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醫院開診所:醫生、 生意人和管理者三位一體(多圖參觀香港私人診所怎麼開)

走出醫院的醫生

選擇多點執業後,醫生林鋒在工作室為自己掛出了診金2000元的價格,他本期望高價換來接診高難度病,但一位患者還是弄得他哭笑不得。那位患者預約後,見到林鋒,告訴他,自己肚子疼,好像是吃壞了東西,該怎麼辦?

林鋒無奈,還是認認真真地為患者看了病。他向新快報記者強調:「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個誤解,我的工作室不是普通診所,它是個治療高難度疾病的醫生團隊。」

林鋒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大外科主任兼胃腸外科主任,是我國著名的胃腸道腫瘤專家,他希望這類只患一般疾病的病人不要再來找他了,既浪費他的時間,又浪費患者的錢,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

今年5月15日,他聯合同事謝汝石副教授,以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子謙教授,創辦了廣州第一家「私人醫生工作室」,即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制度在廣州的第一次嘗試。

至今一月有餘,多點執業效果如何,醫生多點執業是否適應,令人好奇。

林鋒的主任辦公室在樓層的最裡頭,坐在「積健為雄」的書法作品下,他不斷吸著煙。

1982年從中山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林鋒一直從事胃腸外科臨床工作,做到了今天這個樣子——國內權威專家,醫院頂樑柱,自稱已是「既得利益者」。

在醫院的系統里,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輕輕鬆鬆地掙錢。在廣東今年出台醫生多點執業制度之前,他事實上已經在做多點執業的事,專家會診之類,在外科領域還有一個專有暗語,叫「飛刀」,指的是休息時間在其他醫院做主刀大夫。

事實上,這都是醫療圈裡公開的秘密,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曾透露,醫生們早就在通過個人關係、工作關係,以「走穴」的形式行走江湖,大多數有能力的醫生,其價值也不是通過在單位「薄利多銷」來實現,而是通過他的「走穴」來實現,有的醫生通過「走穴」所獲得的報酬,至少是醫院給他的報酬的一倍。

今年3月,廣東正式允許了醫生多點執業,「走穴」將被合法化,林鋒成為了第一批嘗試者,他與同事謝汝石副教授,以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子謙教授,創辦了廣州第一家「私人醫生工作室」。他們希望,工作室能為追求高品質醫療的人士提供專業、尊享、私密、定製化的一站式醫療管家服務。

按照國外私人醫生的經驗,工作室的運營採用預約制度,預留了充足的諮詢時間,並有工作人員協助檢查,在各個診療節點上提供個性化的定製服務。這些擠佔了林鋒的休息時間,晚上、周末,都有可能有病人預約,但他不是為了錢。

林鋒算了一筆賬,在外面做一天「飛刀」,就能掙幾萬元;講一節20分鐘的課,能掙3000元;開工作室,每個患者接診不低於30分鐘,收費2000元,還得和團隊成員分。

「我們是既得利益者,假如不是我們來走這條路,其他人來走,就更沒力量。假如連這樣著名有品牌的醫生都走不動的話,老百姓都信任不過,都認為他是歪門邪道的話,那醫改就沒辦法了。」林鋒主動邁出了這一步,「縱觀全世界,私立醫院要成功,一定是醫生先走出來。」

政策上的巨大差距,導致私立醫院吸引人才困難,沒有好醫生,好的口碑便很難樹立

社會對私人醫生是存在偏見的,林鋒親歷了這種偏見。一位來到醫院的患者告訴他,自己為掛到他的專家號,花3000元買了黃牛號。林鋒問,為什麼不去我那個工作室?患者答,在大醫院,可信。林鋒問,你是來找我看病的,我還是我,怎麼你的態度能變化這麼大?

但林鋒明白,這種偏見源於私立醫院在社會上的名聲。由於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在政策上的巨大差距,導致私立醫院吸引人才困難,沒有好醫生,好的口碑便很難樹立。

不過另一方面,私立醫院的低口碑,又僅限國內。那些出國治療的患者,在國外都是選擇私立醫院,這代表著高水平醫療、優質服務與優雅環境。林鋒早就發現,兩相對比,國內醫療行業明顯有問題。

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醫療資源一元化,「住宿還分招待所和五星級酒店」,但國內讓老百姓信賴的醫院,除了公立醫院,幾乎沒有了,根本沒有滿足社會的多層次需求。

按照林鋒的設想,醫療資源應該分配清晰,公立醫院的責任,在於為社會保障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它是非盈利的,但現在可不是這樣,「一家醫院自負盈虧還叫公立醫院,這說得通嗎?」

而私立醫院、私人醫生工作室等,則滿足更高一層次需求,具體的價格,則由市場調控,根據醫生水平高低不同,收費自有分層。比如現在自己的工作室收費,若選擇普通醫生500元,按水平一直往上,若選他則是2000元。這些費用全部由病人自付,且不包含檢查、治療等其他費用。

「患者是找醫生看病,不是找醫院看病。」林鋒的工作室里,彙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醫生,按照他的設想,未來希望能將工作室變為多點醫生團隊,與不同地區醫院簽約,能讓患者就近手術,最後讓「林鋒工作室」成為品牌,「哪怕是我死了,『林鋒』這個牌子還在,就像『梅奧診所』一樣。」

梅奧診所(Mayo Clinic)是美國的醫院,最早就是由醫生梅奧在十九世紀創辦,發展至今,它已經成為了代表世界最高醫療水平的醫療機構之一。

在私人醫院出現醫療事故怎麼辦?

