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的漢代美術史(三)圖文
三、繪畫
通過文獻的記載,我們知道漢代的繪畫是相當興盛的,漢武帝不僅設黃門之署,養一大群畫工,還創置秘閣,搜羅法書名畫,以供鑒賞。通過歷史故事也能對漢代的的畫工有所了解。「畫工毛延壽怒點王昭君」的故事說的是美女王昭君沒錢打點宮廷畫工毛延壽,又因其冷艷孤傲惹惱了毛延壽,於是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繪製呈獻給皇帝過目的畫像上,給王昭君點了一顆大黑痣,最終皇帝便把王昭君送往匈奴很親去了。據潘天壽考證,毛延壽、張衡、蔡邕都是當時著名的畫家。
相對於雕塑,繪畫很難保存。我們通過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批帛畫,可以一睹大漢繪畫的風采。
圖50圖51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幅叫做「銘旌」的帛畫,其作用是用來招魂的。帛畫的內容非常複雜,有天界、人間、地獄各種景象,反應墓主人希望死後升天的美好願望。通過帛畫可以看出用毛筆作畫、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方式的中國畫的特徵早在漢代就已經確立了。
圖52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另外一幅名為《「太一將行」圖》的帛畫,帛畫描繪了一個叫做「太一」的神祇出行時的景象。
另外在山東臨沂金雀山漢墓也出土了與馬王堆「銘旌」類似的帛畫(圖53)。不過保存狀況遠不及馬王堆。
△圖50馬王堆漢墓T型帛畫展出現場。在湖南省博現場展出一號墓T型帛畫是複製品,不過2008年在北京首博的《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出時卻是原件。
圖51馬王堆漢墓一號墓T型帛畫及其白描圖(圖片來自網路)
圖52馬王堆漢墓帛畫《「太一將行」圖》(圖片來自網路)
圖53 臨沂金雀山漢墓帛畫及其摹繪圖(圖片來自網路)
在東漢發明造紙術之前,除了絲帛上以外,最能施展繪畫才能的載體恐怕就是牆壁了。文獻記載說漢代宮殿的牆壁上都是裝飾有壁畫的,可惜這些壁畫早已隨著宮殿建築灰飛煙滅。
幸好,漢代的墓葬保存了一批漢代的壁畫,讓我們得以欣賞漢代繪畫的成就。漢代興厚葬之風,「事死如事生」,所以墓室壁畫大致能夠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狀況。
1916年,在河南洛陽八里台西漢墓里,出土了一組繪畫於空心磚墓室牆壁上的壁畫,那是有關西漢墓室壁畫的首次重要發現,現在這組壁畫保存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隨後的數十年間,大約有四十餘座兩漢墓室壁畫被發現。為探討漢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狀況,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圖54洛陽八里台西漢墓壁畫(下層畫面局部)
圖55洛陽八里台西漢墓壁畫(上層畫面局部)
圖56洛陽八里台西漢墓壁畫復原圖。
洛陽「八里台」西漢墓壁畫由上下兩組畫面組成。其中,上層中部高浮雕一隻羊頭,兩邊的畫面基本一樣,繪3個人物和1隻熊,其中一人右手中握長柄斧頭,左手握長戟,每個人的神情都很嚴肅。下層畫面繪有24個人物,右邊繪10人,均寬衣博帶,有的持物顧盼,有的搭訕對語;左部繪14人,或拱手謁拜,或恭而舒袖,或提劍執戟,或下跪施禮,或做拱手狀,似在迎候賓客。有學者認為,這是迎賓拜謁或「孝子事親盡禮」的寫實描繪。而波士頓美術館物館對這組圖片的註明是「貴族生活寫照」。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畫,可能是能夠確定時間的最早的西漢墓室壁畫。這幅繪製於墓室頂部的《四神雲氣圖》,主體內容是由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靈芝及雲氣紋等組成的圖案。壁畫簡約抽象,充滿流動之勢,極富裝飾效果。
