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現代醫學框架下發現的谷氨醯胺的臨床作用
現代醫學框架下發現的谷氨醯胺的臨床作用
下面來看谷氨醯胺的一些臨床作用。這些臨床作用都是在現代醫學框架下積累的經驗,如果我們用後現代理論醫學的視角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會有這些作用。
(一) 谷氨醯胺對消化道的作用
谷氨醯胺是消化道修復的最重要的營養物質。這是在最近20年才認識到的。(20年似乎已經不短了,而至今我國大多數臨床醫生仍不知道這一點,要大家普遍知道這一點還不知要多少年)。直到現在,人們還認為疾病期間腸道是靜止的。大多數醫生認為在疾病和手術期間不應使用腸道。腸道需要休息,以利自身修復。然而腸道修復所需要的營養--谷氨醯胺,在很多食譜中沒有得到提供。現代靜脈用溶液中也不含谷氨醯胺。此時,在病人禁食時發生的實際情況是,腸道內襯細胞,即腸粘膜細胞萎縮。因為它們缺乏食物中所帶來的谷氨醯胺的營養。通常情況下腸道厚厚的內襯被落落的剝脫組織所代替。後者易腐蝕,形成潰瘍。細菌易通過。因此,疾病期間試圖用禁食讓腸道自身修復和僅提供葡萄糖溶液支持就會發生相反的結果。不但不能修復,腸道還會損傷。腸道內襯變落,腸道內細菌穿過腸壁進入臨近組織,最終有些病人細菌或細菌毒素還會進入血液,形成「細菌移位」、「腸源性內毒素血症」。而這又是形成「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對於維持健康起重要作用的胃腸粘膜內襯,即是物理屏障,又是免疫屏障。如果細菌或病毒確實成功地越過了物理屏障,絨毛深層特殊的白細胞就會吞噬消滅入侵的微生物。當谷氨醯胺對腸道的正常供應受阻時,就像一個人不吃飯時,這兩種粘膜屏障就會減弱。因為免疫細胞也是靠幹細胞增殖維持的。谷氨醯胺的缺乏,也影響到免疫細胞的數量和質量。胃腸道粘膜細胞,是機體中更新最快的三大組織之一,另外的二種組織是免疫細胞和神經組織。胃腸粘膜細胞更新的周期為5天左右,即一個絨 毛底部的幹細胞增殖分化長成腸粘膜細胞並移位到絨毛頂部所需的時間是5天左右,全消化道每天脫落粘膜細胞的重量為250克,而機體內所貯存的谷氨醯胺,大約能支持機體5天的需要,這樣在疾病中,禁食5-10天左右,就會出現消化道癥狀,甚至出現潰瘍、出血等。
1、維持腸粘膜屏障的完整,預防和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症
腸道內有大量細菌,其總數超過人體細胞的總數,其中革蘭紙陰性桿菌及其所釋放的內毒素是對人體健康最大的威脅。腸道內毒素入血所造成的機體損害即稱為「腸源性內毒素血症」。內毒素經腸入血後,首先經門脈入肝造成肝損害,然後再入大循環,造成肺、腎、心臟、大腦等各臟器的損害,以前所說的「肝腎綜合征」,主要就是由腸源性內毒素血症引起,目前所發現的大多數原因不明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不能排除是由腸源性內毒素血症引起。腸源性內毒素血症最嚴重的臨床後果是多臟器功能衰竭,這是目前對現代西醫最難診斷,也是最難治療的疾病群,而了解到腸源性內毒素血症的發生機制和谷氨醯胺對維持腸粘膜屏障的重要作用後,多臟器功能衰竭就成為容易診斷和治療的疾病。
Gln是腸道粘膜細胞代謝必需的營養物質,對維持腸道粘膜上皮結構的完整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外傷、感染、疲勞等嚴重應激狀態下,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Gln很快耗竭。當腸道缺乏食物、消化液等刺激或缺乏Gln時,腸道粘膜萎縮、絨毛變稀、變短甚至脫落,隱窩變淺,腸粘膜通透性增加,腸道免疫功能受損。臨床實踐證明,腸外途徑提供Gln均可有效地防止腸道粘膜萎縮,保持正常腸道粘膜重量、結構及蛋白質含量,增強腸道細胞活性,改善腸道免疫功能,減少腸道細菌及內毒素的易位。Van der Hulst等發現,兩組病人手術前進行兩周腸外營養(TPN)支持,不含GLN 組病人小腸粘膜絨毛明顯下降,腸道通透性增加,而含GLN 組可有效地維持腸道粘膜結構,防止腸道通透性改變。
2、預防和治療化療和放療對腸道的損傷
化療和放療是靠破壞快速增長的細胞來防止癌瘤增長的。然而這不僅破壞癌細胞,也破壞機體中增長最快的一些正常的組織細胞。其中特別明顯的有腸道粘膜細胞。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癌症病人治療過程中經常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對於接受化療、放療的患者同時給予谷氨醯胺,能明顯保護胃腸粘膜,並因此減輕噁心,嘔吐等消化癥狀。目前放,化療患者多使用進口止吐葯,價格昂貴,又不能起到胃腸粘膜的保護作用,而谷氨醯胺既經濟,又有多方面的作用,是中樞鎮吐劑無法相比的。
3、治療消化道潰瘍
潰瘍和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最常見也是最難治療的疾病,就潰瘍而言,目前現代西醫認為是胃酸過多及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故採用制酸及抗菌治療,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特別是不能解決複發問題,原因是,胃酸是正常消化生理機制,抗酸治療本身是不符合正常生理規律的,而幽門螺旋桿菌也不是潰瘍發生的特異性原因,並不與潰瘍發生成絕對正相關。而谷氨醯胺促進幹細胞再生作用,能使胃腸粘膜在有酸條件下維持正常組織結構,因此,這是在不破壞機體正常生理規律的條件下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辦法,目前進入我國醫療市場的日本進口谷氨醯胺口服製劑「麥滋林」,所註明的唯一治療作用就是治療胃潰瘍。