其實相關問題法律早就有所規範

醫生多點執業,是把醫生從單位人里解放,變為社會人。在單位人里,醫生是醫院的一部分,他屬於這個體制,有自己的編製,升遷要看領導眼色。但在社會人里,醫院是為醫生服務的,醫生把自己的門診放在外面,醫院只是他的執業平台,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醫生能選擇相匹配的各種醫院。

醫學界內對於醫生身份問題討論已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曾說:「我們是自由職業,我們是靠技術吃飯的,一定要把我們職業本職給還原過來,我們不是國家幹部。那收入的問題要提高,要把醫生群體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這樣我覺得人事制度很重要。」

林鋒在國外所見,醫生大致分為三類就業群體,一是自己開診所,二是在公立醫院做僱員,三是加入醫生團隊,服務私立醫院。他想這些想了很多年,現在終於能做點事了。

事實上,他在醫院做專家門診,接診的病人最後也未必是他做手術,做的手術也不是排隊掛專家號的老百姓,現在工作室里,他一切都可以給出承諾,從診斷到手術,全程負責到底。

「這才是最重要的。」林鋒強調。

對於公眾關心的,私人醫生工作室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如何處理的問題,林鋒告訴記者:「相關問題法律早就有所規範,法律界定不會因為姓公姓私而改變。」

在《廣東省衛生廳關於醫師多點執業的試行管理辦法》中,記者看到在第十八條有明確規定:已經辦理多點執業註冊的醫師,在執業期間發生醫療事故或民事糾紛,由執業所在的醫療機構負責。

探訪

患者預約至少要提前一周時間

這家私人醫生工作室所在的地方,也是某私營體檢機構的會員區。

按照林鋒的介紹,體檢機構與工作室是合作關係,當初選擇與體檢機構合作,是因為國內對於這種形式還不成熟,所以需要尋求一個合作夥伴,「要找一個地方,它有時資源也閑置,但是條件又很好。」高端私人醫生服務微信公號kgn091專註醫療健康行業。體檢機構正好滿足了他們的想法。並且,如果體檢機構的顧客在得知身體有恙之後,想要得到專業的診斷,可以就近預約,這對三方都有好處。

7月11日上午,新快報記者來到私人醫生工作室,並未見到有患者。據前台介紹,當天沒有患者預約,所以工作室也看不見人,並且目前由於開業不久,不少設備還在添置中。

按照三位創始人的設想,工作室應該是服務於有支付能力的患者,提供舒適的服務。由於選在了該體檢機構的會員區,所以場地與醫院相比,布置得比較豪華,沙發、地毯、壁爐、實木傢具給人有別於擁擠的醫院的感覺,前台所使用的電腦也是清一色的蘋果iMac。

該體檢機構前台告訴記者,患者預約至少要提前一周時間,以便雙方都能準備充足的時間。

對於醫生多點執業,廖新波持支持態度。他認為,醫生多點執業之後,醫生的個人品牌將逐步建立,患者將改變過去「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就診模式,轉變為跟醫生走或跟「中介」走,而醫生的就業模式或許將轉變為中介推薦或者醫生建自己的「網站」,從而替代現在的人事管理。

不過,目前林鋒也有一點擔憂,私人醫生工作室現在都是休息時間工作,以擾亂自己休息為代價,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香港私人診所很普遍,有從業者說

5月15日,廣東首個醫生工作室正好「滿月」。從籌備至正式開業,作為廣東「吃螃蟹第一人」公立醫院的醫生,林鋒等人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質疑診金過高是為有錢人服務,缺少公益性,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另類」多點執業的嘗試,為他們的勇氣和決心叫好。

但事實上,在香港這個問題早已不是問題。

林子健(化名)醫生正在能望到維多利亞港的辦公室內,為病人看診。診療時間已過大半(35分鐘),剩下的寒暄時間中,他和病人聊起了內地的一單新聞,「內地醫療制度也開始改革了,花幾塊錢但是要等很久,和幾百塊錢看診但是時間可控,你會選哪個?」

病人果斷回答,「當然是後者,等候的時間也是成本啊!」在他們看來,選擇私人診所還是公立醫院,只是各取所需。

私人診所在香港遍地都是,它們或隱身於像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旺角等寸土寸金的寫字樓內,或於各小區樓盤裡,由於成行成市,被街坊們稱為「醫生樓」,聚集了各科醫生,還有各種診療檢查,兩三層樓里囊括了醫院全部科室,與大醫院無異,雖然收費不低,卻早已為普通市民所接受。