圖57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畫,墓室現場復原的複製圖。
圖58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壁畫,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壁畫原件。據說原件在從墓室揭去之後做了修復,現在河南省博物院展出,遺憾的是罩在壁畫上的玻璃反光,哪個角度都很難清楚的欣賞。
圖59 河南永城梁共王墓室內景。可以看出壁畫的規模還是很大的。
兩漢時期,佛教剛剛開始傳入,遠未普及,道教在東漢初創,人們接受它還需要時日。主導人們宗教思想的是黃老學說,加之傳統的楚文化中的神秘主義,天象、升仙就成為繪畫的主要題材。西漢初期的梁共王墓壁畫「四神雲氣圖」表現的是天象,西漢晚期洛陽的卜千秋墓壁畫則是具代表性「升仙圖」。(圖60、圖61)
圖60 洛陽卜千秋墓壁畫「升仙圖」
圖61 洛陽卜千秋墓壁畫「伏羲」
漢代壁畫在西漢末開始呈現出由虛幻的驅邪升仙主題向現實的人間生活旨趣轉化的趨勢。這一趨勢在東漢時代的墓室壁畫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張揚。一種人間化、生活化、世俗化的審美文化題旨逐漸成為東漢繪畫的主流。
河北安平漢墓壁畫的《君車出行圖》表現了墓主人車馬出行時的壯觀景象(圖62)。墓中室壁畫上下共有四層,每一層均有一個主車和大量車騎伍伯(武官)、辟車(文官)之類的導從。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寫照,也可能是對升仙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生活的美好願望。
山東東平漢墓壁畫的內容就更加世俗化、生活化(圖63)。繪製於門楣內側的12個人物形象神態各異,眉須飄然,栩栩如生。畫面色彩艷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
漢代壁畫的技法拙樸,以毛筆作畫,以線條畫為主要表現手段,如山東東平漢墓壁畫(圖63圖64),畫面用墨線勾勒人物輪廓,再以顏色點染,畫風古拙粗獷。
漢代壁畫的風格特點是:氣韻生動,奔放有力,樸實渾厚,簡樸大方。有裝飾性,有氣勢,為中國藝術的民族風格奠定了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圖62 河北安平漢墓壁畫《君車出行圖》
圖63 山東東平漢墓壁畫
圖64 山東東平漢墓壁畫
圖65 山東東平漢墓墓室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畫像石是漢代墓葬里更常見的墓室裝飾畫,雕刻在墓室四壁的石壁之上。漢代墓室壁畫多見於高級貴族的墓葬,至今只發現四十餘座壁畫漢墓。而畫像石多見於中等以下官紳墓葬,分布非常廣泛,出土數量巨大。目前發現漢畫像石的地區分布主要有四個中心:一是河南南陽和鄂北,二是山東、蘇北和皖北,三是四川地區,四是陝北和晉西。除了省級綜合博物館以外,還有不少專門的漢畫像石博物館或者展覽館,比如南陽、滕州、徐州、離石、榆林等地都建有專門的漢畫像石博物館(圖70圖71)。
圖70 墓室門畫像石,綏德
圖71 漢畫像石,徐州