4 胰臟組織營養研究證實,腸內供應谷氨酸胺可支持胰臟生長及其功能。
發現L-谷氨醯胺能顯著增加胰臟重、DNA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也可增加總的胰蛋白酶原和脂酶含量,L-谷氨醯胺可促使胰腺泡增生。Li等研究表明,L-谷氨醯胺可以防止由於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導致的脂肪肝,認為添加L-谷氨醯胺可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從而降低門脈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比例,增加肝臟脂類的輸出。
胰腺的內外分泌都需要谷氨醯胺作為重要能量底物,在培養細胞和離體灌注的胰腺,谷氨醯胺比其它任何氨基酸利用程度都高。靜脈灌註標記的谷氨醯胺很快被從循環中清除,測定發現胰髒的外分泌腺含谷氨醯胺的代謝產物比其它組織都高,在離體的胰島細胞中,谷氨醯胺占代謝底物的約1/3,這些研究表明谷氨醯胺可能是胰腺生長和功能的一種重要能量底物或氮的來源。Helton等(1990)的研究發現應用GLN能明顯提高胰腺重量及DNA、蛋白質含量,胰液的總胰蛋白酶原和胰脂肪酶原含量也增加。谷氨醯胺也可調節胰島激素的釋放,Opara等(1990)用離體灌注胰島研究了谷氨醯胺對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釋放的影響,發現在基礎血糖水平下,谷氨醯胺抑制胰島素產生,但刺激胰高血糖素的釋放。
5 治療腹瀉
消化道一個重要生理功能是水分的重吸收。不論何種原因,導致消化道粘膜組織結構破壞後,都會發生水分重吸收功能障礙而導致腹瀉。谷氨醯胺能維持消化道粘膜的正常組織結構,故能治療腹瀉,在我國,腹瀉治療多以抗生素為主,這是不全面的,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是由細菌引起時,不應使用抗生素,相反,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作用谷氨醯胺肯定是有效的。
6 減輕藥物的胃腸刺激作用
許多藥物都有消化道副作用,並因此影響這些藥物的臨床應用,因為谷氨醯胺能促進胃腸粘膜細胞再生,維持胃腸粘膜正常組織結構,故可減少這些藥物的胃腸副作用。
7 對大部分難治性腸道疾病均可能發揮重要的治療作用
在科學上有一個原理是結構與功能相關性原理,任何物質,結構正常,功能自然正常,結構不正常,功能肯定不正常,谷氨醯胺能促使胃腸粘膜維持正常組織結構,所以,凡與胃腸粘膜有關的消化道疾病均可得到治療,如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甚至對艾滋病引起的腸道破壞都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二)抗氧自由基作用
氧自由基能引起機體多種過氧化反應,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成為細胞變性、死亡的原因,是多種系統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病原因,而且也是衰老的重要原因。機體中有三種物質是負責消除氧自由基的,一種叫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種叫作「過氧化氫酶」,還有一種叫作「谷胱苷肽」。谷胱苷肽是在肝臟中由三種氨基酸合成的: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谷胱苷肽中的谷氨酸部分,絕大部分來源於谷氨醯胺。因此,給機體輸入谷氨醯胺能促進谷胱苷肽的合成,起到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氧自由基的損傷作用的發現,為臨床上解釋疾病發生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未能生產出有效的抗氧自由基的藥物,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氧自由基理論只能起診斷作用,不能起治療作用,而谷氨醯胺作用的發現,為我們臨床中抗氧自由基治療提供了一種現實的可操作的具體方法,這就使氧自由基理論可以在臨床治療中得到落實,其意義十分重大。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細胞內重要的抗氧化劑,其主要功能為保護生物膜,核苷酸和多種蛋白質免受自由基攻擊所致的損傷。提供Gln可通過維持組織中GSH的儲備,保護細胞、組織和器官免受自由基造成的損傷。運動員由於疲勞等應激,組織損傷、缺血、缺氧,可導致大量的自由基的產生和釋放,引發脂質過氧化作用。另一方面,由於疲勞時的肌肉和血漿中Gln水平急劇下降,可能使GSH合成受到限制,使機體抗氧化能力下降,使氧化損傷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於運動員補充Gln,可通過保持和增加組織細胞內的GSH的儲備,而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穩定細胞膜和蛋白質結構,保護肝、肺、腸道等重要器官及免疫細胞的功能。
