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國傳教士,他有一個中國徒弟,無意中影響了中國歷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左中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團團長馬嘎爾尼在熱河行宮見到了中國皇帝乾隆。在覲見禮儀的選擇上,馬嘎爾尼依覲見英國國王之禮,單膝下跪,而非中國禮儀中的三跪九叩。對此,乾隆皇帝頗為不悅。
嘉慶年間,英國又派來一個使團,使團團長是一位叫阿米士德的伯爵。落腳廣州的阿米士德伯爵也想去北京覲見中國皇帝。有鑒於乾隆朝的前車之鑒,兩廣總督為穩妥起見,事先特地就覲見中國皇帝要行三跪九叩之禮一事,與阿米士德伯爵進行磋商。
可傲慢的阿米士德伯爵執意不肯入鄉隨俗。不想因此而丟掉烏紗帽的兩廣總督隨即採取拖延策略,最後無緣面見中國皇帝的阿米士德伯爵在離開中國時,將他的中文秘書馬禮遜留了下來。正是這一無心插柳之舉,成就了馬禮遜,確切地說:是馬禮遜的三個徒弟成就了馬禮遜,讓他成為一位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影子人物。
留下來的馬禮遜,開始在中國兩廣地區傳播基督教新教。這位學者型傳教士像模像樣地蓄起了長辮子,他穿著長袍馬褂和厚底靴,與他的中國教習一起用筷子吃飯,甚至還用蹩腳的漢語做晚禱,完全像個中國通。
他有個英國徒弟,叫利雅格,在中國呆了幾十年,是個真中國通。利雅格不遺餘力地將中國文化經典《四書》、《五經》等翻譯成英文介紹到西方。英國人乃至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經典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利雅格的執著努力。
馬禮遜另兩個徒弟都是中國人。其中一個叫梁發的,最具傳奇色彩。梁發,人稱「阿發」,又叫梁阿發,是個出身貧苦的客家人,只念了四年書。早年以做毛筆糊口,後來才到廣州附近以刻字版為生。
他正是在刻字版的過程中,接觸到基督教——1815年,蘇格蘭新教傳教士米憐翻譯了一些宗教小冊子和《聖經》節錄,雇梁發來刻。梁發刻字版的過程,即是抄寫《聖經》的過程。但此刻的他,還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在米憐的不懈努力和持續影響下,梁發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與鬥爭,終於在1816年的一個禮拜天,接受了米憐的基督教洗禮。
信奉基督教後的梁發萌生了寫作的念頭,並很快付諸行動。他寫的第一本關於基督教的小冊子叫《濟世經注讀書》,雖只有三十七頁紙,但卻被梁發認真地刻印了兩百本。這本刊出後幾乎無人問津的小冊子,由梁發於1819年春,在廣州城內外免費進行散發,他因此而被官方逮捕並判刑。在遭鞭撻之外,官府不僅將他的刻版付之一炬,還沒收了他的房產。但梁髮絲毫不為所動,出獄後不久,他不僅自己給妻子做了基督教洗禮,還讓馬禮遜給他的兒子做了洗禮。
嚴格地說:米憐才是梁發的親師傅,馬禮遜只能算是「遠房」的。
米憐去世五年後,梁發被任命為傳教士。此時的梁發,決定寫個長篇,將他對基督教的理解與新發現說透。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學沒畢業的他,終於在1832年寫出了一部叫《勸世良言》的書。這本書並非《聖經》的直譯,它是一本梁發十五年來隨洋人學習和傳播基督教所獲心得體會的隨想錄。這本書接地氣到用方言土語寫成,書中將耶和華翻譯成「爺火華」。
梁發學會了更加先進的石版印刷技術,藉以印刷帶有精美插圖的宣傳單。為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梁發跟在那些逐縣逐城主持考試的學政們身後,四處奔波,設法將這本書免費送到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們手中。後來,他居然跑到廣州城的貢院附近去散發,梁發堅信:在這個文化人的集散地,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看的!
果然:1836年,這本《勸世良言》,終於被送到一位叫洪火秀的、二十二歲考生手中。但這個年輕人當時的注意力集中在科舉考試上,對這種免費贈送的小冊子,也只是隨手接過來,塞進行李里,回家後,又隨手扔到哪個角落。1837年,這位叫洪火秀的考生,按時來到廣州城,又去咬那舉人考試的鉤。這年陰曆二月底,他得知自己又沒咬到。氣,一直從頭泄到腳,以至於他根本就沒力氣走回家,不得不雇了兩個轎夫,將自己抬回家。
回家後,他大病一場,發高燒,講胡話,做怪夢。他夢見一個黃袍童子對自己說了一通令他心服口服的話,可醒來後,內容一概記不起來。家裡人都以為他瘋了。恢復健康後的洪火秀,重新回到溫習儒家經典的書桌前。他到附近的一個村莊里,一邊教書賺錢,一邊複習迎考。1843年,洪火秀第四次趕赴廣州,參加舉人考試。這次,他又毫無懸念地名落孫山。就在這年夏天,回到家中的洪火秀,百無聊賴中,拿起那本被他遺忘在角落裡的《勸世良言》。
《勸世良言》開篇就講科舉考試的毫無意義,說這簡直就是在蹉跎歲月。又說十二歲就顯露慧根的耶穌,在尋求教誨世人使命之路上,一直不為人所理解與接受,終於在三十歲這年,放棄舊生活而公開宣教,這才開啟了人生的康庄大道。此時的洪火秀,正年當三十。這些都給落寞的洪火秀帶來安慰與共鳴。
而更令他驚訝的是:他終於隱約地記起夢中那個黃袍童子的話,幾乎都在這字裡行間。冥冥之中,他感覺有什麼在召喚他,他彷彿找到了一把打開堵塞自己多年智慧之門的鑰匙。他根據自己的覺悟,還特地為避天神上帝「爺火華」的名諱,將自己名字中的「火」字去掉,並將屢屢出現在《聖經》里的「全」字,嵌入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取了個新名字——洪秀全。
自此,曾經的洪火秀,完全自覺自愿地放下了手中的筆,他再也不去參加什麼科舉考試,如今的洪秀全,帶著這本《勸世良言》以及他對這本書的理解,創立「拜上帝會」,聚集信眾,毅然決然地舉起了向清廷叫板的刀。最終建立太平天國,與清廷分庭抗禮,劃江而治達十年之久。
馬禮遜還有個中國徒弟,叫何福堂。何福堂本人並無什麼過人之處。但他有個叫何啟的兒子,是香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知名人士。何啟和英國人歐德一起,拿出自己的土地,興建了香港最早的機場——啟德機場。此外,何福堂還有一個女兒,長成後嫁給了李鴻章的智囊伍廷芳。而深受基督教影響的伍廷芳,後來又因同情革命而與孫中山建立了密切關係。
這些事情都對中國歷史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從英國使者不肯跪叩乾隆,到太平天國爆發,之間存著微妙的聯繫。而關鍵是一位叫馬禮遜的英國基督新教傳教士,他選擇留在了中國,並收了兩個中國徒弟。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推薦閱讀:
※少年時期的貧窮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用車切記九大注意,否則影響你的運氣!
※孩子的不良情緒會影響學習,家長要幫助釋放情緒
※「好的婚姻不是改造,而是影響」
※魚尾紋是否影響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