黃民說,在香港,醫生不能賣廣告,全憑口碑

銅鑼灣Sogo百貨商城正對面的一棟寫字樓里,其中一層樓有三家診所,一家護理機構。

黃民(化名)醫生的診所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內科醫生,在業內他也被稱為家庭醫生,來這裡看病的主要是一些身體檢查、感冒或者是一些慢性病開藥等。

這不是他唯一的診所,黃民醫生還有另外兩家診所,分別在香港仔和尖沙咀,時間從早上10時排到晚上8時,忙起來一天要看三四十個病人,並不比公立醫院輕鬆多少。

「為什麼要分三家診所趕場?」

黃民說,「因為在香港,醫生不能賣廣告,全憑口碑,所以一開始要儘可能覆蓋更多區域,每個區域都會有就醫需要。」

他在這家診所出診的時間是下午1時30分至下午4時,3平方米左右的等候大廳里,一部42英寸的液晶電視正在循環播放著當晚香港黃金時段的「肥皂劇」。

連成一排的軟沙發已經坐滿了等候的病人,他們不少是熟識的街坊,三三兩兩坐著聊天。

沙發旁邊擺放著一台空氣凈化器。一個身著便裝化著淡妝的女生就是這所診所的護士,她只負責安排病人輪候看症和取葯,所有檢查和注射都由醫生來完成。

優質的服務也意味著更高的診金,看個傷風咳嗽大概要350港元

這些場景合併在一起總讓人產生錯覺,這真的是醫院嗎?

事實上,這樣的「醫生樓」在香港比比皆是,有的私人診所還佔據了幾層樓。

像尖沙咀一帶的「醫生樓」里,可以找到專科醫生看診,還可以做類似CT等的大型檢查,同時還配有一些康復項目。診所的面積也更大,很多醫生辦公室里還會特意配有冰箱、咖啡機等各種能為病人減壓的小設備。

初來的病人只需要在寫字樓底下看「水牌」(類似醫生的簡介)尋找醫生即可。

但優質的服務、舒適的環境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診金。一位從醫數十年的風濕專科醫生告訴記者,他們的收費確實比公立醫院高出很多,普通公立醫院的診金大約60港元左右,但要一大早去醫院拿號輪候,也許要一直等到下午。

而來私人診所看診,只要提前預約好時間前後不會超過1個小時,這其中還包括醫生平均45分鐘的診療時間、等候時間、取葯以及各種檢查的時間。但是看「家庭醫生」類似傷風咳嗽這類大概需要的診金為350港元,而看專科醫生類似風濕、肝腸、心肺等,光診金就需要1500港元左右,加上拿葯一般要在2000港元以上。

「香港一開始出現私人診所時,醫生也是同時兼著公立醫院的醫生身份」

林子健曾經在一家公立醫院當了10年醫生,像他這樣資歷的公立醫院醫生月收入也能有十幾萬港元,但相對私人診所還是算少的,且工作量也較大。所以他婉拒了醫院領導們的各種挽留,自己開起了私人診所。

「其實開私人診所還是有風險的。」林子健坦言,在香港一個醫生出來開私人診所,至少需要「守」一到兩年,因為中心區一家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診所,都需要約200萬港元的成本。

「一旦你開了私人診所,你的身份就不再僅僅是醫生,而是兼具了醫生、生意人和管理者的三重身份。」(對此專註醫生創業研究的高端私人醫生服務微信公號kgn091主編高師傅表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醫生同時分身生意人和管理者角色比較難,可以參考酒店行業,有專業的酒店託管和運營機構,未來不排除投資人、醫生和運營管理者三分開的合作模式。)

林子健每天從10:00上班,18:00下班,但8個小時的時間裡,他一般只會看10個病人,當然如果生意比較好的時候也會看20個,每個病人看診的時間約45分鐘。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私人醫生一天也看30多個醫生,但是病人體驗差,醫生看診的效果也不好。」林子健笑著說,當經過市場洗禮後,私人醫生會越來越注意這些細節,「很多像我們這樣的醫生每天都穿西裝打領帶。為什麼啊?很簡單,病人交幾千塊診金來看病,你穿著短褲拖鞋合適嗎?」

當然除了為病人看診,他還需要考慮診所如何盈利,同時還要考慮診所的管理問題,請多少個護士,租金水電等等。

「這些我們都已經一步步經歷過了,香港一開始出現私人診所時,醫生也是同時兼著公立醫院的醫生身份,慢慢才開始脫離,這樣更有安全感些,所以我相信廣東漸漸會有更多醫生邁出這一步的。」林子健說。(新快報)

香港很多診所都開在商場、寫字樓和住宅樓里

香港某私人診所

推薦閱讀:

滿清八旗是怎麼分類的?
西服扣子怎麼扣
算命為什麼一定要收錢?如果不收會怎麼樣?
怎麼與客戶溝通客戶才接受你?
每日美搭丨10月19日怎麼穿

TAG:香港 | 醫院 | 醫生 | 管理 | 生意 | 生意人 | 參觀 | 怎麼 | 管理者 | 私人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