(三)保肝作用
因為氧自由基損害是肝臟多種損害的一個常見機制,所以谷氨醯胺以其抗氧自由基機制,可以在治療多種肝臟損害發中揮作用。另一方面,谷氨醯胺可以通過維持枯否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起到保肝作用。肝臟主要由兩種細胞構成,一種是肝細胞,另一種是枯否細胞,枯否細胞是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從血管中游出後,定居在肝臟,成為肝臟中的重要組成萬分。枯否細胞主要負責肝臟的免疫功能。消化道全部血液都經門脈入肝,通過消化道進入機體的各種有害物質、細菌、病毒、內毒素等均需枯否細胞處理,這樣枯否細胞也就成為肝臟中最易受損死亡的細胞,枯否細胞的受損死亡本身已構成機體嚴重疾病,而與此同時,受損的枯否細胞又釋放出大量炎症介質,造成肝實質細胞的受損壞死。因此,維持肝枯否細胞的結構,功能正常,是維持肝臟正常功能,治療肝臟疾病的重要方法。枯否細胞屬臟器中的巨噬細胞,屬單核巨噬細胞系列,其來源是血液的幹細胞,谷氨醯胺是幹細胞再生的重要原料,通過促進血幹細胞的再生,保證肝臟中受損的枯否細胞能得到及時的更新,補充。
(四)強化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是機體中壽命最短,更新最快的三大組織之一,因此,谷氨醯胺的作用能在短時間內,表現在免疫細胞的功能上。如能保證谷氨醯胺的供應,免疫細胞功能也就能正常發揮。臨床治療中,在一般炎症疾病,其抗菌效果,不低於抗生素,而它比抗生素優點在於,不用擔心「抗菌譜」是否與致病菌相對應。谷氨醯胺可稱為真正「廣譜」的抗菌素和抗病毒藥。在50年代美國的Hennry Eagle博士就發現要想讓培養血中的免疫細胞生長,谷氨醯胺是必需的養料。沒有谷氨醯胺,就沒有細胞的生長,這一發現多年來沒有受到重視。英國牛津大學的Eric Newsholme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如谷氨醯胺的量減少,則淋巴細胞不能正常分裂。如谷氨醯胺的量又增加,則淋巴細胞的分化又恢復。如果培養基中有谷氨醯胺,巨噬細胞就能發揮包裹和吞噬外來物質的功能。如果谷氨醯胺的量減少,巨噬細胞的功能將受到很大影響。依利諾伊州立大學的John Alverdy博士,用動物實驗來研究免疫細胞與谷氨醯胺的關係。他發現,當他給動物輸入目前世界各醫院都正在使用的靜脈營養液,(不含谷氨醯胺),動物腸道的淋巴結內充滿了細菌。如果在靜脈營養液中加入谷氨醯胺,淋巴結中只有很少的細菌。接受谷氨醯胺的動物的Ig A抗體水平也是很高的。在另一個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大鼠在敗血症時,其淋巴組織對谷氨醯胺的利用增加,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在清除異物時需要大量的增殖,這就需要較多的谷氨醯胺。如果給予動物大劑量的細菌造成敗血症之前,先輸入谷氨醯胺,那麼這些動物的存活率比未接受谷氨醯胺的動物組高二倍。
組織營養淋巴細胞中富含高活性的L-谷氨醯胺酶,受到免疫刺激時,酶的活性增加。在體外培養大鼠腸淋巴細胞,當培養基中缺乏谷氨酸胺,3H一胸腺嘧啶整合進入DNA的速率很低,培養基中補充一定曼L-谷氨醯胺可明顯提高3H一胸腺嘧啶的整合進入速率,因而L-谷氨醯胺是淋巴細胞增殖所必需的。 Burke等證實,TPN加速大鼠腸道細菌易位,但當提供富含L-谷氨醯胺的TPN時,細胞易位下降。這與正常的IgA分泌水平以及細菌在腸細胞粘附下降相關聯,表明供應L-谷氨醯胺增加了腸道免疫功能。當大鼠飼以富含L-谷氨醯胺的TPN時,免疫功能增強;反之,膽汁中分泌IgA濃度下降50%,細菌於直腸粘膜的附著增加。口服供給L-谷氨醯胺優於靜脈灌注。 另外,研究發現,L-谷氨醯胺在整個宿主防禦機制中有重要作用,L-谷氨醯胺的耗竭將導致整個機體的免疫抑制。
Gln對免疫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均有作用,比較有代表的是單核巨噬細胞,雖然其是終末細胞,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然而它是高代謝活性細胞,能源底物的提供是維持其高代謝活性的基本條件,對Gln具有很高的利用率和代謝率,即使在靜息狀態下,巨噬細胞對Gln的利用率也高於對葡萄糖的利用。巨噬細胞不含Gln合成酶,細胞內Gln主要來源於骨骼肌的合成、釋放,從血循環中攝取,經跨膜轉運進入細胞內,通過Gln酵解途徑,為巨噬細胞(1)提供能量ATP,維持其高代謝活性;(2)為細胞合成DNA和mR-NA提供嘌呤、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前體物質;(3)提供氨基葡萄糖、GTP和NAD+合成的氮前體物質。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包括吞噬功能、細胞因子合成和分泌功能以及抗原提呈功能等,均依賴體內Gln的含量和供給。
(五)抗癌作用
