子支好了,把死者移在板上,叫「停喪」。停喪是有方位的,頭按男左女右處停放,多取東西方位(男的頭東腳西,女的頭西腳東),南北方向(男的頭南腳北,女的頭北腳南),(也有按不管停喪房在那個方向,停喪的方位:男的頭朝左邊停、女的頭朝右邊停。)但死者的頭部的位置不得對準梁下,並要仰卧,雙手交叉胸前用麻皮繩扎,麻皮繩纏腳,頭枕雞鳴元寶枕,身下鋪一生前用過的褥子,身上蓋一生前用過被子,繼續用一塊布或毛巾(也有用一塊麻紙)蒙了臉停喪。(現如果遇在夏天炎熱天氣停喪小殮時為了防腐、出現腐水、腐味,主家直接租來臨時冰棺將死者從炕上移到冰棺內停喪,直到出殯前一天擇時大斂入棺止)。
移屍妥當後在屍床前(或冰棺前)放一古時用的衣架,(或用小竹桿綁軋一門形架)上掛一竹簾,(掛竹簾的用意是遮擋屍床不被弔唁者直觀,對弔唁來賓一種尊重)。簾前放一小茶桌,桌上放死者遺像,像前放香碗,點上香,桌上再放些壽桃供品,一個遺食罐,(在葬前一日三餐每頓飯象徵性地往罐里少裝點,戴孝的每位孝子先大後小都裝,意為死者準備路上的吃食。下葬入材時將這個罐隨葬放到墓里)。點著長明燈(也叫引魂燈,多數是用碗或碟倒上食油,用棉花搓成稍粗的線作引子,點燃後直到出殯不許熄滅,這就需要時刻記在任燈盞或碗里倒油,一旦被風吹熄,馬上點著。現在用蠟燭代替,在點完一支前就點亮另一支,不能間斷熄滅,一直點到出殯那天)。桌上再放些待用的香、紙、銀元票,小桌前放一燒紙盆,地上左右放穀草,操辦完後子孫及子孫媳婦們每人頭纏一塊白布,叫戴孝。一切安放停當後,全家男女老少才放悲聲,嚎啕大哭。從這時起,死者一家稱「喪家」。孝子、女兒及主要家人先行在靈前燒紙磕頭大聲哭喪,然後娘舅家來人出屋外面朝屋內化燒紙錢磕頭弔唁,這時孝子們為了感謝娘舅家人來協助料理操辦及弔唁,謝拜方式是:從屋內出來面朝屋內磕頭拜謝娘舅家人,然後返回屋內按男左女右就地分跪靈前。家裡照呼請娘舅家人坐下歇息。停喪小殮操辦完成。
7、掛招魂幡(紙骨朵 挑頭紙)
家人有人去世,即日起稱「喪家」。小殮辦完後,女兒一路哭回婆家,向家長輩磕頭,告知長輩之事返回。左鄰右舍聞之紛至幫忙,家人要馬上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來到後,讓陰陽先生剪一個招魂幡(也叫挑頭紙、也叫紙骨朵)掛在大門外,掛法:面超大門外,男的去世掛左手邊,女的去世掛在右手邊,紙骨朵剪法要求:所用紙張數按死者享年歲數,死者下有幾輩人要剪幾截(展開×層圈),再就是停喪門左右兩邊和院大門扇上,包括天地、家堂,趙家神位,全用約8寸見方白紙貼上,稱封門,以告喪事。
8、(披麻、戴孝、守欞、哭喪棒)
長輩去世後,子孫及子孫媳婦們每人頭纏一塊白布,叫戴孝。父母一方死亡,戴單孝;雙親均亡戴雙孝,稱「來回孝」。用麻編一邊兩股一邊一股的辮子,叫麻套。兩股一端系在腰間,一股拖在地上叫披麻。父母一方死亡,戴單麻套;雙親均亡戴雙麻套。每人一根纏白紙條的桔桿,叫「哭喪棒」或「燒香棍子」。 靈前地上鋪穀草,一般按長子守腳邊,長女守頭部,依次圍著死者守跪在穀草上哭,叫「守欞」,守靈期間要記著續香和在欞前不間斷地燒化紙錢。