漢畫像石的內容豐富多彩。一類是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如迎來送往、車騎出行、迎賓拜謁、庖廚宴飲、樂舞雜技、鐘鳴鼎食、六博對弈、馳逐狩獵、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魚龍漫衍、捕魚田獵、亭台樓閣、門卒侍衛等。這類題材有可能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寫照,更有可能是崇尚財富的觀念的臆想圖景。圖72圖73圖74。
另一類是構建雄奇瑰麗的神仙世界,最常見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伏羲和女媧,西王母與東王公,還有說不出名姓來歷的天神羽人和奇禽異獸。它們表達的是墓主對死後升仙的渴望。圖75圖76。
還有一類是歌功頌德和垂教後世的歷史故事,諸如荊軻刺秦、孔子拜老子為師等等。圖77圖78。
圖72 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
圖73 漢畫像石「歌舞飲宴圖」
圖74 漢畫像石「針灸圖」
圖75 漢畫像石「日月同輝」。月亮上有一隻蟾蜍,太陽上有有一隻陽烏,那時候是很主要的表現主題。
圖76 漢畫像石「女媧」
圖77 漢畫像石「孔子拜老子」
圖78 漢畫像石「荊軻刺秦,山東嘉祥武氏祠
圖78-1 漢畫像石拓片「荊軻刺秦」
畫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單線陰刻和減地浮雕,或者二者的結合運用。無論哪種技法都已線條運用為主要特徵。圖79奔鹿,整體上採用單線陰刻,在鹿角處有做了一些減地處理。看似閑來之筆,卻獨具匠心。圖80鬥牛圖,用減地浮雕手法,畫面簡潔,裝飾感強。
畫像石的藝術風格一如漢代壁畫或者雕塑,造型簡約古樸,形式誇張浪漫,動作充滿動感,形成龐大的氣勢。圖80鬥牛圖。構圖造像非常簡單,線條粗獷豪放,兩牛四角相抵的動態充滿張力,加上兩隻躍動的飛鳥,更增添了動態的氣勢。再回頭看看圖81荊軻刺秦圖(圖81)。刺秦的匕首插入柱子瞬間被刻畫下來,有的人摔倒了,有的柱子坍塌了,整個畫面都體現了速度和張力。
圖79 漢畫像石「奔鹿」,陰線刻,綏德
圖80鬥牛圖,減地浮雕,綏德
畫像石的藝術風格一如漢代壁畫或者雕塑,造型簡約古樸,形式誇張浪漫,動作充滿動感,形成龐大的氣勢。圖80鬥牛圖。構圖造像非常簡單,線條粗獷豪放,兩牛四角相抵的動態充滿張力,加上兩隻躍動的飛鳥,更增添了動態的氣勢。再回頭看看「荊軻刺秦圖」(圖81)。刺秦的匕首插入柱子瞬間被刻畫下來,有的人摔倒了,有的柱子坍塌了,整個畫面都體現了速度和張力。
圖81荊軻刺秦圖(局部)
說完了畫像石,再看看畫像磚。許多漢代墓葬的墓室用磚砌成,畫像磚就成了墓室裝飾畫的廣闊天地。與畫像石類似,內容題材也都是反應現實生活或者升天成仙的美好憧憬。畫像磚的製作方法常見的是模印以後燒制。圖82~圖86。
圖82 漢畫像磚「舂米圖」,四川。畫面中的扇谷用的風扇,在漢代的時候一定是高科技的產品,大型風扇大大地提高的谷糠分離的效率。
圖83 漢畫像磚「上人馬食大倉」圖,許昌。
圖84 漢畫像磚「觀伎圖」。右上角的遊戲叫做「跳丸」,漢代時候很流行的遊戲。同畫像石一樣,用簡練的線條表現速度與動感是漢畫像磚的藝術特色。
圖85 漢畫像磚「伏羲女媧」圖,南陽。「升仙」主題的內容很在漢畫像磚上也常見。
圖86 漢畫像磚「泗水撈鼎」圖,新野。這幅畫像磚表現的是歷史傳說故事。
最後還是加點佐料,調調味兒,比較一下古羅馬的繪畫吧。
《劍橋藝術史古希臘羅馬藝術》認為古羅馬的繪畫沿襲古希臘的風格,卻缺少動人之處,所謂「龐貝的四種風格」也幾乎不堪一提。但我還是從網路上找了幾幅古羅馬時期的繪畫,對比一下看看唄。
推薦閱讀:
※明十三陵 定陵博物館
※咫尺藝苑——旅順博物館藏花鳥扇面集賞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引發故宮、劍橋、震旦博物館收藏的神秘上古帝王相有什麼來頭?
※xxx博物館項目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