幹細胞不斷增殖,分化成功能細胞是多細胞生命存在的根本機制。但是,只說到這裡,還不全面。因為如果幹細胞真的不停止地增殖,就一定會成為癌症而威脅到生命的存在,所以,還必須有一個機制,這個機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啟動幹細胞的增殖,而當增殖的數量已經滿足組織器官的需要時,又可令其多餘的細胞死亡。機體里確實存在這個機制,前一個叫做「分化」,後一個叫做「凋亡」。執行這兩個機制的就是正常的組織細胞,即功能細胞。也就是說,正常的功能細胞,當發現自己有一部分受致病因素作用而壞死的時候,(包括正常的生理性死亡),會向自己的幹細胞發出信號,令其開始再生,並從原始的幹細胞在不斷分裂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形態功能,最終變成功能細胞,這個過程就叫做「分化」。另外,一旦數量得到補充後,正常的功能細胞又會再給幹細胞一個信號令其停止再生分裂,同時給已經分化成功能細胞,但屬多餘數量的功能細胞一個信號,令其死亡,這個細胞死亡由細胞內基因控制,不造成炎性反應,這個細胞「自己」的死亡,稱為「凋亡」。根據以上機制,後現代理論醫學認為癌症發生的原因不是正常組織細胞的「基因突變」,而是幹細胞在分化,凋亡兩個方面受到阻礙:因為得不到凋亡的信號,所以,幹細胞不停止生長,因為得不到分化信號,所以不斷生長的幹細胞只能生長到幹細胞與正常功能細胞之間的某個階段的中間形態的細胞,因為是在幹細胞與正常功能細胞之間,所以帶有不同程度的「原始性」,和「未分化」性。因為分化和凋亡的信號都來自於正常功能細胞,所以,如何使正常功能細胞發出分化,凋亡的信號,就成為後現代理論醫學治療癌症的思想。後現代理論醫學找到兩種辦法來實現這一目標。第一種,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就是:根據正常結構的細胞會有正常功能的原理。給幹細胞提供足夠的原料,促使其再生分化出更多的正常組織細胞,以增強正常組織細胞所發出的正常分化,調亡的信號,達到使癌細胞凋亡的目的。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一般來講,發生癌症的器官組織,仍存在大量的正常功能細胞。也就是說,在發生了癌症的組織中,不是所有幹細胞生長都變成了癌細胞。事實上,只是部分幹細胞再生後變成癌細胞,大部分幹細胞再生後仍是正常組織細胞,給它們提供足夠原料,加強這部分正常幹細胞的再生作用,就能達到增強分化凋亡信號,使癌組織要麼繼續分化成正常功能細胞,要麼凋亡。科研人員已經發現,就是在實質癌腫的腫塊內部,仍舊存在著大量的正常組織細胞,更不用說在癌腫範圍之外了。以上所講,也就是谷氨醯胺的抗癌作用機制。
用谷氨醯胺抗癌不只是一種理論的推論,在美國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實踐,下面我們就引用美國的資料以說明這一點。當然,這些臨床是在現代醫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所以臨床效果並不很理想,而我們用後現代理論醫學技術指導,除谷氨醯胺這一種提供幹細胞原料的手段外,再加上調整體內環境的措施,效果應比單用谷氨醯胺要好,這是需要讀者注意的,下面引述的資料主要是證明谷氨醯胺確實的抗癌作用,只此而已。引文來源:美國朱迪?夏波特《基本營養素——谷氨醯胺》引文如下:
由Arkansas大學Suzannt Klimberg博士所做的實驗表明,同樣是將腫留移植在動物體內,並讓腫瘤生長25天以後,將動物分為谷氨醯胺強化組和非強化組。結果兩組腫瘤生長情況相似,但隨後給予化療,谷氨醯胺強化組和非強化組腫瘤體積的縮小分別為45%和25%,因此,谷氨醯胺在某種途徑上具有增強化療殺傷腫瘤的能力!而且,那些接受化療,未接受谷氨醯胺強化的動物的感梁率竟達100%,而谷氨醯胺強化組的動物感染率僅為3%。兩組存活率也有明顯差異。所有這些資料表明,谷氨醯胺對於每年上百萬化療的人來說,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更顯著的發現來自於另外一個移植腫瘤的動物實驗。移植在動物體內的腫瘤生長23天後,將動物分為接受含有或不含有谷氨醯胺的食物餵養。經過2天的特殊喟養後,所有的動物均給同一種化療藥物氨甲喋呤,並分別於注葯後的24小時和48小時檢測兩組動物移植腫瘤內部的氨甲喋呤濃度,結果發現,不但谷氨醯胺組動物體內腫瘤的氨甲渠呤濃度明顯高於非谷氨醯胺組,而且,谷氨醯胺治療組動物體內的腫瘤也明顯縮小。另一重要發現是,谷氨醯胺組動物的腫瘤內的谷氨醯胺酶的水平較低。這提示由於腫瘤較小,故無大量利用谷氨醯胺進行腫瘤生長的需要。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這表明谷氨醯胺不但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還具有類似於一種化療藥物的重要的特殊的治療價值。
後現代理論醫學促使局部組織細胞發出正常分化,凋亡信號的第二種辦法是調整局部組織與機體神經體液中樞的關係,使局部組織獲得更大活力以完成自己的正常生理功能,這部分內容在本文後面專題論述。
谷氨醯胺與腫瘤。近年來,應用於腫瘤病人營養支持的腸內及腸外營養製劑發展很快,免疫營養支持的概念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免疫營養支持就是通過使用一些特異性免疫營養物質,不但改善腫瘤病人的營養,而且發揮改善免疫機制,調節機體炎性反應,目前研究及應用較多的免疫營養物質有:精氨酸、谷氨酸膠、核苷酸及n-3脂肪酸等。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免疫營養支持應用於腫瘤病人,既達到了改善營養、免疫及生活質量的目的,又有對腫瘤病人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 [14] 。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顯示,補充Gln可促進大部分小腸切除後的腸道代償,維持DNA和蛋白質合量,有利於消化道黏膜厚度的維持,防上腸外營養支持引起的腸道和胰腺萎縮,改善短腸綜合征的預後。Conejero [15] 等把45例接受TPN的自身骨髓移植病人分為二組:一組用TPN+Gln,另一組只用標準TPN,結果顯示加Gln組有意義地改善了氮平衡,減少了感染率並縮短了平均住院日。