舊時,死者的親子孫,叔伯侄子孫都要戴孝,但孝服級別不一樣,叫五服。所有戴孝的稱孝子,孝子穿鞋,不掀鞋後跟。
親生兒女兒媳帶全孝,都是白布孝巾,白布搭頭,白布孝衣,麻辮系腰,麻繩纏白布裹腿,白布鞋。喪事當年新娶的媳婦在孝巾上綴紅布條。親叔伯侄兒女媳婦也帶全孝,只是青布搭頭,自家父母健在穿青布鞋,雙親都過世才穿白布鞋,其它都相同。叔伯侄兒媳婦帶孝巾搭頭,不穿孝衣,不穿白布鞋,其它相同。
9、「燒建房紙」
老人死後的第二天,要差人買為老人陪葬的紙房子、紙車、紙馬、紙冰箱、汽車、洗衣機、紙衣、紙褲、鞋帽等,提前疊一些紙金銀元寶備用。到晚上12點左右,街上沒有行人的時候,孝子孝女將白天制買的全部東西拿到街大門口的掛紙骨朵下邊,先用草木灰流做一個1米直徑的灰圈,灰圈一處留一個小口,口的超向對準出殯那天要走的方向,然後在灰圈內點上香、蠟,下跪磕個頭,再在圈內開始燒紙錢、金銀元寶及車馬房等。燒完後關大門回家不回頭,此為「燒建房紙」。
10、大殮(入材)(入殮)(入棺)(盛殮)
人死後三日內,若無特殊原因,就要把穿戴好的屍體抬進棺材裡,俗叫「盛殮」或「人殮」。「盛殮」時全體孝子參加,親鄰幫忙,必須有娘舅家人在場,或得到他們的允許,並由本族年長者主持,否則不能「盛殮」。
將漆畫好的棺材台進靈堂屋內靈床前,大小頭方位與靈床頭腳一個方位,盛殮前要計劃好身下鋪的幾件先後順序和身上蓋的幾件先後順序,(主要將閨女、女媳、侄女、干閨女縫製或買的褥子、被子都要鋪上蓋上)。先將鋪的一層層鋪好後,屍體入棺,把死者小心抬入,腳要先入棺,要穩正屍位,解開手腳麻皮、腰帶,除去噙口錢,蒙臉布,放入棺內,整飾屍相,還要喝滿一口白酒,往整個棺內噴酒消毒、用酒棉蘸臉、開始一層層蓋被子,一般下鋪褥子和上蓋被子都是紅色的,也取後輩紅紅火火之意。鋪蓋完了往棺內放死者身前用過的心愛之物和其他隨葬用品、物品、錢幣等。其他死者身前的衣物緊插棺內兩邊,以作固定,防止晃動。安排就緒,方可蓋棺,俗叫「合龍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開。俗語說:「寧隔千里遠,不隔一層板。」所以,如果「盛殮」時,娘、舅家人未到,奔喪親人未至,「龍口」就不能合,棺蓋留個縫隙,等他們看了遺體之後,才能「合龍口」。
當地死人「人殮」還有個講究,就是舉屍入棺時,要由長子(承宗人)捧頭,其他人抬屍,小心翼翼地把屍體放入棺內。由於受封建宗法思想的影響,長子「入礆」捧頭,起靈摔「紙盆」,出殯領頭「扯纖」,以至以後的祭奠抱「牌位」、燒紙、酹酒,都是長子一人的事。只要長子在,任何人不能代替。
蓋棺「合龍口」時,要先在棺材合口面抹上密封「坯灰」(用烙僵石夯碎篩粉加糯米湯調製而成的膠狀軟膏,現在都從市場上買裝門窗的專用密封膠代替),然後蓋正棺蓋合龍口。幫忙的人一邊釘棺寨,孝子們一邊要喊「爹(或娘)來躲釘」。一切停當後,將棺材移至停靈位置,孝子焚香磕頭化燒紙錢,娘家人集體也磕頭化燒紙錢,孝子們全部出屋門外面向屋內磕頭表示感謝娘舅家人,完畢,主喪客氣招呼送後代娘家人上坐吃飯。
11、封喪
老人去世後的第三天的中午「封喪」,一般中午吃過飯後,用白紙寫一張「封喪止吊」字聯,貼在掛紙骨朵的大門外,並將紙骨朵取回放到靈堂的棺材傍,意思是停止弔喪弔唁了。
