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大國家的外交軟肋

同中國陸路接壤的鄰國共計14個。

在本文中,筆者並不打算從東京和北京的角度切入,而是從陸地和海洋的地緣政治學視角考察一下日中關係的未來。

亞歐大陸上中國與鄰國的關係非常複雜。一般說來,當中國統一併強大時,與鄰國之間的對立常常激化。擁有龐大的農業人口,基礎國力遠勝其他國家的中國佔有絕對的優勢。相反,當中國發生分裂和衰落時,周邊游牧民族的力量就會增強。各民族的王朝會享受一定階段的獨立與繁榮。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亞歐大陸上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抗爭史。

進入21世紀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中國國家安全上的威脅源頭已由亞歐大陸轉向西太平洋。這一點對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戰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為什麼要增強海軍軍力呢?答案有兩方面。首先,中國在亞歐大陸邊境地區面臨的威脅減少了。其次,目前中國最為繁榮和最為脆弱的地區不是陸路邊境地區,而是面向黃海、東海和南海等水域的北京、上海和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

目前中國的最大潛在威脅來自美國,尤其是以美國海軍為主的海上力量。當然,這當中也包含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海軍。因此,中國為了維護富裕的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全力增強自己的海軍力量。「七個視角」聽上去未必順耳

以上討論了中國的周邊地緣政治環境,下面筆者將以上述內容為前提,討論一下日本在對華外交上應該具備的7個視角。當然,遺憾的是這些視角對日本人來說可能聽上去未必順耳。

1.圍堵中國戰略不會實現

對中國持批判觀念的人常常主張對中國實施「封堵」和「包圍」戰略,使用這些威嚇性的措詞。但實際上,圍堵中國是不可能的。這並不因為中國「強」,而是中國本身太大了。在中國周邊的14個國家中,任何一國單獨抑或幾國聯手,都是無法圍堵中國的。即便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也沒有決心與中國打一場陸地戰爭。因為美國深知,只要開戰,中國將一直奉陪到美國罷手。

中國的軟肋在海洋上。因此中國現在要拚命地克服這一弱點。如果這一看法正確,日本就應該繼續保持海上遏制力和實戰能力,同時要在現在看來還比較穩定的亞歐大陸製造中國不得不浪費巨大能量和付出巨大代價的政治狀況。

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要在哈薩克等中俄關注的中亞地帶果斷地推進投資和外交。日本在這~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提高,可削弱中國集中於海上的戰略努力。

2.中國經濟發展或將放緩

在經濟上,中國今後10年內可能發生質變。日本政府和日本經濟界要預見到中國的這一變化,儘快修正對華投資戰略,儘快制定和實施搞活日本國內經濟的策略。要害在於,要維持日本經濟還能再堅持10年的體力。在中國經濟質變之前,如果日本經濟先倒下,那就本利全無。從這一意義上看,安倍經濟學的成功對日本的對華政策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

3.中國想改變釣魚島現狀

尖閣諸島問題無法解決,因為日中雙方都不想放棄領土主權。以2008年為界,中國改變了自身的海洋戰略。中國曾在南海採取武力改變現狀的戰略方針,現在可能將其應用於東海。

這一戰略方針的轉變來自台灣的政權變化。2008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下台,國民黨回歸政權寶座。這樣一來,美中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下降,中國得以放心地伸張自己的主張。

如果這種觀點正確,台灣的下一次政權轉變還有可能改變中國的態度。日本沒有必要干涉台灣的內政,但台灣民主政府的順利更替對日本來說是一件好事。

4.美國未必堅決保衛日本

在尖閣諸島問題上,日本不可先下手。萬—是日本先挑起事端,那麼從那一刻起,美國一定會猶豫是否幫助日本。日本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中國的挑釁要謹慎對待。

當然,美國是承認日本對尖閣諸島的施政權的。美國會信守保衛日本的承諾。如果是中國挑起事端,日本自衛隊浴血奮戰保衛領土,美國定會介入,因為美國不介入,日美同盟立即宣告終結。

日美同盟還有一個不利因素。那就是美國的財政困難,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壓迫著美國的國防開支,使得美國不能保持兩面作戰的能力。為了介入中東海灣地區,美國將現在部署在東亞的軍力再次投放到海灣地區,這有充分的可能性。屆時東亞地區也需要維持必要且充分的作戰力量。中國的國防費用在過去20年間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日本有必要自2013年起持續地增加防衛費用,提高自衛隊的實戰能力,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的遏制力。

同時,日本還需改變以往的「東亞」和「中東」等模塊式的外交安全政策立案模式,現在看來中東和東亞已經密不可分。既然美軍不能實施兩面作戰,日本的東亞和中東政策就應該合二為一。

5.俄戰略夥伴是美歐中印

毫無疑問,俄羅斯與日本和美國一樣,對中國的崛起持戒備心理。但俄羅斯並沒有把中國當做國家安全戰略上的威脅,只是對中國的崛起有擔憂。

普京打算改善與日本的關係,這也是事實。但那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把天然氣賣給日本等經濟上的打算,而非地緣政治和戰略上的考慮。

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關心對象在西方(歐美)。對俄羅斯來說,要保持戰略關係的是美國、歐盟、中國和印度。俄羅斯現在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把日本視為戰略夥伴。那麼,反過來說,對於日俄關係,現在日本最需要做的是舉行兩國首腦之間的會談,就中國、美國、印度、中東等地區形勢深入交換意見。只要日俄首腦會談不具有地緣政治高度,日俄關係就只能停留在戰術層面。

6.印度不會答應圍堵中國

經常聽到有人主張,要把印度納入對中國的包圍圈。這是個聽起來不錯的點子,但其實這也是一種期待性預測。曾幾何時,印度曾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無視這一點,就會看錯印度。

的確在印度軍方存在對中國的擔憂,也有人主張中國威脅論,但外人不要被此迷惑。印度的平衡外交源於印度將長期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地緣政治考慮。

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俄羅斯,如果你當著印度的面對特定的國家表達擔憂心理,或是要求與印度締結條約和結成同盟,印度不會輕易答應。日本同印度也需要發展首腦級別的國際政治交流。

7.東盟對華政策很難統一

東盟的目標是維繫對內的意見統一,不會超出這個範疇。反過來說,也就是我們難以期待東盟成為地緣政治單位。同東盟的交往,應該保持一點,那就是始終參與他們的會議。對於個別政治問題,要與各自的國家單獨通過雙邊談判來討論和處理。東盟國家暫時還不會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一體化。


推薦閱讀:

全叔告訴你中國為何發布洋垃圾進口禁令
外交天團又出新詞:「長臂管轄」火了!
《戰狼 2》背後的中國,做了這個軍事策略調整……
擁有一個類海參崴的出海口對振興東北經濟有多大價值和影響?
博弈 | 日媒稱無法看透菲總統杜特爾特「搖擺外交」 美日很傷腦筋

TAG:國家 | 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