(六)減少肌肉分解
研究表明肌肉組織是機體的谷氨醯胺庫。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腸道免疫系統及各組織器官對谷氨醯胺的巨大需求,是血液中原有的谷氨醯胺不能滿足的。這時肌肉組織上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通過谷氨醯胺合成酶合成谷氨醯胺。因此,在應激或長期卧床病人蛋白質供應不足,特別是谷氨醯胺缺乏時,往往出現肌肉消瘦萎縮。以前將肌肉萎縮歸因於失去運動的結果(達爾文進化論:用進費退)現在則表明,這是谷氨醯胺缺乏的體征。臨床實踐證明,給予谷氨醯胺可以制止和減少肌肉萎縮。肌肉萎縮時常伴有肌肉及關節的疼痛不適,這是許多卧床病人的常見體症。給予谷氨醯胺可以緩解這些體症。正因如此,谷氨醯胺被稱為有「止痛」作用,其作用結果,相當於阿司匹林。老年人常見的腿痛,抽筋,也多與谷氨醯胺缺乏造成的肌肉組織分解有關,故服用谷氨醯胺有效,而近年來我國宣傳的缺鈣機制,實際上有欺騙內容存在。可喜的是,現在補鈣的高潮終於過去了。
(七)神經精神作用
1 能增強弱智獐的智商。
在志願者中的研究表現,當服用谷氨醯胺時,即使研究周期僅為短短5天,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增加。或許長時間服用會有更大的改進。
2 谷氨醯胺有明顯的抗抑鬱性能。
用研究者的語言說,已達到一個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精神情緒狀態。給谷氨醯胺的病人比對照組的病人在統計學上表明更「精力充沛」。他們比其他病人減少憤怒和疲勞感。如果想到大多數疾病都伴有抑鬱的情緒,那麼,給予谷氨醯胺對於臨床治療將具有普遍意義。
3 有止痛作用。
其效果相當於阿斯匹林,機制已在減少肌肉分解一節論述。
(八)谷氨醯胺對糖代謝的調節:
谷氨醯胺不僅是蛋白代謝調節因子,而且是脂肪酸和糖元代謝的調節物。為驗證谷氨醯胺是糖再生的調節物質,一項研究測試了16名健康者的灌注谷氨醯胺後體內谷氨醯胺、葡萄糖、丙氨酸和由丙氨酸異生而成的葡萄糖的濃度變化。結果,儘管灌注後血漿谷氨醯胺的濃度上升了三倍,但是由谷氨醯胺轉變而成的葡萄糖的濃度則提高了七倍,同時在丙氨酸濃度沒有變化的條件下,由丙氨酸轉化而成的葡萄糖的濃度也明顯升高。證明了在沒有血漿胰島素和糖元水平的改變下,谷氨醯胺扮演了糖再生的底物和調節因子,這也提示在運動前服用適量的谷氨醯胺有利於運動中血漿葡萄糖的供應,這對訓練強度的維持將有很大的好處。
谷氨醯胺也可調節胰島激素的釋放,Opara等(1990)用離體灌注胰島研究了谷氨醯胺對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釋放的影響,發現在基礎血糖水平下,谷氨醯胺抑制胰島素產生,但刺激胰高血糖素的釋放。
《谷氨醯胺》有降血糖作用
http://blog.kdnet.net/boke.asp?yanghz70.showtopic.380091.html
楊鴻智
最初,我們知道谷氨醯胺的治療作用是在肝昏迷的時候降血氨的。90年代突然發現,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谷氨酸鉀、谷氨酸鈉中的谷氨酸,結合了氨,變成谷氨醯胺,有把氨運出大腦的作用,而谷氨醯胺自己已經有氨,是個裝滿貨物的卡車,已經沒有能力再運輸氨了。
現在,臨床上把谷氨醯胺作為營養素,在外科應用。
我在研究後現代理論醫學的時候,發現,對於谷氨醯胺不能只是作為一般的營養素。因為谷氨醯胺是DNA複製的重要原料,所以,谷氨醯胺在幹細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而從這一點出發,就可以介入到許多生命的重要機制,成為許多疾病的治療方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糖尿病患者向我諮詢治療方法。我向他建議服用谷氨醯胺。我的說法是,雖然谷氨醯胺不是降血糖葯,但是,能夠改善各個組織器官的生理結構和生理功能,這樣,就可以在改善糖尿病併發症方面起一些作用。很快就得到反饋,說效果很好,血糖很快就下降了。對於我來講,「說效果很好」是可以預期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血糖很快就下降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後來又對一些糖尿病患者用谷氨醯胺,都得到「血糖很快就下降了」的結果。
有一次,一個中年女患者對我說,她前一天治療結束以後全身乏力,連騎車回家的力氣都沒有,把自行車放在醫院坐計程車回家的。這使我想到,是否有低血糖的問題。在治療中,我檢查了血糖,數值是2.確實是低血糖。
這樣,我知道了,
一 谷氨醯胺有降血糖作用
二 谷氨醯胺的降血糖作用很快,很強烈,在600mg沒有輸完,就可以出現低血糖現象。
但是,在更多的臨床中發現,也有一些患者沒有降血糖的作用,甚至有血糖升高的反應。我學習了谷氨醯胺的一些資料,這些資料說明谷氨醯胺有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如果是這樣,谷氨醯胺使血糖升高就是正常的事情。但是,許多糖尿病或者為什麼會血糖下降呢?這個問題到現在我沒有得到滿意的解釋。