12、做棺材的俗說
棺材選料一般選用柏木最好, 楸木次之,也有柏木材(梆蓋底)楸木檔(前後檔頭),差些也有用桐木(用桐木做棺要用柏木做前後檔,俗傳柏木能防穿山甲),死者所用的棺木,最好的是六塊頭的(叫獨梆、獨底、獨蓋、加兩檔),九快頭次之,12塊頭的再次之,條件差的也有用多塊雜木做成,一般情況按家庭條件和老人生前有遺囑的情況對待。
棺材做好了,家人到木匠鋪往回拉棺材時,要帶上三尺紅布 ,一桌供饃(15個小饃),香紙,一掛鞭炮。一般木工做好的棺材是口超下扣著的,在木匠鋪稱做好的棺材叫「喜材」、「新房」,家人到了木匠鋪後要進行喜材翻棺(也叫暖房),將棺材翻過來,並將紅布撘在棺材上,在棺前點香燒紙,在外放鞭炮。棺材裝車走時要把供饃留下,和三尺紅布留給木匠。與木工結算了買棺材的錢後,拉棺回喪家。棺內附件:4套封棺卡子「八角塞」,2個木相生底座(做童男童女用的)。
拉回棺材在大門外,幾個人用手抬著,棺材大頭在前進家門,進大門要拿一個瓷碗在棺材前檔頭打破(俗稱是個吉利的破法),然後抬進院內。
三天封喪後,要請人油漆裝畫棺材,棺材兩側圖案一般畫「百子圖」、「八仙慶壽」、「百壽圖」、「四季圖」、「二十四孝圖或」、「題字跨鶴仙游」等。棺木前頭正面繪雲紋蓮台,書寫「××之靈位」;小頭繪香鼎、燃香,有的地方則畫白菜。有的棺木前頭正面還寫有「福如東海」、「音容宛在」等吉祥語句。棺木內塗以松香或用黃表紙裱糊,取的是「黃金入櫃」、「遺澤子孫」之意,(現在大都用小花布將底梆檔蓋用圖釘裱糊)。棺木內還要貼上用金銀鉑紙剪成的太陽、月亮、北斗圖案。
屍體入棺前,在棺木內底部撒鋪一層草木灰(作用:一是防潮,二草木灰是將來墓室的標誌),上鋪七尺「等身白布」,等身布上放三張四方麻紙,然後呈北斗形放七枚硬幣壓好。
13、主喪(當家人、主管、領事的):
「主喪」就是主持管理安排喪家各項事項的領導人,「主喪「會詢問老人臨終前有啥吩咐,準備花多少錢(俗稱大辦還是小辦)、排幾埋、那天開喪、那天出殯、還有提出可能家裡孝子沒有想到的事項如何辦理,主喪再根據家庭情況,經濟狀況,本著窮兒不可富埋,富兒不可窮葬的原則,參照街里鄉親習俗盡量隨大流,作下補充,經商議定好方案後,孝子交給主喪現金若干,讓他全盤考慮統籌安排料理後事,主要事項如請陰陽先生、買棺材、請畫匠畫棺材、請廚師做飯、請寫喪告輓聯、請禮桌記賬、找抬材、找打墓(土工頭)、雇兩行吹唱班、請後代,給閨女家送孝報喪,招待親戚本家和忙人鄰居吃喝,借找東西、材料買辦、倉庫保管、接待來客、請其他幫忙人等均由主喪安排。民間稱這一情形是:「家有萬貫由主喪一人執掌」。
14、給老人「縫鋪蓋」「蒸大饅頭」
在老人入材前,死者的閨女、兒媳、侄女、乾女兒、奶閨女,乾兒媳,(有時外甥和外生女在老人沒有閨女兒媳時或主動也想向閨女一樣縫製鋪蓋)都要給死者送上一條被子,一條褥子,稱「蓋被子」、「鋪鋪地」、「一鋪一蓋」。被子有里有表,套有棉花,跟平時的棉被差不多,但被面圖案不一樣,被子的質量也是以被面分好壞區分,最好的是「百子圖」,鋪地也講究布料顏色都要好。
閨女、侄女、乾女兒、奶閨女,都要為老人去世後蒸「大饅頭」兩個(乾麵13斤半蒸一個)放在靈前。有的直接化錢到蒸饅店定做(估算得50多元一個)。
