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導師:修行者守則

近來有數人詢問,作為我的一名學子,或作為一名具格的修行者,應有什麼樣的內在品德和外在氣質?我想如下幾點是必須要做到的:

一.沉穩內斂:舉止穩重不浮燥,需知處處愛表現、出風頭的人,是很讓人討厭的。佛曰凡夫之人皆為有漏之身,何以故?因凡夫之人,心為感官所牽,整日賓士於外,精氣神時時泄散,導致身心枯萎空虛。自古聖賢教人,皆令吾等精神內斂,清心寡欲,如是方可與經典相應,與智慧相契。

二.溫柔開朗:夫子曰溫柔敦厚,君子之品也。開朗之人,有超越之能,臨事不迷,遇困不束;開朗之人,如春風化雨,能自發地為他人帶來甘露般的清涼,能自然地讓身邊人的心靈滿園春色。

三.是非分明:一個修行者,必定是一位是非分明之人,尤其是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或眾說紛紜下,務必知所進退,有所取捨。恪守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之道。恥於作牆頭草,不屑於投機賣巧,敢于堅持真理,敢於守望正義。

四.擔當精神:每當遇到不如別人之時,不可虛榮自大,敢於肯切地承認我不如人之處。一個行者,面對生活之責任,生命成長之義務,家國之使命和社會之榮譽,不借口,不推諉,有切實之擔當。修行者需有大丈夫精神和漢子氣。

五.邏輯清晰:講說不清一定源自思考不透,思考不透一定源自學習不精。一個修行人一定是一位邏輯井然之人,說話有的放矢,表述層次分明。不做作,不空洞,不無聊,不自欺。

六.常懷感恩:古人有一字之師,一飯之施,沒齒不忘。尤其對於自己的受業之師和根本上師,必定榮辱與共,視作生命之根,心性之源。如是心行,道統心傳方可落於實處。

七.看淡生死:修行之人須超越生死局限,不作生囚,不為死奴。看淡生死是超越生死之前提。真看淡生死者,境界和格局必得升華。如是方有可能為法忘軀,殺身成仁,成就一番偉業,譜寫一段輝煌。

八.博學百家:古之修行者,無不遍閱百家經論,歷盡人世蒼桑。修行是世間第一等事,修行者是世間第一等人。欲成就此第一等事,欲成為此第一等人,需有與此相應之魄力和學養。看了幾本地攤小書就以為什麼都知道了;懷揣點小情緒小碎念,就以為有了人生閱歷;學了點養生小術,就以為竊得了天地大道。如此器淺易盈之人,怎可廁身於世間第一等人之列?修行之人,必定心胸似海,不拘於一法一術,廣學百家,深思明辨而後已。

此上八條守則,如學人視若座佑,二六時中懸於眉下,庶幾近道矣。吾輩期盼之心,無有空落也。


推薦閱讀:

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失觀照,斷除無明?
中派丹法參證
別動不動就搞修行,睡飽一個月再說
為什麼古時成仙者或是佛教有天眼通的人沒有指出地球是圓的呢?

TAG:導師 | 修行 | 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