最近,在網路上發現一個網友的一篇博客,也是說發現谷氨醯胺有降血糖作用。這是在我自己發現這個作用以後,第一次看到有其他人也有這個發現。非常高興,轉帖在下面。告訴大家,谷氨醯胺有降血糖作用,這是一個事實。
谷氨醯胺會增加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發生率
http://www.dxyer.cn/penicilinum/article/i70519.htm
給糖尿病患兒補充谷氨醯胺並不能減少運動所引起的夜間低血糖,反而會增加低血糖的發作次數。這項實驗結果出乎研究人員意料,本以為補充谷氨醯胺可以增加機體的糖分供給從而減少低血糖的發生。Dr. Darmaun 和他的同事在10名患有1型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的青少年中進行了隨機交叉試驗:一組在劇烈運動前和睡前給予含谷氨醯胺的飲料補充(每公斤體重0.25g谷氨醯胺)另外一組接受安慰劑。3周以後兩組飲料再互換。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在運動前的平均血糖相似,且運動後都會明顯降低(達52%);然而在補充谷氨醯胺的一組中,發生夜間低血糖的頻率提高了,其累計發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明顯高於安慰劑組(80% vs 50%)。此項研究結果已於6月28日再Diabetes Care(IF:7.851)雜誌上在線發表。
對於谷氨醯胺造成血糖下降的現象,研究推測可能是由於谷氨醯胺可以使機體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如果此項假設正確,那麼在每日飲食中補充谷氨醯胺將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尤其對那些正經歷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患兒,此時他們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通常會降低。
高脂誘發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及谷氨醯胺的保護作用研究
葛學美 郭俊生 趙法伋 李正銀 陳洪章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X200001005.htm
【摘要】:目的 :為揭示營養因素與糖尿病的關係提供實驗依據 ,為廣泛開展Ⅱ型糖尿病的實驗研究提供良好的動物模型。方法 :C57BL/ 6J雄性小鼠 ,隨機分為 :對照組、谷氨醯胺組、高脂 3個月後補加谷氨醯胺組、高脂組 ,實驗期 5個月。結果 :高脂可使小鼠體重超常、血糖升高、血清胰島素水平上升 ,而谷氨醯胺可阻止血糖、血清胰島素的上升。結論 :高脂飲食誘發C57BL/ 6J小鼠產生Ⅱ型糖尿病 ,谷氨醯胺能明顯下降高脂飲食所致的高血糖及高胰島素血症 ,提示谷氨醯胺有降糖作用 ,並可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狀態。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大學軍隊衛生學教研室!上海 200433
L型谷氨醯胺或成降糖新葯
發布時間:2011-6-14 8:46:11
發布者:zjyy
http://yszk.zjwst.gov.cn/Pharmacy/ShowArticle/32/4505.htm
澳大利亞學者Jerry R. Greenfield等開展的一項隨機交叉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相比,L型谷氨醯胺(30 g/d)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早期(0~60 min)血糖水平並升高餐後晚期胰島素水平,同時可促進餐後活化型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的分泌。(J Nutr.2011年5月18日在線版) 該研究納入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為6.5%,隨機給予水(安慰劑)、L型谷氨醯胺30 g/d(Gln-30)、L型谷氨醯胺15 g/d(Gln-15)、西格列汀(100 mg/d)或西格列汀(100 mg/d)+Gln-15治療,隨後給予低脂餐。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Gln-30及西格列汀+Gln-15可降低餐後早期血糖水平;Gln組餐後60~180 min血胰島素水平升高,但對C肽水平無明顯影響。Gln-30和Gln-15可促進餐後胰高血糖素分泌。與安慰劑組相比,Gln-30組和西格列汀組活化型GLP-1分泌增加。
原文鏈接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1/05/18/jn.111.139824.abstract
負熵療法治療糖尿病的新證據
http://blog.kdnet.net/boke.asp?yanghz70.showtopic.227112.html
先看一篇文章:
北大醫學部徐國恆教授探明細菌內毒素升高血漿遊離脂肪酸的機制
日期: 2009-02-16 信息來源: 醫學部