蒸大饅也有八斤一個或十斤一個的,十幾斤白面蒸的比較大,一般講究面越白饅頭越大越好,饅頭上還要飾有頭白面做的盤花、龍、鳳、蛇、鳥等面雕,稱童男童女、金銀二斗、金銀二山、搖錢樹、聚寶盆、引路菩薩、打道鬼等。做得越肥范,越精巧越好。到了開喪之日,由本家小叔子或侄子用筐子裝了,大擔落子擔上送到喪家死者欞前供奉。喪陪管事不僅僅要登記禮簿,還要在饅頭上面寫上送家的名字。這在過去一是體現小輩人的孝心,同時也彰顯了兒女的品格和家底實力。喪事辦完後喪家要根據每家上供多少回禮,大多是兩個大饅頭回半個,
15、關於「排幾埋」「找日子」 「那天出殯」
也沒有統一定章,多數人家找陰陽先生決定排幾埋葬,俗稱「找日子」。困難時期或貧困者、「少喪」、「急喪」三天埋的較多,環境優者,有排五埋的,排七埋較多,排九的少些。定排幾埋,一般按死者的年齡,見孫子了沒有,經濟條件優劣來決定,如果排九以前的日子都不能用的話就得找陰陽先生另找比較順當的日子來定。
16、「弔喪」
「弔喪」有「開喪」與「封喪」之別。老人去世後第1-3天叫「前3日」,第一天的晚上12點以前去世的也算一天,與後兩天一塊叫「短3日」;第一天在早晨去世的與後兩天一塊叫「長3日」。排三和排五埋的不「封喪」,排七、排九或另找日子埋的,後兩日為「開喪和出殯日」。前三日及開喪與出殯日,親戚、朋友可到喪家弔喪、弔唁、送花圈等,一般喪家都是在第三日中午吃飯後「封喪」,也就是第三日封喪後到開喪前一天的中間幾天為「封喪日」不弔喪,封喪日門口專貼「封喪止吊聯」,大門口掛的招魂幡喪家摘下放回靈堂內,告知來人喪家已「封喪止吊」,較遠的親戚或街坊都等開喪後才去。
17、「拉孝」「定孝」
棺材釘好就算入殮完畢,主喪當家的就可以把準備好整匹的白布,按男女不同的孝帽、孝衣、孝褲、腿帶、鞋蓋所用布料的大小長短等拉開,叫「拉孝」,然後分給孝子、孝女們、女婿、外甥。孝子們纏在頭上的白布,這時就要用針線綴上一塊摺疊成方巾的白布搭頭,叫「定孝」。拖在地上的麻套(麻辯)也可以纏在腰間了。
18、「撒花」「送孝」
喪家封喪後,陰陽先生剪做許多小紙花,主喪當家人讓人把小花分發給所有應該參加葬禮的親戚們,叫「撒花」。送給閨女、侄女的不光是紙花,還有白布孝衣和麻套(也叫麻辯),叫「送孝」。撒花、送孝時通知喪家已定好排幾埋葬,什麼時間開喪,什麼時間出殯等。「開喪」就是「開悼」。
19、「引魂幡」(欞栓子)、「拉靈」
「引魂幡」由陰陽先生用三色紙剪制而成,也俗稱「欞栓子」。出殯那天由長孝子拄幡拉靈在前。
出殯那天長孝子一手拄著引魂幡,一手拄著哭喪捧,胳膊上套著拉靈繩,後邊緊跟著拉靈繩套牽著從大到小的其他孝子到綁在棺材架桿上拉靈繩頭。寓孝子們拉著棺材走。俗稱「拉靈」。
20、打墓(破土)(建雙棺堂墓或天頂葬墓、建穿堂墓)(暖房)
打墓是喪事中第一件要緊的事。當地人歷來特別相信「風水」、「脈氣」,認為祖先理在「藏龍卧虎」的「風水寶地」,後輩兒孫就可以升官發財,福祿並臻,人丁興旺,奕世不衰。後人的際運歸結於前人墳墓風水的好壞。所以,人們在墓址的選擇上非常慎重和認真。