http://203.208.39.99/search?q=cache:tpBMc38CUWIJ:pkunews.pku.edu.cn/zdlm/2009-02/16/content_139068.htm+%E5%86%85%E6%AF%92%E7%B4%A0&hl=zh-CN&ct=clnk&cd=6&gl=cn&st_usg=ALhdy29W-bfg6oCz9sAWkYIPAJjeeHLdpg
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徐國恆教授的實驗室,最近對革蘭氏陰性細菌內毒素調節脂肪分解作用的研究取得進展,闡明了內毒素直接刺激脂肪分解和升高血漿遊離脂肪酸的細胞機制。徐國恆教授與他的博士研究生俎魯霞的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國際著名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Biology Chemistry)網路版發表。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上的脂多糖成分,是細菌感染引發機體免疫炎症反應的活性物質。長期以來,臨床上發現細菌感染伴隨著血漿遊離脂肪酸升高和體溫升高。脂肪酸升高不僅為細菌感染和發燒的機體提供必要的能量物質,也可損害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敏感性。一般認為,細菌感染還是一種交感興奮的應激狀態,此時機體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則是體內刺激脂肪分解的主要激素。然而,徐國恆教授的研究發現,細菌感染所致血漿遊離脂肪酸的細胞生物學機制不止如此;他們通過整體動物和離體細胞研究發現,脂肪細胞是細菌內毒素的直接靶標。
機體多餘的能量物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內,在機體需要時被脂肪酶水解,釋放遊離脂肪酸和甘油進入血液。徐國恆教授的研究表明,儘管不同種屬的細菌脂多糖結構不同,但均可直接刺激脂肪細胞甘油三酯水解釋放遊離脂肪酸,這種作用實際上取決於脂多糖結構中高度保守的名為lipid A的內毒素脂核,並且與內毒素最常介導的炎性因子反應無關。進一步研究發現,細菌內毒素刺激的慢性脂肪分解,主要是通過TLR4和ERK信號介導的,這一分子機制與經典的由腎上腺素刺激的急性脂肪分解有所不同。在TLR4缺陷動物和脂肪細胞,內毒素不能刺激甘油三酯水解和升高血漿遊離脂肪酸。
該研究表明脂肪細胞也是細菌內毒素的直接靶標,揭示了細菌內毒素刺激脂肪細胞甘油三酯水解的作用及其機制,為革蘭氏細菌感染病人血漿遊離脂肪酸升高和胰島素抵抗等臨床現象的發生機理,提供了新的解釋。
楊鴻智:
對於內毒素的傳統研究知道,雖然內毒素對於機體的各種組織細胞都有嚴重的破壞作用,但是,只是在紅細胞中發現了內毒素的受體,其他細胞都沒有發現內毒素受體。這篇文章的重要性是發現脂肪細胞也是內毒素的靶細胞。這是我們知道的內毒素的第二個靶細胞。
這篇文章說明了內毒素與血脂和血糖的關係。細菌內毒素可以刺激慢性脂肪分解,脂多糖可直接刺激脂肪細胞甘油三酯水解釋放遊離脂肪酸,而血漿遊離脂肪酸升高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之一。這樣,就為我們治療高血脂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
血中的內毒素增加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從腸道來的,是因為消化道屏障破壞使內毒素入血的數量增加;另一個是肝枯否細胞破壞增加,處理內毒素的能力下降。現在,在現代醫學的範圍中沒有解決這兩個事情的治療方法。我的後現代醫學告訴大家,這個時候,應該用促進幹細胞再生的方法治療,即給機體提供幹細胞再生需要的原料,使幹細胞加快對肝枯否細胞和腸黏膜細胞的補充。肝枯否細胞數量增加,就能夠增加對於內毒素的處理,腸黏膜細胞的補充,就能夠減少內毒素入血。這樣血中的內毒素就會減少,血脂和血糖就會降低。
促進幹細胞再生的治療方法,用後現代醫學的語言說,叫「負熵療法」,用的藥物是:谷氨醯胺和葉酸。我已經 臨床中用了許多年和許多病人。效果的確是非常好的。當然,也要選擇適當的病例。這就是,那些有應激狀態和內毒素血症的病人。
谷氨醯胺對運動員免疫的影響
2009-06-20 14:55:39
http://www.sport120.com/Article/200906/Article_25326.html
(3)谷氨醯胺是強有力的胰島素分泌刺激劑。
谷氨醯胺的研究及開發進展
2009年8月19日 來源:中國發酵在線 進入論壇交流
http://www.cn-ferment.com/News/10007.aspx
谷氨醯胺可增強腎排氨作用和延長淋巴細胞的壽命,促進細胞生長。補充外源性谷氨醯胺會刺激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有利於重建免疫系統(燒傷、艾滋病、關節炎),還可用於治療肝臟疾病和支持肝臟功能,減少癌症治療中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治療肌肉萎縮和酒精中毒,減輕肩周炎和頸椎病的痛苦。國外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谷氨醯胺還可降低人的體重,調節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與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治療直接有關。
健美者!
谷氨醯胺的對肌細胞的詳細作用與其他功能!
2008-10-22 11:26
http://wenwen.soso.com/z/q100092399.htm
研究表明,口服2克谷氨醯胺就能使生長激素的水平提高4倍,使胰島素和睾酮分泌增加,從而增強肌肉的合成作用。
(九)谷氨醯胺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關係
研究發現,谷氨醯胺進入細胞時必須有皮質激素的轉運作用。這樣,谷氨醯胺和皮質激素兩種藥物的臨床作用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通過前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所謂谷氨醯胺的作用,許多是與激素的作用相似的,反過來,也可以說激素的許多作用,正是因為激素能使谷氨醯胺進入細胞而發揮的,其實是谷氨醯胺的作用。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知道,應用谷氨醯胺既可以得到激素的許多治療效果,又可避免激素的副作用。這一點在臨床上是十分寶貴的。目前,臨床已公認,激素在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有非常好的效果,治療基本離不開激素,但是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所帶來的副作用又使治療無法堅持下去。有了谷氨醯胺與激素關係的知識,將為這些疾病的治療開闢新的道路。在了解谷氨醯胺與激素關係的基礎上,也進一步明確了谷氨醯胺這一藥物的臨床使用方法,即在開始治療的初期階段,為使谷氨醯胺快速,大量進入細胞,提高治療效果,應該在應用谷氨醯胺的同時加用激素。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出應用谷氨醯胺這一藥物時的注意事項。在長期應用谷氨醯胺而未適時補充激素時,有可能造成機體缺乏激素的副作用,因為谷氨醯胺進入細胞時在不斷地消耗激素,如發現此類癥狀,及時給予激素治療,癥狀會很快解除。
皮質醇促分解代謝的生理功能已經是眾所周知。尤其在高強度訓練期間,體內皮質醇水平總保持在高於正常水平的30-50%,造成肌肉的分解代謝總處於較高的水平。在這一過程中,肌肉中的氨基酸(主要是支鏈氨基酸)被大量氧化,肌肉內的谷氨醯胺被大量釋放到其他組織與器官(如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以滿足應急的需要,儘管肌肉內谷氨醯胺的合成速率和谷氨醯胺的mRNA增加也被皮質醇激活,但這仍無法滿足蛋白合成對谷氨醯胺的需要。研究表明谷氨醯胺的人為補充將會減少皮質醇對肌肉分解代謝的影響。其中一個臨床研究表明谷氨醯胺的灌注將有效地治療了糖皮質激素造成的肌肉萎縮,並且該研究還發現肌肉萎縮的程序與其谷氨醯胺的濃度有關,這反過來也說明補充谷氨醯胺將減少皮質醇對蛋白分解的促進作用。在谷氨醯胺抗皮質醇效應的定量研究中發現,服用谷氨醯胺不僅彌補了皮質醇注射後引起的肌肉谷氨醯胺濃度的下降,而且還阻止了70%的肌肉體積下降和50%的肌蛋白重鏈合成,這證明了補充谷氨醯胺對皮質醇促蛋白分解作用的影響。在另一個對合成類固醇的研究中發現注射皮質醇對谷氨醯胺合成的受體影響將服用的合成類固醇阻斷,這也說明了合成類『珂醇抗分解作用的一個基理。另一項對谷氨醯胺合成酶的研究發現,皮質醇注射對谷氨醯胺合成酶的影響服用的谷氨醯胺減少了131%-159%,對谷氨醯胺合成酶mRNA的影響減少了110%-200%。總之,由緊張和高強度訓練造成的皮質醇上升是肌肉蛋白分解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一不良影響可以通過谷氨醯胺的補充得到緩解。由於在大強度訓練過程中皮質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並且伴隨而來的血液尿素氮明顯升高都預示著肌肉蛋白分解代謝的加強,因此在大負荷訓練期間適當補充谷氨醯胺是非常必要的。
(十)服用谷氨醯胺對生長素分泌的影響:
研究已經證明服用某些特定的氨基酸後(如精氨酸、賴氨酸等),體內生長素的分泌再現瞬時性增長,並且被提高的生長素水平能夠保持幾個小時,這其問生長素能夠起到活化氨基酸和促進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在這些氨基酸中,谷氨醯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有研究證明服用3克谷氨醯胺將使得血清生長素水平增長3倍左右,因此在大負荷訓練後適量補充谷氨醯胺對肌肉的恢復極有好處。1996年一項研究報道,僅服2克谷氨醯胺就能引起血液生長激素水平的明顯提高。
(十一)人類熟食的代價
谷氨醯胺的一個特點是不耐熱,在50度左右即開始分解,破壞。因此,人類熟食的結果,造成食物中,主要是肉類食物中谷氨醯胺大量破壞。所以,人類從肉食中所得谷氨醯胺量較少,僅供機體日常生理需要,而一旦患病,需要量增長,即供不應求。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在製藥過程中,通過高溫、高壓滅菌程序時,谷氨醯胺也被分解破壞,故市場上所有品種的氨基酸製劑中都沒有谷氨醯胺這一種氨基酸,這就使谷氨醯缺乏的問題在治療中也得不到解決。了解此到,就應該更明確谷氨醯胺治療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