人死後,由長孝子(或主孝子)陪同陰陽先生拿上羅盤、戒尺、繩丈、木橛、钁頭等同到預定的墳地。根據八卦的來龍去脈、相生相剋之理,參照八卦太極圖、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斷善惡吉凶,選擇「風水」好的「山向」,勾畫出墓址,俗叫「勾穴地」。
如果葬於祖塋(俗叫「老墳」),穴位就好定,因為原先都是測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如果重造新塋(新址塋地),那就需要用八卦羅盤反覆測看、劃線定位,同時插上五色旗子,擺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地,行成瑩禮,當地把這種儀式簡稱「成塋」。
建新墓(或新打墓)一般分「天頂葬墓」和「穿堂墓」兩種。
建「天頂葬墓」就是直接以正穴為中心,挖7尺見方,7.5-8尺深的坑,用石或磚砌四壁,民間傳說忌砌底,棺材必須擺在土上才能接地氣,占脈氣,才能主貴。天頂葬一般是夫妻分棺合葬墓,稱「雙棺堂」。下葬後蓋石板頂,現在多用水泥板蓋上然後填土。
建「穿堂墓」是在正穴前挖長7尺寬4尺深7.5尺的直口,再往正穴方向平挖一個大小能放進棺材的土窯洞,高3尺、深8尺,能把棺材塞進去封口,再填土的一種葬法。
破土:那天開始動土打墓也有講究的,因為有那天適宜破土和不宜破土之俗說。所以喪家主事人之前要先差人請來陰陽先生確定「破土日」(就是確定打墓日),確定了破土日後,再由主喪安排長孝子及兩三個幫忙人在「破土日」這天到早選好的瑩地先燒香、上供、嗑頭、放鞭炮,等一柱香快燃完時,由長孝子用钁在指定好打墓坑具體位置畫線內抱第一钁土,此稱:「破土」打墓。破土後就可以交待給請來的土工頭(打墓的人)按照預算的墓坑尺寸開始施工,只到埋葬前打好就行,提前打好,也得每天跑一趟,叫不能空墓。打墓這幾天中,孝子必須每天去墓地給打墓的人敬煙倒茶,磕頭示敬,吃飯時要給打墓人敬酒,這是絕不可少的禮儀。
「暖房」:在出殯頭一天,有掃墓或暖房的習俗。就是有女兒帶著笤帚、香燭、紙錢、面和煎餅熬子,將打現成的墓室打掃乾淨,並在墓室中用木炭攤煎餅。稱為「暖房」(或暖墓)。
21、開喪
出殯前一天上午開喪。這天早上要把大門外的封喪止吊聯去掉,把紙骨朵掛在大門樓外,大門兩邊張貼白紙輓聯,白紙弔掛,掛上白紙糊的燈籠,大門內影壁上帖喪告,內容簡述死者的出生與去世的時間,享年的歲數,及膝下有孝子、孝孫幾個及名子,侄子侄孫的名子及各具行孝等級等。上房設靈堂,屋門兩邊也要張貼白紙輓聯,白紙弔掛及挽幛橫幅悼念字詞,大門外有雇來的吹歌班的嗩吶吹生,示告外界今天開喪,遠近親戚朋友街里鄉親可來弔喪弔唁。民俗:今天來弔喪的所有人都要出禮的,有的出禮錢,有的出帳布,有的買花圈。親戚的禮就有講究了,有蒸大饅頭,蒸供饃,帶打壯麵或禮面40斤或20斤,做小飯(大米飯、花色配菜),媳婦娘家為女兒帶孝服全身等。
晚上,吹歌班在樂棚撐燈吹唱到很晚。也有演電影的,還有唱戲的,子女媳婦守欞到天亮。
22、出殯:
出殯是葬禮中的高潮(最後一環節)。一般在開喪後第二天的中午吃飯後開始,喪家當家的喊一聲「出殯了」,所有幫忙的開始撕對聯,撕弔掛,所有牆上、門上帖的東西全撕下,摘下燈籠,摘下紙骨朵,撕下的東西全塞到籮頭裡,由擔漿湯的負責拿到墳上(或放到靈車上拉到墳上)。長孝子全身穿孝衣一手舉引魂幡,一手拄著哭喪棒領頭往外大聲哭著往外走,其他孝子排隊也拄著哭喪棒哭著跟上。幫忙的人員將棺木從靈堂抬出院。(有的地方,大頭在前,有的地方,大頭在後,各地都不一樣)本地習俗是:從屋內往外是大頭在前全人工抬出至大門外,小頭在前綁在拉棺平板車上。出大門口前陰陽將寫有靈符的瓦片打碎,棺材抬出小頭朝前暫停在大門口綁材(過去是人工抬著行走,現在大部分是綁上平板靈車拉著行走)。出殯時要遊街,儀仗順序大致為:走在最前邊的是舉挽橫幅和舉花圈的,(有的地方在最前邊有三至四人是放炮的),中間是吹打樂隊(十樣景),緊接著就是外甥或女婿提引魂燈籠的,抬著供奉死者遺像靈位的(抬相架的),後邊是長孝子執引魂幡(欞栓子)拉靈(孝子拉靈),就是所有孝子左肩膀上拉一根連接棺材的繩子拴一個白布套拉著棺材行走。拉欞執幡者,就是民間法定第一傳承人(離棺材最近的人)。其他孝子按五服制度將親屬疏密遠近,男女長次子以棺材為中心,女的往後排,男的往前排(最親的男女離棺材最近)前、後拉靈排隊。王金庄的規制是:披全孝的是親子女;凡孝帽上綴紅布條者是孫輩;孝帽上紅布條上邊又綴藍布條者是曾孫;再加一條黑布條者是玄孫;只穿白褲不披孝衫者是侄子。相對靈前孝子,靈後孝女也持同樣裝扮。各地不同,河南店等地方女婿戴孝帽,井店下庄等地女婿不戴孝。
拉靈隊後是靈棺,靈棺多由八至十二人扛抬(大半地方現在用排子車推),有的地方棺材的大頭朝前(死者的頭朝前)走在隊伍中,有的地方是小頭朝前(腳朝前);(本地習俗是小頭朝前)靈棺之後是女孝子;最後是送殯的是鄰里鄉親。
摔碗:在涉縣不少地方摔鍋的也稱摔老盆,摔小鍋的、扳碗等。
摔砂鍋是繼承家業的象徵。正常家庭而言由長子承擔,長子空位,長孫、繼子等代替。過去出現過無後老人去世後,侄子們出殯時,搶著摔了砂鍋形成財產糾紛的事。去世後無人摔,只好將砂鍋放在材蓋上,待抬起材時,通過晃動、跌到地下,自動摔破。雖然這些現象是個例,則說明這一禮俗在民間的所具備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有的出殯隊伍中設專人在抬棺經過的沿途插小旗撒米飯的。叫「插路旗」。據說,陰間有七個閻王,逢幾死就歸幾閻王管,五閻五和七閻王性情暴燥,所以要插旗買路打點,使去世親人在陰間少受點罪。
一般送葬的隊伍從喪家出門,走走停停,棺材不能落地。經村落的十字路口、廣場等公共場所,都要吹打一番,有戲班的盡情地表演一番。叫停欞路祭。有的人家還要在這個場合里念悼詞。一般棺材放在凳子上,孝子賢孫們安次序面朝棺材跪坐成一溜。主喪估算到下葬時間了,讓抬棺往墳上走。
23、「謝欞」(孝子給抬材磕頭)和「下葬」
抬著棺材的隊伍,走出村子再沒人家時,主喪喊孝子給抬材爺們磕頭後,就可以插香燒紙謝欞。謝欞就是宣告喪禮結束。這時,棺材大頭上裝飾的檔頭要打下,供奉遺像的供桌打拆卸開,花圈障子可以集中在一起,停下時用來支棺材的凳子不再使用,要往回拿。除了戴孝的和抬材的家人和至親,一般送葬的人員也就此返回。接下來的路程,抬材的隊伍開始急行軍,換人時也不停步,孝子們不時給抬材的磕頭鼓勵,一鼓作氣,直奔墳地。回家的人,在喪家門口,必烤一下喪家清出來鋪地守靈的穀草火,然後用手翻轉盆里放在清水中的刀。
抬到墳地的棺材才可以落地,由死者的長女或長子拿把條帚掃墓底,必須倒退著掃,邊掃邊退,不能留下腳印。背著身扔出條帚,才能上來。這時,大家才能把大繩套在棺材上,把棺材放進坑穿進洞穴,然後棺頭放長明燈,棺尾放遺食罐(碗),將"相生"頭擰下放於棺兩旁,長子下墓坑查看棺位情況,眾家人往墓坑內扔富貴錢或富貴饃。長子收集起來,再扔回地面上,眾人搶拾。具說可以免災。然後,封上墓穴口,長子上來填第一杴土,稱填富貴土。背對著棺材填,一般填三杴後換次子,依次都是背著填三杴,然後,大家才一起動手填。填土時還要把一根杠子豎在正穴口上,邊填邊由長子往外拔,堆成墓堆後拔出,稱「拔富貴」。杠眼留作墓口,三塊石頭壘在墓口處,壘作門的樣子,叫墓門石。將哀杖、靈蟠插在墳頭,閨女坐於墳前一陣痛哭。孝子去孝帽,解麻辮,脫孝衣,這才完成了下葬的全部程序。回家孝子必走來路,返至喪家門口時,家裡事先多花錢雇生活困難無著落者,將靈前稈草掃出點燃,人人烤一下火,翻一下在門口水盆里放的菜刀,以驅邪氣。是日晚,以酒菜感謝主喪、送禮、抬棺、幫忙人。
葬後禮俗 葬後第二天,傍明前,兒女要帶紙錁到新墳前燒紙、點稈草,謂之"燒暖房紙",要求去時不得在路上說話。事完,喪家要向左鄰右舍和親友"花饃饃"、"饅頭"再予感謝。同樣,閨女要"花給"婆家左鄰右舍,表示讓人知道事已辦完。
24、圓墓和燒七
一般都是葬後第三日上墳圓墓燒紙,叫「復三」。所有孝子全數參加,披麻戴孝上香上供,叩頭。隨後,逢七天一燒,一般只燒一七,叫燒頭七;三七叫散七;七七叫盡七較為重要。再後一百天、周年、三周年,均要燒紙。頭三年清明十月一上墳提前一天,叫「上新墳」。
另外,有的地方,父母健在,晚輩先亡者,埋葬不入祖墳,寄埋在別處,等長輩去世後再遷入祖墳。青少年客死在外者不在家停喪,在村外邊找一個寬闊地停放。
現在政府推行火葬,但除了入材前增加火葬一節外,多數村火化完二次裝棺,出殯下葬形式依舊。
待續:
白事俗規
五穀、桑條、牛皮、7個小銀圓、柴灰(約1臉盆)、柏木人、繩標子(4個約1尺長)、油燈、笤帚2個、燒建房紙、排七、糊小旗。
親戚、本家上禮:娘家、本家、女兒、女婿親家、媳婦親家、陪應親家、外甥、外甥女
孝布、孝帶:(1)、買黑孝布(按應帶的人數準備,和別針);(2)、白孝帶(兒女輩的七尺長白布分兩份,孫子輩的長七尺白布分四份);(3)、紅布一尺,孫子輩的黑孝布上別上一小條紅布;(4)、另外紅布車上用一點。
十二、舊俗硃砂符:(網上收集而來望破除舊迷信辯正改革新事新辦)
一組《塋元通書》記載的制煞靈符
【民間開生墳時,壓壙的磚符畫法】
上符男記者用,下符女記者用。
做生墳所用的「陽壙靈符」(安置於男墓室)和「陰壙靈符」(安置於女墓室),在明代已基礎定型,在貴州、湖南、陝西等明代墓穴中皆有創造。清潭陽魏明遠編輯的《增補象吉備要通書大全》(康熙六十年版)卷二八「生墳壓壙靈符」條目,亦早將這兩種壓壙符收錄其中。
2014年9月 摘至:涉縣民間風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